• 沒有找到結果。

羅莫爾的剝削概念

第四章 對僱傭勞動的不同理解

第二節 羅莫爾的剝削概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也沒關係。但馬克思不把僱傭勞動關係視為個人之間的關係,而是社會中不同階 級的關係,一個弱智的資本家可能在個人才賦上遠不及勞動者,可是只要他有資 本,僱用了勞動者,他就屬於資本家階級的一份子,跟他個人的能力或天賦無關。

寇恩提出的例子只說明他對僱傭勞動的理解停留在個人的層次,而不是社會宏觀 的層次。

總結而論,寇恩對自我所有權的批判並不能適用在馬克思身上,馬克思對僱 傭勞動的批判不建立在自我所有權的基礎之上,而是更進一步,從社會共有來批 判僱傭勞動;且寇恩對僱傭勞動的理解受限於資本主義社會中個人主義的理解,

無法看到僱傭勞動呈現出的是階級問題而非個人的自我所有權問題,這跟馬克思 對於僱傭勞動的批判並不相同。

第二節 羅莫爾的剝削概念

關於馬克思的剝削概念,研究文獻不勝枚舉,幾乎是每個研究馬克思學者的 必答問題。不論是介紹馬克思的思想,或是拿馬克思的思想與其他領域的概念作 比較,譬如與道德哲學中的道德概念、政治哲學中的正義概念、還是經濟學中利 潤概念,這些著作都會提到馬克思的剝削概念,尤其是在分析馬克思主義 (Analytical Marxism)學派中更為明顯,可以說剝削是研究馬克思思想的重要問 題。

不過本節要談到的羅莫爾(John.E.Roemer)不同,他在《Should Marxists B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Interested in Exploitation?》中力排眾議,認為馬克思主義者根本不需關注剝削概 念。研究馬克思的學者一般認為馬克思的剝削概念大致有幾個面向:第一、勞動 者在生產時受到資本家的監督和控制;第二、資本家佔有勞動者生產的剩餘價值;

第三、持有生產工具(財產)的不平等(Brown, 2014:368-376)。而羅莫爾在他的

《Should Marxists Be Interested in Exploitation?》這篇文章中認為剝削的概念對解 決以上的問題都沒有幫助,馬克思主義者根本不須關心剝削概念(Roemer, 1985:

31-32)。筆者認為他的說法有些許問題,以下將分成兩個部分,闡述羅莫爾與僱 傭勞動關係有關的剝削觀點,並且提出筆者的反駁意見。

一、資本家對勞動者的統治關係

羅莫爾認為勞動者在工作場所生產時受到資本家「非民主」的、「層級化」

的統治(Roemer, 1985:42),資本家經由在生產過程中對勞動者的統治,強化了已 存在的剝削關係。羅莫爾認為雖然生產過程的層級統治關係會強化剝削,但卻不 能反過來說剝削的產生會伴隨生產過程的層級統治關係。剝削現象不一定會產生 實際的資本家─勞動者在生產上的統治關係。羅莫爾舉了信用市場的例子,在信 用市場中有借貸者和出借者,還有既不出借也不借貸的獨立資產者,他認為這就 像勞動市場,有僱用勞動力者,有出賣勞動力者,還有既不出賣也不僱用的獨立 勞動者。當借貸者向出借者借取金錢,並且必須要付出「多餘的」利息給出借者 時,在羅莫爾看來這就跟勞動力市場的剝削一樣產生不平等的剩餘,也是一種剝 削,但是出借者和借貸者的關係並不具有生產上的層級統治關係。因此羅莫爾說 剝削不一定會導致生產過程的層級統治關係,剝削者不一定是統治者,而被剝削 者也不一定是被統治者,這兩者沒有必然聯繫,意即剝削未必出自於僱傭勞動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係。而且羅莫爾還認為生產過程的層級統治關係可能是由於簽訂和執行僱傭勞動 契約的不完備造成的。

羅莫爾將出借者和剝削者、借貸者和被剝削者等同起來,認為兩者都產生剝 削,這與馬克思對剝削的看法不同。馬克思認為剝削的來源是構成剩餘價值的勞 動。在《工資、價格與利潤中》馬克思是這樣說的:

地租、利息和產業利潤不過是商品的剩餘價值或商品中所含無償勞動不同部 分的不同名稱罷了,它們都是同樣從這個泉源並且只是從這一個泉源產生的。

它們不是由土地本身和資本本身產生出來的,但是土地和資本使其所有者可 能從企業資本家壓榨工人所得來的剩餘價值中各分得一份。(Marx, 1964:

151-152)

馬克思認為企業資本家藉由僱傭勞動關係剝削僱傭勞動者,得到剩餘價值,再由 剩餘價值中取出一部分作為出借者的利息,因而剝削是出現在資本家與勞動者的 僱傭勞動關係中,而非出借者和借貸者的借貸關係中,後者毋寧是次要的,依附 在前者之上。當借貸者的勞動被出借者無償佔有時,借貸關係與馬克思的剝削概 念的確出現相同的結果─勞動被無償佔有,然而兩種行為出現同樣的結果不能反 推回這兩個行為是一樣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談的剝削,是僱傭勞動關係所產生 的剝削─剩餘價值被資本家佔有,而不是指借貸關係;出借者藉由利息的名義無 償佔有借貸者的勞動成果,不是馬克思所批判的剝削關係。由此可見羅莫爾與馬 克思的剝削概念的內涵看起來不太相同,筆者認為前者的剝削概念,其含義有過 於廣泛的傾向,且若將任何剩餘皆視為剝削,則忽視了僱傭勞動的剝削其背後的

的人,被剝削者是較富的人,那麼這樣的剝削有什麼好譴責的呢?(Roemer, 1985:

56-5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係發生改變,讓剝削的型態發生改變。筆者認為馬克思談剝削的不正當性不是在 於反映財富分配的不平等,而是在於資本家對剩餘價值的佔有行為。剝削反映一 種特定社會中階級與階級的關係,反映資本家階級沒有付出勞動就攫取另一個階 級─勞動者階級─的剩餘勞動,使現實變得更加不平等。剩餘勞動或剩餘價值轉 移的過程,構成了剝削的不正當性,它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生產工具分配的不平等,

但這只是剝削的原因和造成的結果。剝削─資本家對剩餘價值的佔有─在馬克思 看來,本身就是不正當的。因此羅莫爾用「剝削未必能夠真實的反映財富分配的 不平等」來否定剝削概念並沒有道理,因為剝削本身就是不正當的,不需要去考 慮它跟不平等是否一致(雖然在絕大部分他們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羅莫爾的剝削概念是任何產生不平等的價值流動的行為,

而馬克思談剝削主要是集中在僱傭勞動關係產生的剝削。且羅莫爾對僱傭勞動產 生剝削的理解與馬克思不盡相同,前者將重點放在財富分配的不平等,而後者將 重點放在資本家佔有勞動者生產的剩餘價值,意即僱傭勞動產生的剝削一行為本 身是不正當的,而非產生不平等的結果後才使這個行為不正當。羅莫爾與上一節 談到的寇恩一樣,他們的問題是設想一些只存在於個人間的生產關係,來批評社 會普遍的生產關係;以及設想不存在的分配狀況來反駁現實的分配狀況,因此才 會出現窮人僱用富人不產生剝削這種與現實社會狀況相距甚遠的說法。從寇恩和 羅莫爾對馬克思的批評看來,他們的出發點是相同的:即以個人為出發點去解釋 馬克思批判僱傭勞動所使用的概念和理論,而這並非馬克思批判僱傭勞動的出發 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