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不只是小說

每當有機會為孩子上社會課時,尤其是介紹台灣相關歷史,自己的內心總是 澎湃洶湧,為學生上歷史也像是尋找自己失落的過去,以補自己那一代歷史教育 的缺憾,也看到了教育未來的使命。2014 年 2 月電影《KANO》上映,描述 1931 年台灣日治時期一支由漢人、原住民和日本人聯合組成的嘉義農林棒球隊,如何 在艱困環境下取得台灣代表權遠赴日本爭賽的故事。天下雜誌網站有篇介紹這麼 寫著:

對於歷史的爭論,總有著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的焦慮。只是,不迴避 台灣歷史,把那些年代拉到觀眾的眼前,讓大眾有機會重新審視父祖輩的 成長背景,如果這樣是消費歷史,那真該多多益善。163

姑且不論電影中的真實性被改編了多少,從曠日廢時的史料蒐集中要將封塵 許久的年代故事找出,其難度可想而知,而演出前後沸沸揚揚的評論,雖有商業 炒作之虞,但也顯露出時代下人們對於成長土地的好奇與關心,代表歷史不等於 枯燥,歷史不僅是知識,引起人們對過去注意的決定性因素在於要有好的歷史展 演方式。

在教育性上,王文華不諱言地希望以《可能小學》呈現另一種歷史教育模式,

也就是利用敘述故事來重現歷史,書中穿插的史料及書末的遊戲,則是作者企圖 進行教育及重述歷史的表現。當敘事成為歷史教學中必然的方式後,歷史教育就 可以不同的敘事方式呈現,《可能小學》正是這種需求下的作品,讓歷史生活化 是王文華寫作的目標,當歷史小說進入教學現場後,經由不同作家的歷史觀,也

163陳竫詒,〈消費歷史,多多益善──從《KANO》看見台灣的驕傲〉

網址: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6322(2014.06.08)

可讓學生了解歷史的解釋不只是唯一,學習歷史應該要有更多的思考。要培養兒 童對歷史事件的感知力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擁有歷史感就是擁有自己的人文 觀。對於兒童,這是了解他人的第一步,不僅僅是長大成人,而是變成一個成熟 的成年人最重要的一步。我們必須有意識的感知,教育是一種文化的複製,「視」

界不同,不僅看到的「歷史」不一樣,看到的具體的作家、作品也不一樣。在此 意識前提下,一種新的歷史教育形式衍然而生,如何思考歷史?如何進行?是教 育者所應該思考的。

二、 跨領域結合

有別於傳統只重記憶的歷史教育,研究中發現以故事的方式,口語化的語 言,情節式的思考可以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及思考能力。而在台灣,與歷史相 關的社會教科書是最具意識形態的領域,以往的史觀深受政權主體影響,加以歷 史長短的時間歷程、敘述方式及事件之間的連結又屬抽象思維,認識歷史的多面 向對兒童而言非屬易事。因此,搭推廣閱讀及奇幻文學的風潮便車,結合想像與 史實的兒童歷史小說、歷史劇場等應運而生的歷史展演方式,讓兒童有了更多認 識歷史的選擇。

就教育面向而言,《可能小學》將歷史訴諸於文字,其口語化的語言,就像 王文華在自己的碩士論文中表示:

當老師,日日站在講台上說唱表演,就像一種說故事能力的職場訓練,你 不能將故事說得精彩,怎麼渴望學生有所意願,乖乖坐在台下聽講?164

口語化的文字,富戲劇張力的動作情節,結合教育目的,自然會令人想嘗試 以不同的方式呈現文本,像是以讀者劇場呈現文本的文學性或是以其他教育戲劇 的方式呈現,對於學生的學習動機或是結合其他能力如口語、肢體表達等訓練也

164王文華,《困境與闖出-我的創作與思考》,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6,頁 5。

有所助益,而在這樣的練習過程中,學生必須了解時代背景,揣摩語境,透過和 語言的結合,不只更能深入文本,對於歷史,也會更有感受。

三、 時代下的意義

許建崑曾表示少年歷史小說寫作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提供一個新的思維角 度;二、多方蒐集題材;三、以旁觀者或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為主角;四、情節懸 疑與高潮,緊扣歷史事件的發展主軸;五、歷史背景的時間流動,與故事發生的 時間的跳接與搭配,要有合理性;六、以淺語、流動、積極樂觀要著重書寫兒童 關心的主題165。從研究中不難發現《可能小學》多與上述原則符合。相對現今教 科書的編排,著重歷史知識是教學的前提,大部分從原始史料中擷取資料,內容 過於簡化,概念不夠清楚,學生也比較難從課文中進行理解。基本上,年代、人 物是學習歷史必備的基礎,在某個層面上也是歷史科的一種要求,但是,拘泥在 這些固定的記錄上的教學方式,是無法從低層次的「背誦」進展到高層次的「思 考」。要解決的方式就是透過敘事重新組合的去表達,黃道遠在《歷史意識與歷 史教科書論文集》指出:

在國小階段,學生接觸的史料不外乎是教科書中提供的文字或圖片 或參觀古蹟看到的遺跡或古物。但是,在學生生活經驗當中,能夠吸 引他們興趣並引起注意的,應該是傳說或故事。166

《可能小學》以故事的方式,將歷史資料整理剪裁為冒險故事,由類似遊戲 的方式讓兒童親近歷史,不流於說教,可以帶來更多的閱讀樂趣,如果將其帶入 教學現場,透過對歷史深入淺出的陳述,讓學生可以勾勒出台灣歷史發展的樣 貌,讀物富有的社會意涵是提供間接教學的良好題材。王文華教師的身分,讓他

165林文寶、許建崑、周惠玲、張嘉驊、陳晞如、洪志明著,《兒童讀物》第十二章,國立空中大 學,台北,2008,頁 226。

166台灣歷史學會編輯委員會編,《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論文集》,台北:稻香,2003,頁 166。

看見了教學現場中歷史教育的問題,《可能小學》出版至今,已多次的印刷也呈 現出時代下的需要。

教學統整是現今的教育需求,統整課程是一種使學童為終生學習而作準備的 教育取向。統整包含了課程設計與教育理念,20 世紀以來,教育理論的發展常 常是通過跨學科的研究而實現的,而教育活動也離不開對其鑲嵌的社會與文化情 境的理解,而閱讀,是近年來備受重視的教育政策,為尤其當閱讀推廣於校園間 已形成共識後,教科書外的知識更能被採納,文字的閱讀形式就會被討論發現,

取代知識性的灌輸,運用想像,深入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驗當時的背景、思 想或是歷史事件的過程,是歷史學科的探究模式之一。嘗試以文學介入歷史教育 書寫的《可能小學》歷史系列,透過教育現場的各種形式的敘述故事,探詢潛藏 的更真的真相,找尋更細的細節,是更有意義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