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模糊的界線

歷史的科學性表現在真實性上,藝術性表現在如何敘述上,而要對過去的故 事還原,勢必要經過講故事或是文字敘述的方式,這也註定了歷史的技藝性,但 是歷史和文學不同之處,歷史必須服膺於史料證據,是為了解釋因果而來,這也 是從前的歷史為何強調科學性所在,與文學最大的差異就在虛構性,要完全避免 虛構的存在則只剩史料蒐集,但僅史料卻無從解釋歷史。所以史家在陳述歷史時 無法避免敘述時文字的想像,而針對歷史事件,不同的史家也會採取不同的觀 點,歷史必須被解釋、描述以建構出來,那麼敘事歷史和文學之間就有了共通性,

彼此會交錯,並且可以互相辯證。

隨著歷史哲學家懷特提出敘述歷史的重要,甚至將歷史視為一種文學形式 後,史學界開始展開了對敘述歷史的批判與檢視,懷特主導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以後歷史哲學領域中的敘事學轉向,並將歷史主義思想帶入文學批評領域,成為 跨學科研究的典範,因此他也被列為新歷史主義的重要代表學者。新歷史主義有 這樣一句名言:「文本是歷史的,歷史是文本的」。新歷史主義肯定了歷史的敘事 方式,不再相信有絕對客觀及中立的歷史,認定歷史的認知勢必與社會意識、社 會文化相關,對文化產生關心,也強調歷史文學的意識形態,還有明顯地跨學科 特質,讓通俗文學也可以列入研究歷史的考慮之中。

史觀方面,在中國也有著類似的情形,即使文史不分家,歷史小說卻一直未 能如史書般受正視,往往只被當成是娛樂目的的讀物,直到明清演義小說的興起 才讓歷史小說的文學性開始被注意,文學如何和歷史結合才開始被思考。而在台 灣更因政治的因素侷限,限制了歷史小說的發展,直到解嚴後的史料開放,作家

才有更多的寫作素材,當然,以台灣歷史為題材的兒童歷史小說,更是本土化意 識下出現的作品,富有濃厚的教育目的。王文華的《可能小學》歷史系列作品就 是時代下的典型之作。

傳統的文類分類,將文學的敘事視作一種技巧,歷史敘事則是一種途徑,而 新歷史主義的主張,打破了文學與歷史的藩籬,主張以文學批評的角度看待歷史 書寫,認為歷史是沒有絕對的真實與客觀,該在意的應該是作家如何運用修辭,

將歷史事件轉化為文本,文本又如何轉化為社會公眾的普遍共識,以這樣的觀點 看《可能小學》,《可能小學》就既是小說又是歷史,是一種新的敘述形式,也是 認識歷史的另一種方式。

在歷史的裁剪上,《可能小學》歷史系列選擇以事件呈現,事實化的過程或 虛構化的過程都包含在王文華的作品之中,王文華試著在文本中以穿插史實的方 式和故事區分開來就是事實化的過程。但同時,王文華把真實的人、地點和事件 轉換成故事中的「人物」和「場景」,以使讀者能跟隨他所敘寫的故事一同前進,

《可能小學》歷史系列故事通過情節化方法成為一種另類模式、以現代人的認知 講述回到過去的故事,就此而言,這是個虛構的過程。換言之,歷史的呈現方式 亦見多元,歷史書寫和歷史小說之間的界線越見模糊。

二、《可能小學》的敘事:傳統和創新

敘事在歷史學中的應用其實已並非一種新穎的方式,沒有虛構成分,歷史將 毫無意義,歷史必須讀成故事才能被理解,小說敘事可以提供一個新的概念模式 來幫助理解歷史事件的延續性160。本研究也不在將《可能小學》歸類為歷史小說,

校園小說或奇幻小說,而是藉由探討當代兒童文學作家作品,比較其敘事歷史手 法,尋找其時代意義。

160魯曉鵬,《從史實性到虛構性:中國敘事詩學》,北京:北京大學,2012,頁 35。

《可能小學》以故事體和史實解釋兩種並列敘事的方式,可以視作是兩個作 者書寫,作家要用合理的想像選擇題材來填補縫隙連貫敘事,一來要使故事完 整,二來不應違背史實記載,不能為文學效果而更動。以在故事中尋求衝突點,

做為情節起伏的感受;在史實中以因果關係為探究,這樣的方式對兒童對歷史的 理解或閱讀,有逐步引導的正面效果。與其他作品的不同是,一般兒童歷史小說 是以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虛構的故事。《可能小學》是以虛構人物進入真實的 時空,參與真實的歷史事件,所以作家準備功夫要做的夠,寫作的故事既要引人,

史料上還要可以被考證。

敘事表達的是敘事者對這個世界的觀點、視角或認識,實際上,真實性、客 觀性甚或完整性,很難被確定161。在新歷史主義的依據下必須更宏觀的看待當代 作家的創作意識,我們可以王文華意圖將歷史和自己的文學故事相結合,在既有 的校園故事中加入歷史的元素,再融入奇幻的手法。校園故事和教育的連結性無 須置喙,而歷史參入奇幻,透過時空之鑰穿梭古今之間是當代流行的元素,輔以 作家擅長的幽默情節、趣味對話,《可能小學》看似創新的方法其實也是傳統的 延伸,也為了敘事的完整及故事的合理,在時間的處理上零時差就成為必要的奇 幻,主角必須回到現實,而這樣的敘事方法,打破了以往歷史的線性規則,同時 在強調歷史故事的情節發展下,人物性格敘述就顯得相對薄弱。

三、平易近人的歷史

雖然歷史教育也是王文華創作《可能小學》的意圖之一,但《可能小學》中 以更貼近大眾生活的方式,由小人物的觀點來觀看歷史,表現出更人性的一面,

讀者可以更關注到歷史事件下百姓所受的影響,以現代的主角眼光看過去的歷 史,可以透過對話敘述對照古今,以古人看現代或看當時,可以表現出和現在主 角不同的觀點,語言中的隱喻成為歷史故事中無法避免的模式,透過幽默、詼諧

161布魯納著,孫玫璐譯,《故事的形成:法律‧文學‧生活》,北京:教育科學,2006,頁 13。

的語調,呈現一股濃厚的遊戲精神,而語言之外的動作。李利安‧H‧史密斯說:

毫無疑問的,給兒童看的歷史小說,冒險的條件是第一要素。故事必頇以 動作來推展,而且這些動作要連續快速的起伏,這樣才能吸引孩子的心。

如果歷史事件再建周邊才有動態,兒童是不會十分滿足的。故事和歷史是 在一部小說裡不可分離,而必頇緊緊結合在一起,交錯在一起。162

相同的,冒險故事就成了這一系列作品的主軸,故事中的小主角透過冒險認 識過去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在形式上,王文華運用了歷史中不可能出現的奇 幻手法;觀點上,企圖以一般平民的觀點看歷史;語言上,呈現顛覆幽默並大大 的玩起文字遊戲,但同時,他又在故事文本之外解釋史實、說明因果,將歷史小 說及歷史知識性讀物網羅於一身。

而人,是研究歷史的核心,一般以歷史取材的歷史小說多探討人性,然而《可 能小學》將歷史故事化,因此人物性格,讀者只能從事件中觀察,優點是避開了 作家的主觀,缺點卻是不夠深入,然而也因為故事的形式,使得真實人物在《可 能小學》中其精神象徵大於實質的描述,必須隱身於故事之後,轉由虛構人物浮 現於文本之前帶領故事的進行,故事情節才得以延續,巧妙的以庶民觀點贏取讀 者認同。小說背後呈現出的歷史,則有著濃濃的本土與人道精神。

相同的故事在不同的時代會蘊涵或帶有不同時代的意識型態在裡面,有訓練 的讀者,可以透過字裡行間所呈現的故事,瞭解到當時的社會、經濟,甚至意識 型態的問題。多元雜揉則是現代寫作特有的風貌,以兒童為對象的小說內容須能 切合兒童自身經驗、符合兒童想像,最能引起關注,幽默話語與遊戲精神更是兒 童小說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以歷史為取材的兒童小說中如何融合想像與真實端賴 作家寫作能力與無窮創意。

162傅林統編譯,《歡欣歲月-李利安‧H‧史密斯的兒童文學觀》,台北:富春,1999,頁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