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場景及人物:從校園出發

不脫王文華以往故事中的場域,《可能小學》事件發生的地點也是選擇在學 校。童書中的「校園小說」(school stories)起源於英國, 從 Tomas Hughes 所 寫的 “Tom Brown’s Schooldays”開始,校園小說在西方持續發展已經超過一個 世紀,題材越見廣泛多變,如英國作家 J.K·羅琳(J. K. Rowling)以魔法學校為 主的《哈利波特》、美國作家安德魯.克萊門斯(Andrew Clements)對學校現象 反思的「粉靈豆校園小說系列」62等,形式雖截然不同,取材卻都是描述校園間 發生的故事。在臺灣,「校園小說」則屬晚近,起自於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中的 推動閱讀,至今,主題也漸由單純校園生活紀事到多元議題的探討,其中不乏霸 凌、性別、多元文化等等時事取材。就筆者觀察,台灣不乏教師身分的校園小說

62「粉靈豆校園小說系列」為美籍作家安德魯.克萊門斯(Andrew Clements)的作品,共 9 本,

分別為:《我們叫它粉靈豆─Frindle》《不要講話》《成績單》《午餐錢大計畫》《蘭德理校園報》

《作弊》《16 號橡皮筋》《完美替身》《我的阿富汗筆友》

作家,如著有「君偉上小學」系列的王淑芬、洪志明的班級故事集63、《我班有 個大哥大》的李光福、《香腸班長當家》的鄭宗弦、《找不到國小》的岑澎維以及 本研究對象王文華等。教師作家寫作時多以兒童熟悉的校園為場景,並以教師身 分之利伸入教學現場觀察取材,寫作時在現實的基礎上,運用巧思顛覆讀者習以 為常的校園百態。而《可能小學》的主題雖看似仍以學校為主,內容上卻有別於 以往,融合了校園、奇幻、歷史的元素,是以透過時空環境的變異,打破現實規 律約束,藉由虛構的世界,實現近似異想天開的構思作品。

兒童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需要從感知的角度克服唯我思想,並且在這個世 界範圍內以及與他人的關係中,發展出個人的認知。小說中想表現出的意識形態 和個體關係、個體與社會和世界關係的假設,則依賴時間和空間的運用,必須先 取得讀者認同,進入情節,才有辦法發展自我。《可能小學》歷史系列作品在時 空的選擇時,空間上透過校園,時間上則透過課程。學生、老師、課程之間,自 然就形成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的關係。

以校園為場景,除了對兒童來說倍感親切外,故事裡的角色當然也脫離不了 老師與學生,一如校園中扮演引導角色的教師,《可能小學》中國系列中玄章老 師的角色就像一個佈局者、操縱者64,有強烈的暗示性。在《秦朝有個歪鼻子將 軍》中,他站在終於回到現代的主角面前,「鏡片被夕陽照得閃閃發亮,鏡片後 頭,藏著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笑臉。」(頁 100),到了《騎著駱駝逛大唐》小主角 們回到玄奘寺後,「玄章老師的嘴角浮著一絲似笑非笑的表情」(頁 108),接下來 的《跟著媽祖遊明朝》,謝平安及愛佳芬開始相信大鬍子叔叔一定就是玄章老師,

尤其來到《搖啊搖,搖到清朝橋》時,愛佳芬更是十分肯定船長老大就是玄章老 師,只是玄章老師依舊高深莫測,也讓讀者真假難辨:

愛佳芬好不容易才堵住謝平安的嘴巴。

63 洪志明的班級故事集均為小魯出版,有《二年五班,愛貓咪!》、《三年五班,真糗!》、《五 年五班,三劍客!》、《六年五班,愛說笑!》

64徐岱,《小說敘事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頁 159。

「啊─啊─啊─」

但是,可怕的尖叫仍在持續著。……

「老師,你……你是大鬍子叔叔?」

玄章老師睜開眼睛,胸口激烈的起伏著。

「我……」他看了看四周,故作鎮定的說:「什麼大鬍子叔叔?」……

「裝?」玄章老師勉強擠出一點笑容,十分難看的那種。(《搖啊搖,

搖到清朝橋》頁 99~100)

可怕的尖叫聲、胸口劇烈的起伏、故作鎮定地回答,合理的讓讀者認為玄章 老師可能參與其中,作者以第三者的角度和故事中的主角們站在同一陣線,由起 初的懷疑、猜測以至後來認定玄章老師是帶領他們回到過去的關鍵,但書寫中卻 又不揭露出玄章老師是否真是每段歷史中的引導者,虛虛實實間企圖引起讀者的 好奇與想像,想像下一段的旅程同時也推動著情節的前進。

而臺灣系列中課程的主導者變成負責博物館的多娜老師。一開始曾聰明從

《真假荷蘭公主》回到現代時,多娜老師默默的站在一旁,看了他一眼(頁 123),

到《鄭荷大戰》時多娜老師開啟了 3D 立體戰爭遊戲,《快跑,騰雲妖馬來了》

中多娜老師可能是假扮的可能小學站站長,《大人山下跌倒》中更具體點出,假 扮的老婆婆廖金花「眼神冷冰冰,笑起來卻很溫暖很可愛,他的眼神,讓人想起 可能博物館的多娜老師。」(頁 34)。兩位老師的形象在王文華的形塑下古板而嚴 肅,但是帶領主角經歷的課程卻是分外驚險,老師的角色在故事中成為既是智慧 老人也是保護者的化身,同時隱隱帶動故事的進行,二位學生冒險中的種種不合 常理因而被合理化,也讓回到校園成為順理成章,回到校園是一次冒險的結束也 暗示下一次試驗的開始,這也如同進行一次次不同的課程。而校園在空間的選擇 上是封閉的,而課程在時間上則屬於週期循環。《可能小學》在空間上的地點以 校園為本,課程上選擇社會課,藉由校園的場景出發回到過去最終再回到校園,

每一個故事自成獨立的循環,起點與終點形成一致性,也是校園小說的特色之一。

林良在《淺語的藝術》中提到兒童文學就是在尋找故事,「故事」是有機的 排列「事情」,隱含著一條迷人的有趣的線吸引讀者去追蹤直到作家有利的結束

65。這也可以說明何以以校園故事為主的校園小說,將重點放在故事情節上,而 在人物性格及內心上的描寫反而不深,描述主角時也僅以外在特徵為主,例如二 系列中四位主角謝平安喜歡美術、性情溫和;愛佳芬喜歡冒險、腦筋靈活;曾聰 明就是智商超高、體力極差、特愛網路,郝優雅則是活蹦亂跳、體能極佳,除了 顯示彼此間的對比互補外,故事在人物特性上著墨不多,對其家庭背景也採忽 略,主要內容還是以故事情節發展為主。

不同於王文華以往的校園小說,以紀錄師生關係,或是校園生活故事為主,

《可能小學》的故事主軸放在主角經歷的過去歷史時刻,創作意圖是將歷史融入 故事,安排回到過去而產生種種疑惑,然後由名為「超時空便利貼」、「超時空報 馬仔」的史實介紹於文本中穿插回答,這樣的方式作者可以以自身的視角進入書 中世界,讓王文華既像是說書人也像是老師的角色。作者的聲音於是會出現在故 事裡,像是《真假荷蘭公主》中郝優雅被挾持到船上時,「難道,這是可能任務 裡,她被設定好的身分,要在四百年前的台灣演公主?」(頁 83),「可能任務」

是系列書的標題,但在內文中並無直接指示有任務要執行,所以說出「可能任務」

一詞就像是作者的發聲,也宛若是作者與讀者的對話,企圖想引起讀者的好奇與 猜測。

二、手法:一定要奇幻嗎?

不同於以校園故事為主的校園小說,《可能小學》中的故事雖然時間與地點 均為校園課堂上發生的故事,但引入了奇幻的手法,故事主軸為跨時空裡參與的 歷史事件或時代見聞,除了參與事件的主角及課程相關的老師外,真實校園及其 他人物的描寫甚少,毋寧說學校只是一個讓故事有足夠理由發生的「布景」。如

65林良,《淺語的藝術》,國語日報,台北:2011,頁 160。

果 以 兒 童 歷 史 小 說 的 角 度 來 看 , 卡 爾 (Carl M. Tomlinson) 與 卡 洛 爾 (Carol 念。愛因斯坦的蟲洞(Wormhole)理論67,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狹窄隧道連接兩 個不同時空,透過蟲洞可以做瞬時間的空間轉移或者做時間旅行。雖然迄今為 止,科學家們還沒有觀察到蟲洞存在的證據,但已有不少作家採類似論點,以時 空之旅作為寫作題材,筆者亦認為《可能小學》穿越時空的想法較類似於上述理

66 張子樟,《少年小說大家讀:啟蒙與成長的探索》,台北:天衛文化,1999,頁 158。轉引自 Carl M. Tomlinson & Carol Lynch-Brown,“Essentials of Cildren’s Literature”,2 nd

ed.,(Boston:Allyn & Bacon,1996),p.161。

67 蟲洞是 1916 年奧地利物理學家 LudwigFlamm 首次提出的概念,1930 年代由愛因斯坦及 Nathan Rosen 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假設,認為透過蟲洞可以做瞬時間的空間轉移或者做時間旅行。

網址:http://linsouth.myweb.hinet.net/web/science/1%20wormhole.htm(2014.03.17)

論,比較不同於托爾金提出的文學第二世界,托爾金的第二世界中有自己的規則 運行,甚至會出現妖精等第一世界未見的物種68,而《可能小學》不同的是時間 上為實際發生的歷史時代,人物上則包含真正的歷史人物及想像人物的存在。而 如果以時間的奇幻性類比於中國古典文學中《枕中記》或《南柯太守傳》,差異 在於一是進入曾經發生的真實時代,一是藉由夢境體悟人生;再和美國出版的《神 奇樹屋》系列書籍比較下,相同的是都憑所謂的「時空之鑰」藉以進入另一個時 空,不同在於《神奇樹屋》透過時空之鑰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各類知識,《可能小 學》歷史系列則以了解中國和臺灣歷史為主。

那麼,《可能小學》裡有奇幻的元素嗎?有必要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說 奇幻是一種可能性,以超越我們所居住平凡、不變、理性的世界方式,透過不平 凡、超自然的元素引起讀者驚異的感覺,並且有意識地和「真實」脫離。那麼《可 能小學》運用的方式即是如此,常常我們在閱讀歷史的過程中,因為無法跳躍現 代思考或與當代語言及文化做連結,因而在閱讀上會產生困難,尤其對於閱讀經

那麼,《可能小學》裡有奇幻的元素嗎?有必要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說 奇幻是一種可能性,以超越我們所居住平凡、不變、理性的世界方式,透過不平 凡、超自然的元素引起讀者驚異的感覺,並且有意識地和「真實」脫離。那麼《可 能小學》運用的方式即是如此,常常我們在閱讀歷史的過程中,因為無法跳躍現 代思考或與當代語言及文化做連結,因而在閱讀上會產生困難,尤其對於閱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