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論文書寫之際,也正值社會事件紛紛擾擾,高中社會課綱微調、太陽花學運、

北捷事件……,以現今的資訊和網絡發達的程度,學生們要得知這些事輕而易 舉,影視媒體的出現,也讓歷史紀錄出現了新的模式,文本來源多而廣泛,我也 常想這些將成為未來所謂的「歷史事件」會如何呈現在歷史紀錄上,不同觀點下 又何以道真辨偽?過去,我們都很明白,什麼應該屬於「歷史」,什麼應該屬於

「文學」,如果要進一步的界定,「歷史」是過去真實發生過的事件的紀錄,而「文 學」則是人們虛構和想像的事物。傅柯卻認為所謂的「歷史」,在十九世紀後因 為文本性,已從紀錄人事的編年史轉變為對於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的探索,這種

「歷史」所給我們的,乃是人作為一種生命體站在經濟的或文化的立場上對歷史 所作的闡釋167。他也認為已經不再有所謂真正的歷史了。

167盛寧,前引書,頁 91-93。

這樣的體認之下,身為教育者又如何引導學生看待歷史?歷史思維能力的培 養是最基本的,學生要能具有時間概念,有清楚的歷史時間意識,能理解歷史敘 述,透過分析與解釋獲得歷史觀念,能研究歷史及對歷史議題進行分析和做出決 定。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中,人與時間軸的部份,是有著「解釋的多元性」

與「多重因果關係」168兩項符合歷史思維的能力指標,可惜的是,在國小教育的 現場中,社會課程的相關配套,不論師資培訓或延伸活動,往往在眾多科目的時 間壓縮下被犧牲了,測驗多還只是流於知識的記誦。

從教育部在校園間推廣閱讀起,王文華的書就常列推薦名單之上,在暢銷排 行榜上一向也榜上有名,是兼具質與量的作家,從對九二一地震的書寫到《可能 小學》的歷史書寫,創作歷程上王文華的作品始終與教學接軌,從其作品也能嗅 出臺灣教育思維的變化,及對本土文化的關心,對於歷史教育他當然也有自己的 看法與疑惑,嘗試以文學作品填補教育上的不足,從了解教師作家王文華如何運 用文字面對歷史、書寫歷史,如何融合多元雜揉的風格,運用幽默話語與遊戲精 神,遊走在文學想像與歷史真實間,也可了解作家欲提供新的角度,冀望打破「歷 史沉重」的刻版印象意圖。

同為教育人員的筆者鑒於相同的關注所以選擇《可能小學》歷史系列作為研 究文本,也期許未來童書之間能有更多形式的歷史作品,也願以此論文為後繼者 之踏腳石,期盼未來的研究者,做更深入之探究。

168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 學年度實施)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http://140.111.34.54/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103.6.21).

附錄一

34 《少年皇帝創新機-康熙》 2007.01.05 三民書局

*71 《真假荷蘭公主》 2011.06.30 天下雜誌

104 《鯨聲月光河》 2013.09.12 巴巴文化 105 《曹操掉下去了》 2013.11.6 巴巴文化 106 《我哭哦》 2013.11.30 小兵出版社 107 《阿杰與麗如的米食探險記》 2013.12.11 小天下出版社 108 《快樂小學,開學囉》 2014.01.14 康軒

109 《森林小學的七堂課》 2014.01.14 康軒 110 《動物大觀園》 2014.01.14 康軒 111 《半個老大》 2014.01.24 親子天下

112 《誰掉了一隻玻璃鞋》 2014.02.10 小螢火蟲出版社 113 《行者武松》 2014.07.15 小兵出版社 114 《花和尚魯智深》 2014.07.15 小兵出版社 115 《豹子頭林沖》 2014.07.15 小兵出版社 註: * 為本次研究文本

參考書目 一、研究文本

王文華,《秦朝有個歪鼻子將軍》,台北市:天下雜誌,2008。

王文華,《騎著駱駝逛大唐》,台北市:天下雜誌,2008。

王文華,《跟著媽祖遊明朝》,台北市:天下雜誌,2008。。

王文華,《搖啊搖,搖到清朝橋》,台北市:天下雜誌,2008。

王文華,《真假荷蘭公主》,台北市:天下雜誌,2011。

王文華,《鄭荷大戰》,台北市:天下雜誌,2011。

王文華,《快跑,騰雲妖馬來了》,台北市:天下雜誌,2011。。

王文華,《大人山下跌倒》,台北市:天下雜誌,2011。

二、 中文專著

王晴佳,《臺灣史學五十年》,台北:城邦,2002。

台灣歷史學會編輯委員會編,《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論文集》,台北:稻香,2003。

吳密察、張炎憲編,《建立台灣的國民國家》,台北:前衛,1993。

李學斌,《兒童文學與遊戲精神》,南昌:二十一世紀,2011。

林文寶、許建崑、周惠玲、張嘉驊、陳晞如、洪志明,《兒童讀物》,台北:國 立空中大學,2008。

林文寶編,《少兒文學天地寬 台灣少年小說研討會學術論文集》,台北:九歌。2002 林良,《淺語的藝術》,台北:國語日報,2011。

邱天助,《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2002。

徐岱,《小說敘事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張子樟,《少年小說大家讀:啟蒙與成長的探索》,台北:天衛文化,1999。

張子樟等箸,《認識少年小說》,台北:天衛文化,1996。

張清華,《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歷史敘事-海德堡講稿》,北京:北京大學,2012。

盛寧,《新歷史主義》,台北:揚智,1995。

莊明貞等著,《敘事探究:課程與教學的應用》,台北:心理,2010。

許瑞芳‧王婉容主編,《劇場事;6》,台南:台南人劇團,2008。

許瑞芳著,《教習劇場與歷史的相遇》,台北:秀威資訊,2011。

麥勁生,《近代史學與史學方法》,台北:五南,1990。

彭懿,《世界幻想兒童文學》,台北:天衛文化,1998。

蔡尚志,《兒童故事寫作研究》,台北:五南,1992。

魯曉鵬,《從史實性到虛構性:中國敘事詩學》,北京:北京大學,2012。

蕭颯、王文欽、徐智策合著,《幽默心理分析》,台北:智慧大學。1999。

《國民小學 社會 課本》第七冊 ~第十冊,台南市:南一, 2013。

《國民小學 社會 課本》第七冊 ~第十冊,台南市:翰林, 2013。

《國民小學 社會 課本》第七冊 ~第十冊,新北市:康軒, 2013。

三、 西譯專著

David Wood&Janet Grant 著,陳晞如譯,《兒童戲劇:寫作、改編、導演及表演 手冊》。台北:華騰文化,2009。

Jerome Bruner 著,宋文里譯,《教育的文化》,台北:遠流,2001。

Neill Dixon, Anne Davies, Colleen Politano 合著,張文龍編譯,《讀者劇場;建立 戲劇與學習的連線舞台》,台北:成長文教基金會,2007。

布洛克(Marc Bloch),周婉窈譯,《史家的技藝》(The Historian’s craft),台北:遠 流,1989。

布魯納(Jerome S. Bruner),孫玫璐譯,《故事的形成:法律‧文學‧生活》(Making

Stories:Law,Literature,Life),北京:教育科學,2006。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劉效鵬譯,《詩學》(Poetics),台北:五南,2012。

約翰‧史帝芬斯(John Stephens),張公扇、黃惠玲譯,《兒童小說中的語言與意識 形態》(Language and Ideology in Children’s Fiction),合肥:安徽少兒社,2010。

海登‧懷特(Hayden White),陳新譯,《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想象》

(Metahistory),南京:譯林,2013。

培利.諾德曼、梅維絲.萊莫(Perry Nodelman、Mavis Reimer),劉鳳芯譯,《閱 讀兒童文學的樂趣》(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台北:天衛,2009。

理查‧馬里厄斯、梅爾文‧佩吉(Richard A. Marius、Mel Page),黃煜文譯,《如 何寫歷史》(A Short Guide to Writing about History),台北:五南,2010。

傅林統編譯,《歡欣歲月-李利安‧H‧史密斯的兒童文學觀》,台北:富春,1999。

凱斯‧詹京斯(Keith Jenkins),賈士蘅譯,《歷史的再思考》(Re-Thinking History),

台北:麥田,2006。

愛德華.摩根.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蘇希亞 譯,《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台北:商周出版,2009。

羅賓‧麥考倫(Robyn McCallum)原著,王泉根、約翰‧史帝芬斯主編,李英譯,

《青少年小說中的身分認同概念:對話主義構建主體性》(Ideologies of Identity in

Adolescent Fiction:the Dialogic Construction of Subjectivity),安徽:安徽少兒社,

2010。

四、學位論文

王文華,《困境與闖出-我的創作與思考》,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6。

李雅梅,《九年一貫課程歷史教育問題之探討─以中、小學教科書中台灣歷史文 本文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

林碧雲,《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內容編製邏輯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 系博士論文,2009 年。

陳月芳,《臺灣出版中國通史類兒童讀物之研究(1986-200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

陳妍岐,《以多文本閱讀討論提升國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2 年。

陳德樺,《台灣兒童小說「跨時空旅行」故事研究:以王文華、張寧靜作品為中 心》,國立臺灣中興大學碩士論文,2011 年。

廖健雅,《傳記型歷史小說中真實人物的寫作技巧—以李潼三本作品文為例》,國 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

趙敏如,《王文華兒童生活故事教育意涵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語文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011 年。

賴育萱,《路易斯.薩克爾的異想世界--路邊學校系列童書中的幽默》,國立臺東 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簡淑清,《王文華少兒小說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 年。

蘇萌姿,《國中歷史敘事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研 究所,2012 年。

五、期刊論文

宋佩芬,〈講述中的歷史思維教學︰一些可能與問題〉,《師大學報︰教育類》,第 53 卷第 1 期(1),2008 年。

林慈淑,〈年齡、知識或觀念-試探兒童對於多元歷史記述的反應〉,東吳歷史學 報,10 期,2003,頁 307-346。

邱德亮,《事件回歸後,歷史如何書寫事件?》,新史學,19 卷 3 期,2008 年。

唐淑華,《以多文本取向進行課外閱讀之規劃與運用》,教育研究月刊,210,2011。

六、網站資訊

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 學年度實施)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網址:http://140.111.34.54/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2013.11.01) 王文華,〈王文華的童話公園〉

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fest5/ (2014.06.01) 王文華,〈王文華的童話公園〉

網址:http://home.educities.edu.tw/fest1/index1.htm (2014.06.01) 王文華,〈王文華臉書粉絲專頁〉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fest555(2013.10.16)

王文華,〈親子天下網站:帶孩子走回歷史─《可能小學的歷史任務》閱讀課〉

網址: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238(201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