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與青少年社交焦慮之影響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兒童與青少年社交焦慮之影響

對於社交焦慮者來說,除了害怕受到他人的負面評價以及會在公開或社交情境中 感到焦慮之外,社交焦慮也帶來許多其他生理、心理及生活適應上的影響。然而,在 兒童與青少年這個階段,是容易發生社交焦慮的時期;並且依照其慢性而不會自然消 失的特性(Tillfors, et al., 2009; Turner, et al., 1986),社交焦慮可能會延續很長的一段時 期,甚至到成年期,可見其影響範圍之廣。過去文獻提及社交焦慮可能帶來的影響,

分成五方面:

一、社交焦慮可能引發的生理症狀

若社交焦慮者處在一個他們所恐懼的社交環境時,可能會出現一些生理上的症 狀,如:噁心、顫抖、心悸、流汗、呼吸短促(Beidel, Christ, & Long, 1991)、心跳加速、

臉紅(Turner & Beidel, 1989)或是潮熱(hot flushes)等現象(Rapee, 1995)。

二、社交焦慮的共病現象(co-morbidity)

除了社交焦慮本身帶來的生理症狀以外,兒童及青少年的社交焦慮也經常發現伴 隨著其他心理疾病或健康問題。研究(LaGreca, et al., 1988)發現,社交焦慮程度越高的 國小學生,也同時有較高的廣泛性焦慮程度。另外,兒童與青少年的社交焦慮症者中,

常可發現伴隨出現有廣泛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兒童:10%;青少

年:32%)、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兒童:6%;青少年:2%)(Beidel & Turner, 2007; Beidel, et al., 1999)、憂鬱(depression)(兒童:6%;青少年:7%-41%)(Beidel & Turner, 2007; Beidel, et al., 1999; Essau, et al., 1999; Ranta, et al., 2009)、物質使用疾患(substance abuse disorder)(青少年:24%)(Essau, et al., 1999)、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兒童:10%;青少年:5%)、特定對象恐懼症(specific phobia)(兒

童:10%;青少年:6%)、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兒童:8%;青少年 2%)、強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兒童:6%;青少年:2%)(Beidel & Turner, 2007; Beidel, et al., 1999)、身體型疾患(心身症)(青少年:41%) (Somatoform disorder)(Essau, et al., 1999) 的共病現象;或是與自殺意圖(suicide attempts)(Lecrubier, 1998)等心理健康問題有關。

大部分其他的心理疾病或健康問題是出現在社交焦慮之後(Schneier, Johnson, Hornig, Liebowitz, & Weissman, 1992),而越早發生社交焦慮的個案其出現共病現象的 可能性愈大(Lecrubier, 1998),病程也可能長而嚴重(Beidel & Turner, 2007)。又因社交 焦慮通常是長期而慢性的(Tillfors, et al., 2009; Turner, et al., 1986; Wittchen, et al., 1999),所以若在兒童期及青少年期就發生社交焦慮,則其嚴重的影響可能是長期甚至 終身的。其孩童時期、社交生活的健康品質也都比其他焦慮症或心理疾病來的更差 (Bech & Angst, 1996)。

三、社交焦慮會影響同儕關係

社交焦慮可能會使孩童產生社交退縮並減少與同儕活動。學者(Erath, et al., 2007;

Kessler, 2003)認為社交焦慮會導致社交功能障礙,影響社交生活和與他人的互動;高 程度社交焦慮的兒童有較低品質的交友情形(Beidel, et al., 1999);較不被同儕接受,並 受到較高的同儕欺凌(Erath, et al., 2007)。

此外,社交焦慮程度較高的女生,其自覺被同學支持的程度較低、好朋友的數量 較少、交友情況較令人不滿意(LaGreca & Lopez, 1998)。不過較可惜的是,因為橫斷性 的研究設計,無法確認是因為其感到社交焦慮而導致較差的同儕關係;或是因為較差 的同儕關係而造成社交焦慮。而另一針對青少年族群所做的長期研究(Vernberg, Abwender, Ewell, & Beery, 1992)則發現,若在一段期間之內的友誼關係下降的話,則 他們的社交焦慮程度會增加。

兒童與青少年正值學校團體生活的階段,若為了減少產生社交焦慮的情緒而避免 參與社交活動或與他人互動,可能會妨礙求學時期,甚至往後人際關係的發展,其影

響不可輕忽。

四、社交焦慮影響學業或職業上的表現

社交焦慮可能造成學生拒絕或無法去上學的情形(Beidel, et al., 1999; Wittchen, et al., 1999),同時也影響學業或職業上的表現(Kessler, 2003; Ranta, et al., 2009; Turner, et al., 1986)。如果兒童期就有社交焦慮症,則這類學生的課業表現會一直達不到應有的 水準;而青少年期才有社交焦慮症的學生,其表現會從最好的往下降(翟宗悌,民 94)。

84.6%的社交焦慮者表示他們的學業表現或學校功能會受到影響,例如會害怕在班上 同學前說話、參加社團或體育活動、被選為社團或學生組織的領導者,或是因為無法 參與課堂的討論而沒辦法得到好的成績;92.3%的社交焦慮者認為他們在職業上的表 現也顯著地受到影響,例如沒辦法在一般的會議上提出口語建議、無法在團體面前報 告,這些現象讓他們被忽略,也影響了他們晉升的機會;69%的社交焦慮者表示他們 會因為害怕而無法參加和他們工作有關的社交活動(Turner, et al., 1986)。

由此可見,社交焦慮不僅影響了學生在學校中,課堂上及班級團體生活的參與,

也進而影響了學業的表現;倘若持續至成年期,則影響層面更是擴及工作上的表現和 應具有的社交功能。

五、社交焦慮與物質使用及問題行為有關

社交焦慮與物質使用之間的關係有不一致的看法,有學者以結構方程模式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檢視其間的關係,發現社交焦慮可能是青少年物質使用的 保護因子之一(Myers, Aarons, Tomlinson, & Stein, 2003);但是也有些社交焦慮者會使用 酒精(Page & Andrews, 1996)和藥物,來減輕在社交情境的壓力(Turner & Beidel, 1989)。46%的社交焦慮者表示,他們在參加社交聚會時會使用酒精來試圖減輕緊張 感;50%的社交焦慮者會故意在社交聚會或公開演說前喝酒,以減輕他們參與時的焦 慮。另外有 13.3%的社交焦慮者會在遇到害怕情境之前先服用抗焦慮的藥物(Turner &

Beidel, 1989)。所以由上述可知,雖然對青少年而言,可能會因為社交退縮的行為以及 被同儕忽略的情況,減低了因同儕模仿效應而有物質使用的情形,或是減少在社交活 動中飲酒或使用藥物的機會;然而若社交焦慮持續至成年期,成年人可能就會利用酒 或藥物來減輕焦慮情形,所以對於成年人來說可能會有依賴酒精(Essau, et al., 1999)的 情形,也增加了物質使用疾患的風險(Wittchen, et al., 1999)。

另外,社交焦慮也與一些問題行為有關,如逃學、逃家、打架和說謊(Davidson, et al., 1993)等。

兒童期及青少年時期是社交焦慮容易發生及增強的階段,此時不僅影響在學校的 表現,同儕關係間的挫敗可能又再加強日後的社交焦慮;而當離開校園之後面對多元 的社會生活,不僅影響社交行為,也影響職業上的表現。又由於其長期慢性及伴隨發 生其他病理情況的特性,應該要避免在兒童及青少年這個階段社交焦慮情緒的發生或 程度上升,早期的介入和預防計畫顯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