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社交焦慮之相關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探討社交焦慮之相關理論

(Social Learning Theory)

孩童可能會經由模仿和觀察學習 的過程習得父母的社交焦慮及避 免社交行為

Bronfenbrenner 1979 1986

生態系統模式

(Ecological System Model)

兒童的發展過程會受到週遭多重 環境系統的影響,由近至遠分別為 微系統、中系統、外系統、巨系統 四個系統,其中以微系統(如:家 庭、學校)影響最大

Schlenker &

Leary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Anxiety in Social Phobia)

此理論主張社交焦慮的人們因為 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之概念。在理論中提及,行為除了直接透過經驗學習而 來,也可能經由觀察他人的行為結果或是模仿而得。其中「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這個概念便是指個體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別的人行為,即可以學習;而「模

仿(modeling)」是指觀察學習時向某對象學習行為的過程。而兒童會傾向模仿他認為重 要的人,故社會學習理論也強調於社會環境中,環境因素、個人對環境的認知與個人 的行為三者彼此會互相影響(張春興,民 95)。

在兒童與青少年的社交焦慮的發展上,有學者利用社會學習理論中的「模仿」及

「觀察學習」概念探討及解釋父母如何影響孩童行為。孩童會經由模仿和觀察學習的 過程習得父母的社交焦慮及避免社交行為(Morris, 2001),若父母有社交焦慮傾向,則 孩童會傾向學習父母避免社交的行為,或是其他恐懼或焦慮的情緒。

二、生態系統模式(Bronfenbrenner, 1979, 1995)

生態系統模式(Ecological System Model)常應用於探討兒童青少年發展心理之 上,此理論由發展心理學家 Bronfenbrenner 於 1979 年提出,認為兒童的發展過程會受 到週遭多重環境系統的影響,由近至遠分別為微系統(Microsystem)、中系統

(Mesosystem)、外系統(Exosystem)、巨系統(Macrosystem)四個系統;後來又於 1986 年 加入時間系統(Chronosystem)。而各系統對於兒童的發展都有不同的影響力,且可能有 交互作用存在。以下就各系統內容加以說明:

(ㄧ) 微系統(Microsystem): 此系統指與兒童最親近、直接接觸的環境,包括家庭、學 校、社區等環境中的人際互動影響。Bronfenbrenner 認為環境會影響兒童的發展,

而兒童的發展也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各系統中以此系統對兒童影響力最大。

(二) 中系統(Mesosystem): 此處指微系統中的各成員間的聯結互動,會對兒童發展造 成影響。

(三) 外系統(Exosystem): 此系統指兒童不會對其直接產生影響,然此系統會直接對兒 童產生影響、也會對親近的微系統產生影響的較大社會系統,如父母工作職場。

(四) 巨系統(Macrosystem):此系統是最外圍的系統,包括政策、法律、文化、習俗、

價值觀等。

(五) 時間系統(Chronosystem): Bronfenbrenner 認為環境是會隨時間變化的,而這樣的

變化會對兒童發展產生影響,例如兒童心理狀態會隨年齡成長而有所改變。

本研究參考生態系統模式中,外界環境會影響兒童發展的概念,將環境因素分為 個人、家庭、學校等三個面向,探討其與社交焦慮發展軌跡之關係。

三、自我表現模式(Schlenker & Leary, 1982)

自我表現模式(Self-Presentation Model)由 Schlenker 和 Leary 提出,此兩位學者認 為社交焦慮是在真實或著是想像的社交情境中,因為預期或存在的他人評價而帶來的 焦慮。

而個體社交焦慮的產生與 1.個體有動機想在真實的或想像的觀眾面前塑造特定印 象 2.個體對其表現結果的主觀評估兩件事情有關。若個體期待在他人面前塑造理想形 象的動機愈強,則社交焦慮程度可能愈高;而個體對自己表現達到該理想形象標準的 主觀評估愈差的話,則也會提高此人的社交焦慮程度。

四、社交焦慮之認知行為模式(Rapee & Heimberg, 1997)

Rapee 和 Heimberg 認為害羞、社交焦慮、迴避型人格違常都是個體對社會評價的 關切,所以只是程度上由低至極端的差異;同時也認為在過去研究認為對於社交焦慮 的不同類型是在性質上的差異,但這些基本要素與機制都是相同的,故此理論適用於 解釋不同程度及類型的社交焦慮認知歷程。

社交焦慮之認知行為模式(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Anxiety in Social Phobia) 主張社交焦慮的人們因為在理解和解讀社會評價資訊過程的扭曲和誤差,使得他們在 社交情境中提高及維持社交焦慮。也就是社交焦慮者假設他人都是天生愛批判人的,

對自己很可能會有負面的評價;而他們認為被他人正向的評價是很重要的。所以當他 們遇到一個社交或評價的情境時,會根據長期記憶(long-term meomory)訊息(如過去的 經驗)、內在線索(interal)(如生理上的反應)如及外在線索(如:觀眾的回饋,打呵欠、皺 眉等)來形成心理的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假設他人對自己的印象與評價。同時

社交焦慮者容易在社交與評價的環境出現生理反應,如臉紅、發抖、流汗等。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學生於成長階段,環境對於往後社交焦慮發展軌跡之影響,故 在研究架構之設計上參考 Bronfenbrenner 的「生態系統模式」。除考量到時間對於發 展的影響,將依變項設計為多年的社交焦慮發展軌跡外,並檢視學生之個人、家庭、

學校等環境因素對於學生往後所屬社交焦慮發展軌跡類型組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