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社交焦慮之程度、發展軌跡類型及其性別差異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學生社交焦慮之程度、發展軌跡類型及其性別差異

一、女生之社交焦慮程度相較於男生為高

過去有許多研究發現,在兒童(LaGreca, et al., 1988; LaGreca & Stone, 1993)或青少 年(Hale, et al., 2008; Inderbitzen-Nolan & Walters, 2000; Inderbitzen, et al., 1997; LaGreca

& Lopez, 1998; Ranta, et al., 2007; Storch, et al., 2004)的族群中,女生的社交焦慮程度會 高於男生。探究其原因可能是女生關心社交表現的程度較男生來的高(Kashani, Orvaschel, Rosenberg, & Reid, 1989);以及女性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發展較賴於同 儕評價、身體外觀和社交技能,更害怕同儕的負面評價(LaGreca & Lopez, 1998)的緣故。

在本研究中也再次確認,在台灣的台北市及新竹縣地區,與國外相同。女生於四 年級至十一年級各年度的社交焦慮程度都比男生要來的高,且在每一年皆達到顯著的 性別差異。

二、社交焦慮程度在國小時期呈下降趨勢,但進入國中之後出現持續上升情形 本研究中發現,若由全體平均來看,學生在國小時期的社交焦慮程度呈現下降的 趨勢,然而進入國中之後社交焦慮程度會有持續增加的情形;而若以軌跡類型來看,

在全體學生社交焦慮發展軌跡中的「中等變嚴重組」、「嚴重並上升組」,在進入國中 之後皆出現增加的情形。將性別分開後,男生中的「輕微變中等組」、「中等變嚴重組」

於進入國中之後呈現社交焦慮程度持續攀升的發展情形;而女生中的「中等變嚴重組」

及「嚴重且上升組」,則是在七至八年級有躍升的情形。也就是說,不論對男生或女 生而言,進入國中後是社交焦慮程度增加的危險時期。

在過去的研究有類似的發現,也就是社交焦慮在國小時期,低年級學生較中高年 級學生的程度較高(LaGreca, et al., 1988; LaGreca & Stone, 1993);青少年前期和青少年 早期開始增加(Mancini, et al., 2005; Ranta, et al., 2007)。但是本研究則進一步發現,雖

然以全體平均來看,社交焦慮會有先下降再上升的趨勢;但並非每個學生在成長歷程 中,都會以此趨勢發展。倘若學生在國小時期就是以增加的趨勢發展,則必須非常注 意男生進入國中後會持續增加;以及女生於七至八年級這一段時期,社交焦慮會快速 增加的發展模式。

有學者(LaGreca, et al., 1988)發現國小低年級學生的「苦惱與與逃避社交情境」面 向的程度較中高年級學生來的高,可能是因為在同一環境待了較久的時間,因而較熟 悉的緣故;而「害怕負面評價」面向則沒有統計上顯著的年級差異。而進入國中後社 交焦慮持續攀升的原因,可能包括進入新環境、於國中壓力大、進入青春期在意他人 評價等。青春期早期至中期是生理改變而第二性徵出現的時期,也是經歷學校環境轉 換的時期,學生視與同儕的相處為更重要;另外,青少年在國中時期會較高中時期更 在意同儕的負面評價,而有較高的社交焦慮程度(Inderbitzen-Nolan & Walters, 2000)。

而在本研究中發現的國小便持續上升之各軌跡類型,則應特別注意該群學生是否於成 長歷程中,皆持續地害怕參與社交情境,以及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需給予適時協助,

避免其社交焦慮程度持續上升。

三、社交焦慮發展軌跡類型具有性別差異

有學者(Ge, et al., 1994)發現,心理問題發展的性別差異在青少年早期便開始發 生,而根據本研究結果證實,男性及女性學生以 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 分析出的 潛在社交焦慮發展軌跡類型也並不相同。

以社交焦慮平均程度最高的軌跡類型來說,在男生社交焦慮發展軌跡中的「持續 嚴重組」類型於八年間起伏不大;而女生程度最高的類型「嚴重且上升組」則有持續 攀升的趨勢,尤其在進入國中後於七至八年級間出現有躍升的情形。其可能跟青少女 進入青春期而更在意同儕負面評價(LaGreca & Lopez, 1998)和女生較關心社交上的表 現(Kashani, et al., 1989)有關。

而以呈現明顯下降趨勢的社交焦慮發展軌跡類型而言,男生為「中等微降組」;

女生則為「嚴重變中等組」。比較其下降的幅度,可發現以男生「中等微降組」的幅 度較大,且於八年級時便下降至男生平均之下;女生「嚴重變中等組」除下降幅度較 小外,至十一年級之平均得分仍高於女生樣本該年平均。若拉長研究調查時間,也許 此組在十二年級之後會下降至女生平均之下,但有待後續研究確認。由此可見,對於 女生來說,一但社交焦慮達到較高的程度,即使呈現下降的趨勢,但其影響時期可能 是非常久遠,而不會自然改善的。本研究由此也證實,男性及女性學生的社交焦慮並 非只是程度上高低的差異而已,其隨年齡成長的發展趨勢也並不相同。

由於本研究為第一篇使用 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 方式分析社交焦慮發展軌 跡類型的研究,此性別差異的結果可供後續再深入探究;並增加發展軌跡的年度,以 檢視隨後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