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一

一、 、 、從性教育 、 從性教育 從性教育 從性教育、 、 、 、性侵害防治教育至兩性 性侵害防治教育至兩性 性侵害防治教育至兩性 性侵害防治教育至兩性/性別平等教育的國小課程 性別平等教育的國小課程 性別平等教育的國小課程 性別平等教育的國小課程 內涵演變 內涵演變 內涵演變

內涵演變

以下從 1945 年前的兩性雙軌教育制度;1949-1996 年間較注重生理層面的 性教育;邁入法制的的起點,1997 年出爐的性侵害防治教育;依法納入課程綱 要重大議題,1998 年的兩性/性別平等教育說明。

(((一一一一)))1945 年前的兩性雙軌教育制度) 年前的兩性雙軌教育制度年前的兩性雙軌教育制度年前的兩性雙軌教育制度

臺灣在 1945 年以前的性別教育,除了十九世紀中葉,西洋傳道士藉由教育 傳道時,反對女子纏足並設立女學堂教育女性以改善女性地位為重點外,臺灣大 體籠罩在傳統的中國社會明顯區隔兩性角色,以傳承「男主外、女主內」、「男尊 女卑」等禮教規範為目標的社會性別教育(謝小芩,2000)。滿清末年的教育改 革,雖然曾有提倡男女平等的呼聲,但最終仍以維護傳統女德,且男女有別的課 程為主(呂美頤、劉永福,1990),日據時期雖然有女子教育,但仍以培養婦女 德性和賢妻良母為目標(游鑑明,1988),至 1949 年國民政府遷臺,雖然致力於 普及學校教育,但仍未有特定的性別教育政策。簡言之,1949 年以前,臺灣教 育政策仍服膺於傳統性別角色分工與性別秩序之下,明白設定兩性不同的教育目 標,區隔男女學制,可稱之為父權教育觀點下的兩性雙軌教育制度(謝小芩,

2000)。

(((二二二二)))1949-) --1996 年間較注重生理層面的性教育- 年間較注重生理層面的性教育年間較注重生理層面的性教育年間較注重生理層面的性教育

教育部(1996)出版資料顯示此階段的課程著重在性教育。狹義的性教育,

乃指男女的性別及兩性關係中性器官接合的行為;廣義的性教育則涵蓋了當人身 為某種性別時,終其一生所有與此性別有關的學習經驗、思想、感覺和行為。張 玨、王舒芸(1997)也指出,雖然性別教育有狹義與廣義的區別,但這時期的性

別教育實施多以生理的解說為主,偏重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欠缺社會及心理問題 的探討,比較偏向生理層面的性教育。

檢視此時期的國民中小學課程標準,呂芝華(2005)發現:1950-1970 年 的國小課程內容與性教育相關的內容相當稀少,多以家庭觀念為主,且無明顯的 性教育目標。國中課程則偶而出現,有生理與衛生科、健康教育科的生理教育內 容,及部分科目出現家庭觀念與人際關係等主題。1972 年,國中課程標準「健 康教育」一科,因應時代變遷所產生與性有關的問題,如未婚懷孕、非法墮胎、

性病等,特別規範且編有兩性生殖相關的課程內容,但因大眾的性觀念仍較為保 守,所以許多教師多半略過不談或是讓學生自行閱讀。1993 年,因應社會改革 開放的需求,課程標準重新修訂,增加了許多性教育內容,尤其在國小「道德與 健康科」中增加家庭生活與性教育綱要,由一到六年級皆有規劃性教育內容。

教育部(1996)出版資料也顯示,此階段的性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者瞭解有關 自己在性生理、心理和情緒等方面成熟過程的知識,消除個人因性別差異和適應 的焦慮不安;幫助瞭解自己對不同關係他人的責任與義務,協助個人建立健全的 人際關係;對於性行為的道德價值有所瞭解,作為決策時的重要參考依據;提供 有關性濫用與誤用的知識,使個體能保護自己免受生理和心理的傷害;提供一種 社會服務的動機,減少因性產生的社會問題,使每個人都能有效且具創發性的應 用自己的性,充分發揮自己身為伴侶、父母、社會公民等各種角色。

由上述可知,此階段的性教育比較注重由生理層面所衍生的相關課題,除了 保健衛生外,目的就像晏涵文(2002)所說的,是要產生社會和道德所接受的態 度和行為,是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男人或女人的教育,以成就一個美滿的家庭生活。

(((三三三三)))邁入法制的的起點)邁入法制的的起點邁入法制的的起點,邁入法制的的起點,,1997 年出爐的性侵害防治教育, 年出爐的性侵害防治教育年出爐的性侵害防治教育年出爐的性侵害防治教育

隨著時代變遷及來自社會的民意壓力,1997 年 1 月 22 日公佈實施《性侵害 犯罪防治法》,該法第八條明文規定各級中小學每學年應至少有四小時以上之性 侵害防治教育課程,依據此條文規定,為落實性侵害犯罪防治教育之實施,於

1997 年 7 月 19 日發布實施《中小學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參考綱要》,自此我國 推行性別平等教育,有了官方具體的實施綱要與進程(胡真萍,1999)。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八條明訂各級中小學每學年應至少有四小時以上之 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課程內容應包括:兩性性器官構造與功能、安全性行為與 自我保護性知識、兩性平等之教育、正確性心理之建立、對他人性自由之尊重、

性侵害犯罪之認識、性侵害危機之處理、性侵害防範之技巧、其他與性侵害有關 之教育。

《中小學性侵害防治教育實施原則及課程參考綱要》(1997 年 7 月 19 日)

第二條明訂各校實施性侵害防治教育應包含:兩性平等之教育、正確性心理之建 設、對他人性自由之尊重、性侵害犯罪之認識、性侵害危機之處理、性侵害防範 之技巧、其他與性侵害有關之教育。此外,該法並提出自幼兒至高中職時期的性 侵害防治教育課程參考綱要,內容如表 2-1。

表 2-1

平等教育的課程內涵為何,經各界人士多方研議,1998 年教育部公告《國民中 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的重大議題之兩性教育,有了初步的輪廓。

(((四四四四)))納入課程綱要重大議題)納入課程綱要重大議題納入課程綱要重大議題,納入課程綱要重大議題,,1998 年的兩性, 年的兩性年的兩性年的兩性 / 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平等教育

在修訂《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及《性別平等教育法》期間,陳惠 馨等人(2002)表示,在二、三十年的推動與累積中,性別議題的面貌愈趨多元 複雜,過去所言的「兩性」平等已無法涵蓋,有關性別特質、性取向等議題的重 要性不容忽視,所以此期間編擬的相關課程綱要及法規草案,雖然名為「兩性教 育」,但其內涵已超越兩性教育,具體反映出性別多元平等之精神與內涵。教育 部(1998)也提出,在課程改革中,性別教育的理念與內涵需融入國民教育階段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並發展適宜各階段性別教育的學習能力指標,以體現多元文 化教育理念。所以,1998 年公告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其中 的兩性教育內涵實已含括多元性別的概念。

教育部(199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將「兩性教育」列為 重大議題,並提出兩性教育三項核心能力及依其建構的各階段能力指標,其基本 意涵為:1.兩性的自我瞭解:瞭解性別在自我發展中的角色;2.兩性的人我關係:

探討性別發展與社會文化互動的關係;3.兩性的自我突破:建立和諧、尊重、平 等的兩性關係。而 2005 年因應《性別平等教育法》的公告實施,修改公告《國 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但此時除將「兩性教育」修改為「性別平等教育」

外,其內涵及指標並未修改(教育部,2005)。接著,2008 年修訂公告預定於 100 學年度全面實施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核心能力不 變,但進一步闡釋其內涵,以核心能力為三大主題軸,發展了主要概念及次要概 念,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內涵愈趨完整。

因教育部 1998 年公告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與 2005 年公 告《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兩性/性別課程內涵,除了將「兩性」二 字改為「性別」外,實質意涵相同,故以下僅整理 2005 年公告之《國民中小學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課程目標及其主要內容。

教育部(2005)指出,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目標,主要著重於認知、情意、

行動三層面:在認知面,藉由瞭解性別意義、性別角色的成長與發展,來探究性 別的關係;在情意面,發展正確的性別觀念與價值評斷;在行動面,培養批判、

省思與具體實踐的行動力。整合三個層面,推衍出六項課程目標:1.瞭解性別角 色發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2.瞭解自己的成長與生涯規劃,可以突破不同性別的 社會期待與限制;3.表現積極自我觀念,追求個人的興趣與長處;4.消除性別歧 視與偏見,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5.主動尋求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建構性別平 等之社會;6.建構不同性別和諧、尊重、平等的互動模式。此外,並建立了課程 五大核心內涵與學習目標、學習主題(概念)、建議整合之領域與學習內容等主 要內容,研究者僅就其中五大核心內涵與學習目標、學習主題(概念)與學習內 容整理,說明見表 2-2。

至於 2008 年修訂公告預定於 100 學年度全面實施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 課程綱要》,課程內涵說明增修較多,另段說明,詳見「二、2008 年公告之《國 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內涵」。

表 2-2

二 二 二

二、 、 、2008 年公告之 、 年公告之 年公告之 年公告之《 《 《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 》性別平等教 》 性別平等教 性別平等教 性別平等教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