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 、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 、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

三 三

三、 、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 、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

學校教室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情境,要使學生能在文化脈絡下獲得適當的學 習,必須掌握多元文化教育教學原則(俞懿嫻,2000)。所以,運用多元文化教 育教學於性別、族群交織的議題時,也須先掌握多元文化教育教學的原則,再據 以運用策略落實於教育現場。以下先介紹 J. A. Banks 提出的五個思考多元文化教 育面向,再介紹國內外學者提出的教學實施原則。

(((ㄧㄧㄧㄧ)))Banks 的五個多元文化教育面向) 的五個多元文化教育面向的五個多元文化教育面向的五個多元文化教育面向

認為在實施多元文化教學前,教師應先調整教學內容,以協助學生辨認知識 結構上的偏差,確保所有學生的學業成就,進而創造一個尊重差異的學校氣氛,

Banks(1994,1996,1998)提出可從內容統整(content integration)、知識建構

(knowledge construction)、平等的教學(equity pedagogy)、減低偏見(prejudice reduction)、增能的學校文化(an empowering school culture)等五個面向思考多 元文化教育,此外,須注意此五面向並非完全獨立,而是互有重疊。以下分別說 明五個面向:

1.內容統整: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轉化不同族群的文化內涵或事例,融入 學科中,用以闡釋學科概念或原理原則,強調能在課程中呈現各族群的觀點。因 為一個未經歷異文化的人,無法理解具文化意涵的對話,也無法覺察自己對異文 化的誤解,所以內容統整可以幫助學生從多元的觀點理解概念與議題(劉美慧,

2001a;Banks,1996,1998)。

2.知識建構: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主觀建構的,是主體與外在世界進行社會 互動的結果,學校教育也是其中一環。為避免主流文化課程錯誤描寫弱勢族群的 歷史、貢獻或觀點,教師應扮演問題與訊息的提供者,透過多元的教材內容(強 調不同族群的觀點)與活動(表演、參觀、操作、閱讀、欣賞、討論等),協助 學生瞭解不同文化的經驗、偏見與價值,進而讓學生自行創造知識(劉美慧,

2001a;Banks,1996,1998)。

3.平等的教學:教室中的師生互動其實有很多的不平等,如 J. Brophy 和 T.

Good 發現當學生回答錯誤時,低成就學生受到責備的機率較高,而當學生回答 不出問題時,教師會提供高成就學生暗示或重述問題,對低成就學則直接放棄或 告訴他們答案(引自 Cazden,1987/1998);此外,D. Sadker 和 M. Sadker 發現教 師對待男女生的方式也不同,如教師比較常叫男生回答問題,對男生的回饋也比 對女生的明確等(引自單文經,1993)。為免除此種教師不平等現象,教師應相 信所族群的學生都有相同的發展潛能,並善用各種教學法以提升不同文化背景學 生的學業成就(劉美慧,2001a;Banks,1996)。

4.減低偏見:D. M. Gollnick 和 P. C. Chinn 認為形成偏見的原因包括個體對 其他族群團體缺乏認識與瞭解,還有不考量其他族群團體的差異而產生刻板印象 並貼上負面標籤,此外,個體以自己族群團體的標準判斷其他族群團體,且有我 族中心主義的思考傾向(引自劉美慧,2001a)。為減低學生因此產生的偏見,增 進正面、肯定的族群態度,C. A. Grant 和 G. Ladson-Billings 建議營造四種環境,

ㄧ是提供學生平等的環境,其次是運用具影響力的人營造支持族群間正向互動的 氣氛,其三是不同族群學生間的相處,需經相似與相異的比較與瞭解,最後是提 供任務,讓不同族群的學生透過合作達成共同的目標(引自劉美慧,2001a)。

5.增能的學校文化:強調改革學校整體環境,檢視校園內外有形無形的教育 要素(如正式課程、潛在課程、教學方法與策略、師生互動、測驗與評量、學校 的民主氣氛、教職員對學生的期望、校園環境佈置與家長參與等),使學校成為 一個能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體認到自我的價值,經驗到學習成功,具批判思 考、解決問題及作決定的能力,此為增能的學校文化,藉此培養能肯定自我,並 具朝目標邁進力量的增能學生(劉美慧,2001a;Banks,1996;McLaren,1989)。

(((二二二二)))國內外學者提出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國內外學者提出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國內外學者提出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 國內外學者提出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

美國多元文化教育學者 C. Sleeter 和 C. Grant 提出七點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 實施原則(引自莊明貞,1993,1997):1.認知能力,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均是

賦有好奇心的個體,且有能力學習繁複的教材並發展獨特的認知策略;2.學習型 態,每位學生都有獨特的學習型態,教師須協助學生發覺自身的學習型態,並依 此設計課程已協助學生有效學習;3.母語系統,教師宜依學生的母語系統發展學 習的概念,學生才能進行有意義的學習;4.期望水準,教師每位學生都要持真誠 且高期望水準,且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5.合作思考,研究發現異質小組的合作 學習對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態度學習有積極的成效 6.兩性平等,研究發現教師通 常對男生的反應有比較多的回饋,這是無意識的性別歧視教學行為,宜避免;7.

自我概念,少數族群學生多持低自我印象,無法順利完成學習,學校應運用多元 文化教育發展學生積極的自我概念。

美國多元文化教育學者 Merryfield,Jarchow & Picker(1997)提出六點多元 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

1.檢視自我知識(self-knowledge):協助學生檢視本身的文化特性和文化遺

產,透過反省過去經歷,思考自身在當地和全球的基本權利;

2.跨文化的經驗(cross-cultural experience):從各族群的經濟、政治、社會 權力等面向,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文化,比較其差異與相似之處;

3.跨文化的技術(cross-cultural skills):教師要發展傾聽、互動、溝通、合作 與管理衝突等方面的技能;

4.觀點意識(persepective consciousness):教師可以透過閱讀、討論文學及 歷史等活動,協助學生審視多元化族群的多元化觀點;

5.價值分析(values analysis):教師需協助學生澄清、分析、比較、然後確 定多元化族群的價值、信念和態度;

6.真實性的學習(authentic learning):讓學生有機會在實際的情境中,應用 他們學到的跨文化知識與技能。

整理學者的建議後,田野(1999 年 11 月 20 日,2004)提出七點多元文化 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1.教師要先瞭解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差異,排除自身的偏 見,且能和不同族群的學生和睦相處;2.提供均等學習機會,鼓勵學生發展本身

獨特的認知策略,對所有學生持正向和均等的期望水準;3.創造相互尊重與合 作,提倡相互理解與容忍,且能自由表達意見之學習氣氛;4.提倡合作學習,指 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學會不同的表達方式,尊重接納別人意見,促進人 際間的關係和交流;5.發展學生積極的自我概念,認識自己的性別、年齡、種族、

國籍、文化、語言、宗教和能力,對自己的身份具有信心,對自己的國家有歸屬 感,對自己民族文化有自豪感;6.採螺旋式的課程設計,從自尊自重開始,培養 建立友誼的能力,到認識文化、人性等方面概念,消除偏見和歧視,接納多元文 化理念,促進世界和平;7.多元文化教育是所有老師、學校行政人員、家長以及 社會各界人士的責任,成功與否有賴這些人員的認同、支援和參與。

另外,針對校園要營造適合多元文化教育的氣氛和環境,江雪齡(1997)提 出下列幾點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1.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有正向的態度 和期望;2.學習的環境支持人與人之間的正向互動;3.課程中包含尊重人性尊嚴、

人權,以及對世界的責任;4.鼓勵社區團體和個人的參與,以行動分享資源,追 求公正。此外,她還強調城鄉的教育設備及經費要能享受同樣的待遇,且更需特 別加強特別地區的教師的在職教育。

由上可知,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原則首先從教師需瞭解不同學生的差異 開始,教師需抱持著正向、真誠的態度,規劃友善、免歧視、兩性平等且多元化 的教學及學習空間,讓學生可以有均等的機會,依自己的學習風格認識、瞭解及 尊重自身其他人的文化特色,進一步學會運用批判思考檢視、分析及比較歷史上 或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社會議題,然後能作適當的決定並化為執行力改善生活中實 際的問題。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