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 、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 、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

四 四

四、 、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 、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 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

現有研究多針對族群關係提出多元文化教學策略,這些策略經過轉化,也可 以運用於族群和性別交織的多元文化教學,以下說明文字均保留其以族群為主體 的論述方式。此外,由於文化回應是實施多元文化教育教學時強調的精神,所以

特別將文化回應教學法獨立一段說明,另外再彙整國內外學者提出的多元文化教 育的教學實施策略。

(((ㄧㄧㄧㄧ)))文化回應教學法)文化回應教學法文化回應教學法 文化回應教學法

許多學者認為多元文化教學就是文化回應教學,文化回應教學起於認為弱勢 族群學生的成績低落,是因為其學習型態、語言使用、行為規範等不符合學校期 許,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經驗知識,強調幫助學生克服家庭文化與學校文化間 的文化斷層,以達成跨文化理解(林彩岫,2007;劉美慧,2001c)。

文化回應敎學法目的是要連結學生的學校經驗與家庭經驗,所以要教導學生 瞭解並喜愛自身的文化,且強調教師要運用多種的教學策略連結學生不同的學習 型態,整合學校中的資源及各學科的教材以達成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Gay,

2000/2006)。此外,Gay(2000/2006)也強調學校單位應接受及重視族群文化,

也只有學校教育適度地反映出學生母文化,才能使少數族群學生的學習經驗具個 人意義,學習動機及學業成就才能提升。

歸納學者論點,H. Richard,A. F. Brown 和 T. B. Forde 提出文化回應教學包 含學校體制、教師個人、教學實施三個面向(引自黃靜惠,2010):

1.學校體制:學校組織部分,如硬體設備、教室佈置、校園空間規劃需連結 多元文化內涵;學校決策與執行步驟部分,各項服務或制度都應符合各種不同背 景學生的需求;社區介入部分,讓家庭、社區資源主動介入學校活動。

2.教師個人:需注意的事項有進行自我省思並紀錄;探究自身及家族歷史;

認可不同族群間的互動關係;學習不同族群的歷史與生活經驗;拜訪學生的家庭 與社區;拜訪或閱讀成功教師的教學經驗;欣賞不同的族群;參與學校體制重建。

3.教學實施:文化回應的教學策略有認同學生的差異性與共同性;在班級經 營與教材的使用上認同學生的文化;教導學生認識生活周遭不同族群的世界;提 倡學生間的平等與尊重;有效評量學生的能力與成就;培養學生彼此、家庭及社 區間的正向互動關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思考;追

求超越自己與追求卓越;協助學生培養公民意識。

最後,唯有教師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覺,對少數族群的偏見才能逐步減少,而 當學生獲得充分的尊重,他們才能得到真正的學習。

(((二二二二)))國內外學者提出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國內外學者提出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國內外學者提出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 國內外學者提出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

就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而言,Ramsey(1998/2004)提出了六個策 略,包括校外教學、照片教學、教室佈置、運用教學媒體、玩具與學習資源與書 籍選擇等,說明如下:

1.校外教學:校外教學最好以小組方式訪問家長的工作地點、當地的商店和 企業,或特殊單位(遊民安置中心、博物館、美術館),而且數次造訪同一地點 以便深入瞭解,學校同時也可以考慮和社區組織或特殊單位合作,安排學生家庭 實地參訪,使家庭與學校同時進行族群教學。

2.照片教學:蒐集各式各樣的照片,如不同膚色的人、不同面貌特徵的人、

穿戴各式服裝和飾品的人、班上學生家庭生活照、健全或殘障人士照片、房舍住 宅照片等,可借此了解學生如何看待不同族群的人及自然環境。此外,照片要張 貼在與孩子眼睛等高的地方,並經常輪換才能達到良好效果。

3.教室佈置:當兒童的藝術概念尚未發展成熟時,很容易受因成人的讚美而 養成喜好明亮色系,教師可以藉由以暗色佈置教室,鼓勵孩子探索並欣賞棕色或 黑色,來顛覆這些迷思,鼓勵孩子發表對暗色負面的反應,然後引導他們探討自 己為什麼會有這些想法。此外,混合不同的比例的黑白調色,讓幼兒體驗黑白非 對立的狀況,藉以探討學生可能存在的族群偏見。

4.運用教學媒體:電視是很好的教學工具,在生活中具有潛在的影響力,但 未經過挑選的電視節目,有時會造成兒童傷害。所以,教師應幫助學生學習以批 判的角度收看節目、廣告和新聞,並鼓勵他們辨識刻板印象和不正確的訊息。

5.玩具與學習資源:讓學生參與選擇、決定學習材料的過程,透過和教師及 同學的討論,學生可以得到釐清和表達意見的經驗,以及發展批判思考的能力。

此外,因為教師不太可能和學生一起購買玩具,所以可藉由讓學生參與翻閱目錄 以挑選教具時進行討論,思考其中可能的刻板印象和限制。

6.書籍選擇:兒童文學是一項很有價值的資源,可幫助孩子建立民族認同並 引以為傲,但須檢核童書中的種族及性別偏見,可針對插圖、故事情節、生活方 式、在人群中的地位、注意英雄和女傑、考量對孩子自我形象所產生的影響、考 慮作者和插畫家的背景、檢驗作者的觀點、留意所使用的字眼、注意版權日期,

達到快速檢驗童書偏見的方法。

針對族群關係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譚光鼎(1997b)提出了八 點:1.協助少數民族發展積極的自我觀念和成就動機;2.在相關科目的教學中增 加各民族之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的知識,以培養學生認知世界 文明是由所有的民族共同創造發展的;3.教師應蒐集有關族群文化的材料作補充 和修正,以彌補教科書的偏見與缺漏;4.教師進行教學時可指出教科書中的族群 偏見和故意缺漏之處,導引學生進行討論,以建立正確的族群態度;5.運用角色 扮演,促使學童發展同理心以瞭解其他族群的感受和觀點,角色扮演的題材可以 利用小說、小故事、社會事件、歷史故事、電影情節、或虛擬的假想事件;6.

運用異質團體進行合作學習,以增進不同文化背景學童的相互接觸;7.當學生使 用一些不雅的名詞以污蔑或嘲弄少數民族時,教師應掌握機會,和學生討論他們 的族群觀念,以消除偏見和歧視行為;8.妥善運用各種評量工具,對於測驗結果 的解釋尤其應當謹慎,以避免錯誤判斷,而對於低成就的少數民族學生,教師應 提供充分的學習輔導,以提升其學業成就。

針對族群關係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實施策略,陳麗華(2000)也從整合式 的觀點提出十點:1.戲劇教學,包括角色扮演、模擬情境、事例表演等方式以減 低族群偏見;2.進行合作學習,把不同族群的學生混合在同一組學習;3.思考方 法的訓練,教導學生邏輯思考能力,避免以偏概全;4.實施族群文化的教學,利 用聯課活動課,設計規劃族群週介紹不同族群文化,以雙語或多語的教學來增進 不同族群學生彼此瞭解;5.利用各族群學生家長及社區的資源,教師實施教學可

邀請家長參與,以補自己不足之處;6.進行挑戰族群刻板印象和偏見的活動,引 導學生批判思考日常生活相處的事例,探討可能的影響和處理所引發的衝突之 道;7.佈置多元文化的教學環境,班級中的圖書、錄影帶等皆要考慮族群多元,

營造班級正向的族群關係氣氛;8.價值探究,讓學生認清族群價值衝突的爭議 點,減少族群偏見;9.訂定增進族群關係的規範,建立公平、合理的班級組織與 評量標準,以達到教育機會均等;10.案例教學,可取材週遭弱勢族群小人物奮 鬥故事,探討他對社會的貢獻。

整理內學者論點,高婉貞(2009)歸納了七個教學策略,分別說明如下:

1.思考方式的訓練:課堂上,鼓勵學生針對相關議題相互討論,瞭解族群融 合過程中,可能產生衝突與不安。如透過道德兩難式的情境,進行價值澄清的教 學,以提升學生道德發展層次,特別是基本的邏輯思考能力,避免一概而論、以 偏概全的思考方式。

2.戲劇、案例、角色扮演教學:角色扮演及真實案例容易使學生產生同理心,

站在其他族群角度去感受體會。表演時,教師可以將用錄影機攝影,事後課堂上 在播放給學生觀賞,並加以討論,加深學生學習的深度及廣度,以求達到偏見的 減除。題材可用社會事件、電影情節、歷史故事、傳記、小說等為素材,時事是 最好的教材,當學生從報章或電視得到資訊時,若能在課堂上討論,學生將可以 學到多元價值的觀念,對於不合理的說法提出批判與澄清。

3.合作學習:指將不同族群、不同能力的學生異質編組一起學習,以增進不 同文化背景學生的相互接觸。課程宜設計出未經不同族群學生齊心合作就無法完 成的作業,讓弱勢族群學生有機會指導優勢族群學生,否則很容易造成優勢族群 學生指揮弱勢族群學生的傳統互動模式。

4.用正增強的方式,以讚美、鼓勵提升學習者的自尊與自信:T. F. Pettigrew 指出,低自我評價沒有信心的人比較容易產生偏見,所以老師上課應給予少數族 群學生適當及真誠的讚美、期望,以協助其發展積極的自我觀念和成就動機。

4.用正增強的方式,以讚美、鼓勵提升學習者的自尊與自信:T. F. Pettigrew 指出,低自我評價沒有信心的人比較容易產生偏見,所以老師上課應給予少數族 群學生適當及真誠的讚美、期望,以協助其發展積極的自我觀念和成就動機。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