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 、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模式 、 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模式 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模式 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模式

一 一

一、 、 、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模式 、 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模式 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模式 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模式

整理國內學者有關多元文化課程模式的文獻,最常被族群和性別兩個議題使 用課程模式是 Banks J. A.的四種課程設計途徑和 Tetreault, M. K. T.的四種課程設 計模式,整理如下:

(((一一一一)))Banks 的四種課程設計途徑) 的四種課程設計途徑的四種課程設計途徑的四種課程設計途徑

從課程架構改變的情況,Banks(1993)提出了貢獻途徑(the contribution approach)、添加途徑(the additive approach)、轉化途徑(the transformation approach),及社會行動途徑(the social action approach)四種多元文化課程設計 模式,彙整相關文獻說明如下(教育部,2008;莊明貞,1993,2003a,2003c;

黃政傑,1993,1995;劉美慧,2001b;Banks,1993):

貢獻途徑為多元文化課程發展的第一階段,指在主流課程或教學材料內,消 除或批判課程中含有偏見或歧視的內容,或者加入少數族群的英雄人物、節慶、

典禮、片段的文化要素,以及透過講授、經驗安排、展覽活動以接觸少數族群的 文化。此模式在未改變課程架構的前提下,加入少數族群的文化經驗,優點是簡 單易行,缺點是僅能表面瞭解弱勢文化,無法深入探究人、事、物存在於特定群 體脈絡中的意義與重要性。

添加途徑是在不改變主流課程的架構下,以一本書、一個單元或一門課的方 式,將特定族群的文化、概念、主題和觀點納入課程。如國內以補充教材方式進 行性別平等教育活動,不改變課程架構,所以較容易實施,但教師仍覺徒增課程 負擔,且學生經驗課程部分難以落實。此外,仍然以主流文化的觀點看待弱勢族 群,彼此文化無法有雙向的互動。

轉化途徑改變了既有的課程結構,各種族群除了可以在學校學到固有的風俗 習性,也可以從不同文化、族群的角色來建構自己的概念與觀念。優點在於學生 可瞭解不同族群文化對社會形成的貢獻,減少偏見與歧視,促進弱勢族群及團體 的自覺;缺點是需大幅調整課程結構,從不同的觀點編撰新教材,教師也應進行 在職訓練。

社會行動途徑強調讓學生從不同族群的觀點去探討社會重要議題,學習批判 思考、解決問題與反思的能力,進而能下決定與行動改善各種問題,此為多元社 會中公民應有的能力。優點是能培養學生從批判思考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

達到泯除不同文化間的歧見,但耗時費力,資源有限,實施困難。

(((二二二二)))Tetreault 的四種課程設計模式) 的四種課程設計模式的四種課程設計模式的四種課程設計模式

傳統課程是男性界定的課程(male-defined curriculum),把男性的經驗當成 普遍的人類經驗,排除了女性的傳統、歷史、文化、價值、視野和觀點,是一種 男性支配的現象,Tetreault(1993)認為應該要加以改變,提出了四種多元文化

課程設計模式,包括貢獻課程(contribution curriculum)、雙焦點課程(bifocal curriculum)、女性課程(women’s curriculum)、性別均衡課程(gender-balanced curriculum),彙整相關文獻說明如下(莊明貞,2003a;黃政傑,1993;劉美慧,

2001b;Banks & Banks,2004/2008b;Tetreault,1993):

貢獻課程早期是把在課程中消失的女性找回來,加入如卓越的女醫師、女科 學家、女文學家等教學材料,但此一方式仍是因為這些女性符合卓越或偉大的男 性規範才被關注;後來,關注焦點加入了在公領域中不幸的女性與特殊的女性,

包括她們為女性的自我決定、教育機會、參政機會、控制自己身體的權力,及改 善經濟地位所付出的努力;現在,以女性為中心的歷史應更擴及影響一般女性生 活的議題。

在雙焦點課程中,是指把原來以男性為標準的觀點,轉變成以女性觀點去看 待,而透過男、女兩性的雙重的視野,亦即雙焦點的重疊,產生了有關女性的全 球性議題,及男女兩性之間的差異問題。雙焦點課程認為男性與女性是二分的,

各有其貢獻與價值,但是這種二分法,有時會落入公領域比私領域重要思考傾 向,又回到女性是較差且為附屬的刻板印象危機。雙焦點課程另一個重點是探討 女性被壓迫的經驗,證實了人類的歷史與文學是憎恨女性的(woman-hating),

男性會利用這種觀點主張或暗是女性是劣等的,藉以促進他的權威。此外,使用 雙焦點課程時,勿過度類推,以免造成不實的現象。

女性課程強調以女性的日常活動為探討重點,而不是以男性活動為重點的方 式檢視女性的日常活動,如此一來,學者注意到女性生活相當多元化,如果把「女 性」當作單一群體擴大或一般化解釋,會導致不真實,需把女性放入其它脈絡(如 種族、族群、社會階級、物質地位、性傾向等)討論,才能反映出真實的女性。

女性課程也探究女性在傳統、歷史、文化、價值、視野及觀念上的新問題與新觀 念,並從社會、文化、歷史、政治,以及經濟脈絡分析女性的經驗。此外,女性 課程希望透過女性的生命史與自傳,說出女性個人的經驗,以瞭解社會對女性的 知覺與女性的自身知覺。

性別均衡課程強調人類經驗是由女性與男性共同編織而成,不能截然二分,

而且女性與男性有共同的經驗與不同的經驗。至於女性、男性的自我認同,是由 他們在文化脈絡(性別、種族、文化、階級、年齡等)中的位置(positionality)

所決定,所謂「位置」是指人類從特定的文化脈絡得到的知識和權力,藉以建構 女性、男性的概念,所以女性、男性的概念是從相對位置而來的,不是本質。因 此,不同的文化經驗交織出了一個多元、多焦點的性別觀點,性別均衡課程希望 藉由找到一個兩性均衡點,作為課程設計的依據。此外,女性主義學者強調不要 讓女性課程太快轉向性別均衡課程,因為有關女性的研究歷程還太短,仍存在許 多男性宰制的現象,太快轉換會有再度陷入男性觀點的風險。

由上可知,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模式相當多元,而且有不同程度的融入模 式,從較簡單的貢獻、添加模式到需要融會貫通才能使用的轉化模式,至於社會 行動途徑強調要有批判思考能力,但不論哪一種模式,都強調要從多元觀點觀看 事情,讓學生瞭解世界大不同,要尊重彼此;而從早期課程設計是從男性角色界 定的,讓我們瞭解習以為常的教材,事實上是某種意識形態的宰制,教師本身要 能省思手邊的教材,也要引導學生從不同性別角度看待事情,如此才能讓性別間 達到和諧的真平等。最後,要了解這些課程模式是可以混合使用的,並非絕對的。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