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

第二節 全民健保教學增能介入成效分析

分析全民健保教學增能對研究對象之介入成效,根據描述性統計 結果顯示,包括教學意義、教學能力、教學決策力及教學影響力等變 項上,實驗組在介入前測平均得分為 5.99~8.24 分,介入之後測之平 均得分則為 4.14~9.06 分,多數題項後測分數均較前測得分高,反觀 對照組則無此進步幅度。

進一步透過進行實驗處理效果之組別分析比較,針對實驗處理之 前測得分中,經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師不 具同質性,故無法進行共變數分析。得進一步以詹森內曼法比較實驗 處理在「教學意義」、「教學能力」、「教學決策力」及「教學影響力」

等效果差異,結果發現當上述變項前測得分分別低於 9.61、9.46、9.73 及 6.23 分者,實驗組教師後測得分則能顯著高於對照組教師。推論 本研究為增加研究對象參與率,實驗組教師之選取是以立意取樣為主,

並透過公文宣導各縣市有意願之教師參加,若教師願意撥冗參與增能 研習,須克服公務或排除其他規劃,預期本身即有較高投入健保教育 動機或能力,因此得在前測分數低於上述數值,後測得分才具顯著效 益。但對於高於上述得分之部分研究對象,因選擇性偏誤產生天花板 效應,反而不會產生相關顯著效果。

呼應江東亮(2014)提出可藉由教育增進全民對健保制度更深層 的體認與瞭解。本研究透過增能模組同樣可提升多數教師在健保教學 意義上的認同,對於健保教育的重要性亦能取得共識,作為未來推廣 健保教育的起點。此外,在增能模組介入後,也能提升教師在健保教 學能力上的信心,增進日後推動效益。參考 Rhodes 等學者(2009)

174

以 180 位國高中老師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五個月的增能計畫,包括 定期召開會議擬定增能目標,結果能顯著改善學校氣氛及增進教師正 面情感,遂使校內行政主管推行創新議題更易獲得教師認同;Ergeneli 等人(2007)針對教師舉辦教學增能研討會,邀請資深教師播放相關 影片進行分享回饋,另結合書籍、團體領袖、獨立書寫反思等教學活 動,讓參與教師成為發聲主體,願意敞開心房主動學習,顯示心理增 能理論能不同議題增進學校教師對於新興議題的參與度與推展成 效。

進一步分析實驗組教師在「健保認知」前測得分若低於 6.83 分,

則其後測得分則顯著高於對照組教師(p<0.001)。高翠霞、林吟霞

(2010)曾調查 149 位擔任健康教育科之小學教師,分析教學實踐能 力包括「專業知識」、「課程設計」、「計畫編擬」、「教學實施」及「評 量與行動研究」等五大面向,其中教師對健康教育之專業知識需求最 高。亦呼應一般民眾普遍對於健保制度的認知不足,包括不瞭解健保 卡資訊(隋安莉、陳青浩、高猷琇、薛硯文、徐慧穎,2006)、不清 楚部分負擔內容(林惠雯、薛亞聖,2003)或對健保政策不熟悉等(劉 宜君,2009)。因此,亟需加強全體被保險人對健保制度的認識,身 為教學者之學校教師更是首要須被增能的對象,透過本研究所發展之 增能模組,亦能提升教師對健保認知內涵的成效。

其次,過程評量包括「認識全民健保天平」、「全民健保教育家」

及「教學模組精進站」等單元多獲得滿意-四分以上之同意,當中第 一單元「全民健保教育內涵與教學策略」以結構性的方式清楚說明制 度特色,讓教師深入淺出的認識健保教育內涵;第二單元則為演繹各 種教學教材,協助教師建構未來推展的藍圖與策略;第三單元則透過

175

小組發展健保教學模組,但因為時間有限,參與成員對產生易感壓力,

因此此部分得分略低,但仍有四分以上的認同。

健保增能介入活動,提供教師在各教學由此得知健保教育增能模 組,皆能顯著提升教師在各項實驗變項之成效,能自參與模組介入後,

體認健保教育的教學意義、增加落實健保教學的方法和決策信念,進 一步發揮影響力促成學校及同儕間的合作機制。故本模組為提升教師 對健保教育議題教學效能之前趨研究,未來可作為國教輔導團或健康 促進學校,舉辦輔導員共識營或教師增能研習活動參考,使健保教育 能更有效益的在各地茁壯推廣。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