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

第二節 兩岸關係的「再平衡」

兩岸關係自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後便開始運作,一直到1987年,時任總 統的蔣經國同意開放兩岸探親後,雙方才正式展開以探親為名義的民間交流。然 而,無論在外交、經濟以及軍事上,兩岸之間都已經是個不對稱的狀態,而維繫 兩岸平衡的關鍵因素,除了依靠臺灣海峽所構成的地理屏障外,莫過於「臺灣關 係法」中的美國對臺政策,尤其是條文中的第二條與第三條,除了賦予美國對臺 軍售的法源依據,同時也是臺灣面臨任何武力侵犯時,美國經由國會同意後得以 動用武力來協助防衛臺灣的尚方寶劍。10

而在馬英九政府執政之前,無論是因為國際形勢的轉變,還是第一次政黨輪 替後陳水扁為兩岸之間所帶來的衝撞,兩岸關係是外在看似冷若冰霜,但內在卻 是暗潮洶湧。直至馬英九政府上任後,將兩岸政策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為進行 交流與對話,並利用「活路外交」策略與中共劃清各自的外交底線,依靠著底線 內的模糊地帶來發展各自的國際空間。筆者認為將兩者結合起來,就等同於雙方 相互默許「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另外,馬英九在就職典禮上所提及的「不統

」、「不獨」、「不武」用以維持臺海之間的現狀,除了向中共表明其希望和平 共處的意願,同時也向影響兩岸關係甚鉅的美國政府傳遞訊息,透過發言來說明 未來不會以統獨話題造成兩岸關係緊張或是利用各種軍事手段達成個人政治目 的。11

馬英九於2008年上任後,為穩定臺海和平並且修復兩岸關係,重啟兩岸對話 機制,尤為首重。據此,馬英九政府於2008年5月26日由臺灣方面踏出了雙方互 動的第一步,得到中共善意回應後,隨即在同年的6月11日至14日,由臺灣海基 會董事長江丙坤率團前往北京,與中共海協會長陳雲林進行1998年後第一次的兩

10 美國在臺協會,「臺灣關係法」,2016年12月20日,<https://www.ait.org.tw/zh/taiwan-relations -act.html>(2016年12月20日)。

11 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馬英九先生就職演說」,2008年5月20日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2015&ctNode=5628&mp=1>(2016年12月19日)。

會會談,隨後於馬英九政府執政期間,「江陳會談」一共舉行了八次,而兩會高 層會談共計有十次,為兩岸關係建立起了良好的對話管道與機制。12在兩岸共同 簽署的協議部分,依據海基會網站統計,自2008年6月13日起簽署的海峽兩岸關 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至2012年8月9日簽署的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 議、海基會與海協會有關「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人身自由與安全保障 共識,兩岸共計簽署了23項協議,其中對於兩岸經貿合作最為重要的協議便是雙 方在2010年6月29日簽訂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Cross-Straits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又稱為ECFA。13

然而兩岸自2008年至2012年藉由會談以及簽訂各項協議,使彼此之間的關係 從破冰到增溫,不但沒有使長期關注兩岸關係發展的美國感到安心,反而讓美國 得以運用軍售機制來冷卻兩岸之間互動的熱絡程度,同時也可用來作為跟中共尋 求合作過程中較為侵略性的協商籌碼。依據美國在臺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在2010年2月11日發布之「美國對台灣軍售概要說明」新聞稿中,揭露美 國2008年10月以及2010年1月的軍售通知書內容,軍售項目包含愛國者三型防空 飛彈及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等11項,金額高達128億美元。14若以2008年10 月小布希執政末期所同意的軍售項目以及2010年歐巴馬政府上任一年後所同意 的軍售項目,筆者分析兩個政府的軍售目的卻各有不同,但是臺灣卻能夠因此間 接受益,其目的分析如下:

首先,於小布希政府執政末期,於2008年3月公布「各國人權報告」後,中 共亦準備在北京舉辦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然而美中在人權議題上未達成共識 前,中共變本加厲地對西藏抗議事件大舉鎮壓,更於京奧舉行前夕驅趕及逮捕部

12 財團法人海峽基金會,「第一次江陳會談」,< http://www.sef.org.tw/ct.asp?xItem=48212&ct Node=3809&mp=19>(2016年12月20日)。

13 財團法人海峽基金會,「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2010年6月29日,< http://www.sef.or g.tw/ct.asp?xItem=154882&ctNode=3810&mp=19>(2016年12月20日)。

14 美國在臺協會,「美國對台灣軍售概要說明 - 在2010年與2008年分別宣佈了大型軍售案,金 額皆為64億美元」,2010年2月11日,<https://www.ait.org.tw/zh/taiwan-relations-act .html> (2016年12月20日)。

分支持西藏的美國公民,使得小布希政府甚為不滿。15而馬英九上任之後,首先 修補兩岸關係,但是美國雖然對於兩岸朝和平穩定發展保持樂觀態度,不過為避 免臺灣與中共之間的交往過於密切,因此以對臺灣軍售來報復中共,同時為兩岸 之間的交流投入緩衝劑。

然而就2010年1月歐巴馬政府所同意的對臺軍售,雖然大部分均是小布希政 府期間就進行審核批准的項目,但是筆者認為在戰略層面最主要是讓歐巴馬運用 對臺軍售來呼應其推行之「亞太再平衡」,而在「美」、「中」、「臺」三方關 係之間則是利用對臺軍售來平衡日漸失衡的兩岸軍事力量,並同時利用此議題讓 日漸頻繁的兩岸對談降溫,避免臺灣在政治與經濟層面上過度向中共靠攏。中共 當局針對歐巴馬的對臺軍售的官方反應比前次小布希政府宣布對臺軍售時的更 為激烈,官方單位不斷地針對此一議題發表言論,並且向美國表示可能暫停現有 的交流規劃或是推遲現有的軍事合作計畫。16

以新現實主義的觀點來看,中共與美國如果不相互對話,必定不能了解對方 的盤算,中共雖然針對歐巴馬政府宣布對臺軍售表達不滿,但是卻必須屈就於現 實,維繫起雙方的對話管道。自從2009年7月27日於華盛頓舉行第一次「中美戰 略與經濟對話」就成為「中」、「美」雙方互探底線以及互相溝通的最佳平台。

17即便歐巴馬在2010年1月旋即宣布對臺軍售案,第二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仍然在2010年5月24日於北京順利舉行,一直到2016年6月6日「中」、「美」總 共舉辦了8輪的對話。18據此,筆者認為美國對臺軍售的議題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屬於「雷聲大、雨點小」,因為美國可以透過軍售從臺灣獲取經濟利益,並且消

15 陳鴻鈞,《大國的衝突與合作──小布希政府時期的美中關係》,臺北:至知學術出版社,

2014 年 12 月,初版,頁 181。

16 張發嶺、李兆誼,「中國強硬回擊歐巴馬對臺新軍售」,思想政治課教學(北京),2010年2月(

第2期),頁78。

17「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新華網,2009年7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 d/2009-07/28/content_11782821.htm>(2016年12月21日)。

18「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網,2010年5月24日,<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5/24/c_12135646.htm>(2016年12月21日)。

除美國國會對於歐巴馬對中共採取忍讓與妥協政策的質疑,而中共則可以透過反 對美國對臺軍售的立場來換取自身的政治與經濟利益。

馬英九執政的第一任期間,歐巴馬不斷地運用與中共交往的「三個公報」以 及與臺灣交往的「臺灣關係法」等依據,積極介入兩岸之間的交往,歐氏與其執 政團隊如同前幾任總統,巧妙地運用兩岸之間的微妙關係,達成其戰略與政治目 的。不論是在對全球反恐、「中」「美」經貿合作、對臺軍售以及支持臺灣參與 國際組織等議題,都可以看見美國運用「亞太再平衡」戰略所留下的足跡。然而

,美國也有部分學者對於在與中共交涉期間還必須顧及對臺政策的因素感到反感

,因此有保羅•凱恩(Paul Kane)、查理斯•格拉澤( Charles Glaser)以及約翰•米爾 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等學者發表主張「棄臺論」的相關文章。19據此,

筆者認為馬英九政府原本的「和中」、「友日」及「親美」的外交關鍵順序也是 從「棄臺論」發酵後才轉而把「親美」納入首要目標。

在馬英九政府順利於2012年5月20日連任就職後,由於「親美」牌奏效,AI T於官方網站公布參加馬英九就職典禮的美國代表團,代表團團長係前歐巴馬白 宮幕僚長威廉•戴利(William M. Daley),此次擔任團長對臺美關係具有重大 意義,且隨行團員還包括美國國務院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B. Steinberg

)、國務院政策計畫處前處長史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時任AIT主席薄 瑞光(Raymond F. Burghardt)及前AIT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等人

,更顯示出臺美關係的熱絡。20此外,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不僅僅重申其兩岸政策 係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 和平發展,在其第一任的任期內已與中共簽訂了高達16項的協議。此外,馬英九

19 張建,「亞太再平衡戰略視角下的歐巴馬政府對台政策」,現代臺灣研究(福建),2015 年 3 月(第 2 期),頁 23。

20 美國在臺協會,「美國在台協會宣布參加台灣總統馬英九就職典禮之代表團」,2012 年 5 月 12 日,< https://www.ait.org.tw/zh/pressrelease-pr1225.html>(2016 年 12 月 21 日)。

於演說中提出未來加入TPP的意願。21筆者認為此段言論是希望以當前兩岸已經 簽署了ECFA的條件,希望歐巴馬於未來完成TPP簽署程序後支持臺灣加入,避 免臺灣於亞太區域內喪失經貿競爭力。

在馬英九的第二個任期中,雖然因為其兩岸政策與服務貿易協議等因素,使 得在2014年3月18日由學生發起了為期長達近一個月的反服貿活動,又稱為「31 8」學運。22不但激起了臺灣人民的反中情緒,後續更導致國民黨在2014年的九 合一的地方選舉大敗,美國主流媒體CNN更於選後以「臺灣的黑色星期六大選

:反中的結果」 (Taiwan's 'black Saturday' election: A rebuke to China)為標題

,來敘述馬英九所屬的國民黨大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其兩岸政策不被人民所信任

23筆者認為,國民黨敗選,不僅僅是當時的最大在野黨-民進黨感到興奮,也讓 歐巴馬政府不用擔心臺灣未來與中共有太過深入的交流與合作。

23筆者認為,國民黨敗選,不僅僅是當時的最大在野黨-民進黨感到興奮,也讓 歐巴馬政府不用擔心臺灣未來與中共有太過深入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