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從歷史觀點來看,美國自二次大戰結束後,便積極介入亞太地區的各項事 務,可以從美國直接或間接參與中國內戰、南北韓戰爭與越南戰爭等。美國在 1970 年代年尼克森當政期間,中共經濟改革開放的想法也正開始萌芽,美國認 為中共態度之轉變也許是能夠扭轉或緩和冷戰期間「美」、「蘇」兩強戰爭一觸 即發的關鍵因素。1972 年 2 月,尼克森接受周恩來之邀請前往中國訪問,並且 會晤了毛澤東。尼克森希望藉由訪問中共,在其建立正式外交之前先建立友好關 係,並使中共能夠配合其牽制蘇聯的戰略。12美國在 1979 年 1 月 1 日正式與中 共建交,並與臺灣斷交,正式啟動了美國「聯中制蘇」的戰略,更在 1980 年美 國國防部長布朗(Harold Brown)訪中後,揭開了中共軍事現代化的序幕,雙方的 互動與合作一直到 1989 年天安門事變後,「美」、「中」因理念不同,導致合 作破局後才告一段落。

自 1979 年 1 月 1 日起,美國在面對中共與臺灣問題主要依據「中」、「美」

簽定「上海公報」、「建交公報」、「八一七公報」等三個聯合公報以及美國國 內通過的「臺灣關係法」。據此,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首先必須考量 到在亞太地區於其匹敵的對手-中共的反應與反制作為,以及臺灣對此一戰略的 態度,兩者的態度與作為勢必影響到兩岸關係。不論此一戰略是否僵化「美」、

「中」關係或是深化「美」、「臺」關係,均會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為了能夠 完成本論文的研究,文獻參考必須著重在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同時,

就「美」、「中」、「臺」三方的態度不同角度來分析並且預判未來亞太地區與 兩岸關係局勢發展的走向。各方學者針對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意圖進 行諸多研究。筆者就「亞太再平衡」戰略對「美」、「中」關係、「美」、「臺」

關係以及兩岸關係的影響進行文獻回顧與探討,最後依據臺灣第三次政黨輪替後 與川普上任後的百日新政對「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回應與發展來預測「美」、「中」、

「臺」三方互動以及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

12 Stephen E. Ambrose. Nixon, the triumph of a politician 1962-1972 (New York, NY: Simon and Schuster, 1989), 439.

一、「亞太再平衡」對「美」「中」關係之影響

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在經濟上減弱中共在東亞的影 響力。若美國加重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力道,將會使「美」、「中」關係

不同。17

王帆認為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係造成美中的戰略分歧加大的原因之 一。為了要避免「美」、「中」關係惡化,王帆主張美中之間要堅持戰略性共識 與強化兩國相互尊重的態度。再者,「美」、「中」必須強化戰略性的有效溝通 與針對性的交流。其三,以戰略穩定促進戰略信任。其四,強化非零和的新型戰 略思維。其五,深入分析「美」、「中」競合關係的特性與實質意義,來消除惡 性競爭,推展雙方合作。最後,運用科學的戰略評估,促成相互制約與糾錯之機 制來解決雙方的問題。18

張仕榮於「"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及對中美關係的影響"」文中認為,中共 必須運用經濟合作與政治鬥爭的兩手政策,在經濟上尋求與美國合作,在政治上 面對美國的打壓應該合理的競爭,達到鬥而不破並用競爭促進合作。同時,張仕 榮認為中共目前不可能與美國發生正面衝突。因此,中共必須在非傳統安全領域 上謀求「中」、「美」合作。19

楊仕樂於「解析中共觀點的美國亞太「再平衡」政策」文中,統計並分析了 中共官方媒體與學者針對「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報導與看法,大部分的評析文章 與報導為負面的看法。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美國的資源無法支撐其亞太再平衡戰 略,換言之,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同時也點出美國國內部份學者對於歐巴 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抱持著反對的態度。20

張登及認為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是為了維繫其霸主地位,然而此 一戰略持續進行中,未來發展仍有待觀察。張登及分析美中之間實力尚有一段差 距,而且中共週邊的國家便成為測試中共戰略底線的棋子,即便「美」、「中」

17 王緝思、徐方清,「“兩個秩序”下中美如何共同進化」,中國外交(北京),2016 年 1 月 (第 1 期),頁 38-39。

18 王帆,「中美在東亞地區的戰略分歧與化解」,中國外交(北京),2016年1月(第1期),頁46-5 0。

19 張仕榮,「"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及對中美關係的影響."」,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北京),20 12年7月(第4期),頁33。

20 楊仕樂,「解析中共觀點的美國亞太「再平衡」政策」,國防雜誌(臺北),第28卷2期(2013年 3月),頁33-34。

雙方關係緊張,但不至於引發雙方的軍事衝突。21

桑德斯(Phillip C. Saunders)認為美國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是具全面性的,

而並非針對中共或是任何一個單一國家。同時,「美」、「中」關係未來的發展 演(Rim of the Pacific, RIMPAC)。23

哈洛德(Scott W. Harold)認為美國推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面臨五大挑戰,

進而影響戰略的推行。第一:與美國友好的亞洲國家面臨中共與北韓的軍事威脅

,第14卷第2期(2013年4月),頁85-88。

22 Phillip C. Saunders,“The Rebalance to Asia: U.S.-China Relations and Regional Security”, St rategic Forum,INSS, SF No. 281(Aug 2013):1-16.

23 Gregory H. Whitten and Erum R. Jilani, E. R. “Rebalance to the asia-pacific”. Kennedy Sch ool Review, 14 (2014):10-14.

24 Scott W. Harold, “Is the pivot doomed? the resilience of america's strategic 'rebalance'”.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37(4), (2014):85-99.

岸關係等影響進行分析。在臺灣角色定位部分,區分為美國歐巴馬政府觀點,臺 灣馬英九政府觀點以及「美」、「臺」學界觀點,有助於進行客觀的分析。筆者 認為,大陸學者對於「美」、「臺」關係的了解也有助於判斷未來「美」、「中」

關係及兩岸關係的發展。

黃日涵等認為美國配合其「亞太再平衡」戰略執行期程,自 2011 年起,透 過對臺政策聽證會、香格里拉論壇以及美國在臺協會等管道強調臺灣對美國在亞 太進行經貿活動及維護區域和平穩定任務的重要性。文中同時指出美國考量中共 的壓力與觀感等因素下,未具體將臺灣納入美國執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亞 太安全防護鍊。但是,文中預判,當臺灣由民進黨政府於 2016 年主政後,同時

「美」、「中」又於南海發生摩擦,美國將會提升臺灣在其「亞太再平衡」戰略 中的地位。25筆者認為美國處理國際關係事務係基於現實主義的理論以追求權力 來維持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未來美中在亞太地區競合趨於白熱化的時候,臺灣 將扮演關鍵第三方。

哈洛德(Scott W. Harold)認為美國對於臺灣來說,是執行「亞太再平衡」

的重要關鍵之一,因此就美國對臺灣持續軍售的動作以及處理克里米亞事件失敗 的前車之鑑,美國不會將臺灣當作與中共談判或是交換條件的籌碼。26

忻懌與朱衛斌也認為臺灣是中共的國家核心利益,同時也是美國與中共博弈 過程中關鍵的棋子。然而,兩岸關係在馬英九政府的努力下有長足的進展,使得 兩岸關係較為和緩。雖然美國樂見臺海的穩定,但是,一方面卻擔心雙方交流過 於頻繁,進而使臺灣這個關鍵的棋子失效,因此使歐巴馬政府必須更加深化「美」、

「臺」關係。27

林岡認為「美」、「臺」關係自受到「美」、「中」發展新型大國關係的影 響而有所限制。林岡認為美國內部在對臺政策上最少有三大派系。第一為維持臺 海不統、不獨、不武的主流派;第二為是臺灣遏止中共崛起的冷戰派;第三為認

25 黄日涵、張華合著,「臺灣在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角色及影響分析」,美國研究(北京)

,2015年7月(第4期),頁131-132。

26 Harold, S. W. “Is the pivot doomed? the resilience of America’s strategic 'rebalance'”.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37(4), (2014):85-99.

27 忻懌、朱衛斌合著,「“ 亞太再平衡”戰略與美臺防務關係新進展」,遼寧大學學報(遼寧)(哲 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7月(第4期),頁167-175。

美中實力拉進後,臺灣的戰略影響力降低的棄臺派。就林岡分析,倘若「美」、 國務卿希爾(Christopher Hill)表達希望美國協助臺灣加入 TPP,在 2013 年時任臺 灣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亦希望臺灣在「亞太再平衡」的戰略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Richard Bush)和已故美國在臺協會前理事主席白樂崎(Nat Bellocchi)的觀點,均 認為臺灣是美國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受益者。但是,黃日涵也引用美國馬 里蘭大學凱斯特纳(Scott L. Kastner)教授之看法,臺灣為了要能夠持續從美國「亞 太再平衡」中獲取利益,前提必須是不能挑釁中共,且中共不走民族主義之道

,2015年7月 (第4期),頁133-134。

30 黄日涵、張華合著,「臺灣在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角色及影響分析」,美國研究(北京)

,2015年7月 (第4期),頁134-136。

臺學者對於美國政府在「亞太再平衡」戰略中是否要清楚指出臺灣的角色定位,

抑或是持續採戰略模糊均有不同看法。但是多數認為美國政府必須透過軍售、軍 事人員交流以及邀請參加環太平洋軍演等作為強化「美」、「臺」關係並且提升 整體作戰能力。筆者認為,黃日涵等係以中共角度來剖析「美」、「臺」學界對 於「亞太再平衡」戰略對臺關係之影響,也間接可以了解「美」、「臺」學者對 於中共面對「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看法以及「美」、「中」關係未來發展之趨勢。

張華認為中共位在臺灣海峽的另一端,若海峽兩岸採取的是對立姿態,臺灣的優 勢便是中共的弱勢,而「美」、「中」關係的緊張將會促使「美」、「臺」關係 的緊密,臺灣具有以下三種角色:31

一、 穩定可控的兩岸關係的維護者。

二、 「美」、「臺」實質關係的提升者。

三、 亞洲海洋爭端低調的聲索者。

就臺灣身為穩定可控的兩岸關係的維護者而言,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對 於「美」、「中」、「臺」三方來說是最好的現況。一方面可以使美國「亞太再 平衡」戰略順利推展,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中共與亞太國家推行各項交流與促進國 內經濟發展。在臺灣方面,可以從在軍事與經貿議題上從「中」、「美」雙方獲 得必要的利益。就筆者分析,臺灣在 2016 年政黨輪替後,在不同的政黨理念的 領導下是否能夠繼續成為穩定可控的兩岸關係的維護者將值得「中」、「美」雙 方列為重點觀察項目。

其次,就「美」、「臺」實質關係的提升者方面, 2012 年 7 月薄瑞光在演

其次,就「美」、「臺」實質關係的提升者方面, 2012 年 7 月薄瑞光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