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

第一節 馬英九時期的外交政策

在陳水扁執政末期,提出了「四要一沒有」,其內涵分別是:「臺灣要獨立、

要正名、要新憲法以及要發展」,而所謂的一個沒有則是:「臺灣沒有左右路線 問題,只有國家認同分歧與統獨問題」。1隨後大陸學者李家泉就陳水扁的言論 在中國評論新聞網發表了其看法,認為陳水扁的「四要一沒有」是要追求「法理 臺獨」,一方面除了造成兩岸關係的緊張外,並且暗示美國對於陳水扁的激化臺 獨意識的言論輕描淡寫,並且採取明批暗保的態度。2而 John Hopkins 國際關係 研究院的 David G. Brown 針對陳水扁「四要一沒有」口號撰擬了專文,文中提 及小布希政府得知相關與論述後,友善地提醒陳水扁,在 2007 年 1 月份出訪得 以過境美國是因為陳氏信守華盛頓方面所開出的條件,不在元旦文告中觸及修憲 議題或是提出造成兩岸緊張的言論。此外﹑小布希政府不斷地運用在發表兩岸政 策的言論時,反覆提醒陳氏要信守當初對美國的承諾。3自陳水扁 2007 年 3 月發 表「四要一沒有」言論之後,兩岸關係可謂是劍拔弩張,直到馬英九於 2008 年 3 月 22 日,以 765 萬票擊敗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當選中華民國第 12 屆總統後,

藉由 2008 年 5 月 20 日就職演說中強調,將秉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理念及 未來將以「九二共識」的基礎與中共恢復協商,進而改善兩岸關係;處理對外關 係與爭取國際空間則採行「尊嚴、自主、務實、靈活」原則,搭配上馬英九執政 前所提出的「活路外交」理念,成為了馬英九政府面對兩岸關係的主要核心。4

1 林楠森,「陳水扁'四要一沒有' 追求獨立」,BBC中文網,2007年03月04日,<http://news.bbc .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410000/newsid_6417400/6417453.stm>(2016年12月19日)。

2 李家泉,「“四要一沒有”與“法理台獨”」,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3月10日,<http://hk.

crntt.com/doc/1003/2/4/5/100324519.html?coluid=41&kindid=834&docid=100324519&mdate=09 11123624>(2016年12月19日)。

3 David G. Brown, “China-Taiwan Relations: To Be Concerned or Not?”,Comparative Connecti ons, (April 2007):83-84.

4 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馬英九先生就職演說」,2008年5月2 0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2015&ctNode=5628&mp=1>(2016年12月19日)。

馬英九所奉行的「活路外交」理念雛型可以追溯至 2006 年 3 月 23 日在哈佛 大學的演講,內容提及「暫行架構」

(modus vivendi)的概念,此概念的主要內 容廣泛,可以為兩岸之間的交往關係得以保留各自的發展與解釋空間。

5

馬英九 更於 2007 年 6 月 1 日於利用參加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舉辦「模擬聯合國」會議的 時機,提出了「4E」的外交模式,分別為:Engagement(交往)、Economy(經濟)、

Elasticity(彈性)及 Equality(平等),奠定臺灣二次政黨輪替後「活路外交」政策理

念。6

「活路外交」政策中,最常被研究的就是「外交休兵」的概念,主要是因為 馬英九在就職演說時向中共呼籲的「和解休兵」,時任大陸全國臺研會副會長許 世銓於《中國評論》月刊發表專文呼應馬英九的兩岸與外交政策,其專文主題為

「兩岸關係中的臺灣「國際空間」問題」,其中提到了中共面對臺灣處理國際空 間問題的三大原則:「一個中國、個案處理、以誠相待」。7筆者認為,許氏所 要表達的就是,針對馬英九的「活路外交」推動的過程中,只要在不破壞或僭越

「一個中國」紅線,所有國際的交往空間都可以用「個案處理」的模式來交涉,

而交涉的重點則是要重「誠信」,此外在呼應馬英九「和解休兵」的內容部分,

許氏提出了四點原則,包含:被動原則、政經分離原則、通氣原則及同胞利益至 上原。依據這四點原則,其所要表達的是海峽兩岸均不要主動與對方同盟國進 行締結同盟的接觸或是以經濟誘因來促使政治上的建交,並且在基於兩岸同胞利 益的情況下,在外交狀態有所改變時,應該相互通知,避免傷害彼此之間的互信

8

5 嚴安林,「論馬英九“外交”理念與主張、特點及其影響」,臺灣研究集刊(福建),2009 年 3 月(第 2 期),頁 14。

6 嚴安林,「論馬英九“外交”理念與主張、特點及其影響」臺灣研究集刊(福建),2009 年 3 月(第 2 期),頁 16。

7 許世銓,「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三大原則」,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9月1日,<http:/

/hk.crntt.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3&kindid=13&docid=100734519&mdate

=0902232824>(2016年12月19日)。

8 許世銓,「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三大原則」,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9月1日,<http:/

/hk.crntt.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3&kindid=13&docid=100734519&mdate

=0902232824>(2016年12月19日)。

時任馬英九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於2009年12月24日召開記者會中,不但透露 出臺灣的外交處境是「三大之間難為小」,面對前述的外交處境下,馬英九考量 過去的兩岸關係的發展、地緣政治以及歐巴馬上任後的亞太政策等因素後,將「

和中」、「友日」及「親美」視為馬政府的外交政策主軸。9

「和中」政策放在第一的原因其來有自,在陳水扁執政期間主張的「烽火外 交」政策,雖然使臺獨的意識形態如烽火般地激化,進而使兩岸關係不僅是相敬 如「冰」,在政治互信上更是如履薄冰。馬英九面對前朝在兩岸關係上所造成的 裂痕,為避免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兩岸之間的「和」就成為重中之重。

「友日」部分,係由於日本搭上了歐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的順風車,透 過美國的加持,日本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性也慢慢地提升。此外,臺灣與日本在經 濟、政治與文化的交流都具有悠久的歷史,不論在產業型態或是貿易取向都十分 類似,更為重要的就是釣魚臺主權以及臺日經濟海域重疊的問題,若先擱置主權 議題不談,最重要的就是解決經濟海域重疊的問題,前述問題就必須透過談判跟 協商找出解決的方法。因此尋求與日本保持友好關係,未來才有可能創造臺日雙 方談判的空間與機會。

「親美」雖然被放在第三順位,但是其重要性大於「和中」與「友日」,在

「中」、「美」共同簽署的三個公報中,「中」、「美」交流的默契就是依據中 共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為前提,然而臺美之間的關係也有「臺灣關係法」作 為交流的法源依據。就筆者看來,美國與中共一樣善於操作競合併存的兩手策略

,臺灣想要從「中」、「美」兩國競合的過程中掌握稍縱即逝的機會或是利益,

便要小心翼翼地去經營兩岸關係與臺美關係。不論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是否平衡「中」、「美」之間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馬英九政府都必須在利益天 平中伺機而動,避免國家安全遭受危害。

9 「蘇起:建構「和中、友日、親美」格局」,今日報導,2009年12月24日,<http://www.heral d-today.com/content.php?sn=1090>(2016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