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共學園內涵之探討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共學園內涵之探討

本節敘述共學園架構之內涵討論,將分成「生命」、「生態」、「生涯」、「生 活」四個部分探討後,再結合學校理念與全人教育的共學園內涵做一整合說明,

分述如下。

壹、 「生命」:孕育關懷弱勢的人文情懷 一、 靈性與品格的培養

生命架構的內涵,重點著重在學生「靈性與品格的培養」。透過藉由學生事 務處以及全人教育中心等處室資源的整合,以及在既定的正式課程、課餘活動 框架之整合及規劃上互相支援。例如全人教育中心正式課程的「馬偕講座」便 與學生事務處的「品德教育宣導」的結合,藉由各業界的頂尖師資經驗分享,

達成擴展學生視野以及品格培養的目標。

主要運作模式,也是全校一起動員,包含行政單位、教學單位通通配 合。一開始由全人各領域的老師籌措,建構出基本架構。(A:20151103)

除了上述通識正式課程的跨處室資源整合外,也藉由課程及課餘活動的實 踐中,結合馬偕所具有的「宗教性」特點,達成本校的教育理念以及目標的達 成。以學生社團為例,課後夜間查經班的研讀,新生開學前的馬偕博士緬懷尋 根之旅的安排,這些歷程都是希望確定學生在其專業建構過程當中,對其生命 視野的開展,也藉此突顯出與他校同性質學生的異同,呈現出在共學園推動下 可以形成的差異性。此外,藉由以「生命感動生命,師生互動」的模式下,進 而讓學生自主地成立以利他為中心的服務性質社團,諸如動物保育的「毛寶保 社」社團、關懷三芝在地農民「三芝悠農」平台,偏鄉的「達魯瑪克週末課輔」

以及鄰近國中小的免費課後輔導的參與。這些活動都由學生自主地規劃,學校 則在軟硬體資源上提供資源以及協助與指導,在師生互相的合作下,盡一份為 他人服務的宗教精神的教育目標。在整個服務的過程中,整個生命人格的培養

95

是最重要的目標,此外,也讓學生理解社會除了自身學術上的專業外,更重要 是體會、瞭解分工與互助的重要性。

二、 生命感動生命

在服務的過程中思考如何發揮與自身專業結合,真正將「學以致用」的意 義落實:藉由跨處室的資源整合,課程與非課程的靈活配合,撇除學分計算的 迷思,在師生的共同合作下,藉由學生主動的構思,實踐做為社會公民服務他 人的精神,以生命感動生命,這樣的教育目標成為「共學園」架構中相當重要 的內涵。

許多的活動並非在一時一刻便可以被檢視的,就像是「達魯瑪克課 輔隊」它是由已經行之有年的寒暑假營隊「達魯瑪克服務隊」的經 驗中,學生自主規劃變成每週規劃到台東對於偏鄉弱勢的原住民國 中小學生的課後輔導。(B:20151105)

貳、 「生態」:參與地球環境的生態關懷 一、 環境美化與環保

除了對於人的關懷,共學園的推動架構中,對於所處空間的關懷也是實踐 的重點。誠如前述,共學園在課程上或活動進行上,結合跨處室的行政資源(總 務處、學務處、心理諮商中心),以及教學單位各系所及全人教育中心的通力合 作,並藉由校園地利之優勢,開設校園農場、環境美化與環保、師生植樹等活 動。

藉由校園自然地勢的優點,在課程的設計以及實踐上進行對於校園認 識的課程設計,藉此達成學生對於自身所處空間的認同以及歸屬感。

(B:20151105)

96

二、 親人、親我、親自然

在非課程的實踐上,像是舉辦「親近自然活動」、「真愛森林體驗學習」、「校 園生態及真愛森林導覽員之訓練」以及「植栽義賣」等常態性活動的舉辦,藉 由這些課餘的活動讓學生認同校園,認同土地並進而愛惜生態環境。至於在學 生社團的結合上,學生也自主地成立與自然生態相關的社團,像是「踏青社」

定期進行諸如像是淨灘、環境教育志工的活動。

學校位於北海岸三芝區,有很好的生態環境,所以才會有真愛森林的 開發,更歡迎三芝居民來認識我們,投入社區的發展,也可以做到敦 親睦鄰的教育意義啊!(D:20111130)

最後,除了學生自主在非課程與社團的籌措外,全人教育中心的老師甚至 主動在非正式課程的時段(晚間或假日)中開設關於「親近自然」的正式課程—

諸如「園藝益康」、「人與自然的探索」以及「生活園藝」課程等皆是。利用這 樣的課程活動,讓學生親近土地以及珍惜生命、生態,並進而達成生活上師生 共同生活學習的教育理念。

參、 「生涯」:紮根裝備堅實的醫事專業 一、 教育學習

「共學園」其架構內涵除了實踐西方書院精神中學生主動學習以及人格培 養的目標外,在國內大專教育的基本框架的考量下,關於學生在其專業生涯當 中的所需,也是其中的一項重點。本校學生科系由於具有極為明顯的「專業性」

導向,因此,除了各系對於學生專業所提供的教育學習以及方法的資源外,在 學校其他的資源提供上,亦提供像是「新鮮人入門」、「讀書會」、「課外學業輔 導」、「護理國考輔導班」等課程或活動的輔助,促使學生理解自我定位,並自 主地規劃專業的學習。

我們是一個小學院,專業發展太強,就因為這樣,更要提供給學生更

97

多元化的活動與課程,讓他們有機會可以適性揚才。(B:20151105)

學校更將學生的學習延伸至其往後就業的醫院端,結合醫院的資源,提供 學生在實際專業上的需求與協助。諸如「專題研究」、「聽力、語言篩檢」、「病 友會活動支援」、「病人生命故事分享紀錄」、「大體老師家屬關懷」、「專業學術 活動」。還有各類的專業營隊—共識營、醫學營、護理成長營,以及各類的工作 坊的舉辦(像是學術演討、演講、病人移動安全與舒適擺位工作坊等)。

二、 生涯發展

不僅止於學生在校四年學習以及上述所提供的學習,針對學生的專業,學 校也提供了對外與其專業延伸學習的各種機會與資源,用以擴大學生的視野。

諸如國際各類交流學習,每學期課餘的外籍教授駐校英文課程、台美醫學院學 生文化交流營、學系國際交流、交換生活動以及國際課程研習等皆是。這些對 於爾後的生涯規劃,也由主管課程的教務處與其他處室的通力合作,讓學生在 建立其個人學習歷程檔案、培養專業薪傳關係、就業準備、生涯定向與適性發 展以及專業典範學習,有充足且明確的方向學習,並延攬各界的專業人士定期 舉辦座談分享,樹立典範並提供方向,讓學生在專業的養成上無後顧之憂。

四生當中,除了在校四年的課程,連未來入職場的應退態度,也幫他 們想好了。(C:20151123)

肆、 「生活」:培養積極熱情的利他價值 一、 生活美學與個人成長

在整個共學園的架構內涵中,除了培養學生整全人格的形塑、學生人格心 靈層次的陶冶、所處生活空間的認同以及自我專業生涯整全且前瞻的規劃外,

在生活上培養學生積極熱情的生活能力以及提升生活品質的價值觀念,也成為 整個共學園的重要內涵之一。

學生除了自身能力的培養以及人格的形塑外,學生對於生活品質以及

98

生活能力的建構,也是共學園所關注的焦點,也就是說,學生除了做 人、做事外,也要會生活。(A:20151103)

在此「生活」內涵其主要關注的重點,首先是「生活美學」能力的建構。

在學生課餘的休閒空間裡(宿舍、活動中心等),在非正式課程時間裡,師生自 主或學校規劃的常態或不定期之藝術創作與展演、文藝展以及音樂會的活動,

讓學生自主營造對於生活品質上的要求。至於正式課程中,例如結合圖書館以 及教學課程,定期推出閱讀相關系列的活動以及演講。此外,在課餘之際,師 生也自主性地於非課程時間主辦讀書會、演講,藉由這樣的閱讀分享開拓學生 視野。

除生活質性美感能力的建構以及提升外,針對改善個人生活以及個人成長 的部分,也積極開設如程式設計課程、宿舍布置與收納等相關與生活休閒相關 的活動。其次,在「個人成長」方面,整合了教務、學務等行政資源,結合心 理(心理諮商中心)與生理(體育組)等處室,開設了夜間諮商、以及強健體 魄與健康促進、八角樓登高、漁人樂活夜、週末工作坊等活動,藉此提升學生 在身體與心靈上之成長。

二、 群性培育與團隊精神

此外,對於學生「群性培育與團隊精神」的培養,透過「共宿」的特性,

在硬體空間上建構如同家庭式宿舍生活模式,藉由導師制度,舉辦開放宿舍活 動,並由宿舍生活中師生的「共食」(像是宿舍「師生麵對面」等聚餐共食活動)

以及學生團體間的「共治」(像是學生宿舍自治組織與活動)建立並培養學生的 自主訓練以及展現團隊合作精神。這樣的理念落實在其他在非課程活動上的設 計上,諸如「漁人村志工」、「住宿生活輔導員」以及「社團活動、校隊、營隊」

以及課餘的師生互動,如導師時間、與師長有約、與校長有約以及新鮮人入學 導航等活動,讓學生建立群體生活的生活態度以及培養團體合作的精神。透過

99

學校全體學生「共食、共宿」的特點,在同儕以及老師的生活的引導、經驗的 傳承中,讓宿舍生活猶如一個大家庭,藉由與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學的共同 生活,關懷彼此,藉此培養學生同理心、團隊群體互助的精神。

在此一生活空間的各類活動的籌畫以參與中,達到訓練培養學生對 於自我生活能力的建立以及提升對於生活品質的建構,這也是我們 共學園的一種優勢,因為目前沒有一個學校可以將全校學生進行這 樣的教育理念實踐。(B:20151105)

從前述對於共學園「四生」內涵的討論可以理解,從個人人格德行的形塑 培養、專業生涯的整全規劃,以至於對於個人成長、生活能力以及品質的建構。

從前述對於共學園「四生」內涵的討論可以理解,從個人人格德行的形塑 培養、專業生涯的整全規劃,以至於對於個人成長、生活能力以及品質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