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取向與方法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

本節主要探討馬偕醫學院共學園的建構如何在大學校園中落實。依據研究 目的與動機,選擇研究取向及研究方法,茲分別說明如下。

壹、 研究取向

相較於量化研究,質性研究在本質上、學理上,以及對於研究事件的假設 前提等方面,其研究方法皆有很大的差異。量化的研究優點及目的是希望藉由 排除研究者本人對研究的影響,企圖做到價值中立的結果。因此,在研究對象 是涉及宏觀層面的調查與預測,利用數據,來證實某個現象的平均情況的研究 便相當適合此類型的研究。至於質的研究則較為側重於研究者對研究過程和結 果的影響,因此,較為適合在微觀層面的描述和分析,用語言和圖像做為表述 手段,強調從當事人角度來建構意義,對社會特殊現象進行研究(陳向明,

2002)。

阿爾弗雷德•舒茨(Alfred Schütz,1899-1959)曾言:「人對他所生活之世界 的認識理解是經過個人知覺過程中的過濾選擇,再加上個人詮釋建構而成的」

(韓培爾,2003)。有關人類經驗的研究,最根本的目標就是要了解人們是如 何定義自己所處的環境(劉仲冬,2001)。社會和文化、語言和溝通,以及個 人生活經驗可說是質性研究所關注的三大範疇。而此三種研究策略則依其研究 設計的複雜度、及研究者與參與者間之密切互動程度有所區別。然而不論其類

58

型為何,聚焦於個人對於其生活某些層面的意義表達,是其共同的主張(李政 賢譯,2006)。透過研究參與者所處之脈絡背景對其行為所產生的影響,以彈 性、開放的態度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進而建構概念,而在研究結果的呈現 上,也著重研究歷程的描述。

本研究在探究馬偕共學園架構及內涵,由訪談資料蒐集與分析,從中發現 研究參與者隊共學園架構的建立與內涵發展有者什麼樣的落實和期許,因此這 樣敘述性的研究,其中許多為個人內在情感、經驗與認知,較不易以量化資料 蒐集的方式取得,有對於學生所產生影響的評估時,實際上較不適用於數據化、

標準化、封閉式的問卷加以檢測。所以,透過質性開放、彈性的研究過程的質 性研究是較為適合的研究方法。

貳、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資料蒐集做為研究方法的憑藉。因此,對於相關理論文件資料的 蒐集以及運用當為研究的方法之一。其次,「訪談」則是研究過程中更為重要的 研究方法。所謂的「訪談」是一種有目的的談話過程,研究者透過談話過程,

進一步瞭解研究參與者對問題或事件的認知、想法、感受與意見(黃瑞琴,1999)。 質性研究是一種「對話之旅」,在對話過程中,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是一種夥伴 關係,透過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與情感的交流,達到對話的目的(Crabtree and Miller,1992)。畢竟,在現實生活中,很難觀察出人的感情、思想、企圖、理 念、反思等,因此必須利用訪談來蒐集資料(林生傳,2003)。透過兩者的問答,

訪談者在引導中得到相關的研究資料,並對於研究參與者激盪出不同的想法。

本研究採用引導式訪談(guided interviews)作為資料蒐集的方式,以開放且 彈性的態度與研究參與者對話,訪談研究工具則是事先擬好的訪談大綱,且應 事先以電郵方式將訪談大綱給予研究參與者過目參考,即便訪談問題相同,然 也因研究參與者對於問題本身的認知及個人生活經驗之不同,仍會有不同的反

59

應。在訪談之前,研究者需事先與訪談者確認其意願以及時間,並適時補充問 題使訪談能更為周延詳盡,訪談內容與時間則視訪談情況決定,並在訪談過程 中和研究參與者建立信任和良好的互動關係,過程中也可以研究參與者所提出 的疑問及回應調整訪談內容,使之完整。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