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

第一節 前言

國內休閒農業之發展,最早可溯自五〇年代森林遊樂區之開發,六〇 年代在彰化田尾、苗栗大湖等地區開始有個別農戶之發展。六十八年間,

台北市政府與台北市農會召開「台北市農業經營與發展研討會」,開始對觀 光農園作整體性規劃;次(六十九)年,與農業民問團體創辦「木柵觀光 茶園」;七十一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稱農委會)推行「發展觀光果園示 範」;七十五年出現以公共團體為經營主體之農場;七十八年農委會委託台 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召開「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始有「休閒農業」名詞 出現;七十九年農委會開始推動「發展休閒農業計畫」,輔導已成立之休閒 農場,八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公布「休閒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八十五年 十二月三十一日修正發布名稱為「休閒農業輔導辦法」;八十九年七月三十 一日再度修正發布名稱為「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嗣於九十一年一月十 一日及九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再行修正發布全文二十八條並施行迄今。

宜蘭縣長期以環保立縣為基礎,致力於綠美化環境工作與山坡地之保 護措施,並以農業生產為主,為典型之農村生活型態、純樸之鄉村景色,

極適合發展各類休閒活動,加上鄰近大台北都會區之優點,並在宜蘭縣政 府及各鄉鎮市公所、地區農漁會之配合輔導下,休閒農業之發展已成為該

根據國立宜蘭大學吳中峻等(2003)研究顯示,農業統計年報中所載 宜蘭縣農業相關資料,九十年度農業產值約三七億四、三九萬元、耕地 面積二七、七四一.七八公頃、農戶二七、一四八戶,因此平均每公頃農 業產值約一三.五萬元;而據上開研究估計顯示,宜蘭縣一六四家休閒農 場(區)一年的總產值約為二二億五、二五二萬元,其中有四億四、一四

萬元是由採果、農業體驗及與自然生態有關之農業體驗(或生態)之休 閒農業所創造出來;展示、店面銷售、解說導覽及門票等農業生產之休閒 農業產值總計在九億四、五八萬元;包含住宿、餐飲、露營、烤肉等餐 飲住宿(或生活)之休閒農業產值總計為八億六、五三二萬元。平均每家 農場(區)的總產值為一、三七三萬元,而平均每公頃的休閒農業總產值 為一五一萬元,遠高於傳統農戶的平均收益。

根據民國九十一年農業統計年報資料,全國農業產值為三、五四億 元,其中宜蘭縣農業產值為九億元,而休閒農業產值依據委託調查資料 為二億元,佔宜蘭縣農業總產值五分之一強。主要是因為宜蘭縣為農業 大縣,且為因應WTO 的衝擊,宜蘭縣於八四年即著手進行宜蘭縣休閒農業 整體規劃,配合中央政策輔導農民轉型為休閒農業,並結合民間休閒農業 者推動套裝旅遊配合政府辦理春、夏、秋、冬等大型產業文化活動例如宜 蘭綠色博覽會、童玩節等大型活動,使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較其他縣市更

農委會調查九十一年休閒農漁園區之經濟效益約三十七億元,截至九 十三年,推動之休閒農漁園區有十五個縣九十九個鄉鎮,成立三十六處休 閒農業區,待審二十一個,休閒農場領有登記證的十九個,核准籌設的一 五五個,專案輔導的有三十一個,而宜蘭縣九十二年休閒農業經濟效益評 估產值約二億,六個休閒農漁園區,劃設八處休閒農業區、待審四個、

休閒農場領有登記證的有六個,核准籌設二十一個,專案輔導五個,可見 在中央大力協助與支持下,宜蘭縣的休閒農業發展一直是站在主導的立 場,也是其他縣市引以學習的指標。

行政院農委會於民國九十三委託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進行休閒農業 普查,普查期末簡報提出以下六點需要注意的建議事項:

I. 台灣休閒農業發展近五年有過熱現象,宜特別注意輔導;

II. 休閒農場密度過高之鄉鎮,是否殷動「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第 二十六條有關總量管制機制予以特別輔導,是值得深思之議題;

III. 輔導六成三五未取得許可而實際經營之休閒農場申請籌設休閒農 場;

IV. 為近二成尚未參加休閒農業相關研習訓練之場主開辦研習訓練;

V. 設法處理未達.五公頃申請籌設門檻面積之休閒農場;

VI. 對於各項營收在後端二%之休閒農場,加強輔導其改善營運管理。

基於此,除了政府措施的建議外,可以發現休閒農場近幾年由於發展 過熱,將可能產生過度競爭的情形發生,此現象將導致休閒農場在經營時 發生僧多粥少的的情況,亦即休閒農場所提供的的休閒供給將有可能大於 旅遊市場的休閒需求。在此情況下,各休閒農場該如何評估自己的競爭力,

便是一大重點。然而,在評估競爭力的同時,最基本得就是評估以及瞭解 農場本身的經營績效,因為有良好的績效,代表農場有良好的經營能力,

自然而然能夠創造優質的競爭力。

另外,在經營績效評估相關研究文獻裡,可以發現在休閒農場的經營 績效評估領域,已經有學者提出豐富的評估指標與系統,然而,以休閒農 場的業者角度來看,不難發現,對於此些學者所提出的評估方式,將會有 很多業者無法瞭解也無法提供資訊以輔助評估,特別是中小型的休閒農場 業者。這有一個很大的原因為,許多業者為經由傳統農業轉型而來,這意 味著許多業者本身是傳統的農家子弟出身,一來學歷普遍不高,二來家中 年輕及高學歷的子弟不是出外工作就是對農場經營不甚熟悉。因此,在管 理領域最基本的人力範疇裡,多數業者都已經缺少相關的知識領域人才,

所以不用說使用充斥過多指標的評估方式,甚至連基本的會計資料與財務 資料都可能無法提供。

因此,雖然休閒農業在台灣的發展已經行之有年,而且儼然成為台灣

發展過熱、缺乏人才…等等。這一切都值得需要政府相關單位以及休閒農 場各業者一起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