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休閒農業概況與文獻整理

第三節 經營發展的瓶頸

閒農場,則很難在園區內獨立提供多樣化且具有特色之套裝旅遊產品供消 費者選擇,故不易吸引遊客遠道前來或願意再度重遊。茲就休閒農業在經 營發展的過程裡,普遍遭遇之困難瓶頸與亟待主管機關正視處理之問題,

綜列如下:

一、資源面

1. 專業人才不足:

台灣以小型農家為主的農業結構,無論在農場規模、財力上,本已不 足,加上農村生活結構轉變,人口外移,於發展休閒農業時,普遍面臨缺 乏專業人才及人手不足問題,此一限制是造成我國農業生產成本無法與進 口農產品相抗衡之主因,同樣的,當轉型發展休閒農業時,仍無可避免受 這些先天因素所掣肘。對此,有賴主管機關及相關單位與學校合作,提供 各種講習訓練研習營,及成立休閒農業人才培訓班,亦可山休閒農場提供 實習建教合作之場地,以培育專業人才,提供實務工作經驗,增加未來投 入休閒農業之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為了休閒農業之長遠發展,需培育更多認同休閒農業發展 正確理念及具備景觀、生態、農業經營、農業技術、行銷、規劃及服務業 等專業技能之人才,共同為推展休閒農努力。此外,教育訓練與經驗之傳 承、建立資料庫及持續不斷之研究發展,亦為休閒農業永續發展不可或缺

目前多數休閒農場仍採單打獨鬥方式經營,其行銷經營與管理成效有 限,主管機關與民問團體可就整體開發進行規劃,將休閒農業相關產業

(如:餐飲業、旅館業、交通業及特產業等)加以整合,建立產業聯盟之 合作機制,共同遵守所制定規約,朝向整體開發與多元化發展,以營造優 質之休閒農業旅遊環境。

休閒農業與觀光事業同為國人提供休閒遊憩之產業,未來應以合作、

連鎖經營或策略聯盟之方式,定期提供休閒農業及觀光資訊予媒體報導、

舉辦休閒農業與觀光活動講座或利用觀光旅遊展覽活動進行休閒農業資訊 推廣,並結合休閒農業與觀光資訊上網或印製宣傳手冊,規劃具有農業文 化內涵之行程,以帶動周邊服務產業發展,藉合作互惠之方式,擴大彼此 市場及增進共同利益。

2. 欠缺新式經營理念與整體發展概念:

當農民投入休閒農業後,其經營模式已從過去的一、二級產業邁入三 級產業階段,自需有不同之經營理念以為因應,然對於普遍教育程度較低、

年齡較大之農民而言,在接受全新理念及學習不同經營手法之過程中,往 往遭遇許多困難瓶頸,此時主管機關之角色扮演,即攸關政策推展初期之 成敗關鍵。如何有效整合休閒農場與休閒農業區,成立一強而有力之組織 來經營,諸如:廣告、促銷、住宿、旅遊行程,甚至資源調配與維護、教

休閒農業之重要課題;亦惟有結合政府、社團及經營業者力量,採取區域 性之整體發展策略,將整個地區視為一個大型休閒農業區來經營,才能有 效突破休閒農業內在發展條件之瓶頸。

3. 離島地區資源資訊整合問題:

以澎湖縣為例,發展澎湖地區之休閒產業,主管機關於中央有農委會、

交通部觀光局及其所屬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地方則有澎湖縣政府、澎 湖縣農會及澎湖區漁會等團體,各單位之資源、資訊、網站資料等目前皆 屬各機關自行管轄,倘能責成一單位執行資源整合,於此地區舉辦活動以 吸引觀光客,提昇該地區之休閒農漁業及觀光產業,將較於各單住自行執 行預算來得更經濟、更有效率與發揮更大之效益。

4. 校外教學資源運用相關問題:

查台灣省各級學校校外教學參考手冊對校外教學之定義為:「校外教學 是一種達成課程目標的途徑,它包含:一、從教室內延伸到校外;二、在 課程的任何階段所要獲得的一系列的直接經驗,這些經驗將增加一個人對 環境與人生的了解;三、一種課程設計,包含學生、教師、和參與工作的 校外教學資源人物發展最適宜的教與學環境」。然就目前休閒農場提供校外 教學資源運用觀之,仍普遍存在下列問題:

A.休閒服務設施雷同:

除少數農場提供較特殊之活動,例如滑草、射擊等設施外,大多數休 閒農場提供之服務皆為露營地、烤肉設備、野餐區、住宿區、兒童遊戲場 等,同質性過高,且就校外教學活動而言,所使用之服務設施種類較單一,

主要為烤肉露營設施。就農場之本質,若每閒農場皆設置相同且多樣之服 務設施,雖然提供了多樣化之選擇,卻容易降低農場之特殊性及服務品質。

以國外之農場觀光為例,農場專以提供露營地、包辦食材,或是包辦住宿 及早餐等為主要之服務設施,單一且特定之服務,讓校外教學參與者在滿 足基本需求外,更能把焦點集中於農場風光及鄉村文化之體驗,而不侷限 於服務設施之使用。

B.資源運用尚待開發:

從休閒農場提供運用之生產、生活、生態資源以觀,校外教學活動以 運用生態資源最為廣泛,最主要以農場的動植物生態作為校外教學活動內 容,生產及生活資源則較少;運用生產資源於校外教學活動中,以農畜產 品生產場所之參觀體驗佔多數,對於加工場所、推展場所的活動開發則較 少,至生活資源方面則著重於農家生活體驗的參與。因此,休閒農場中仍 有部分三生資源未運用於校外教學活動,對於農場資源的運用上應有其推 廣空問,如農村空間利用、農民特質…等;惟休閒農場有另一問題就是各

異,使農場之特色模糊、難以突顯,而與其他農場不易區隔,無法以獨特 之吸引力爭取更多不同之客源。

C.與學校及教師之互動有待加強:

全國之休閒農場約有半數以上曾辦過國小校外教學活動,惟部分經營 者認為農場擁有極適合做為校外教學教材之資源,然而農場經營者與教師 之溝通不易,以及教師對活動規劃欠缺,皆是難以推動的原因之一,使得 至休閒農場舉辦校外教學的國小仍為數不多。

二、產業面

1. 發展同質化之隱憂:

不同之農村區域環境,有其不同之「三生」(生產、生活、生態)資源 條件,因而發展休閒農業時,必需善加利用自身擁有之資源條件,俾能發 展出具備地方特色之休閒旅遊;亦即以農村自身現況,塑造一個以地方產 業、生活環境為中心漸次發展之永續實踐環境。休閒農業之推展雖可提振 地方經濟,惟若因追求短暫經濟之可能性,而迎合城市大量消費文化之意 識形態,農村資源與其純樸悠閒田園風貌環境,將迅速因都市休閒生活的 再延伸因素(例如:KTV、大型山海產城、攤販之隨地擺設、啤酒屋等)

與大量旅遊人口進入農村而受到負面影響(例如:交通擁擠、空氣污染、

大量垃圾、農民之生活方式等)。農村發展休閒農業,應避免同質化之發展,

不同農村應依其不同資源去發展自己獨特之農村風貌,相互抄襲而未融入 地方特色之休閒農業,雖可帶來短暫之利益,然而長期而言,難保不會因 當地特色之日漸模糊而失去吸引力與競爭力。

2. 地區發展組織功能有待整合提昇:

休閒農業發展雖與主管機關之政策、法令規章、輔導措施及實質建設 有關,然而如何有效整合農村地區居民(農民、非農民)和組織團體(文 史工作室、社區發展協會、宗教團體、產銷組織…等)之個別理想、目標 與力量,來形成秩序性之共同藍圖實踐,更是休閒農業發展成功與否之重 要因素。以休閒農漁園區計畫為例,為目前農政單位極力推動發展休閒農 業之重點計畫,而依據「休閒農漁園區計畫大綱、研提原則及計畫審查評 分標準」規定,各休閒農漁園區必須以由下而上之原則,由當地農村居民 代表組成「在地產業行動委員會」,並有明確之組織運作機制。此一「在地 產業行動委員會」係指各鄉、鎮、市、區為發展休閒農漁園區而成立之組 織,由當地居民、休閒農場業者、輔導單位與主管機關等相關人員所組成,

為執行計畫之地方組織,其成立目的在整合園區內及分配政府補助之資 源,並調解各項公共事務,以促進園區休閒農業之發展;惟據統計分析結 果發現,在地產業行動委員會之成員雖積極參與委員會之運作,亦有良好 之組織運作,但因各委員會之規模參差、部分委員會組織分工未臻完善、

相關資源受到牽制等組織運作上之缺失,都將是影響在地產業行動委員會 運作順利與否之原因。

三、政策面

1. 行政協調與法令競合:

按現行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規定,涉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職掌者,

由主管機關會同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由於休閒農業之發展涉及各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亦產生主管機關各司其職之情形,如:農業、地政、賦稅、

都市計畫、建築管理、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工商管理等,會辦機關眾多、

法令解釋各異,且無標準作業流程與時程控管機制,致案件審辦過程曠日 費時、民怨迭生,不利休閒農業推展。相關主管機關應即檢討現行法令條 文內容,建立適用法規體系與作業流程控管機制,並加強機關間行政協調 與聯繫,以解決政策與法令競合問題,將有限資源做最有效之整合運用。

2. 土地使用管制與用地變更編定:

2. 土地使用管制與用地變更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