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助人者在關懷關係中的反思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結果

第六節 助人者在關懷關係中的反思

Noddings(2002/2008)提到關懷行為並非線性,每一層的關懷都可以進行修 正與補足,為此助人者在提供服務時,需要透過不斷的反思,才能讓關懷關係持 續維持。在助人者的反思中,不僅是單純回溯關懷關係裡所發生的事件及感受,

更多的是將助人者的身體感受及生命經驗和關懷關係裡自己與服務對象的狀態 做對照,進一步思考事件對於助人者個人不同面向的影響。綜合受訪者的分享,

研究者將訪談內容分為「關係裡互惠,深化關懷能量」,「反思愛滋助人者的存在 意義」以及「社會教育在愛滋領域的實踐」三部分進行討論。

壹、關係裡互惠,深化關懷能量

Noddings(1984/2014)認為在關懷關係中,除了關懷者可以給與回應之外,

被關懷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回應關懷者,體現自身的自由。在成熟的關 係中,不僅雙方可以藉由情感交流達到相互關懷,關懷者還可以因為接收到受關 懷者不預期的善意回應,感到被受肯定、加深關懷意圖(Noddings,1984/2014)。 綜合受訪者的分享,研究者將訪談內容分為「服務對象的回應,給予情感、心靈 上的能量」、「在關係中提升個人身心靈層次及助人的專業技能」以及「在關懷關 係中看見自價值」三部分進行討論。

一、服務對象的回應,給予情感、心靈上的能量

尚恩和陳巧回顧過往擔任愛滋助人者的歷程時,發現自己能從關懷關係中感 受到關懷能量的提升。例如當服務對象的人生議題與尚恩相同時,尚恩便有機會 在關懷關係中,藉由陪伴、討論及釐清的過程,為服務對象及自己找到面對人生 議題的能量:

它並不是刻意回饋,而是在互動時感受到的。他做了很多和死亡有關的夢,

而我對死亡非常焦慮。所以討論中好像就在一起面對彼此的焦慮、害怕,

雖然我們都沒有明講,但就像一起互相加油打氣、被關懷(尚恩-I-1)。

171

陳巧則是在陪伴青少年時,從服務對象的回應中感受到生命的堅韌,使其在 未來人生道路上遇到困境時,能成為勇於面對的力量來源:

從他們身上得到很多回饋,尤其是對生命不可放棄的堅持。他們的內在很 強大,強大到有時候比一個成人來的多。有時候自己遇到挫折時,就會想 起他們好不容易走過來了,我怎麼會做不到(陳巧-I-1)!

此外,儘管陳巧在陪伴服務對象的過程中非常忙碌,卻從中感受到心靈上的 滿足。陳巧認為,不管在關懷關係是否得到服務對象的回饋,她都非常感謝服務 對象願意與其建立關係,使其有關懷動能且不後悔地在愛滋領域服務:

不管是看到這幾年我的成長和進步、個案的回饋,或者是自己覺察到的專 業成長、主管的認同,都讓我覺得不會後悔。假設今天都沒有這些東西,

我也會覺得沒有後悔,因為能用社工的身分跟這群人接觸,他們也願意花 時間跟我建立關係,對於工作者來說是很重要的力量(陳巧-I-1)。

小翔與陳巧同樣在關懷關係中感受到心靈上的滿足,儘管隨著工作上訪談計 畫結束,他不再有機會與這些受訪者互動;然而在生活中,他還是會偶爾想起曾 經與受訪者互動的經歷。小翔也提及在協助服務對象時,他會因為服務對象肯認、

良善的回應,感到心情愉悅:

聽了400 多位的感染者的故事,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不管在什麼時間點,

當想起某個人的故事時,我都會覺得當時與他相處時是值得的(小翔-I-1)。

有個奶奶跟她解釋完、帶她去完成手續後,她就說我很親切,這個簡單的回 饋就讓我覺得不會這麼累,而她也很認真在聽我講,這麼認真是有溫度、溫 暖的(小翔-I-1)。

172

在關懷關係中,愛滋助人工作者的正向能量來源,不僅可以從受助者的回饋 中得到之外,也有可能藉由他人的付出關懷行為,感到心靈上的充足。研究者認 為,愛滋助人者在反思中看見關懷關係裡與服務對象間的互惠行為時,如同 Noddings(1984/2014)提及的,助人者與服務對象透過情感的共融交流,讓雙方產 生了一些改變,不僅服務對象得以在關懷關係間滿足需求,愛滋助人者也能透過 對方的正向肯定或對關係的接納,得到心理上的愉悅。

我們的工作不是完全的個案服務,大多是同儕互助,所以沒有助人或被助 者身分強烈互換的感覺。但像是聽到【感染者】志工們分享自己在這裡被 支持了,我聽到他有力量時我也會有力量(小煦-I-1)。

二、在關係中提升個人身心靈層次及助人的專業技能

小翔在感染前便是一位愛滋助人工作者,而在感染後的助人生涯中,疾病身 分的轉換,讓他能提供更為貼近感染者需求的服務。從關懷關係中,他也再次提 升自己愛滋助人工作者的專業技能,例如愛滋知識的提升或設身處地、同理愛滋 感染者的能力。學長為了盡可能了解對方的狀況與感受,選擇主動去了解不同世 代感染者在社會上的處境,嘗試以更為綜觀的視角去看待愛滋感染者的生命歷史,

以更加開放的態度,面對服務對象的需求及人生議題:

這幾年的成長,在知識上讓自己更廣的去了解這個議題,這些都是因為我 的感染者身分,讓我更有動力去做這些事情(小翔-I-1)。

我開始去聽更早的故事,例如整個同志運動或愛滋運動的脈絡,不同世代 的人會有不同的感覺,去理解不同世代的人面臨的事情,對我來說還蠻有 幫助的(學長-I-1)。

173

布里則是因為服務對象多次不按牌理出牌,在關懷關係的緊張氛圍裡體悟到,

不管付出關懷行為後的結果是成功或失敗,助人者都需要勇於承擔,坦然接受:

初期會有很多事情想改變,但是體認到不是想要改變就改變,所以覺得我 就是陪你走這個階段,走到哪做到哪,不強求要怎麼樣才是好(布里-I-1)。

此外,陳巧提及自己原先的個性較為急躁,習慣快速解決生活中的各式問題,

然而她意識到青少年會因為關懷關係裡明顯的權力關係而拒絕與其互動,並發現 急迫的服務方式不僅無法協助青少年解決困境,還會破壞好不容易建立起的關懷 關係。為此,她嘗試放慢自己的工作步調,並持續堅持助人理念,以服務對象利 益為優先考量,在關懷關係中持續檢視自己與服務對象的關係:

我以前是很急的人,事情擺著我會覺得很不安。可是跟青少年工作急沒辦 法幫他們,而且還會讓他們更退縮。他們對於人的敏感度其實很高,很容 易就區辨你跟我,就是因為這樣,我才開始調整自己(陳巧-I-1)。

能不被結構影響,知道在做什麼,是我在這段時間學習最多的東西,也是 我的堅持。即使我花一段很長的時間跟他們建立關係、我知道在做什麼,

也知道會往哪個方向去,但還是要一直停下來檢視自己的狀態或者是服務 對象的狀態(陳巧-I-1)。

三、在關懷關係中看見自價值

對小煦來說,剛踏入愛滋領域成為助人工作者時,同志和愛滋議題都還算是 小眾議題。然而,當時卻因為這兩個議題與自己有著密切的連結,因此小煦有機 會藉由關懷關係中與服務對象的互動,認肯自己的性傾向:

174

你會接受更多人性,是來這邊當志工才有辦法看到的。例如開始認識到感 染者、跨性別的朋友、年紀很大的同志。我知道我有在幫助社群,也知道 我在幫助自己,讓自己更能夠面對、接受這件事情(小煦-I-1)。

尚恩擔任愛滋志工時,嘗試跳脫「被迫」接觸愛滋議題的思維,透過培訓課 程了解正確的愛滋知識,以及認識許多對愛滋感染者友善的工作者,進而為自己 創造愛滋友善的環境。這些都讓他有機會在舒適、自在的環境中,慢慢認同自己 的疾病身分,在愛滋領域貢獻專業技能,並且在助人歷程中肯定自己的專業能力:

上課時是新的城堡,這個城鎮標靶著我們都是友善的,我在那個友善裡面,

得到一個安慰和寄託,可以感受到安全、自在和看到希望,或者是賦能、

正向的東西(尚恩-I-1)。

可以比較踏實的認知我是個藥癮或愛滋的助人者。踏實來自於我從個案裡 看到不同的苦,然後從我的諮商裡面、我的能力去做些什麼(尚恩-I-1)。

除了尚恩和小煦之外,喬在擔任愛滋助人工作者前,受到外界對愛滋病的偏 見及歧視,一直無法坦然面對自己的疾病身分。儘管喬的外表及生活與社會大眾 所認知的感染者形象有所不同,但打從心裡他還是會覺得感染者就是一個失敗者:

感染者在一般有信仰的人心中算是失敗,儘管我的外在不像是那樣,但是 我知道我是一個感染者時,就等於把自己畫在失敗者的族群裡面(喬-I-1)。

爾後,當喬踏入愛滋領域成為助人者時,認知到所謂的成功與失敗並非是由 他人或自己決定,使其有機會解開人生的枷鎖,讓關懷關係中的能量有機會流動。

這些經驗使得喬可以在助人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再次重新定義自己的社 會角色,讓疾病適應歷程更加順遂:

175

即便我認為自己是失敗者,但是我知道在上帝的眼中我並不是。即便我是 用失敗者的身分去做事情,但我發揮出來的還是有影響力。記得有段時間,

我非常討厭接到個管師的電話,因為感覺的我的身分一直被提醒。現在,

當個管師再打給我時,那個感覺是不一樣的,當別人提醒我是感染者時,

當個管師再打給我時,那個感覺是不一樣的,當別人提醒我是感染者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