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江澤民/胡錦濤的多極世界觀分析

第三節 博鰲亞洲論壇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8

織在政治實踐上的特殊意義。

那麼,胡錦濤這套思維的背後究竟是屬於強調國家利益的「國家觀」呢?還 是強調建構國際社會次序的「天下觀」呢?石之瑜在他的《政治心理學》一書中 曾說過,當一個人越提到某件事情,就代表實質上他在那件事情上有所匱乏9。也 就是說當江澤民念茲在茲的在演講中擴充上海合作組織的道德形象時,他對中共 自身的道德形象是沒有自信的,他之所以提出來,也只是為了透過這樣的道德形 象來保護中共的國家利益不至於受到損害。也就是說雖然他的演講內容常常看起 來是出自「天下觀」的思維,實質上最終的關懷還是中共自身的國家利益。

反過來看胡錦濤,雖然在上海合作組織的場合中,他總是聚焦在較為具體的 事物上,但這一方面反應他知道當時的中共在國際上要的是什麼,另一方面也反 映出當下的中共有更多的自信,不但不擔心中共的國家利益會受到損害,還希望 透過具體實踐讓中共更有可能進入世界次序的規則制定過程。也就是說,胡錦濤 的演講內容雖然看起來務實,但這背後反映的是他的自信和著重「天下情懷」的 觀點。

第三節 博鰲亞洲論壇

本節將先簡述博鰲亞洲論壇的背景,再以胡錦濤在任內於博鰲亞洲論壇的公 開演講紀錄做為文件詮釋的對象進行分析,接續前面的部分,聚焦觀察胡錦濤國 際觀的輪廓。

根據中共外交部的資料紀錄,胡錦濤於博鰲亞洲論壇的演講紀錄共有三筆 (2004、2008、2011)。本研究認為,經歷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三年的 2011 年 演講紀錄,相較於危機前的2004 年和危機中的 2008 年會有更多不一樣的觀點,

故本節將聚焦於胡錦濤2011 年的演講紀錄。

9 石之瑜,《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1999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一、博鰲亞洲論壇簡述

「亞洲論壇」是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和澳洲前總理霍 克在1998 年會晤時誕生出來的構想,考量到中共的巨大發展潛力而決定設址於 海南的博鰲,進而命名為「博鰲亞洲論壇」。「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非官方、非 營利、定期、定址的國際會議組織10,自2002 年持續召開定期會議至今。而台灣 學者蔡東杰把「博鰲亞洲論壇」視為是中共柔性外交的展現11

本研究之所以挑選「博鰲亞洲論壇」作為中共領導人的國際觀觀察對象有兩 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作為一個聚集亞洲眾多政要的定期論壇,無疑是一個僅 次於聯合國的重要舞台,因此,中共領導人在此的演講記錄也具有相當的參考價 值。另一方面,「博鰲亞洲論壇」是由菲律賓、日本、澳洲三國的前任領導人倡 議而成的定期論壇,而不是中共自己找幾個友好國家舉辦的獨角戲。正因如此,

對中共而言,這個定期論壇可以形塑出中共重新受到國際社會歡迎的形象,而這 也使得中共對這個論壇的演講內容,會給予十足的重視。

二、胡錦濤的博鰲亞洲論壇演講記錄分析 (一)初步分析

此段落以胡錦濤於 2011 年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記錄作為分 析對象。胡錦濤的這篇演講紀錄和先前他在聯合國的演講記錄具有相似的特性-期望中共能順利融入現有的國際次序,較為批判的觀點、或較強調國家主權與國 家利益的觀點在胡錦濤的演講記錄中則較為罕見。

從內容上來看,依序分別是「回顧當代亞洲的發展」、「闡述亞洲傳統與亞洲 精神」、「亞洲當前的挑戰與建議」、「中共自身的發展」、「中共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10 參考自杜雁、周莉,〈博鰲論壇:讓亞洲聲音越來越響〉,《華人時刊 》,2004 年 01 期。

11 詳見蔡東杰,《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2008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0

(二)回顧當代亞洲的發展

在這個段落裡,胡錦濤的陳述較為樂觀,但又不會在道德形象上過度膨脹,

像是「博鰲亞洲論壇在凝聚亞洲共識、傳播亞洲聲音、促進亞洲合作方面發揮了 重要作用,理應成為全球具有重要影響的經濟論壇之一」,「理應」、「最重要的經 歷論壇『之一』」這類型的表述方式,在江澤民或甚至鄧小平時期是比較少見的。

本文認為這種較為謙虛的陳述方式其實是反過來代表中共自信心的上升,因為真 正有自信的人不需要靠吹捧來表現自我,只有缺乏自信的人才需要透過自我膨脹 來壓抑自身的不安。按照先前對的分析,江澤明對中共缺乏自信的結果反映在他 的演講記錄上就是道德形象過度膨脹的說詞,而最終表現出來的國際觀樣貌反而 比較側重於維護「國家利益」的「國家觀」思維。反過來說,對中共較具自信的 胡錦濤,可能而更有可能跳脫出純粹「國家利益」的窠臼。

(三)闡述亞洲傳統與亞洲精神

此段落主要是描述胡錦濤眼中的亞洲傳統與亞洲精神。特別的是,胡錦濤的 很多敘述,看起來反而像是中共對自己與對世界的期許與認知,像是「亞州人民 深知,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

「亞洲是充滿多樣性的大陸」,這些陳述和「國際關係民主化」的陳述相當類似。

本文認為這樣的陳述是一種尋求認同的表述方式,雖然胡錦濤已慢慢走出純 粹「國家觀」的窠臼,並希望中共能順利融入現有國際次序,但他終究還是不認 為中共具備形塑國際次序的能力,因此才需要透過這種陳述方式以獲得認同。

(四)亞洲當前的挑戰與建議

在這個段落可以看到和胡錦濤聯合國演講記錄類似的陳述方式,就是比起毛 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那種強烈批判現狀的風格,胡錦濤對於現狀的描述顯得相 當溫和且樂觀,他只用短短一句話形容亞洲當前的挑戰:「同時,我們也要看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1

亞洲經濟結構性矛盾凸顯,發展不平衡突出,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傳統和非 傳統安全問題大量存在。」,但用更多句話來描述亞洲有能力克服這些挑戰:「今 天的亞洲,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進步,人民信心更加堅定,發展前景更加廣 闊」、「如何處理好發展與穩定的關係,依然是擺在亞洲人民面前的重大課題」。 本文認為會有這樣的陳述方式,代表胡錦濤已逐漸把中共看做是國際次序的組成 分子而非國際次序外的挑戰者,因此比起「揭發」這些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面 對」這些問題。這同時也代表在胡錦濤的國際觀中,屬於「國家利益」的部分已 經逐漸和屬於「天下情懷」的部分相調和。

(五)中共自身的發展

在這個部分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胡錦濤講的是中共自身的發展狀況,但是幾 乎每一段都會和其他亞洲國家有所連結。像是當他提到十二五規畫的時候就表示

「全面落實這一規劃,對中國提高對外開放水準、深化同亞洲和世界各國的互利 合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像是中共的「走出去」戰略和對外投資,又像 是中共宣示將全力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等。這些都代表著胡錦濤在觀念 上已經逐漸脫離1989 年後的悲觀觀點,逐漸強調中共與周遭國家的連結,甚至 希望中共能參與到全球經濟治理的世界次序之中。

(六)中共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此部分主要是胡錦濤對於中共與周邊國家摩擦的回應。暫且不論胡錦濤實際 上是如何思考或如何行動,至少在他的言辭表達中,可以注意到兩個方面的特性。

首先,在鄧小平年譜中,往往可以看見無論鄧小平的言詞是和善或強硬,他 都不會忘記強調中共的領土立場或是這些領土立場的歷史依據。但在胡錦濤的演 講紀錄中,我們看不到這些特點。

其次,胡錦濤對於領土談判的期望是很高的,從演講內容中可以看得出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2

他希望透過友好、成功的談判,以證明中共得以成為現有國際次序的一員:「中 國將繼續致力於通過友好談判,和平解決同鄰國的領土、領海和海洋權益爭端,

在地區熱點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

(七)研究結論

總結來說,雖然博鰲亞洲論壇本來就是釋放善意的場合,但相較於過去的領 導人,胡錦濤的言詞較為溫和,對於地區和世界的局勢也較為樂觀。

此外,比起自視為獨立自主的國家,胡錦濤更傾向期望中共能融入現有的國 際次序,進而成為制定現有國際次序規則的一員。

也就是說,自1989 年天安門事件後,以「國家觀」為主的國際觀思維,到 了胡錦濤就逐漸轉變為用「國家觀」語言表述的「天下觀」思維。

第四節 小結

本章節透過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與博鰲亞洲論壇的演講記錄,分析並探討 江澤民與胡錦濤的國際觀。

江澤民的國際觀基本上繼承 1989 年天安門事件後的鄧小平國際觀,呈現出 一種較為悲觀、小心翼翼的國際觀。同時,他的國際觀也展現出較多的「國家觀」、

「國家利益」的特性。此外,江澤民國際觀是「繼承」多於「發展」,雖然有很 多諸如「新安全觀」、「國際關係民主化」等概念,但這些概念在本質上不但沒有 超出鄧小平的國際觀,甚至僅限縮到 1989 年天安門後鄧小平晚期的國際觀。

胡錦濤的國際觀相較於江澤民的國際觀則有較多的發展,基本上已邁出鄧小 平晚期的窠臼,開始探索中共融入現有國際次序的可能。同時,從這些演講記錄 的分析中,可以看得出來,他對於江澤民的「新安全觀」、「國際關係民主化」也 有自己的見解,並賦予這些概念更豐富的內涵。綜觀之,胡錦濤的國際觀展現出

胡錦濤的國際觀相較於江澤民的國際觀則有較多的發展,基本上已邁出鄧小 平晚期的窠臼,開始探索中共融入現有國際次序的可能。同時,從這些演講記錄 的分析中,可以看得出來,他對於江澤民的「新安全觀」、「國際關係民主化」也 有自己的見解,並賦予這些概念更豐富的內涵。綜觀之,胡錦濤的國際觀展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