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鄧小平對第二世界談話對象

第四節 天安門事件後的鄧小平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第四節 天安門事件後的鄧小平

1989 年 6 月發生的天安門事件對鄧小平的世界觀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更 準確的說,西方國家在天安門事件發生後對中共的態度,讓鄧小平的世界觀發生 本質上的變化。

整個1980 年代,雖然鄧小平對於西方已開發國家不是沒有戒心(像鄧小平在 1982 年 5 月對利比亞元首就說到:「有那麼一些人還是老殖民主義者的頭腦,他 們企圖卡住我們窮國的脖子,不願意我們得到發展。」),但大體上他還是相信從 國際現實與共同利益出發,這些西方已開發國家可以和中共和平共處。像是鄧小 平於 1982 年底對美國萊曼公司高級顧問施萊辛格說的:「我是主張中美交朋友 的,這是從戰略觀點出發的。」、1983 年 4 月對日本前外交大臣櫻內義雄說的:

「中日關係的發展是健康的,我們是很滿意的。」、1983 年 11 月對歐洲共同體委 員會主席說的:「為了維護世界和平,我們一直希望歐洲聯合,變得強大。」、1985 年 4 月對美國聯合汽車工人工會代表團說的:「在(中美)往來中,把意識形態問 題撇開,根本不去管它,就講友誼,談可以合作的東西。」和1986 年 9 月對美 國記者麥克.華萊士說的:「中國觀察國際關係問題不是看社會制度。中美關係是 看中國和美國關係的具體情況來決定。」甚至在發生天安門事件幾個月前的,鄧 小平還和烏干達總統循循善誘的說:「我和許多非洲朋友談到不要急於搞社會主 義,也不要搞封閉政策,那樣搞不會獲得發展。」根據本章前面部分的分析,在 1980 年代的鄧小平眼中,美國跟蘇聯是破壞世界和平的兩個超級大國,它們之 間的爭奪對世界造成了破壞,但比起防守的美國,蘇聯這個向全世界進攻的超級 大國更為危險,所以在總體上作為一個大國的中共應該聯合美國與各個獨立自主 的第二、第三世界國家(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國家),共同對付蘇聯,維護世界和 平

但天安門事件發生後,甚至連鄧小平原本預期可以聯合起來制衡美蘇的西歐 國家與日本,卻都和美國站在一起對中共同聲譴責並共同發動經濟制裁,這讓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3

小平原本心中構想的世界次序一夕瓦解,期待與大國共治天下的「天下情懷」被 保護自己的「國家主權」取代。像是1989 年 10 月,鄧小平對美國前總統尼克森 就強調:「人們支持人權,但不要忘記還有一個國權。談到人格,但不要忘記還 有一個國格。」此外,原本相信即使政治制度不同也能和西方已開發國家和平共 處的鄧小平,在這方面也變得小心提防,一再擔心中共被西方世界所吞噬。像是 1989 年 6 月和 9 月的領導人內部講話,鄧小平就分別說到:「整個帝國主義西方 世界企圖使社會主義各國都放棄社會主義道路,最終納入國際壟斷資本的統治,

納入資本主義的軌道。...如果我們不堅持社會主義,最終發展起來也不過成為 一個附庸國,而且就連想要發展起來也不容易。」、「小的戰爭不可避免,發達國 家欺侮落後國家的政策沒有變。中國要穩住陣腳,否則,別人就打我們的主意。」

天安門事件後沒過多久,冷戰局勢就產生根本的轉變,東歐國家脫離蘇聯獨 立、柏林圍牆倒塌、甚至是蘇聯的垮台。這樣的新變局衝擊著整個世界,各國內 部對於新的國際局勢都有不同的看法與預測。而對於剛經歷天安門事件的鄧小平 來說,這種新的國際局勢顯然是混亂且危機四伏的。像是1989 年 11 月鄧小平對 季辛吉說的:「原來的秩序被打亂了,地區問題一個也沒有解決。」、同月對坦桑 尼亞革命黨主席說的:「我希望冷戰結束,但現在我感到失望。可能是一個冷戰 結束了,另外兩個冷戰又已經開始。...西方國家正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第三次 世界大戰。」、1990 年 5 月對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說的:「蘇聯、東歐的 變化破壞了原有的國際政治秩序,需要建立新的國際秩序,但不能由七國首腦主 宰一切。」、1991 年 10 月對金日成所說的:「現在整個世界的格局還沒有定,恐 怕要成十年成十年的時間才能形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主要是觀察,少露 鋒芒,沉著應付。」

於是在這樣變化不斷的背景下,鄧小平於1990 年 3 月在領導人內部會議上,

提出了他的基本觀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4

「看起來,我們過去對國際問題的許多提法,還是站得住的。現在舊的格局在改 變中,但實際上並沒有結束,新的格局還沒有形成。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和平問題 沒有得到解決,發展問題更加嚴重。...世界格局將來是三極也好,四極也好,五 極也好,蘇聯總還是多極中的一個,...所謂多極,中國算一極。...我們對外 政策還是兩條,第一條是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第二條是建立國 際政治新秩序和經濟新秩序。不管蘇聯怎麼變化,我們都要同它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的基礎上從容的發展關係。...世界上矛盾多得很,...我們可以利用的矛盾存 在著,...問題是要善於把握。...要用宏觀戰略的眼光分析問題,拿出具體措 施。機會要抓住,決策要及時。...中國能不能頂住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壓力,堅 持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關鍵就看能不能爭得較快的增長速度,實現我們的發展戰略。」

1990 年 3 月的這筆紀錄,就是日後中共「多極世界觀」的濫觴。冷戰終結 後,美國學者福山認為冷戰的終結即是「歷史的終結」,世界局勢已定而民主主 義和資本主義則獲得最終的勝利。另外,部分美國學者則認為冷戰結束後的世界 是屬於美國的「單極時刻」。但鄧小平不這樣認為,他在舊的世界次序構想上加 入新的說法。鄧小平保留了原先世界次序下大國共治(美國、中共、歐洲、日本與 其他可能成形的第三世界勢力共同對抗蘇聯所形成的世界次序)的構想。但由於 蘇聯已瓦解,不再構成威脅,而歐洲國家與日本雖然和美國共同譴責、制裁中共,

他們卻又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和美國存在矛盾,所以這種這種大國共治所形成的世 界次序不再是以統一戰線形式存在,而是以相互制衡又相互合作的形式存在,以 多極世界的方式存在。此外,在這樣的多極世界中,雖然鄧小平的世界觀仍然有 從「天下情懷」出發的部分,強調堅持「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政策,

但更多部分已轉向強調「國家主權」與「國家利益」這樣從「國家觀」出發的觀 點,也就是這樣,鄧小平才會強調這種比起「世界次序」,更加關心「國家利益」

的主張:「中國能不能頂住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壓力,堅持我們的社會主義制 度,關鍵就看能不能爭得較快的增長速度,實現我們的發展戰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5

第五節 小結

本章根據《鄧小平年譜》的紀錄,分析鄧小平與美國、第二世界國家(日本、

西歐與加拿大)和第三世界國家(東南亞國家、阿拉伯世界國家、非洲/拉丁美洲國 家與共產勢力)政要的對話內容與其背後反映的世界觀。

透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勾勒出鄧小平 1970 年代末到整個 1980 年代世界觀的 輪廓,並同時展現這樣的世界觀在不同的對話中的樣貌。

同時,我們也從這些紀錄中理解天安門事件後,鄧小平世界觀的轉變,鄧小 平原本對國際局勢的看法是樂觀的,他認為以「發展」為主導,國與國可以走向 合作解決和平與發展的問題。但1989 年天安門事件後,鄧小平的樂觀看法受挫,

使得中共走向保護國家利益的道路。所以鄧小平原本對世界的看法是以「和平」、

「發展」為主,在1989 年天安門事件後就再加上「衝突」,變成「和平」、「發展」、

「衝突」。惟為了「國家發展」之所需,「衝突」必須是受到控管的。而中共的「多 極化世界」國際觀正是這種轉變所塑造出來的產物。

接下來的章節,本文要透過對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公開講話紀錄的分析,

檢視這套從鄧小平發展而來的「多極化世界」國際觀,在中共這三代領導人之中,

有哪些被繼承下來,有哪些產生變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