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極化世界」國際觀的樣貌

第五章 習近平的多極世界觀探索

第一節 「多極化世界」國際觀的樣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7

第六章 結論

本研究的研究課題有兩個,一個是探討「多極化世界」國際觀的本質,另外 一個是探討「多極化世界」國際觀會不會符合「國強必霸」的命題。於是本章總 結前面幾個章節的分析,為本研究的課題釐清結論。

本章分為兩個小節,第一個小節探討的就是「多極化世界」國際觀的樣貌,

透過回顧本研究的分析成果,建構出從鄧小平晚期一直到習近平的「多極化世界」

國際觀的實質內涵。第二個小節則是要透過第一個小節的成果,探討這樣的國際 觀究竟會不會使中共符合「國強必霸」的命題。

第一節 「多極化世界」國際觀的樣貌

在第二章的部分,本研究透過分析毛澤東的國際觀,推論出中共的國際觀脈 絡可能包含「天下情懷」、「民族傷痕」、「國家利益」三個重要的元素。簡言之,

「天下情懷」反映出一種建構國際秩序的欲求;受壓迫的「民族傷痕」反映出中 共獨立自主的內在動機;而「國家利益」的關懷,則是中共運用西發里亞的精神 作為它反抗外來挑戰或入侵的重要武器,和「民族傷痕」其實互為表裡。

然而,在第二章節我們僅只是透過分析毛澤東的國際觀概念,得到這樣的結 論。若進一步透過這樣的要素反過來檢視冷戰後的「多極化世界」國際觀,又能 得到什麼樣的結論呢?而在這樣的觀察基礎上,對照先前的毛澤東與鄧小平早期 的國際觀(「中間地帶」、「三個世界」),「多極化世界」國際觀又有什麼不同?

根據本研究的分析,「多極化世界」國際觀同時包含了極端的「國家觀」觀 點與極端的「天下觀」觀點。這使得它除了繼承先前中共部分的外交觀念(「中間 地帶」、「三個世界」)外,更多了屬於自己的獨特性。因此,本節將就「多極化世 界」國際觀下的「國家觀」觀點、「天下觀」觀點,以及「多極化世界」國際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8

的獨特性這三個面向,分析「多極化世界」國際觀的意涵。

一、「多極化世界」下的「國家觀」觀點

極端的「國家觀」觀點反映出的是冷戰剛結束時,中共對自身消亡的恐懼,

面對天安門事件所引起的西方國家譴責與共產政權的接連垮台,中共必須做點什 麼以確保自身的存續。

然而,鄧小平很清楚的認識到,單純的對抗行為在當代的國際環境中只會加 速中共的滅亡,所以他意識到必須用另一種方式來維繫中共的存續,這也是為什 麼鄧小平會在1990 年 7 月與加拿大總理的對話中表示:「儘管東歐、蘇聯出了問 題,儘管西方七國制裁我們,我們堅持一個方針:同蘇聯繼續打交道,搞好關係:

同美國繼續打交道,搞好關係;同日本、歐洲國家繼續打交道,搞好關係。這一 方針,一天都沒有動搖過。」

於是,「多極化世界」國際觀就成為鄧小平的答案。以「多極化」的概念提 醒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世界格局在未來不會是以它們為首的單極世界,也不 會是中共與美國集團式對抗的兩極爭霸,而是由至少包含美國、蘇聯(俄羅斯)、

中共,三極以上的多極世界相互協調。就像是1990 年 3 月鄧小平在內部講話裡 提到的那樣:「世界格局將來是三極也好,四極也好,五極也好,蘇聯總還是多 極中的一個,...所謂多極,中國算一極。」

在這樣又抵抗、又協調、又合作的思路下,中共接下來的領導人們巧妙的透 過這樣的概念,在外交上確保中共獨立自主的特性,也同時確保中共未來的存續 與「國家觀」底下的那種「維護國家主權」、「維護國格」的心理。這其實和中國 過去外交經驗中,較為現實的那一部分不謀而合,就如同季辛吉所說的:「對不 肯歸順的蠻夷,中國會利用它們之間的矛盾,『以夷制夷』。」1

像是江澤民在2000 年聯合國演講裡宣傳的「國際民主化」就是「多極化世

1 Henry A. Kissinger 著,胡利平[等]譯,《論中國》,北京:中信出版,2012 年,頁 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9

界」下「國家觀」展現的最好案例:「如同宇宙間不能只有一種色彩一樣,世界 上也不能只有一種文明、一種社會制度、一種發展模式、一種價值觀念。各個國 家、各個民族都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只要世界上還存在國界,人 們分別在各自的國家中生活,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就是每個國家政府與人民的 最高利益。」,這套觀點與概念一直延續到現在,即便是2015 年的習近平聯合國 演講記錄,都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二、「多極化世界」下的「天下觀」觀點

雖然我們可以看到「多極化世界」國際觀帶有強烈的「國家觀」觀點,但同 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強烈的「天下觀」觀點。

不同於「國家觀」,「天下觀」反映出較強的「國際秩序」欲求,比起關注自 身,這種觀點更在意如何建構自身所處的環境,使這個環境整體是合理且公正的。

「天下觀」是一種以整體為對象,而非以單一或數個個體為思考對象的觀點。

於是在《鄧小平年譜》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便處於天安門事件後那種不利於 中共的國際環境,鄧小平仍在1990 年 5 月對德國前總理施密特表示:「美國應學 得謙虛一點。日本不應因戰後蓬勃發展對自己估計過高。統一後的德國不要使人 感到恐懼,在處理國際關係時要謹慎一點。這樣世界就會看到,即使是窮國也能 生存,這就形成了平衡的格局。」也就是說,即使中共領導人對中共主權的存續 感到憂慮,根據中國以往延續下來的思維脈絡,他仍然會回到「天下觀」的觀點 來思考當前的國際問題。

根據本研究前面的分析,這種觀點隨著中共國力與自信逐漸增長而增長,從 江澤民到胡錦濤、習近平,這種觀點的份量越來越重。在習近平 2015 年的聯合 國演講記錄中,他更是清楚的表示:「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 通。」同時,相對於上海合作組織這種地區性的外交樣板,習近平與其他國家共 同推動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更是從「天下觀」的思維角度出發,企圖從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0

本上加入現有國際秩序的建構過程。

三、「多極化世界」國際觀的獨特性

根據前面的歸納,我們可以理解,在「多極化世界」國際觀下,中共領導人 一方面透過強烈的「國家觀」觀點保護中共自身的需求,避免被讓自己吞噬:另 一方面,中共領導人也透過強烈的「天下觀」觀點,寄望世界產生出一種相應於 現狀的穩定秩序,以利自身的發展。

可以這麼說,「多極化世界」的國際觀其實就是中共依據自身脈絡回應冷戰 後的國際環境的觀點。那麼這種觀點和先前的「中間地帶」或是「三個世界」有 什麼不同呢?本研究認為,「多極化世界」國際觀和先前觀點的最大差異在於這 套觀點是經歷過改革開放以來十幾年的外交實踐後,面對國際環境困境所提出的 觀點。

在改革開放以前,中共的外交經驗是對抗的、是革命的,是先有一套堅定的 理想,再把這樣的理想投射到外交行動上。可是本研究仔細分析《鄧小平年譜》

後發現,整個1980 年代,中共經歷到的外交互動,卻是以「合作發展」、「聯合 抗蘇」作為主軸,而這樣了外交經驗沖淡了過去那種對抗、革命式的國際觀。

所以,同樣是「天下觀」,過去是希望透過革命,建立出理想的國際秩序,

而「多極化世界」國際觀則是希望透過一步步的磨合與倡議,調整出適當的國際 秩序。同樣是「國家觀」,過去是強調自己做為革命的重要主體(所以才會有「世 界鄉村包圍世界都市」),而「多極化世界」國際觀則是強調維護國家主權,不受 外國以任何名義干涉。

此外,這段經歷過這段外交經驗後的「天下觀」,也不再是過去歷史裡的那 種全部由中國說了算的「天下觀」,而是意識到大國之間必須協調、平衡,共建 穩定國際秩序的「天下觀」,同時也是必須尊重小國生存權利與自主性的「天下 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