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叁、不同背景之教師對審議民主融入課程的技能目標之觀點

本研究列入技能目標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資」、「學歷」、「擔任導師」、

「任教科目」、「任教學校類別」、「任教學校地區」、「任教學校規模」等項目。

以下先就問卷統計結果進行討論,然後呈現質性資料的結果,以相互印證。

一、量化結果討論

(一)性別變項

根據表4-1-5,不同性別變項中,其 Spearman 等級相關係數為 гs=.94,達顯 著水準(p<.01),由此可得知,無論是「男性」或「女性」的教師對「審議民 主融入課程的技能目標」觀點達統計一致性的結果。從表4-1-5 可看出,在性別 變項中,男生教師選擇的第一項為「培養審慎思辨的判斷力」,而女性選擇的第 一項為「發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而「增進語言表達能力」無論在男性或 女性看法中,都是相較下最不重要的選項。

根據表4-1-6 顯示,「男性」及「女性」教師選擇選項之前三名分別為,「發 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94 次)、「培養審慎思辨的判斷力」(84 次)及「直 接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64 次)。而情意態度目標之最後一名之的選項(除 了第六項「其他」之外)為「增進語言表達能力」(21 次)。

(二)年資變項

不同年資的教師,對「審議民主融入課程的技能目標」觀點並不一致。根 據表4-1-5,未達顯著水準(p>.05),年資「5 年以下」的教師認為最重要的「技 能」目標同時為「發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以及「培養審慎思辨的判斷力」, 而其他年資的教師們唯獨認為選項「發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而第二重要的目標才是「培養審慎思辨的判斷力」。據表4-1-6 顯示最後一個選

項(除了第六項「其他」之外)為「增進語言表達能力」(21 次)。

從表4-1-5 可看出,在不同年資變項中,教師選擇的第一項為「發展有效溝 通和討論的能力」。在勾選次數最少的部份,不同年資教師所選擇為「增進語言 表達能力,其中,教學年資「11-15 年」的教師中,最少勾選人次另外還有「直 接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

(三)學歷變項

根據表 4-1-5,不同學歷變項中,Spearman 等級相關係數為 гs=1,達顯著 水準(p<.01)。所以無論「碩士以上」或「大學學歷」的教師,對「審議民主 融入課程的技能目標」觀點具一致性。根據表 4-1-5 所示,不同學歷的教師中,

最多人次勾選的選項相同,是「發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這一項。而最少 人勾選的為「增進語言表達能力」,這和總結果表4-1-6 是一致的。

根據表4-1-6 顯示,不同學歷教師選擇選項之前三名分別為,「發展有效溝 通和討論的能力」(94 次)、「培養審慎思辨的判斷力」(84 次)及「直接參與公 共事務的實踐能力」(64 次)。而情意態度目標之排序最後的選項為「增進語言 表達能力」(21 次)。

(四)擔任導師變項

根據表4-1-5,在是否擔任導師變項中,Spearman 等級相關係數為 гs=1,達 顯著水準(p<.01),由此可得知無論有無擔任導師的教師,對「審議民主融入 課程的技能目標」觀點具有一致性。從表4-1-5 可觀察到,無論有無擔任導師的 教師中最多人勾選的選項相同,是「發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這個統計結 果很一致。而最少人勾選的項目無論教師有無擔任導師,最少人選擇的為「增 進語言表達能力」這一項,這和表4-1-6 的總統計結果相同。

根據表4-1-6 顯示,無論是否擔任導師的教師選擇選項之前三名分別為,「發 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94 次)、「培養審慎思辨的判斷力」(84 次)及「直 接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64 次)。而情意態度目標之最後一名之的選項(除 了第六項「其他」之外)為「增進語言表達能力」(21 次)。

(五)任教科目變項

根據表4-1-5,不同任教科目變項中,Spearman 等級相關係數為 гs=.94,達 顯著水準(p<.01),故「公民與社會」和「非公民與社會」的教師,對「審議民 主融入課程的技能目標」觀點具一致性。從表4-1-5 可以看出,無論任教公民與 社會或非任教公民與社會中,最多人勾選的為「發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 而最少人勾選的選項方面,任教「公民與社會」的教師為「增進語言表達能力」,

而對非任教公民與社會的教師來說,「直接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相較下非 最重要的,故此,不同背景變項下的統計次數結果不相同。

根據表4-1-6 顯示,任教不同科目的教師選擇選項之前三名分別為,「發展 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94 次)、「培養審慎思辨的判斷力」(84 次)及「直接 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64 次)。而情意態度目標之最後一名之的選項(除 了第六項「其他」之外)為「增進語言表達能力」(21 次)。

(六)任教學校類別變項

根據表4-1-5,不同任教學校類別變項中, Kendall 和諧係數為 W

.54,達 顯著水準(p<.05),因此,無論是任教於「高中」、「高職」、「綜合高中」或「完 全中學」的教師,對「審議民主融入課程的技能目標」觀點具統計數值上一致 性的結果。從表4-1-5 來看,任教「高中」、「高職」與「完全中學」的教師中,

最多人次勾選「發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而任教於「綜合高中」的教師則

是最多人勾選「培養審議思辨的判斷力」。就最少人勾選的項目來說,任教於「高 中」、「綜合高中」及「完全中學」的教師,最少人選擇「增進語言表達能力」, 這與表4-1-6 的結果相同,唯有任教於「高職」的教師中,最少人次勾選「直接 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

根據表4-1-6 顯示,在不同任教學校類別任教的教師選擇選項之前三名分別 為,「發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94 次)、「培養審慎思辨的判斷力」(84 次)

及「直接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64 次)。而情意態度目標之最後一名之的 選項(除了第六項「其他」之外)為「增進語言表達能力」(21 次)。

(七)任教學校地區變項

根據表4-1-5,不同任教學校地區變項中,Kendall 和諧係數為 W

.7,達顯 著水準(p<.01),由此可得知,「北區」、「中區」、「南區」或「東區與離島」的 教師,對「審議民主融入課程的技能目標」觀點具一致性。在不同地區任教的 教師中,最多人勾選的選項為「發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而最少人勾選的 選項意見較為不同,在南區為「直接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在北區、中區、

東區與離島為「增進語言表達能力」,其中,東區與離島最少人勾選的項目有二,

另一項為「培養積極傾聽的能力」。

根據表4-1-6 顯示,在不同任教學校地區任教的教師選擇選項之前三名分別 為,「發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94 次)、「培養審慎思辨的判斷力」(84 次)

及「直接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64 次)。而情意態度目標之最後一名之的 選項(除了第六項「其他」之外)為「增進語言表達能力」(21 次)。

(八)任教學校規模變項

根據表4-1-5,不同任教學校規模變項下,Kendall 和諧係數為 W

.8,達顯

著水準(p<.01),所以無論是在「30 班以下」、「31-50 班」和「50 班以上」學 校任教的教師,對「審議民主融入課程的技能目標」的觀點具有一致性。根據 表4-1-5 的結果顯示,不同任教規模的教師,勾選次數最多的選項是「發展有效 溝通和討論的能力」。而最少人勾選的選項,在「31-50 班」和「50 班以上」的 是「增進語言表達能力」,而對於任教於「30 班以下」的教師來說,則是「直接 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統計結果略為不同。

根據表4-1-6 顯示,在不同任教學校規模教師中,選擇選項之前三名分別 為,「發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94 次)、「培養審慎思辨的判斷力」(84 次)

及「直接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64 次)。而情意態度目標之最後一名之的 選項(除了第六項「其他」之外)為「增進語言表達能力」(21 次)。

表 4-1-5 審議民主融入高中職課程主要的「技能目標」:不同背景變項統計結果

表 4-1-5 審議民主融入高中職課程主要的「技能目標:不同背景變項統計結果(續)

不同「性別」、「年資」、「學歷」、「擔任導師」、「任教科目」、「任 教學校類別」、「任教學校地區」、「任教學校規模」背景變項的教師,對審 議民主融入課程的技能目標看法,除了不同年資的教師之外,具統計結果上的 一致性,因此,本研究將全部受試者就審議民主融入課程主要的「技能目標」

勾選排序統計結果,列出,如下表4-1-6 所示:

表 4-1-6 教師對審議民主融入高中職課程主要「技能目標」的排序

選項 勾選次數 排序

(2) 發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 94 1

(4) 培養審慎思辨的判斷力 84 2

(3) 培養積極傾聽的能力 64 3

(5) 直接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 40 4

(1) 增進語言表達能力 21 5

(6) 其他 0 6

註:1. 複選題,故勾選次數與人數不一致。

2. .N=101

根據表4-1-6 觀察到,「發展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能力」、「培養審慎思辨的判 斷力」、「培養積極傾聽的能力」等目標,對參與研究的教師來說是比較重要的。

「技能目標」的選項間次數差距相當大,而勾選「直接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 力」、「增進語言表達能力」在技能目標中,次數相對下並未獲得多人選擇。以 下將參照訪談參與者的意見,來探究教師們的相關經驗與思維。

二、質性資料分析

本研究的統計結果顯示,不同年資的老師觀點在統計資料顯示不一致,教 師對第三項「培養積極傾聽的能力」、第五項「直接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

與第一項「增進語言表達能力」的意見分歧較大,以下是訪談質性資料中關於 上述統計結果的相關意見和看法。

(一)不同年資的教師對「直接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能力」不一致

「年資5 年」以下的受訪教師認為直接參與的能力是重要的,原因為:

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若現在沒有培養,那將來到社會上去就會成為一個 政治冷漠感的人。(T3:97/11/25)

人不要只用嘴巴講,要行動力來配合……,參與很重要,先從班級開始做 起,將來再擴及到學校、社區、社會和整個國家。(T4:97/11/21)

任教年資「11-15 年」的受訪教師則認為「直接參與的能力」對高中職程度的學 生來說應該是更進階的能力:

任教年資「11-15 年」的受訪教師則認為「直接參與的能力」對高中職程度的學 生來說應該是更進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