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溝通對話教學相關課程之相關研究

藉由瞭解教育現場,將 Habermas 的溝通對話精神運用在教學與行政運作 中,欲探討其相關研究發現,以做為發展本研究之參考與指引,以下就國內外文 獻做相關探討(詳參表 2-4-2)。

一、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研究方法

溝通對話教學的相關研究,其研究方式採質性研究、量化研究或兩者兼採的 方式。在質性研究的部份,研究者假行動研究、文獻分析及訪談等做為研究方法

(邱怡瑛,2004;許琪美,2003;陳毓華,2005;張麗萍,2008),如此一來,

才能近距離測得實施場域實境,與人際互動的細徵變動,而部份研究仍會再配合 量化的方法,如:問卷(陳毓華,2005;張麗萍,2008),觀察是否大部份的研 究對象的異同之處。

國外相關文獻的研究方法,以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來探究(Amadeo, et al., 2002; McDevitt & Kiousis, 2006、Kaviani, 2006),藉以瞭解教師對於在課程內實 行師生對話溝通課程的實況,以瞭解在實施溝通課程與議題中心的教學,校園內 教育人員的溝通交流,與師生間教學與學習互動的脈絡。

、國內外相關研究之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瞭解前人研究之軌跡,將所蒐集之相關研究分為「以教師為研究 對象」及「其他」探討如下。

(一)以教師為研究對象

運用溝通對話在實際場域的相關文獻中(邱怡瑛,2004;陳毓華,2005;

Kaviani, 2006),研究者們都建議,教學場域中的氣氛及溝通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要能成功的協調、對話、溝通,需要參與成員事前對相關資訊的充足了解,能夠

實行理性、互為主體性、反思、批判的人際互動,而溝通的場域要能營造自由、

平等、民主且開放的情境,無論是師生互動、親師互動、行政人員與教師間,及 學生同儕間的互動,都能順應此施行模式。

陳毓華(2005)及 Kaviani(2006)的「議題中心」教學研究中,將教學設 定以對話溝通討論的方式來進行,強調成員們能主動參與溝通並發表意見,強調 學生能對議題主動關心,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以學生為中心,也建立了良好的 言談情境。而這些研究者們,也做了以下幾點建議:教師能營造良好對話環境,

依照學生心智年齡來安排對話課程,能過濾並慎選對話議題保持彈性,教師能以 身示範「對話」精神,對於學生所提出的意見要考量並付諸實現。

相關研究中也指出(Kaviani, 2006),議題中心教學會受到教師本身背景與 自我信念觀點之影響,本研究欲瞭解台灣教師的背景是否和教師觀點有關,因此 將此研究列為發展本研究的參考依歸之一。

(二)其他

青輔會(2007d)在校園審議民主參與模式之試驗-以二中國中「青少年學 習圈」為例的實驗中發現,實施審議民主之課程設計,確實能增進學生的公民參 與態度與能力。此外,張倢妤(2007)與張麗萍(2008)分別以「審議式班會」

與「學習圈」的研究,也肯定這類的活動,確能增進學生的公共參與能力,提升 學生對公共事務的關心。

McDevitt 及 Kiousis(2006)以審議民主精神做為課程架構,來評量公民教 育與政治能力發展間的關係,研究發現互動式的教學,會增加學生的公民參與,

會願意去傾聽對方的意見,也能表達不同的意見,而且學生在發表政治言論時也 更有技巧。

另外,Amadeo 等(2002)是希望藉由研究結果,對未來教學、制定、師資 培訓有助益,研究中特別指出,性別差異和參與學校活動的自信是有相關的。

以上研究都藉由將溝通對話應用在學校的場域中,試圖為校園內的溝通尋求

最佳的模式,同時也希望溝通行動可以藉由良好的溝通互動,打破傳統單向只出 不進的傳達訊息模式,最終目標仍是提升教育層次,讓教育體制能得向前達到良 性發展。

三、對本研究的啓示

將國內外和溝通對話的相關課程,與透過民主溝通討論後的課程內容與教學 模式等相關研究做探究後,發現開放且自由的班級或校內人際互動,對教師教 學、班級氣氛及學校生態有極大的助益,這樣的對話溝通運用在教學能產生良性 的影響力。

因為溝通行動模式和傳統方式不太相同,尤其在台灣的實踐部份未趨成熟,

因此,本研究先師法施行Habermas 精神實踐之相關文獻,希冀能推論出本研究 所欲發展之「審議民主」課程未來實施之藍圖。

2007 年由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在二水國中實施的「青少年學習圈」課程 來看,台灣已有將「審議民主」向下紮根之願景,可見「審議民主」未來在教育 領域發展的重要性。由於教師未受過相關的培訓,因此,此新興教學模式尚在實 驗發展階段。

另外,經由其他對話溝通相關研究所得知的結果可以發現,人際關係間的交 流,若能建立在理想的言談情境,較容易實現溝通所欲達到的目標,同時也更能 解決困境。因此,若能經由審議民主等相關活動的良性互動,較能走出議題困境,

並且在人際互動的良性溝通下,實現真正的民主同時也能聽見需求者的聲音,避 免多數暴力。

本研究想透過探討 Habermas 的溝通對話機制精神應用於學校場域的相關研 究,而進一步探討台灣的教師對於實施「審議民主」課程的可行性看法,並期待 將來能以學生為主體的「審議民主」融入課程模式,以及師生良性互動的精神,

能在台灣生根發芽。

表 2-4-2 溝通對話教學相關課程之相關研究一覽表

行政院青

Kaviani 2006

社會科教師 議題中心教 學

訪談 1.教師在選擇議題會考量學生的興趣,以及能否加強學生的思考及挑戰學生原本的觀點。

2.社會科教師在議題中心教學的議題選擇會受到教師的教育背景、個人經驗以及對自我角 色的認知影響。

3.議題選擇應考量學生身心發展,更應該加入更廣的議題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