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不同世代華人認同差異與其因素

第一節 受訪者背景敘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3

第六章 不同世代華人認同差異與其因素

誠如前述提到,本研究主要以馬六甲州的市區出發,採非結構式訪談,以瞭 解當今馬來西亞華人青年的身份認同,究竟是否仍強調「華人」的概念?不同世 代華裔在身份與文化認同是否有所差異?有鑑於此,本章主要分成三節進行論 述,分別是受訪者背景敘述、世代華裔認同之型態以及影響世代華裔認同之因素 與過程。

第一節 受訪者背景敘述

如前述提及,本研究從馬六甲市區出發,並將馬六甲市區分層,其中包含了 華裔地區及非華裔地區。此外,不同地區亦包含不同世代華裔。吾人根據以往文 獻對於世代華裔的分類加以修改,並將華裔世代分為第一世代、第二世代以及第 三世代或以上。第一世代是指中國出生的民眾,但來馬來西亞居住。第二世代是 指父母是中國出生的民眾,換言之第二世代是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公民,但是父 母親卻是從中國南移的人民。第三世代或以上則是父母與自己皆是土生土長的馬 來西亞公民,通常這些民眾較屬於年輕世代。有鑑於此,這些世代可謂年長世代、

中年世代、年輕世代作為相對呼應各世代分類點。此外,本研究將馬六甲市區進 行分層,共五個地區,每個地區亦包含不同世代的華裔,因此本研究非結構式訪 談之訪談對象如以下表 8 顯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

表 8 本研究受訪者分配表

地區名稱 第一世代 第二世代 第三世代或以上 Kesidang A1:王 OO(男) A2:黃 OO(男) A3:黃 OO(女)

Kota Laksamana B1:陳 OO(男) B2:賴 OO(男) B3:黃 OO(女)

Duyong C1:楊 OO(女) C2:黃 OO(男) C3:林 OO(男)

Bandar Hilir D1:宋 OO(男) D2:許 OO(男) D3:林 OO(女)

Telok Mas E1:楊 OO(男) E2:劉 OO(女) E3:張 OO(男)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誠如以上表 8 顯示,馬六甲市區分成 5 各地區,每個地區則包含三個不同世 代華裔的受訪者,因此本研究總共訪問 15 人。然而,訪談受訪者的姓氏皆表內 註明,且各區受訪者性別上皆有男女,因此並非只單純訪問男性或女性,因而造 就性別特殊性看法之差異。此外,為了簡易本研究引用受訪者的論述,因此吾人 將各受訪者以英文字母為代表,如 Kesidang 區第一世代受訪者為 A1、第二世代 受訪者則為 A2、第三世代或以上的受訪者則為 A3,而 Kota Laksamana 區第一 世代受訪者為 B1、第二世代受訪者則為 B2、第三世代則為 B3,以此類推,以 方便本研究之論述。

此外,根據表 8 姓氏雖然有一些相同姓氏,但並無親戚關係,以排除相同親 戚擁有相同想法之可能性。同時在教育背景方面,吾人亦納入不同教育背景受訪 者作為考量,即受訪者有些是受華文教育,有一些受訪者則是受英文教育,有一 些則是並無受任何教育,以藉此瞭解不同教育背景的受訪者是否在身份認同與文 化認同上有所差別。除此之外,不同職業領域也為本研究納入考量當中,吾人訪 問的受訪者中,經由受訪者親自表示,可得知受訪者們在職業上皆來自不同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5

域,因此可瞭解不同職業類別對於認同的影響是否有所差別。綜合來說,一切關 於本研究之受訪者較為詳細資訊可參閱附錄五之表格。

此外,由於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世代華裔在身份認同上與文化認同上差異以 及影響其認同因素。在吾人訪談過程中,發現不同世代華裔的背景具有差異性,

但這差異主要顯示不同群體的切割,並且反映在世代差異之上,因此於此節論 述。首先,從吾人訪問過程當中,吾人發現第一世代的華裔原則上父親也是從中 國南移至馬來西亞。所有第一世代受訪者在論述從中國南移經歷時,表示父親已 在馬來西亞工作,自己則在中國出生,直到自己稍微成年時候則隨母親南移至馬 來西亞,並且在馬六甲落地生根。這狀況也造就吾人在訪問第二世代的華裔時也 有類似情勢,如受訪者 B2 先生表示,自己是第三世代的華裔,但是父親與祖父 卻是中國南移的華裔。有鑑於此,吾人以中國南移作為分類世代華裔的分類則可 排除兩代皆是中國南移華裔的問題。其次,第一世代華裔從中國南移往往都是在 二戰之前,換言之他們經歷過馬來半島英國殖民末期、二次大戰日本佔領馬來半 島時期,以及馬來西亞獨立時期,此些經歷相較於第二與第三世代華裔則無法體 驗此經歷。此外,第一世代的華裔教育程度上較低,皆是就讀小學教育程度,並 屬於華文小學且不諳國語(即:馬來文),而馬來文的學習皆來自職業上的交流 而所學習,所運用的都是「菜市場馬來文」,是將各種語言混搭而成的馬來文。

然而,這些第一世代的華裔由於隨著父親從中國南移過來,因此在職業類別上通 常接替父親的職業,如父親從事建築行業,則自己也是從事建築行業。最後,第 一世代的華裔相較於第二世代與第三世代華裔,更積極參與象徵華人的社群組 織,至於這些細節上的差異與身份認同及文化認同的關係則於下一節論述。

至於第二世代的華裔,首先在年齡上可區分成兩塊,一個屬於年齡較年長的 一群,年齡約 55 至 70 歲,另一個則是年齡較年輕化的一群,年齡約 40 至 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6

歲。此世代年齡的區分,對於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的影響上存在一定的關係,然 而其關係則於下一節說明。其次,由於馬來西亞 1957 年獨立,因此一些年齡較 年長的第二世代華裔則經歷馬來西亞獨立時期,年齡較年輕化的第二世代則無法 體驗馬來西亞獨立時期之國家光榮感。此外,第二世代相較於第一世代在教育程 度上更高,有一些曾就讀大學,有一些則就讀高中。因此,第二世代華裔在教育 程度上平均而言可到高中程度。同時,基於教育程度皆在高中程度,因此第二世 代華裔曉得國語與非華裔溝通。此外,在職業領域上,第二世代華裔並非如第一 世代華裔子承父業的趨勢,通常自己事業與父親事業毫無關係。最後,第二世代 華裔在參與華人社群組織上,則一些有參與一些並無參與,顯示出其改變的現 象,而其中與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的關係則於下一節論述。

最後,第三世代或以上的華裔,此世代為年輕世代的華裔,無論是在教育程 度上或是接觸不同族群的經驗上皆比第一世代與第二世代的華裔來得高與多。在 教育程度上,第三世代華裔紛紛為大學教育基礎,唯一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 教育體制上分為政府的國中與華人的私立中學,而大學則包含政府大學與私立大 學。接受不同的教育類型確實會影響華裔平常接觸友族頻率的多寡,進而影響其 認同。此外,第三世代華裔在華人社群組織參與率上也是最不積極的一群。由於 第三世代華裔相當於當今年輕世代的群體,他們紛紛走在時尚與科技的尖端,無 論是科技的運用或是知識的學習皆與第一及第二世代華裔有所差異。相對地,他 們對於傳統華人事務則相對不瞭解。綜合而言,此節主要描述本研究在非結構式 訪談中受訪者背景與特徵,以供瞭解不同群體背景細節上的差異,而這些細節上 的差異卻反映在不同世代之上,因此並非論述與身份認同及文化認同的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