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會館發展對世代華人認同之影響

第四章 會館發展與華人身份認同關係

第二節 會館發展對世代華人認同之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0

第二節 會館發展對世代華人認同之影響

誠如前述,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世代馬來西亞華裔對於華人身份認同以及文 化認同之差異以及影響認同之因素,而此節主要論述會館發展與世代華人對於華 人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之關係。透過實地訪查馬六甲四大會館並訪問會館重要理 事21,發現以下幾種會館現狀與趨勢:

一、 會館大小影響同鄉華人凝聚力與認同差異

如前述提到,吾人實地拜訪四大會館,途中發現四大會館當中,海南會館在 扮演宣揚傳統華人文化的角色上最為傑出。其次是潮州會館,接著是福建會館與 客家公會。由於會館活動主要由青年團所舉辦,吾人觀察各會館發現,海南會館 青年團舉辦活動最為積極且富含魄力。換言之,海南會館青年團最為積極推廣傳 統華人文化之活動。其次,潮州會館館內主要細分致不同華人傳統文化組織,如:

醒獅團、華樂團、合唱團等,因此會館在扮演宣揚華人傳統文化角色上亦為舉足 輕重。然而,福建會館與客家公會,由於底下擁有許多子會館,因此在宣揚華人 傳統文化活動上,往往「子勝於母」的趨勢產生。因為福建會館與客家公會底下 擁有許多子會館,各子會館所舉辦的活動加總起來絕對超越單一會館,同時母會 館也清楚子會館舉辦什麽類型活動,甚至往往以聯辦名義舉辦活動。但這會形成 一種功高蓋主的情勢,各底下子會館皆很活躍,而母會館只淪為一個陪襯品。因 為子會館人數較少,且館內會員皆同一縣22,因此同質性較高,這亦造就館內的

21雖然吾人已田野調查方式拜訪四大會館,但欲了解整個會館的發展與現狀,田野調查方式並不 足以了解馬六甲華人對於華人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的改變,因此吾人以參與觀察者身份拜訪各會 館以及訪問會館理事,關於各會館理事資訊可參閱附錄三表 3-1。

22如前述提到,多重會館底下的子會館相當於單一縣型會館,以馬六甲為例海南會館與潮州會館 相當於福建會館底下的惠安公會、興安會館、永春會館等,也相當於客家公會底下的應和會館、

增龍會館、惠州會館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內聚性較強。相較於母會館,由於會館過於龐大,人數眾多,因而難以塑造內聚 力,形成了喧賓奪主的局面。此外,雖然子會館委派理事參與母會館,但子會館 一些積極推廣的會員未必參與母會館。舉例來說,興安會館擁有某一會員積極參 與興安會館,不但出錢且出力贊助興安會館的一切活動,由於他不願當會館重要 幹事,因此也不會被委派參加福建會館。同時,他也沒主動參與福建會館,因此 此現象造成子會館勝於母會館的局面。經由吾人觀察發現,多重會館就擁有此現 象。

由此可見,單一會館比多重會館在扮演宣揚華人傳統文化的角色上更為出 色。以馬六甲省籍人數來看,海南人是四大省籍當中最少數的一群人,其次是潮 州人,接著是客家人即福建人最為多數。祖籍人數的多與寡則影響到會館的類型 的大小,進而影響相同祖籍的凝聚力並影響認同。因為,一個省籍的人數較少,

他們比較容易號召集合,相對地他們凝聚力較強,因此在建構認同上相對而言也 比較強,海南會館就是一個例子。他們人數較少,比較容易號召,也比較積極宣 揚華人傳統文化活動,進而較容易提升華人群體意識,也較容易促成認同的形 成。反之,一個省籍的人數較多,他們比較難以號召,凝聚力相對亦比較弱,在 建構集體認同上也比較弱。福建會館與客家公會則是此例子,由於會館體系過於 龐大,造成底下單一會館活躍程度更勝於母會館。整體來說,一個相同籍貫的人 數較少,則組成的會館規模亦隨之較小。一個規模較小的會館,由於同質性較高,

人數較少,內聚性則較高,且更易動員組織內的會員,則容易產生凝聚力,進而 容易凝聚與提升華族意識並塑造華人的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反之,一個相同籍 貫的人數較多,所組成的會館規模較大,則難以形成凝聚力,因而難以提升華族 意識並塑造華人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

二、 疏離會館的年輕世代華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會館創立初期主要是華人處理同鄉之間的一切事務,因此當時許多華人都參 與會館組織,甚至是捐地建館。但如今年輕一輩的華人並不熱衷參與會館以及與 會館疏離程度愈來愈大。如前述,會館屬於保留傳統文化記憶的組織,隨著外在 環境變遷,但實質組織內容卻沒變。現今年輕一代的華人所追求的已不再是相同 省籍與華人傳統文化的認同,因此基於這種不對稱的情況之下,促使年輕一輩華 人不太參與會館。這也其中包含參與會館的活動與加入會館成為會員。其背後反 映出兩個現象,第一、年輕一輩華裔缺乏華人祖籍性認同概念,因為加入會館成 為會員其必要條件乃相同籍貫人士。換言之,以單一會館來看籍貫乃潮州人士方 能加入潮州會館,相同地,在多重會館當中,即便你是福建人但並非永春人士,

亦不能加入永春會館。基於這種籍貫上的限制,亦促成年輕一輩華裔較少加入會 館的原因之一。有鑑於此,在訪問海南會館理事過程中也提到目前欲規劃讓非海 南籍的人士加入海南會館,以吸引年輕一輩華裔加入會館。其次,參與會館所舉 辦的活動則不受籍貫的限制,簡言之任何人都能參與,如:福建會館每年舉辦的 新春繪畫比賽,任何族群皆能參與,但是年輕人較不積極參與顯現出其缺乏華人 文化的認同。此外,吾人也發現早期會館所組成的運動組織以及一些有關方言等 活動皆消失。如會館創立初期,所組織的羽球隊、乒乓隊、武術隊等以及設立戲 劇部、方言教學等,隨著時代改變,如今這些運動隊伍與活動以及方言活動組織 已經在各大會館消失。此外,誠如各大會館理事表示當今許多活動無疾而終,或 許只舉辦一兩屆,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資金贊助與參與率,顯現出此狀況主要原因 是年輕華裔較少參與會館所引發一連串之蝴蝶效應。透過下列吾人拜訪四間會 館,訪問各會館理事有關年輕世代加入會館成為會員的趨勢便可說明上述論點。

問:大家都知道現代年輕人比較少參與會館,請問你們會館年輕人的參與狀況大概是怎 樣呢?

海南會館許先生:“其實每個會館都有這樣的問題啦!我們的問題還好。”

潮州會館理事:“我們會館也是有這樣的問題,只是不算嚴重。”

客家公會汪先生:“其實不只是我們公會,很多會館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只是我們還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 因為還有客家公會底下的會館的人幫我們支撐著。”

由此顯示,年輕一代的華人確實愈來愈少加入會館。雖然目前年輕華裔都較 少參與各大會館,但在嚴重程度上,單一會館比多重會館來得嚴重,因為多重會 館底下有各子會館委派會員參與總會館,促使他們有固定班底。以福建會館為 例,福建會館底下惠安公會青年團主席同樣是福建會館青年團副主席,相同地客 家公會也有這種情勢。一般而言多重會館屬於省籍人數較多的會館,為了整合與 歸納不同類型子會館意見與資訊,因而各子會館則會委派理事加入母會館。此現 象與政黨體系相似,即該黨地方的主席,則必然會是全國黨中央的重要幹部之 一。因此,單一會館與多重會館同樣有年輕世代較少加入的趨勢,但在程度上單 一會館比多重會館較甚嚴重。然而,會館的理事又如何吸引年輕人加入會館?

問:你們是怎麼吸引年輕一代參與會館呢?

客家公會汪先生:一方面是那些老會員,他爸爸是理事,是老會員,就叫他們的孩子來 參與咯!還有一個原因齁,那些年輕人會參與客家公會的原因主要是他們有孩子,他們 的孩子都在讀書,我們有一個獎勵金,其實他們來參加的目的主要是獎勵金,不是真正 來服務。因為我在這邊服務,他們第一句來問就是問獎勵金怎麼申請。

海南會館王先生:其實我們會館吸引年輕人最主要是透過年輕人的喜好,hobby 的活動 來吸引他們…還有另一個方式是,我們現代科技比較發達,我們有 line、wechat、

whatapps,我們身邊有海南朋友,當然他願意留 wechat 這些,我們就把他加進來我們 group 裡面,雖然一開始可能有一些抗拒,但他可以觀察我們的活動,他只要認同我們 就會來參與我們。

潮州會館理事:因為我們有獎勵金、貸學金,他們申請就需要入會員嘛,我們獎學金貸 學金申請者都需要加入會員才能申請。另外,像我們華樂團,一般上都是父母帶孩子,

全家人一起來玩,一起來學的。

福建會館沈先生:會館吸引年輕人必須依賴商業架構的結合,像福建會館底下的興安會 館,他們有產業,像是骨灰塔、羽球場。當會館有產業並且和商業網絡結合,就會吸引 到更多年輕人參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4

由此顯示,現今會館號召年輕一輩加入會館成為會員主要是以滾雪球的方式 被動參與。換言之,既透過會館的會員拉攏朋友或子女加入會館會員。此外,有 些會員並非相同籍貫,而是配偶是該籍貫,也因此加入了會館。此外,一些年輕

由此顯示,現今會館號召年輕一輩加入會館成為會員主要是以滾雪球的方式 被動參與。換言之,既透過會館的會員拉攏朋友或子女加入會館會員。此外,有 些會員並非相同籍貫,而是配偶是該籍貫,也因此加入了會館。此外,一些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