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5

第一節 受訪者背景與資料分析歷程

本節簡述兩位受訪者之背景資料,以及多次訪談受訪者的資料蒐集歷程,並 細述分析資料時使用之理論與方法。

一、 受訪者背景

研究者於2017 年 06 月 11 日起至 2017 年 10 月 10 日止,透過立意抽樣方式,

共訪談兩位65 歲以上,且樂於繪圖及講述生命故事的高齡者。

第一位受訪者明子(化名,原文あきこ)為 84 歲女性,為研究者的祖母。

明子出生於台北市南港區,為家中長女,下有三個弟弟及一個妹妹。她經媒妁之 言認識同住在南港的丈夫,婚後從南港遷至新北市汐止區居住。她先後生下大女 兒、二女兒、大兒子、三女、次子與么女,二女兒於嬰兒時期即送養他人。明子 現與研究者之父親(次子)、一位孫女及一位孫子同住,與子孫互動頻繁。她的 教育程度為日治時期公學校三年級,略能撰寫日文以及中文,慣用閩南語。

研究者於2017 年 6 月 11 日初訪明子並徵得研究同意,並於 6 月 12 日及 10 月10 日8進行兩次深度訪談。由於明子與研究者為家人,研究者已對明子的家庭 故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且彼此熟知個性及說話方式,訪談過程極為流暢。明子 總能切中研究者的提問,回應直截了當,訪談時間介於30 分鐘至一小時之間。

8 明子為研究者的前導個案,明子於前兩次訪談時除提供豐碩的生命故事文本外,更對本研究之 流程與研究方法提出具體建議。因有與明子的兩次訪談經驗,研究者得以較為順利地與其他受訪 者互動。訪問其他受訪者期間,明子也提供許多建議以及她繪製完家庭生命圖的新發現,如「我 又想到一個故事……」,研究者將此先紀錄下來,再於 10 月 10 日時再次與明子進行第三次深度 訪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一)初訪:勾勒受訪者的生命輪廓

2017 年 7 月 24 日研究者與梅生的初次訪談中,因為雙方是首次見面,彼此

自我介紹後研究者並未要求「錄音」,而是試著以漫談、開放式的提問與受訪者 建立關係。梅生稱自己是「不會拐彎抹角」的山東人,還說:「只要你敢問,我 就敢答。」

研究者在初次訪談中請梅生簡述他的生平、出生地、如何來到台灣、家庭結 構等,他流暢表達生平,並講述許多細節,然而由於初訪並無特定結構,過程較 為漫長且夾雜許多細節與支線故事。

但正也因「非正式」訪談語言的發散讓研究者得以在首次見面時,就已知悉 受訪者言談中的情緒。例如,梅生談到那隻陪伴他的小狗「小可愛」去世時,他

「比自己兒子過世還難受」。初次訪談的經驗似乎讓梅生打開了話匣子,一談就 是兩個半小時,我說明研究目的與方法後他欣然答應,也明白家庭生命圖的畫法。

而在初訪隔天我收到梅生的簡訊,他提出自己創作家庭生命圖的構想:「以文圖 及剪接並用」11。我認為這是長者展現創造力的機會,且梅生平日習慣以剪貼與 工整字體自製書簽贈與他人結緣,因此研究者決定不侷限長者的創作方式,但仍 請梅生保留生命線的線性概念。

在初次訪談中,研究者得以初步了解梅生的性情:樂於分享、幽默風趣、擁 有極深的文學底子、說話直接毫不掩飾,如對研究者說:「我看得出你很緊張,

11 後來梅生的創作並未以剪貼方式,而是以「簡報式」以清楚線條、符號及年表呈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9

不用緊張。」

研究者初步理解其個人生命軌跡與成家歷程,並撰寫研究札記紀錄,札記中 提及許多第一次見面的感觸,如「在訪談地點是爺爺位於汐萬路二樓的家,屋中 擺設簡單,簡潔明亮又透氣,爺爺深怕我們熱,拿出風扇和冰牛奶給我們吹。他 拖出自己的小老鼠造型椅,身穿白色棉麻背心,身子乾瘦、鼻樑挺直、面容和 藹。……爺爺的身分證寫他民國 39 年生,姓劉,由於領有中低收入戶證明且為

獨居狀態,經常有慈濟、創世基金會志工前去探望。但,光用書面資料是難以認 識劉梅生爺爺的。」

(二)再訪:長者自繪的生命軌跡

2017 年 08 月 07 日,研究者依約來到梅生家中,梅生開心地拿出早已完成

的畫作並為研究者講解。研究者採聆聽為主、追問為輔的方式,讓受訪者完整講 述生命故事,待其講完故事後再依照談「畫」架構表追問角色、人物關係、發生 地、人物行為、情境與特殊物件的意涵。

第二次訪談時,由於有畫作為本,訪談較初訪時具結構與脈絡。梅生的家庭 生命圖大致依照初訪時提到的生平繪製,但因為需花費心思整理與繪製畫作,繪 者補上先前口述時遺漏的故事,如梅生的第二次訪談時提到初訪未提到的和妹妹 斷絕關係的故事。

此外,視覺符號的呈現而讓研究者可深入探究故事中的重要元素與意義。例 如,研究者觀察到梅生一生雖多次遷徙,卻只在畫中描繪出在四四南村的一間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子,研究者向受訪者詢問原因:「我突然想到你住過很多地方,為什麼特別把這 間房子畫出來?」梅生答:

這是眷村,我們的眷舍,結果我母親把他讓給人家,我就在外面租房子,她 欠人家店錢,要還賬,我是軍方的兵工廠的,不能頂給外人,要頂給自己工 廠的員工,就是四四南村房子頂給人家,我就從那時候開始在外面租房 子……。(第二次訪談梅生逐字稿,2017.08.07)」

第二次訪談後,梅生的家庭故事更為具體清晰,研究者整理初訪與第二次訪 談逐字稿謄錄的資料,挑選出具有Rabiger(2000)提出的 CLOSAT 敘事元素的 片段,歸納為四個生命章節,並依照同章節分出支線如下:

1. 生父逝,母改嫁;共匪入,遷台灣。

2. 成家立業,第一次離婚。

3. 返鄉探親,母重病,妹拖延,重話斷了兄妹情。

4-1.與青島表妹結婚,表妹來台又離婚,至今獨自一人生活。

4-2.孩子分家,失去聯絡,再見時已是白髮人送黑髮人。

研究者預設這些家庭故事中,梅生對自己角色或身分的看法可反映他的自我 認同,因此研究者進而採用McAdams(1988, 1993, 1996)提出的生命故事模型 為底,設計出第三次訪談大綱(見附錄三)。

研究者也發現,由於初次訪談的經驗愉快,梅生似乎開始視研究者為「知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或「朋友」,在研究訪談之外他開始稱呼研究者為「大妹妹」12,更對研究者感 到好奇:「你們讀傳播的就是當記者、跑新聞,對不對?」他更在訪談前準備好 西瓜、咖啡等小點在訪談到某段落時請研究者與研究者的妹妹食用,也會在訪談 過程中講述自己腰痛、愛釣魚的興趣等等生活故事。

(三)深訪:探問畫作之外的深意

由於研究者與受訪者在前兩此訪談時已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2017 年 09 月 04 日第三次再訪時受訪者表現出期待,由於研究者已初步了解研究對象的家庭

故事,因此能探詢更多細節。受訪者也開始談及對他者或對自己的評價,言語中 包含較多的「情緒」,例如「我這個話一直悶在心裡面」、又如梅生在前兩次訪談 時只提到第二任妻子拿了錢後沒多久就搬回青島,這次再提時便直說:

我那個太太主要就是來玩錢的。……很多細小的地方我都看的出來她的 心裡面就是在錢上面,我放我心裡不講破,講破傷了感情,夫妻之間維 持家庭好好的,我都沒去講這些東西,能夠安安穩穩的(第三次訪談梅 生逐字稿,2017.09.04)。

此外,由於研究者與受訪者已有兩次訪談經驗,研究者在第三次訪談時也較 放心能詢問一些「敏感」問題。例如,第二次訪談時研究者觀察到梅生在畫作中 以「婊妹」代表第二任妻子,一開始以為別有用心卻不敢詢問,此次訪談時研究

者婉轉問:「爺爺,我們表妹我是這樣寫,爺爺上次是用這個「婊」對不對,但

12 由於研究者的妹妹為華山基金會的志工,同樣認識梅生,因此初訪及第二次訪談時研究者的 妹妹也在場,但並未參與訪談。梅生稱研究者為「大妹妹」,研究者的妹妹為「小妹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我是這樣寫,想問說有特別的涵義嗎?呵呵呵呵,還是只是用法不同?」梅生解 釋,此「婊」字帶女字邊,與姨、姐等字一樣含有親情之意。

第三次訪談除追問第二次訪談語意不清的部分,更以表4 訪談架構為本,著 重詢問高齡者在不同家庭階段中對自我角色的看法、整體生命故事的語調及想傳 達的意義等。

由三次訪談的歷程可看出循序漸進的道理。研究者在訪談中仔細聆聽受訪者 的話語、給予適當回應並適時追問,而受訪者也可提出自己的疑惑或想法。訪談 之外彼此相互交流生活近況,雙方可在逐次訪談中建立信任關係,研究者能問出 更多細節與真心話外,也能釐清訪談時的遺漏與誤解,而受訪者也表示能一紓壓 抑在心中已久的情緒,並獲得認同與紓發之感。

然而,在逐次訪談的過程中研究者也漸有「難以恪守研究者位置」的難處,

由於與梅生前兩次訪談皆十分愉快,第三次訪談時研究者隻身前往研究對象的家 中,然而梅生也半開玩笑地說:「妹妹呀,你要小心,單身女子怎麼可以獨自前 往單身男子的家中呢。」此話提醒研究者無論何時都得持續思考自己的位置及與 研究對象間的「關係」,在熟悉與陌生、朋友與陌生人、參與及觀察間找尋平衡,

並且注意人身安全(陳向明,2002)。

三、 分析步驟舉例

(一)解讀敘事元素編碼結果,回答研究問題一「在老人漫長的生命歷程中,他 的家庭生命故事為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研究者閱讀編碼角色、地點、物件、情境與行動五敘事元素的結果後,將之 整理成敘事元素要素表(詳見表7、表 8)。藉由分析敘事元素的歷程,研究者進

研究者閱讀編碼角色、地點、物件、情境與行動五敘事元素的結果後,將之 整理成敘事元素要素表(詳見表7、表 8)。藉由分析敘事元素的歷程,研究者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