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中之一為給予老人「空間與機會」,以有能力及意願活動的老人為對象,提供參 政、就學、就業、休閒,以及「藝術與文化」等社會參與機會。因此,本文作者 認為「藝術」除能反映「老年生活的品味」(邱天助,2007:271),也可作為探 究家庭故事及老人自我認同的研究工具。

近年台灣研究者已開始關注高齡者的生命故事,且納入藝術表達為輔助方法,

然因生命故事繁瑣、面向多元而有研究時間過長、文本難以聚焦等限制。相關生 命故事研究呈現兩大共同主題:家庭與自我認同,但尚未有研究者深入著墨高齡 者的家庭敘事與其中的自我認同。因此,本研究決定以藝術為媒介、家庭為題探 究高齡者的生命故事及其中反映的自我認同。

第三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一、問題意識

海德格(Heidegger, 1996)《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 A translation of Sein

und Zeit)的核心思想之一為「人是邁向死亡的存有」

。人自出生即開始老化,「老」

是生命所須面對的必要問題。Erik Erikson 早年提出人格發展理論與生命階段說,

廣為學界所知,而他晚年與其他學者合著的《Erikson 老年研究報告》以及《生

命週期完成式》卻提出新觀點。如Joan Erikson(1997)在《生命週期完成式》

新版序文中寫道,隨著夫妻兩人年齡漸長,深刻體會到九十歲時有別於八十歲的 自己,須不斷更新生命週期的歷程,她更指出「老年期需要儲存和仰賴過去所有 經驗,以全新的優雅維持覺察和創造力」,並具備「智慧」與「統整」的特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對老人來說,生命時光也許所剩不多,但若採反向思考,老人所經歷的時間 卻是他們所擁有的優勢,因此「時間」可視為老人生命故事的重要元素。正如 Erikson、Erikson 與 Kivnick(1986)所述:

時間是站在老人這邊的,身為過去時光的收藏者及記憶的保護者,這些 在老年期仍很健康的老人手上有著許多的時間,可供他們有智慧及具創 意的使用。他們可以為終將也會老去的年輕人述說故事。若能好好述說 這些故事,藉由傳遞一些共有的集體身分認同給下一代生存的人,老一 代的人也就有能力將自己託付給下一代(周怜利譯,2000:383)。

Erikson、Erikson 與 Kivnick(1986)指出,老年期重新檢視生命週期中的自

我感時,得與自己意識到的錯誤、失敗、疏忽與錯失的機會妥協,而智慧得以幫 助他們統整生命歷程,並反映自我認同的形塑及轉變(周怜利譯,2000:383)。

另一方面,「家庭」更陪伴我們走過人生漫漫長路。日本作家Lily Franky 在 小說《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中寫道:

就那麼一次、幾秒鐘的射精,就可以決定一輩子的親子關係,可是「家 庭」的關係卻是建立在生活這塊令人窒息的土壤上,需要慢慢花時間累 積努力,有時候還必須犧牲自己來灌溉土壤。

可是最後的到的收穫,有時候只要一次幾秒鐘的爭吵,就可以輕易毀掉。

所以「親子」可以說是加法,而「家庭」不是只有加上去,也有往下減 的(Franky, 2005/曹姮譯,2007: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家庭」是人一出生的初始社會團體,也是最普遍的社會制度(彭懷真,2003),

換句話說,家庭是人類生命的源頭。然而家庭卻也如 Lily Franky 所描述般複雜 難解,因此研究家庭或許可尋求其他方法的輔助──繪畫。

繪畫是人類紀錄思想與生活的基本表述形式,也是創造力的媒介。距今至少 三萬六千年以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就在洞穴中留下壁畫,目前世界最早的 史前人類壁畫洞穴為現在位於法國南部的阿爾克橋壁畫岩洞(Grotte ornée du Pont-d'Arc,或稱肖韋岩洞,Grotte Chauvet)。史前人類以雕刻及繪畫方式精準描

摹435 幅熊、獅子、野牛等動物圖像,反映人類經由敏銳觀察靈巧描繪生活的行 為(黃麗如,2014.07.09)。而目前世界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則在距今約五千年前

才被發明,我們可以說圖像是先於文字的一種人類表述形式,早在文字以前人類 就能以視覺形式傳達心中意念(高階秀爾,2008)。

綜上所述,老化為人生必然,而老人超過六旬以上的生命經驗則是珍寶。因 此若以統合及反思生命歷程的角度出發,思索作為生命起源的「家庭」與自我的 關係,當是重要議題。而家庭有時卻難以言說,因此本文期望以繪畫作為質性研 究的輔助工具,藉由繪畫活動與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歷程,探究老人的家庭生命故 事,及其中反映出的自我認同形成與轉變。

二、研究目的

人的一生與家庭密不可分,而「老人」更以超過六旬的歲月體驗從原生家庭、

自組家庭到子女成家立業等不同的家庭結構轉變。然而台灣尚無以老人為對象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合繪畫作為研究工具的家庭生命故事研究,因此本研究選定老人為研究對象,以 家庭為題,透過繪畫活動與訪談探究高齡者的生命故事,期能深入理解其故事彰 顯的人生智慧與自我認同。本研究之核心目的有二:

(一)以繪畫活動與訪談歷程構築情境,探究老人如何從漫長人生擷取家庭故事,

並探究其家庭生命故事的內容及敘事結構所反映出的意義。

(二)從高齡者描繪與自述家庭生命故事文本的方式,探究其對自我在不同人生 階段中的自我認同,進而探究其認同之轉變與統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