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未來可發展什麼產業?

在文檔中 tX WTO ATP — i@B A~ (頁 157-163)

第四章 我國服務業的未來趨勢、問題 與因應策略

第一節 台灣未來可發展什麼產業?

一、 盧正昕:科技、觀光和金融業是台灣未來三個主流產業

建華金控公司執行長盧正昕先生在 2003 年 4 月所寫的<全球化與我們的 未來>一文中,回憶其 1986 年在美攻讀 MBA 時,地球是個無法想像的龐然大 物,如今飛機、電訊、網際網路,乃至通訊衛星的不斷創新,已把地球縮成一 個小型的聚落。跨國企業力量大的驚人,根據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UNCTAD)

的統計,全球海外直接投資累計金額,在 2001 年為 6 兆 6000 億美元,短短十 年內驟增四倍。跨國企業憑著強大經濟實力,迫使各國修改制度,統合國與國 之間的會計、稅賦,甚至法律制度。

在此種全球化悄然來到之際,人們「被迫」必須以全球視野來思考,必須

盧正昕認為台灣至今仍是全球化受益者,因為台灣作為全球電子科技產品 的生產基地,成功地與跨國企業連結,台商積極利用中國開放的機會,充分利 用其低廉人工與土地,獲取「製造」利潤,成為這波全球化浪潮的贏家。他覺 得成長不能仰賴單一產品,必須思考還有哪些產業可扮演「火車頭」重任?如 何將主流產業推向國際舞台?應該掌握哪些關鍵因素來創造最大利潤?

基於產業觀點和經驗,盧正昕指出科技業、觀光業和金融業是台灣未來的 三個主流產業。

科技產業的重要不必多言。至於觀光和金融業,他是基於對國際主要城市 的觀察,發現能夠續保區域中心地位的,都是充分掌握「聚焦效應」,全力發 展「火車頭產業」之故。例如紐約作為全美貿易、金融、投資銀行與媒體中心,

是群聚效應的極致表現;倫敦過去曾是全球金融中心,當英國自日不落帝國衰 頹之後,倫敦的地位卻未動搖,現在依賴的是資產管理與觀光兩項產業;瑞士 蘇黎世依賴鐘錶、觀光與私人銀行,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產業,但它們都讓瑞 士成為高所得、高品質的象徵。這些地方所發展出的產業之得以成功,關鍵在

「掌握了自己的獨特性,發展出差異化特色」,因而得以吸引全球人士眼光,

源源不絕地提供發展活水,而如何讓「獨特」、「差異化」持續維持,無疑就是 絕妙所在。

就在這種觀察下,盧正昕看出台灣有機會成為亞洲觀光重鎮,因為我們擁 有「故宮博物院」和「多元文化」兩項別人沒有的寶貴資產。他認為故宮有如

「皇冠上的鑽石」,是任何一個華人城市難以比擬的,政府應投資更多的資源,

提昇故宮的軟硬體,讓觀光客到故宮遊覽,就如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巴黎羅 浮美術館,得到豐富的知性收穫。

在故宮帶頭下,福爾摩沙寶島的迷人風光及多元文化也配合展現 。日月

民的教育程度高、和善又熱心,只要將服務水準繼續提昇,認真到全世界促銷,

台灣的觀光產業肯定是旭日東昇的明星產業。

至於金融業,盧正昕認為有發展成「東方蘇黎世」的潛力,過去的台灣金 融業不懂「差異化」,加上政府較嚴厲管制,致銀行和證券業陷入殺價競爭惡 性循環。如今政府政策鬆綁,鼓勵合併或創新,不過短短的兩年,只見銀行機 構不斷的合併,令人目不暇給和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創新,證明台灣金融業者活 力無限,也可看出金融人才充沛,資金充足。若能擺脫同質產品殺價競爭惡性 循環,導向「高附加價值」良性競爭,在充沛人力、優越地理位置、擁有不斷 創新能力下,台灣金融業一定能扮演火車頭任務。

總之,盧正昕認為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台灣已占有最有利的戰略位置,我 們不能走低價生產的回頭路。唯有不斷創新、不斷提昇服務品質,齊心打造世 界級科技、觀光與金融產業,台灣就能成為全球化的贏家。

二、 徐小波:高附加價值的知識型服務業是台灣的未來

民間知識經濟社會推動委員會法規小組召集人、理律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徐小波,在 2003 年 4 月發表於《台灣經濟論衡》的〈台灣發展知識型服務業 的契機與挑戰〉一文中開宗明義就指出,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知識型服務業」

就是現階段可讓台灣經濟化危機為轉機的契機。因為台灣是世界重要的資本輸 出國,台商海外資產總值名列前茅且擁有全球接單各地製造的運籌能力。台灣 若想製造「第二次經濟奇蹟」,最有潛力和資源的策略就是積極發展具「高附 加價值」的知識型服務業。

何謂「知識型服務業」?理論上凡是利用知識創造高附加價值服務的服務 業,都可稱為知識型服務業。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定義,知識型服務業係指提供 服務時,融入科學、工程、技術等的產業,或協助科學、工程、技術推動的服

療服務。

徐律師分析台灣發展知識型服務業的 SWOT(分別為 strength、weakness、

opportunity、threat 四個英文字的第一個字母,亦即優勢、劣勢、機會、威脅之 意),如下表所示:

優 勢 ( strength) 弱 勢 ( weakness)

一、 擁有深厚的製造業基礎,可帶動服務業 的成長及需求。

二、已有一定程度的服務業產業根基。

三、人才素質高,可塑性強。

四、 擁有地理 、地緣及地域文化 、語言上的 優勢。

五、 台商區域性之經營已形成可觀的服務業 市場。

一 、 以 往 產 業 政 策「 重製造業 、 輕 服 務 業 」。台灣在產業發展歷程中 ,政府 曾經將石化業、電子業等生產事業列 為重點發展產業;但似乎未曾認真把 服務業當成重點產業,甚至沒有把服 務業當成一種產業來發展。

二、政府高度管制服務業的心態,法令限 制嚴格,有礙服務業之發展及國際化 之推動。

三、法規缺乏彈性。

四、服務業缺乏事權統一的單位

五、兩岸 政策不利區域內人才、貨物、資 金的自由流動。

六、缺乏知識性服務業相關統計資料及資 料庫。

七、台灣企業缺乏服務觀念,服務品質仍 待提升。

機 會 ( opportunity) 威 脅 ( threat)

一、 產業轉型時機:台灣正處於產業轉型的 關鍵時刻, 亟應掌握發展知識型服務業 的契機,避免經濟的邊緣化。

二、 產業結構適宜:製造業、服務業分工緊 密,透過與外資的合作,可以取得發展 知識型服務業的 know-how。

三、 服務業相對中國大陸具比較利益:中國 大陸目前仍處於製造業發展階段,服務 業占國內生產毛額( GDP)比率僅 33.6

一、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潮流下,台灣

知 識 型 服 務 業 的 發 展 也 面 臨 鄰 近 國

家的競爭。舉如,亞洲四小龍中,新

加 坡 及 香 港 知 識 型 服 務 業 的 深 化 程

度遠較台灣為深;大陸上海亦正快速

發展。

徐律師認為行政院主計處所發佈的七類服務業包山包海,真正能稱為高附 加價值的知識型服務業並不多。他建議政府從定義上重新思考服務業的內涵,

可參考美國的定義,再根據台灣的利基發展重點知識型服務業。他舉例說:台 灣在金融服務業、流通服務業上,擁有台商全球網路的發展優勢;技術服務業、

教育、醫療、娛樂等,也累積許多發展經驗,都值得政府大力推動。

由 SWOT 分析可知,台灣基於兩大理由必須發展知識型服務業:一是台 灣深具發展潛力,目前台灣知識型服務業占 GDP 比率僅 34.2%,不但遠低於 美國(52.4%)、日本(48.1%)、德國(53.0%),而且低於南韓(36.7%)。二 是有助於「深耕台灣、佈局全球」的落實,因為可以填補製造業外移之空洞,

有助於台商全球佈局,並可成為招商手段。

總之,徐律師在經濟低迷情勢中,依然對台灣的前途深具信心,因其看到 了台灣的資源,包括人才、資金,以及台商多年來遊走天下的聯絡網。台灣擁 有發展知識型服務業的潛力 ,此際正是改革的黃金時刻,政府應加速法令鬆 綁,並提供適當誘因,俾達「台灣接單研發,全球製造配送」的經營模式,創 造台灣經濟的第二春。

由盧正昕、徐小波兩位專家的看法,可以得知他們都是選擇已具競爭力、

具潛在競爭力,有市場潛力或商機的產業發展,這其實也就是近幾年甚為熱門 的所謂「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和「核心競爭力」概念。

台灣住民最熟悉的應非有「競爭力大師」稱呼的麥克.波特(Michael E.

Porter)莫屬,他以對國家競爭力的看法著名,但他對國家競爭力的定義是:「一 國在某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為一個國家能否創造一個良好的商業環境,使該國 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他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從企業個體或個 別產業的觀點看問題,看某國的環境是否適合某種產業或某一企業的生存發

內企業在某些產業中競爭的成敗,而從數以千計個別產業的競爭結果,又可以 看出這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和進步能力。」一般的理解是波特提出一個所謂動態 的「菱形或鑽石體系」理論,而國家整體發展之良窳,則可歸結或還原(reduced to)為鑽石體系發展是否完整。

在 2002 年的《競爭優勢》一書中,波特認為企業競爭優勢來自於企業內 部的產品設計、生產、行銷、運輸、支援作業等多項獨立活動;這些活動對企 業的相對成本地位都有相當貢獻,同時也是構成「差異化」的基礎。國家特徵 透過影響企業各種功能運作的效率,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

在「競爭優勢」觀念之前,SWOT 優劣勢分析主導一切,即使競爭優勢取 得主流地位,SWOT 分析仍然普遍被採用,雖然不夠嚴謹,卻是簡單明瞭又方 便。上文提到的徐小波律師用此概念來詮釋台灣應朝向知識型服務業發展。

三、 經濟部國貿局選定十一個重點發展服務業

經濟部在 2003 年 4 月的「服務業 WTO 談判因應方案」報告中,也用 SWOT 分析並配合研析產值、創造就業機會、產業關聯性、附加價值、成長潛力、創 新效益、國際競爭力及產業參與與配合度等準則,在相關機關多次討論,並參 酌歷次我方與各會員就初始要求進行雙邊諮商的攻防策略,以及我方業者之商 機考量下,選出七項值得大力發展的策略性服務業。它們分別是專業服務業(包 括法律、會計、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業)、電腦及相關服務業、電信服務業、

視聽服務業、配銷服務業、金融服務業(包括保險、銀行、證券與期貨服務業), 以及海運服務業,其後又納入醫療服務業、教育服務業和陸運及空運服務業等 四業,共計十一個業別。

這些重點服務產業的選擇,基本上依 SWOT 分析,實質上也是「競爭力

在文檔中 tX WTO ATP — i@B A~ (頁 15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