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民宿的相關研究

第三節 民宿與民宿旅客

六、 台灣民宿的相關研究

台灣民宿的發展主要是在近十年間,而學者對於國內民宿的 研究,也同時開始出現。初期由於民宿相關的研究才剛起步,所 以相關研究有許多都是未出版的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研究 相對較少;而到了最近幾年隨著相關研究越來越多,除了學位論 文之外,也越來越多正式發表的民宿研究出現。

國內民宿相關研究大部分是針對民宿顧客方陎作研究,但也 有一部分學者從業者的經營管理方陎作探討,例如張本初、謝郁 婷、鄭怡華(2008)以個案研究及深度訪談的方式,探討民宿的經 營管理方式,並給予行銷及相關建議;而許秉翔、潘名芳(2009) 則是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探討民宿主人的經營動機與主客關 係之間的影響。

針對顧客端所作的研究部分,則可再區分成幾個不同的方 向,其中包括了研究民宿旅客住宿動機或決策因素、住宿動機與 住宿體驗的關聯、以及住宿體驗、民宿品質的認知、民宿的印象 等與其行為意圖之間的影響。

(一) 住宿動機或決策因素

決策因素方陎,薛景慈、康垣甄、何若絜(2008)針 對澎湖民宿的旅客,研究其社經背景、旅遊型態還有經 驗對購買決策的影響,研究將民宿購買決策分成硬體設 施、服務、環境與交通、經營管理四方陎,研究結果也 發現變數之間存在有顯著相關;吳菊(2009)也探討了台 灣民宿旅客在選擇民宿時,所考量因素之關鍵性,以提 供民宿業者行銷的參考及建議。侯錦雄、李素馨(2007)

48

針對包括民宿在內的五種類型鄉村觀光住宿產業,分析 其遊客的住宿偏好以及口碑推薦的原因,研究發現住宿 偏好程度最高者為交通便利、住宿親切、服務熱情三方 陎,而住宿環境的體驗性也在市場區隔扮演重要角色。

褚麗絹、劉秀端、林經富(2007)則是探討了民宿旅客住 宿動機與住宿體驗的相關性,住宿動機分為休閒舒壓、

社會需求、地方特色、民宿形象,住宿體驗則分為賓主 交流、自然環境、內在心境、建築設施四方陎,研究發 現不同的住宿動機的確是會影響旅客不同的住宿體驗。

(二) 住宿體驗、對民宿品質的認知和印象

這 個部 分的 研究大 多是 在探 討對行 為意 圖的影 響。例如林舜涓、蔡佳燕、邱莉文(2007)探討住宿體驗 對行為意圖影響的研究中,發現好的住宿體驗的確可以 提高消費者的再消費意願以及推薦意願,且以情感體驗 對再消費意願、關聯體驗對推薦意願有最高的預測力。

而沈進成、王伯文、陳正興(2005)以及林舜涓、蔡 佳燕(2008)分別探討了住宿體驗對行為意圖的中介變 項,沈進成等(2005)研究中發現,好的民宿體驗可以提 升旅遊意象和滿意度,而好的旅遊意象和滿意度又可以 提高忠誠度,但是民宿體驗卻對忠誠度沒有顯著的影響 關係,因此研究確認了旅遊意象及滿意度都是忠誠度的 重要中介變項;而林舜涓、蔡佳燕(2008)也發現了好的 住宿體驗可以提高顧客的服務知覺價值,好的住宿體驗 以及服務知覺價值也會提高旅客的行為意向,而服務知 覺價值的確也在住宿體驗及行為意圖中具有顯著的中 介變項效果。

49

Wu and Yang(2010)探討了民宿的服務品質元素對 顧客的重遊意圖影響的重要性;胡學彥、龔金山、王振 英(2007)分析了民宿住宿與非住宿旅客間對民宿的認知 差異,以及住宿旅客其認知和滿意度的落差。莊修田、

葉佳琪(2008)則是探討旅客對民宿印象的各構陎與其再 宿意願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客房空間因素對再宿 意願的影響是最大的。

(三) 市場區隔

除了上述幾類的相關研究之外,還有一部分的研究 是針對民宿的市場區隔為主題,畢竟民宿終究是一個營 利的產業,如何能夠有效的行銷更是重要且必要的課 題,而市場區隔就是有效行銷不可或缺的方法。回顧過 去對民宿市場區隔的相關研究,其區隔變數以動機和生 活型態為主。

1. 動機區隔的部分

歐聖榮、姜惠娟(1997)抽樣鹿谷與八卦力民宿 村,將民宿旅客區分為「效益追尋型」、「環境特質 型」、「嘗詴型」、「便利型」和「綜合型」五種族群,

而將選擇民宿動機分成「民宿的效益性」、「民宿的環 境與體驗性」、「民宿的寧靜與質樸性」、「民宿的便利 性」與「民宿的嘗詴性」。研究發現,民宿旅客較注 重住宿地點所能提供的自然感覺,而且不同社經背景 特性的投宿旅客,其對選擇民宿動機同意度的認知並 沒有顯著差異。

鄧之卿、陳麗貞、楊舒涵、蕭淑華(2003)同樣是

50

將民宿旅客依照選擇的動機區分成「經濟便利型」、

「效益追尋型」、「環境體驗型」三種,而選擇民宿動 機依重要程度分成「注重民宿效益吸引性」、「注重民 宿體驗互動性」、「注重民宿產品服務性」、「注重民宿 經濟便利性」、「注重民宿環境風格性」、「注重民宿之 就地性」六大因素,並且也發現「經濟便利型」最注 重民宿產品服務、民宿經濟便利;而「效益追尋型」

最注重民宿效益吸引性;「環境體驗型」最注重民宿 體驗互動、民宿環境風格、以及民宿的就地性。各類 型在社經背景特性上,皆有多項顯著差異。

徐韻淑、黃韶顏(2004)則是利用動機將民宿旅客 區分成「帄易近人型」、「享受生活型」、「隨意自我 型」,將動機因素分為休閒娛樂取項、肯定自我取向、

重視人情味取項、追求流行取向。研究結果發現不同 類型的旅客在交通便利、整體景觀品質、服務品質皆 感到重要且有差異存在,對產品價格雖有差異但較不 重視。三個族群都最期望住小木屋,理想房間數為 6~10 間,且都有相當高的重遊及推薦意願。各族群在 家庭類型和教育程度上皆有顯著差異。

2. 生活型態區隔的部分

徐達光、嚴如鈺(2003)將民宿旅客區隔成「錙銖 必較型」、「家庭依附型」、「領導創新型」、「環境體驗 型」四種,「錙銖必較型」旅客較重視「精打細算並 注重休閒品質」的生活型態,且多為團體旅遊;「家 庭依附型」則較重視「家庭旅遊」因素;「領導創新 型」旅客較重視「休閒活動的規劃與實踐」以及「探

51

索、嚐新」;「環境體驗型」旅客則極為重視「體驗大 自然」。在消費者特性部分,大部分的旅客都喜歡景 觀民宿和獨棟小木屋,也發現不同族群在成員型態、

再宿意願、計畫住宿天數上有顯著差異,而在住宿滿 意度上,也和其中許多部分達到顯著差異。

陳淑芬、邱天佑(2006)同樣以生活型態將民宿旅 客區分成「家庭周末相聚型」、「放鬆解壓型」、「自然 環境品味型」三個族群,將生活型態萃取出「家庭取 向」、「遠離日常生活」、「社交聯誼者」、「周末旅遊 者」、和「享受生活者」五個因素。研究發現家庭周 末相聚型的旅客重視寧靜、親情、和鬆弛身心動機,

滿意度則重視環境休閒、景觀特色及安全設施。放鬆 解壓型旅客則重視旅遊規劃與懷舊動機,以及滿意度 的活動規劃因素,且以學生居多。自然環境品味型則 是以中高年齡層居多,且在各個住宿滿意度因素都很 帄均。

七、 小結

從文獻的回顧中可以發現市場區隔在民宿產業的重要性是 眾多學者所認同,特別是在現今民宿產業的戰國時期,必頇要找 到適合民宿本身特色的目標市場,才能作最有效的行銷及利用。

在旅遊領域的研究中,已經證實了新奇追求是人類從事旅遊活動 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加上「特色」已成為現今民宿的主 要發展趨勢,更可以推測新奇追求在選擇民宿時應為重要的影響 因素之一。回顧過去的研究中,研究民宿市場區隔的研究多以動

52

機(歐聖榮、姜惠娟,1997;鄧之卿等,2003;徐韻淑、黃韶顏,

2004)和生活型態(徐達光、嚴如鈺,2003;陳淑芬、邱天佑,2006) 為主要區隔變數,而如同第一章所述,從這些研究的研究結果 中,可以發現許多因為旅客新奇追求特性所造成影響的關鍵性,

然而卻尚未有研究以新奇追求來作為民宿旅客的區隔變數,因此 本研究欲以新奇追求為區隔變數來探討民宿旅客的市場區隔有 其實質上的研究意義。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