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同儕關係

同儕是決定青少年行為和人格特質的重要因素(陳俞霖,2003)。青少年從 同儕認同中瞭解他應該如何表現,且在同儕團體裡的態度、行為、說話的方式,

就是這個團體的行為準則,這些準則的形成,大多數都是團體內的成員自動自發、

自願這樣做的,因為團體意識會使孩子社會化,且影響行為的長期改變。同儕團 體當中的友誼也具有使青少年成長、認識自我的獨特功能,青少年在面對生、心 理轉變時,常會有焦慮不安、懷疑憤怒情緒,此時同儕正是他最好的宣洩管道。

因此同儕在風暴期的成長階段,扮演著非成人性社會化橋樑,而其演變也會影響 未來青少年的人生觀。

本節就同儕關係對青少年的意義、同儕關係對青少年的影響和同儕關係對 青少年使用網路遊戲的影響分別做文獻探究與整理。

壹、 同儕關係對青少年的意義

當一個孩子在團體裡生活,他的言行舉止會因為要爭取團體認同,因此需要 做適切的改變,如此才能屬於這團體的一份子,這就是「團體社會化理論」中的 團體認同(Harris,1995)。青少年的團體即為同儕,當青少年對同儕有認同時,

同儕對於青少年即有意義。

同儕關係對青少年的意義,可以表現在青少年想脫離父母獨立自主時,同儕 關係提供心理或實質上的支援;青少年在同儕關係裡,練習社會文化中應對的方 法;同儕關係也可以讓青少年體會在家庭團體外如何與其他人有情感上的連結。

重要的是,同儕關係更形成青少年行為的指引者與制裁仲介者(Newman,1982),

因此同儕決定青少年行為的因素。

青少年要維持良好同儕關係,除了要融入團體意識外,也與青少年家庭生活 經驗互有影響。當青少年來自父母同住型的家庭時,青少年在同儕互動上較能有

「主動參與」、「親密信任」及「優越領導」的表現;家庭氣氛和諧且手足之間互 動經驗良好的青少年,與同儕互動時也會表現較佳,因此不止同儕互動對青少年 有影響,青少年家庭環境、家庭氣氛、家庭成員間的情感,也都會間接影響青少 年與同儕相處的品質(林慧美,2009)。

個案為住宿學生,與同儕互動是日、夜間不斷,白天的教室區生活必定影響 晚上的宿舍生活,故個案與同儕的關係,也是研究者關心因素之一。個案與同儕 建立關懷、有意義的關係,再加上團體成員來自不同家庭背景,有著不同經驗及 思想,因此也擴大青少年交友圈;在學校的小型社會中,青少年透過同儕尋求接 納、隸屬、認同與地位,而且與同儕的互動也從同性轉向異性,進而學習與異性 間的相處技巧與情誼,有助於未來個人與社會發展以及擇偶或婚姻的成功(Rice,

1993)。簡言之,同儕關係對於青少年而言,就像是人生成長風浪裡的一艘小船,

沈穩地駛向下一個停靠港,迎接每個階段的學習歷程。

貳、 同儕關係對青少年的影響

在 Bandura 所提出的觀察學習理論中,青少年會根據身邊的「楷模」所表現 的行為來作為行為依據(張春興,1994),因此同儕關係對青少年的發展具有程 度的影響。這些影響包括:

一、 正向社會行為產生

良好的同儕關係可以對青少年產生情感的支持,因青少年正值叛逆期,願 意與朋友透露心聲勝於對父母傾訴(高振耀,2010)。透過同儕相處,也可以磨 練社交經驗與社交能力,進而被同儕接受,產生歸屬感,因為在團體中,青少 年經由互動機會觀察同儕有效的社交行為,因而改善自己的社交能力;且在互 動過程,同儕直接明確對青少年的行為做出反應,進而讓青少年修正自己行為 並往正向行為趨近。重要的是,同儕間的語言會教導同儕某些社會行為,以澎 湖地區青少年之同儕關係為例,正向的同儕關係影響青少年水域運動態度和水 域運動參與,因而促進良好休閒活動安排(鄭政宗、張君如、曾雅秀,2008),

故好的同儕關係可促進青少年學習社會化,進而適應社會(黃淑玲,1995)。

二、 負向社會行為產生

同儕關係對青少年的影響有好與壞。好的同儕帶給自己正向發展,然而現 今社會,有相當多的報導,都是因為青少年交錯朋友或與同儕有過多親密互動,

導致有不良行為表現。研究也指出,當青少年所結交的同儕是屬於好奇、衝動、

喜好刺激或是同儕多偏差行為時,青少年發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愈高;相反的,

當少年用功型同儕愈多時,則少年發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較低(張麗鵑,2003;

蘇英玫,200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儕關係確實影響青少年的行為發展。

王枝燦(2001)在研究青少年偏差行為時,認為親子間情感認同性越高,那 麼青少年從事偏差行為越少。另外,將家庭、學校、個人信念與同儕交往等因 素交互比較時,這時卻會發現同儕交往對於偏差行為影響力仍為最大,因此同 儕影響力優先於老師和父母(周愫嫺,2001)。

同儕關係對於個人發展的影響,會隨著個人的成長而逐漸重要。當青少年 正處「自我認同危機」階段時,必須學習與同儕相處,發展適當社交能力,進而 形成自我概念,因此青少年必須調整自己的價值系統,讓自我與社會結合,因 而形成自我整體感。在這一個時期,如果能有良好同儕陪伴,會有助於調整自 己的價值觀並培養社交能力。對青少年而言,學業重要,但同儕關係更重要,

所以同儕關係的良窳影響青少年對自我價值觀、自我行為的養成。

參、 同儕關係對青少年使用網路遊戲的影響

「現在你是幾級?」「回家哪時候組隊打遊戲?」……,這些相關網路遊戲 談話已成為大多數男學生談天話題。為了讓自己能更融入團體,再加上同學口沫

橫飛生動演出後,不難在聽者心中留下印象。

青少年除了透過電視廣告的大力宣傳知道網路遊戲外,也可經由兄弟姊妹、

或學校同儕介紹、鼓吹,開始對遊戲產生好奇(馬嘉宏,2004)。現代家庭電腦 配備與網路連結相當完整,因此使得青少年在家連線上網機會增加(王建翔,2005;

胡家濱,2009)。為了能融入同儕的遊戲話題,青少年會選擇多數成員正在使用 的遊戲類型,藉此拉近彼此的網路距離。因此下課時間的校園廊道,常會聽到各 式各樣的遊戲內容,有些談論「仙境傳說 RO」,有些則為「天堂」(廖顯能,2002;

胡家濱,2009)。

青少年文化會影響青少年價值觀的建立以及休閒活動的安排,因此使用網路 遊戲過程中,也深受同儕影響力(鍾蕙如,2008)。平日學生因為有課業壓力,

所以比較節制使用,但一到週末就會花比一般更長的時間來使用網路遊戲,那是 因為在網路世界裡能找到彼此認同的同儕。青少年剛接觸網路遊戲初期,因模仿 同儕網路遊戲型態(蔡秀英,2009),讓自己沈浸在與團體成員相同的遊戲情境,

進而讓自己與團體產生更多話題和共通性,以求同儕關係變得比較好(白育甄,

2003),如此情形又以男生居多(吳奕成,2009)。隨著網路遊戲經驗累積,慢慢 發現與同儕分歧的自我需求,再加上遊戲情境難與現實生活連結,因此每週使用 網路遊戲次數越多時,青少年在同儕關係裡就逐漸變差(蔡秀英,2009)。

青少年正處於與同儕建立親密關係時期,對於同儕之間流行的話題或活動,

多是採自願加入心態,因此請少年在選擇網路遊戲類型時,會受到同儕關係影響。

由於近年網路普及化,透過網路也發展出「網路同儕關係」或「虛擬網路人際關 係」,因此同儕關係開始延伸到網路世界。同儕討論話題易引發青少年熱烈追逐:

以使用遊戲而言,假如成員喜好「楓之谷」遊戲,會發現使用數較多,而且現實 朋友等於遊戲世界戰友,因此網路遊戲也是青少年與同儕互動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