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家庭教養方式

家庭是個體第一個接觸的場所,也是第一個學習社會化的學堂。個體出生 後,便開始與周遭的環境、人、事、物互動,並在互動過程中發展出獨特的人 格特質,因此個體的第一位導師─父親與母親,透過教養態度和教養理念,逐 漸影響個體,其影響層面包括人格發展、自我情緒覺察、行為養成,甚至與人 交往時,應有的人際互動及相處之道。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可見正 確教養態度之重要。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教養孩子的問題,每一位父母都需 要量身訂做(吳淑芳,2008),以上說明都在顯示家庭教養的重要性。

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即為父母親教導子女之生活作息及行為表現的社 會化過程,其中所施予教育、養育、訓練、管教、輔導等所採取的行為與策略,

亦為其子女所知覺到的,及其父母對其於日常生活表現時,所反映的認知、態 度、情感、及行為意圖等,與所採取的管教策略與方法。

本節就家庭教養產出不同的行為表現、家庭教養與使用網路遊戲以及家庭 教養對子女在心理發展上的影響分別做文獻探究與整理。

壹、 家庭教養產出不同的行為表現

國內外對於家庭教養方式分類可分三種類型,第一種為單向型;第二種為 雙向型;第三種為多向型。此三種教養方式的選用,國內外學者多有其見解或 因研究目的不同,而有所調整。但就研究者整理文獻後,發現本國研究者在進 行國內父母教養方式類型的分類時,多採用國內學者王鍾和( 1993)依據 Maccoby 與 Martin 以父母的要求(demanding)及父母的反應(responsiveness)

兩向度來當作父母教養子女類型,分別是開明權威型(Authoritative)、專制權 威型(Authoritarian)、寬鬆放任型(Indulgent)、忽視冷漠型(Neglecting)。

五種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其父母在教養子女時,也會有不同的教養行為,

因為父母教養態度不同,則表現出來的教養行為和教養方式也就會不一樣了(王 鍾和,1993),如表 1 說明:

表 1 家庭教養方式與特徵

家庭教養方式 特徵

開明權威

(高反應高要求)

1.要求子女表現成熟行為 2.建立明確行為規範

3.兼顧感性(支持)與理性(規則)

4.掌握權力但會透過技巧與智能去控制資源 5.重視需求,但未給決定權

6.依準則行事,必要時會施以命令或懲罰 7.鼓勵子女發展個別性與獨特性

8.開放溝通但彼此知道權利 9.彼此的需求與觀點是互惠性質

寬鬆放任

(高反應低要求)

1.情感上的支持較少

2.缺少對子女行為的指導與要求 3.接納或容忍子女的不當、衝動行為 4.很少用懲罰來展示權威

5.很少約束子女並多自行決定 6.不要求正常作息

專制權威

(低反應高要求)

1.有較多的要求 2.企圖塑造孩子 3.控制孩子行為

4.希望子女行為符合訂定的標準 5.缺乏親子語言互動

6.嚴格控制子女的要求和需求 7.多以命令句要求子女服從 8.少討論,不能討價還價

9.重視權威,子女不准挑戰父母

10.若子女違反規則,即會遭到處罰(體罰)

忽視冷漠

(低反應低要求)

1.忙於自身工作或活動,無暇陪伴與關心子女 2.只要父母能輕易達到的,往往會答應子女 3.希望與子女保持距離

4.滿足需求以避免麻煩 5.很少表現情感支持 6.不會堅定要求

資料來源:修改王鍾和(1993)、吳萬春(2007)

從父母不同的教養方式和特徵,可以發現:開明權威型父母親,對子女能 細心的照顧,並給予充分的愛以及適當的管教,那麼子女在人格上,都有正向 發展(王鍾和,1993),因此感受到雙親教養態度是開明權威型的青少年,能獲 得良好的社會性支持,且擁有外向性人格特質,因為心理健康,因此憂鬱情況 越少(鄭惠萍,2002)。

專制權威型的父母雖然會要求孩子,然而卻缺乏關心子女。因為專制權威 型的教養態度,容易讓子女產生壓力、激發反抗心,甚至因為生活、情緒壓抑,

而導致子女過度畏縮(高婉嘉,1979),雖然專制權威型會盡到要求責任但父母 同理心不夠,容易讓親子之間的距離變遠。

教養態度是寬鬆放任型的父母,雖能對子女有寬大的包容心,但卻不會主 動指導子女不當行為,而這就是溺愛。寬鬆放任的教養態度容易養成子女依賴、

任性的性格,稍遇挫折就無法面對自己的行為也無力處理(賴保禎,1979),而 且在自我概念上也易形成偏差,子女的人格特質也容易呈現神經人格特質;在 處理事件時,多以負面情緒思考,因此青少年容易產生憂鬱的心理(鄭惠萍,

2002)。

父母倘若為忽視冷漠型教養方式是最不恰當的,因為父母拒絕的態度,會 使子女無法得到妥善照顧,因而造成家庭關係疏離(賴保禎,1979),子女心身 發展無所依靠。總之,父母對於子女的管教需適當,因為教養方式會影響子女 人格養成,進而影響子女在社會上的適應能力(王鍾和,1993)。

「家庭是一部影印機,父母是原稿,孩子則為影印本。」從這一句話,我們 可以知道孩子的行為表現,一切來自家庭教養方式。在組成教養方式的兩項因 素裡,又以關懷為主要影響因素,因為父母的關懷會讓子女在內、外的行為表 現不錯;反之,父母缺少關懷,則影響子女身心成長,換句話說,父母在面對 風暴期的青少年多點關心時絕對會比多點要求,還要來的有效(鄭惠萍,2002)。

因此華特生(G.Watson)曾表示,家庭教養方式會影響子女的人格特質與子女心 智、情緒、社會適應 等等,這些皆與家庭教養方式有密切關係(沈美珍,

1996)。

鄭惠萍(2002)的研究結果還指出:父母婚姻狀況不完整的青少年,其心理 健康狀態是較差的,因此父母教養方式、教養態度與手足關係對兒童養成人格 特質的影響是多面性的,包含社會能力、學習行為、自我評價、偏差行為、環 境與人際適應等(嚴珮珊,2009;林粲倫 2010)。

在吳萬春(2005)的研究裡,指出五種父母的教養方式對於子女人格影響與 表現,有極大影響。不同教養方式會對子女產生不同的行為表現(見表 2):

表 2 不同家庭教養方式與子女表現

家庭教養方式 子女表現

開明權威

(高反應高要求)

具獨立性、責任感、友善、助人、合群、自信心,較少有 偏差行為

寬鬆放任

(高反應低要求)

具依賴心、無法自我控制、不成熟、缺乏責任感

專制權威

(低反應高要求)

具攻擊力、社會退縮、依賴、自我概念差、偏差行為多,

易造成犯罪少年 忽視冷漠

(低反應低要求)

較多攻擊行為、不服從、犯罪等問題

資料來源:修改王鍾和(1993)

從以上研究指出,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應偏向正向、積極與多關懷,倘 若對待子女的態度太過溺愛或是太過要求,都會造成子女在心智、人格、情緒 和社會適應有不良影響。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特性和個別性,因此父母也必須 依其孩子性情,調整教養方式,千萬不要有傳統想法:「龍生龍,鳳生鳳,老鼠 生的兒子會打洞。」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要有如何的作為!然而父母不關心、不 教導,怎又能期望孩子達到父母的標準呢?因此,父母瞭解孩子的特質並調整 親子互動模式,將有助於親子之間的關係(高婉嘉,2005)。

總而言之,父母教養方式若為開明權威型,子女的行為表現或人格特質多 能符合社會期望,與團體合作,對自己有信心,也對自己未來負責,更能對他 人有所貢獻,此為每個天下父母親最終的期盼。然其他三種父母教養方式:寬 鬆放任型、專制權威型或忽視冷漠型,會造成子女人格特質容易有依賴心、攻 擊行為或易產生犯罪行為。

貳、 家庭教養對子女在心理發展上的影響

家庭教養方式不同,導致子女行為、思想也不同,除上一節所陳述的家庭 教養對子女人格特質有影響外,其實家庭教養對子女在心理上的成長也是有影 響程度(尹紅霞、盧國強,2010),以下分五個層面討論。

一、 情緒穩定與人際關係

父母教養方式為開明權威型者且家庭環境完整者,則學童的情緒越穩定(張 高賓,1998),而且人際關係能力也越好;然而,若是父母親採忽視冷漠,則學

童的人際關係就越差。因此父母管教方式對學童的人際關係、情緒覺察能力和 自我概念皆有有極大影響(洪秀梅,2007)。

二、 生活適應能力

父母教養方式若為忽視冷漠型,那麼國中生在生活適應能力較差;相反的,

開明權威型的家庭教養方式,對國中生的生活適應能力比較好(吳萬春,2005)。

在研究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時,研究者發現當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方式是開明 權威型時,則子女學業成績都表現不錯,學習適應力也極佳(賴建戎,2009)。

三、 成尌動機與生涯規劃

家庭教養為開明權威型的學童,其成就動機和生涯發展多偏向正向及成熟

(王貞雯,2005),以探討音樂才能優異學生的家庭教育對其音樂成就為例,研 究者雖然雙親沒有音樂素養當背景,但因為家庭教養方式呈現開明積極且具有 正向積極教育觀念,學生在音樂表現仍有高度成就(吳永怡,2009)。

四、 親子溝通意願

父母常運用溫和的教養方式(如口頭提示),而比較不用嚴厲懲罰的方式,

親子之間的關係較和諧,且親子之間不會產生對立(吳萬春,2005)。因此父母 教養方式若為開明權威型,那麼該教養態度會讓青少年更願意敞開心胸與父母 溝通(楊仁瑞,2008)。這個結論顯示,青少年內在態度也受父母教養方式影 響。

五、 幸福感受

家庭教養方式影響青少年的主觀幸福感。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能提升大學 生主觀幸福感,而不良的家庭教養方式會使大學生主觀幸福大大降低(管夏瑜、

家庭教養方式影響青少年的主觀幸福感。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能提升大學 生主觀幸福感,而不良的家庭教養方式會使大學生主觀幸福大大降低(管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