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名詞解釋

雖然,現代人確實較為關切生命,我們經常可以聽聞諸如生命拼圖、生命旅 程、生命故事、生命原點、生命遭遇、生命經驗等等,但是這些名詞雖然很吸引 人,不過大都指的是人生的不同觀點而非直指生命本體。本研究所指的生命為每 個人自身的生命本體,並強調生命本體的當下體驗為生命教育的重點。為了幫助 人們理解,並避免誤解,本小節先按順序對生命、生命客體、生命本體、生命體

63

驗、生命教育等名詞加以解釋。

壹、生命

生命是所有生物,不論是動物或植物,能夠生存和活動的根本,我們因此可 以觀察到生物的種種生命現象。當生物擁有生命時,我們知道它是活著,當生物 裡的生命消失而無法呈顯時,它就死亡。簡言之,生命是生物能夠展現新陳代謝、

生長、生殖、生存活動的潛能。

人們對「生命」一詞的使用相當泛濫,或者過份延伸,常與「人生」混在一 起,有時使用可以離開身體的「靈魂」。在日常對話的用語中,生命、生活和人 生等三個名詞也經常被一起混用著,因為它們之間有著非常密切和不可切割的關 係,這裡稍加區辨。對人來說,生命是人類一切身、心現象與活動的根本功能,

包含生理和心理作用。生活是人們在環境中的生存活動,以及與自然和社會的互 動,利用各種趨吉避凶的手段,以追求快樂的人生為目的。人生則是人從出生到 死亡這段壽命期間,以成功和幸福為畢生追求的所有歷程與經驗的總和。

「生命」一詞在中文裡並不清楚明確,它由「生」和「命」兩個意義不同的 字所組成。在高樹藩(1977)指出:「生」的意思,象草從地上初生之形。這個 字經常與不同的字結合來表達不同的意義,例如:「命曰生」即生命、「活曰生」

即生存;「產曰生」即生產;「生活曰生」即生計;「活物曰生」即生物;「世曰生」

即一生一世。「生」真正重點在「生者曰生」,和死亡對立的意思。故《辭海》裡 的「生」為「死之對也」,換句話說,活著即「生」的意思。至於「命」,「令通 命」,原指「天命」的意思。故對人生來說,常有所謂「命運」的意思。再者,

「生命」經常被認為「生存之壽命」,亦即生命的長度。總體來說,《辭海》裡

「生」字相關詞中,「謂人之生命曰性命」,也就是「性命」一詞的意義較窄,

反而最為合乎本文所探討的「生命」的定義(臺灣中華書局,1971)。

64

西方對生命(life)的解釋較為清楚,根據《簡明牛津英文字典》(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的定義,指的是動物和植物等有機體,其異於非生物的狀態 或特質,包含生物直到死亡之前的生長、繁殖、活動能力和持續改變的功能

(Tramble & Stevenson, 2002)。這裡廣泛地指稱所有生物的生命。韋氏(Webster)

字典裡,對生命一詞的解釋很多,然而它的第一條很清楚地說明著,它是一種賦 有生命的存有(animate being),它是異於屍體,而具有生命的功能與品質,這 樣的狀態包含新陳代謝、生長、生殖、反應等功能活動之潛能(Gove,2002)。

貳、生命客體

生命客體是具體存在於自然環境中的外在生物個體,包含活的植物、動物和 人類,它是生命所依附,而擁有生命現象的生物個體。人對生命客體可以透過觀 察和實驗而認識,這些認識包含對所有生物個體的生命細胞結構,基因結構與機 制,細胞內粒線體則提供生長、生殖和種種活動的能量,還有生命的源起和演化 等種種知識。對於外在生命客體的認知,包含生物的起源、結構和諸多生理和心 理的作用,均有助於我們理解自身的生命。

生命客體具有物質結構和生理作用,高等動物更有複雜的心理作用,這三者 間的關係非常緊密。然而,最關鍵的是,活著的生命客體都擁有生命,沒有生命 的個體就無法呈現生理和心理作用,此時的身體就是屍體,從這一點來看,生命 才是生命客體的本體。對人來說,生命客體除了硬體外還有軟體,我們在生存和 生活過程中,由於生理和心理與環境互動的作用,因而產生經驗,並形成習性,

做為指導一個人言行的人格特質,統稱為自我。因此就一個人的生命客體來說,

包含了生命、身體、生理作用、心理作用和人格特質等。

從微觀角度來看生命客體,所有全身的細胞為它的基本單元,在細胞中最重 要的是染色體和裡頭的基因,基因是各種動、植物具有不同特徵和本能的核心,

它存在於細胞核裡,主導生物個體活動的生存機制。高等動物由卵子和精子結合

65

而成,各自攜帶一半的基因結合成為完整的受精卵,然後再分裂發展成為個體,

它是各種生物擁有不同特徵的核心結構。

但是,若僅從生命能量的觀點來看,更重要的是細胞質裡更小的粒線體,除 了細胞核裡的基因和植物的葉綠體之外,不論植物或動物,所有生物的細胞裡都 還有許多非常重要的粒線體,它提供細胞運作和生物生存所需的能量。粒線體之 功能如何呢?Lauralee Sherwood(2006)指出:粒線體(mitochondria),是一種 存在於細胞中由兩層膜包被的細胞器,每個細胞都有為數幾百到數千個粒腺體。它 是提供細胞能量的主要場所,所以有細胞「動力工廠」(power plants)之稱。

從能量的角度看,人們透過活動以取得食物,經過消化系統萃取養分,再經 循環系統輸送養分,最後由每個細胞裡的粒線體將血液中的養分轉變成可用的能 量。可是養分得經過燃燒才能氧化成為能量,同時排出二氧化碳,於是人們得有 呼吸系統交換氧氣與二氧化碳,再經由血液輸送到所有細胞,以維持整個身體的 運作。人體的呼吸系統包含兩個不相同,但卻相關的過程,即內呼吸和外呼吸:

外呼吸即一般人所知的心肺呼吸系統,是個體與外在環境間交換氧氣和二氣化碳 的過程。內呼吸或細胞呼吸指的是細胞內粒線體將營養分子轉化成能量時,消耗 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的代謝過程(Sherwood,2006:365-366)。

粒線體不僅生產細胞生存所需的幾乎所有的能量,成為活細胞的小小發電廠,

Nick Lane 更認為在遺傳方面,它更擁有自己的基因組,而且只透過女性的卵細 胞傳給下一代〔,因為精子幾乎只有細胞核而沒有細胞質〕,藉此可以推衍而得 知人類母系的祖先。在老化和死亡方面,細胞在進行呼吸的同時,粒線體會產生 自由基,導致細胞因受損而死亡,使人類老化或衍生退化性疾病;在演化方面,

所有植物和動物都由真核細胞演化而來,而真核細胞在原初吞進一隻細菌,才演 化成為如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引自林彥綸,2013)。按照上述說法,沒有粒線 體則地球上生物不會存在。雖然粒線體提供生命客體活動所需的能量,但卻也同 時註定生命的老化和凋亡,由此可知粒線體與生命和死亡之間的緊密關係。

66

生命客體雖然指的是我們的軀體,就細胞結構而言,細胞核內的基因和細胞 質內的粒線體同等重要。打個比喻說,細胞的基因彷彿汽車的引擎,但若沒有粒 線體等於引擎沒有供油系統,就無法啟動和行駛,換句話說,基因是指導我們生 存活動的生命機制,而粒線體則提供我們生命能量,啟動我們的生命本能,讓我 們得以活存下來。這些微小細胞裡珍貴的粒線體,才是生命動力的來源。人體由 所有的細胞構成身體,而每個細胞的粒線體又自內提供我們生命能量,這樣所構 成的整體,就是生命力的來源,它成為我們生存活動背後的真正力道。

參、生命本體

我們所見的外在生物個體是為生命客體,人們對外在生命客體可透過觀察和 操弄來認識和理解。相對於外在的生命客體,生命本體內在於人的自身,這生命 本體和身體結構共生而無法分離,是人之所有生理與心理作用,以及語言行為的 動力基礎。簡言之,生命客體是我們從外界所觀察到的身體;生命本體則是所有 粒線體滙集出來的生命力總合,它存在於我們之內,只能透過自身加以體驗。

這個生命本體是讓我們得以活著,能夠生長、生殖和行動作用的能量支持系 統,是我們的真正本體。它在我們身體裡面,而且一直就在裡面,直到死亡都不 會改變。正如達賴喇嘛說:「棲息於某一具體肉身的生命,在具體的、特定的條 件下誕生、生育,最後死去」,指的是一個特定的生命,這個「生命本身,即靈 魂或存在自體,此時此刻與我同在,它是經常的、普遍的,而且不能變更的」(江 支地譯,1995:4-6)。不過在本文裡,我們不使用靈魂一詞,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讓我們暫時回到生命客體來理解生命本體,當精子和卵子結合成受精卵之際,

我們己經擁有一個完整而微小的生命體,否則這一個受精卵無法進行分裂和分化,

無法演化成長為一個健康的胎兒,並會在孕育的過程中流產。從受精卵到胎兒出 生經過九個月的功能分化,並且成長為一完整的生命個體。此期間,生命本身維 持不變,並且遍布在所有細胞之內。在一般人誤解的觀念裡,一直要等到我們被

67

生下來才獲得生命,甚至有人認為由外在的靈魂來投胎,事實上我們當初是一個 受精卵時己經擁有完整,雖然甚為微小的生命本體。

人在出生之後,接受外界剌激建構自我,人不斷學習和改變以帶領我們活出 不同的人生。當身體歷經成長、茁壯、衰老、疾病和死亡的變化時,內在於我們

人在出生之後,接受外界剌激建構自我,人不斷學習和改變以帶領我們活出 不同的人生。當身體歷經成長、茁壯、衰老、疾病和死亡的變化時,內在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