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國小五年級學童

本研究所指之國小五年級學童是指九十學年進入國小就讀一年級,於 九十四學年剛好就讀國小五年級之學童,其就學其間係接受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之數學領域課程。

二、空間能力

一般所指的空間能力是將形體在二維或三維空間中進行觀察、分析、

辨識、透視,並轉換成心像且能進一步將形體在心理上作不同方位的位 移、排列、拆解、組合、翻轉、摺合等操弄,進行抽象思考的一種記憶、

邏輯思考、創造能力。本研究主要為體積與表面積教學,故所指的空間能 力主要為進行「立方體排列與組合」與「立方體的展開與合併」二部分學 習之抽象思考的空間能力。。

三、相關數學名詞

本研究所指之相關數學名詞,因學生所學故有所限制,並非一般所泛 指之意思。相關說明如下:

1. 立方體

在本研究中之立方體包括正方體、長方體 A 和長方體 B 三種。正方 體是由六塊一樣大的正方形所組成的;長方體 A 是由四塊一樣大的 長方形和二塊一樣大的正方形所組合而成的長方體;而長方體 B 則 是由三組的長方形所組合而成的長方體。

2. 積木堆疊形體

指由正立方體所堆疊而成的立方體,主要形成方式有兩種。一為由 學童使用傳統積木教具為主(白色積木、橘色積木)堆疊而成的立 方體或複合形體。二為學童藉由研究者設計之「體積與表面積教學 媒體」內之功能,所排列出來的立方體或複合形體。

3. 複合形體

本研究之複合形體是由二到數個長方體與正方體所搭配組合而成之 簡單形體。

4. 立體展開圖

立體展開圖是指將立體幾何形體的各面鋪展成相連的平面,使其在 摺合時又能回覆成原形的平面圖形。本研究中的立體展開圖只侷限 於正方體及長方體的立體展開圖。

四、體積與表面積教學媒體

此為研究者嘗試將電腦 3D 動畫應用於國小五年級數學體積與表面積 教學上,自行設計開發的一套供教師上課教學時使用之教學媒體。同時本 研究亦是以此教學媒體為實驗工具,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相關問題之探 討。

五、傳統教學模式

本研究中所謂的「傳統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國小五年級數學科體積 與表面積單元教學時,使用普通教室為場所,內容則採用各廠商所編製之 教科書及相關學習附件。以教師為主體,透過教師在黑板板書、操作廠商 所提供之教具等方式講述課程內容,並引導學童操作廠商所提供的教具進 行之教學。

六、資訊融入教學模式

本研究所指之「資訊融入教學模式」是指教師運用資訊科技作為呈現 學習內容以及當作學習素材的媒介。且並非整個教學活動全程使用資訊科 技,而是教師需視教學的適切性妥善運用。

七、學習成效

學習成效是指學童學習前之能力與完成學習後之能力的差異度。本研 究中之學習成效係指實驗對象在接受研究者之實驗教學後,依據研究者編 制之「學習成就測驗」進行評量所得之答對題數,答對題數越多,表示學 習成效越高,反之,則成效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