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名詞釋義

本節就本研究涉及的和平教育、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教師觀點等重要 名詞說明如下。

壹、 和平教育

依據 Fountain(1991)的定義,和平教育是一個過程,這項過程在於培養 能夠促成行為改變所需的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同時也讓兒童、青少年與 成人,學習如何去防止包括直接與間接的結構性暴力,學習如何用非暴力的手 段去解決衝突,以及創造有利於和平的條件,無論是在個人、社會、國家或國 際等層次皆應如此。

由此可知,和平教育應顧及的範圍廣泛,涉及的實施管道亦然。本研究僅 從公民與社會科的教學角度,考量其學科性質,以設計問卷中應探討的和平教 育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綱要,以及和平教育議題與可能面臨的困難。

一、 和平教育的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綱要

本研究在和平教育目標的設計上,分為知識與理解、態度與價值、技能共 三個層面。

(一) 知識與理解層面

「知識與理解層面」不僅應瞭解明顯而立即的直接暴力與何謂消極和平,

也應關注容易被忽略的結構性的暴力與積極和平,以及,在防範直接暴力與消 弭間接暴力的過程中涉及的各項人權保障與落實。據此,本研究在「知識與理 解層面」納入的和平教育目標包括「認識人權的種類與保障人權的重要性」、「認

識直接暴力的意義及其造成的危害」、「認識以暴制暴的武裝和平及其限制」、「認 識結構性暴力及其導致的不平等」、「認識積極和平及其對人類的重要性」。

歸納知識與理解層面各項和平教育目標對應的課程綱要內涵,包括 1-2 人 己關係與分際、1-3 人與人權、1-5 公民社會的參與、1-7 文化與位階、2-7 國際 政治與國際組織、2-8 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3-4 憲法與人權、3-7 刑法與生活、

5-1 社會階層化、5-4 勞動的意義與參與、5-5 憲法與釋憲制度、5-7 現代刑法新 趨勢、6-2 國際關係與和平安全,共十三項。

(二) 態度與價值層面

有鑑於價值面向的平等、公平、正義,態度面向的尊重、肯認、容忍,以 及關懷與同理心,對於促進和平的重要性。本研究整合後,在「態度與價值層 面」納入的和平教育目標包括「重視平等的價值」、「培養尊重他人的態度」、「培 養肯認差異的態度」、「培養容忍異見的態度」、「摒除自我或種族優越感」、

「關懷他人與具備同理心」。

歸納價值與態度層面各項和平教育目標對應的課程綱要內涵,包括 1-1 自 我的成長與準備成為公民、1-2 人己關係與分際、1-3 人與人權、1-8 多元文化社 會與全球化、2-6 人民的參政、3-2 道德與個人發展、3-4 憲法與人權、4-3 全球 化與地球村、4-4 永續發展的經濟課題、5-2 社會流動、5-4 勞動的意義與參與,

共十一項。

(三) 技能層面

在和平教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訓練學生如何去論述、批判與採取行動皆 是技能層面不可或缺的能力,據此,本研究在「技能層面」納入的和平教育目 標包括「論述和處理文化差異的相關議題」、「論述和批判偏見與歧視的相關 議題」、「論述和批判社會制度的結構性不正義」、「採取民主和非暴力方式

解決問題與衝突」、「採取適當行動以消弭偏見、歧視與社會不正義」。

歸納技能層面各項和平教育目標對應的課程綱要內涵,包括 1-2 人己關係 與分際、1-3 人與人權、1-5 公民社會的參與、1-6 媒體識讀、1-7 文化與位階、

1-8 多元文化社會與全球化、3-4 憲法與人權、3-8 紛爭解決機制、5-1 社會階層 化、5-2 社會流動、5-4 勞動的意義與參與、5-5 憲法與釋憲制度、6-3 世界主要 政治意識型態,共十三項。另外,各項目標皆列入其他意見的開放性選項。

二、 和平教育的議題

依據和平教育強調的全方位特徵,並兼顧全球與臺灣社會背景的考量,本 研究在規劃和平教育議題時,廣泛包括社會、文化、政治、法律、經濟五個層 面。「社會層面」採納的是性騷擾、家庭暴力、校園霸凌、性別不平等、世代的 對立與包容、階級對立(貧富不均);「文化層面」為宗教壓迫與衝突、種族歧 視與衝突 、文化宰制與霸權;「政治層面」為政黨惡鬥、統獨爭議、兩岸對立與 競爭、強權的軍備競賽、區域或國際戰爭;「法律層面」為選擇性執法、惡法與 立法怠惰、審判獨立與司法濫權;「經濟層面」為勞資衝突、租稅正義、居住正 義、土地正義、能源爭奪、跨國企業的壟斷與剝削。4

三、 和平教育的實施困難

本研究在構思教師教導和平教育時可能面臨的困難,包括本質、環境、政 策、實踐四個面向。「本質面」包括和平概念過於抽象、和平目標過於廣泛;「環 境面」包括難以抗衡政治對立的氛圍、難以抗衡充斥偏見與歧視的社會文化、

難以抗衡充斥暴力文化的大眾傳播媒體;「政策面」包括非屬部訂課程或學測範 圍、缺乏師資培育的支援系統、缺乏學校行政系統的支持與相關教學資源;「實

4

但將和平教育議題劃分為五個層面,僅是讓受試教師在眾多議題下方便勾選,各議題與各層

面的關係並非絕對。

踐面」包括教學時間不足或過於耗時、難以選擇適當的教材內容、難以採取做 中學的教學法、難以鼓勵學生去付諸行動、難以建構民主容忍開放的教室氣氛、

難以發展適當且有效的評量策略或工具。5

貳、 教師觀點

探究「教師觀點」的必要性,在於課程是由下而上實踐的,並非僅由專家 學者界定,並且,由專家建構的正式課程與現場老師的知覺之間可能是相當不 同的,因而探究第一線教師的觀點是必要的。本研究採取操作型定義,一方面,

來自受試者在量化途徑下,以自編之「高中教師和平教育觀點之調查問卷」進 行調查後蒐集的資料;另一方面,係指參與者在質性途徑下,以自編之「高中 教師和平教育觀點之訪談大綱」進行訪談後獲得的資訊,歸納後呈現之受試者 與參與者在和平教育觀點上的分佈與差異情形。

本研究分析的教師觀點包括教師對於「和平教育的優先目標」、「和平教育 目標與課程綱要的對應內涵」、「和平教育的優先議題」與「實施和平教育面臨 的主要困難」四項範疇的看法。首先,之所以讓教師針對不同和平教育目標與 議題排列優先性的意義,在於透過探索教師的重視程度,以釐清不同目標與議 題的迫切性,這在教學時間與資源有限,但欲達成的和平教育目標與議題之慾 望無限之下,必須有所取捨時是一件相當重要的基礎工作。同時,針對廣泛內 容的和平教育,也可從中用以檢視與建構符合我國脈絡所需的和平教育內涵。

其次,探討教師觀點中認為和平教育各項目標與我國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的對 應情形,以檢視和平教育在公民教育中教學實踐的可能性。最後,納入教師認 為未來實施和平教育可能會面臨的主要困難,以提醒可未雨綢繆與因應之道。

5

但將遭遇的困難劃分為四個面向,僅是讓受試教師在眾多選項中方便勾選,各項困難與各面

向的關係並非絕對。

參、 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本研究對象中的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為我國公立高中的正式教師,因 此,不包括兼課或代理教師,也不包括其他科目或私立高中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