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旨在建立國民小學生命教育議題與類目、進行國語領域教科書之生命 教育議題內容分析,並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將生命教育議題融入國語領域教學之實 施情形。研究之重要名詞釋義如下:

壹、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藉由教育的歷程,引導學生發揮人的主體自覺,思考生命的本 質;從生命終結的省思,察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與自然的生命和諧共存,勇敢 面對生命的磨難,發揮生命潛能,以完成生命價值的追尋。

生命教育強調人的主體性,希望人的潛能發展有各種可能性、多樣性,並配 合社會需求,達到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其目標是輔導學生體認生命的意義,從對 個人生命的尊重,推及至對大眾、對社會的感同身受,協助學生建立面對生命議 題的正確人生觀。

貳、生命教育議題

生命教育議題係指個體從出生至死亡,自身與外在環境的交互作用、發展歷 程所衍生之生命教育相關的主題。而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依據文獻探討結果與學 者意見,發展出五類生命教育議題:生命成長、社會生活、死亡認知、生態倫理、

生命價值,據此進行國民小學國語領域教科書中的課文內容分析、歸類,以下分 別說明其內涵。

一、生命成長:了解生命起源、延續與傳承……等生命歷程;能自我探索、理 解與接納,自尊、自律、自我反省;進而嘗試自我超越,開發潛能,努力進取,

實現自我。

二、社會生活:學習生活適應的能力,能具備良好生活習慣,與人溝通互動,

適應多變的社會;加強挫折容忍力,面對失敗與逆境時,較能自我調適,尋求社

會支援,不易陷入自我否定當中;接受身體或心理缺陷,不怨天尤人,積極、充 實生活;接受家庭教育薰陶,形成對家庭的正向凝聚力;培養道德良心,懂得感 恩,關懷弱勢族群,增進社會和諧。

三、生態倫理:重視動植物為一生命個體,以同理心善待他們;具備公德心,

維護自然環境資源、愛護動植物的生命、培育生態,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良好生 存空間。

四、死亡認知:了解死亡是生物生命的終點,是人生必須面對的課題,從日常 生活事件中,培養處理哀傷情緒的能力,當實際遭遇周遭親人死亡或突發意外,

能正視哀痛、調整心理、撫平傷痕、平和對待。

五、生命價值:重視生命獨特性,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追尋夢想,創造生命 價值;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方向,體會生命真諦,建立適切的人生觀,正向生活,

熱愛生命。

參、國語領域教科

國語領域教科書係指依據教育部民國九十二年所頒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 課程綱要所編製,並通過教育部審查合格的國民小學國語領域主要教材-課本。本 研究國語領域教科書係指九十七學年度之翰林版五年級國語領域教科書,包括上下 學期各一冊,共二冊。

肆、內容分析

內容分析是一種研究方法與技術,透過量化的技巧以及質性的分析,以客 觀、系統性的態度,進行文件內容研究與分析。內容分析也可以從資料中作出可 複製且有效推論的程序,能讓研究者經由分析傳達工具的內容,呈現分布情形、

比較差異,觀察內容脈絡,釐清其中的潛在意義。本研究之內容分析,係針對國 語領域教科書之生命教育議題的分布情形,進行分析與探究。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由於本研究旨在探討翰林版五年級國語領域教科書與生命教育議題的連結 情形,並檢視各議題在國語課文的次數分配比例,以及高年級教師將生命教育議 題融入國語領域教學之實施情形,所以研究者以具系統性編排的審定版教科書為 選取的考量,由於九十七學年度台中市61所公立國民小學中有33所(已過半數)

學校選用翰林版五年級國語領域教科書;且台中縣國民小學五年級國語領域教科 書的使用亦以翰林版居多,達38.5%,因此本研究選擇較多教師選用之翰林版為 研究範圍,進行教科書的內容分析,以瞭解國語領域教科書中生命教育議題的呈 現情形。

一、教科書分析內容的範圍

本研究內容的範圍為教育部審定之國民小學國語領域教科書,採用的審定本 教科書是指依據民國九十二年教育部頒定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正式綱要 所修訂編撰,翰林版五年級上下學期之國語領域教科書各一冊,總計二本課本,

探討課文內容所包含之生命教育議題與類目。

二、教學實施研究對象的範圍

本研究以採用翰林版五年級國語領域教科書進行教學的高年級教師為對

象,針對教師將生命教育議題融入國語領域教學的實施情形進行探究。研究對象 包括台中縣市的男性教師三人、女性教師七人,其教學年資分布於 4~28 年之間。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工具僅適用國民小學階段

本研究主題為「國民小學國語領域教科書之生命教育議題內容分析及其融入

國語領域教學之實施情形研究」,探究重點主要屬國民小學階段。根據相關文獻

的探討發現,生命教育所含括之範圍與面向相當廣泛,然研究者以自身服務於國 民小學的實務經驗,並且尋求從事生命教育相關研究之在職教師的意見指教,進 一步徵詢推廣生命教育、累積豐厚經驗之學者的意見,終至建立本研究的生命教 育議題、類目及其定義,形成本研究進行內容分析的研究工具。此工具乃針對國 民小學階段生命教育定義與內涵之研擬,無法涵蓋國民小學階段之外的生命教育 學習內涵,此乃本研究的研究限制之一。

二、難以考量受訪教師原有之國語教學法與學童學習能力

本研究探討使用翰林版國語領域教科書之高年級教師對生命教育議題的實 施態度、實施方式、實施困難和因應方式、實施建議等實施情形。而對於教師個 人之國語教學方法,以及學童之學習能力,是否影響教師將生命教育議題融入國 語領域教學,難以列入本研究考量的範圍之內,是本研究可能的限制之二。

三、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不同版本與不同年級教學者

本研究以翰林版五年級國語領域教科書為內容分析對象及使用此版本教科 書之高年級教師為訪談對象,因此所蒐集的資料、結論,無法推論至其他版本教 科書之生命教育議題分布情形與其他年級教師的教學實施情形,形成研究上推論 的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第一節探討國內外生命教育的起源,從概覽日本、澳洲、美國、英國的 生命教育以及國內生命教育之推動情形,來瞭解生命教育的發展背景;第二節談 到生命教育的意義內涵與實施,以釐清生命教育相關觀念與研究範疇;第三節探 討國語領域與生命教育之相關性;第四節則是分析生命教育相關的實證研究,以 作為本研究立論之佐證及強化本研究結論依據之用。

第一節 生命教育的起源與推動

近代由於科技的進步,物質生活的享受,逐漸使人物化,甚至做出害人又不 利己的事情,已嚴重影響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存活,生命教育乃應運而生。生命教 育是關懷全人發展的教育,如何在教科書中呈現,如何落實於教學與生活中,則 是當前深受國人重視的教育問題。有關國外與國內生命教育的源起,首先從日 本、澳洲、美國、英國、香港等國家生命教育的推動來談起,其次看到國內社會 的快速變遷與價值多元化,導致家庭暴力、青少年自傷、傷人事件頻傳,因此而 凸顯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以下就分別從國外與國內兩方面來看生命教育的源起:

壹、國外生命教育的起源與發展

谷口雅春(1893─1985)是日本生命教育的始祖,於1962年出版《生命的實相》

(林瑞金譯,1992),首先呼籲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由於唯物教育盛行,

導致親子與師生關係的決裂,實施生命教育之後,能有效克服唯物教育所產生的 缺失,因而帶動日本社會的變化,其著作《生命的教育》也在他死後兩年,獲得 日本教文社出版。

澳洲Ted Noffs牧師於1974年時有鑑於當時青少年嗑藥的問題日益嚴重,乃提 倡反毒教育。經過五年的研究與推動,於1979年在雪梨成立了全世界第一所生命 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 LEC)。目前該中心已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NGO)的一員,主要致力於藥物濫用、暴力與愛滋 病的防治。

目前遍佈於美國、英國、紐西蘭、南非、泰國、香港等世界各地的生命教育,

均與澳洲之反毒教育多所相關。然而這些注重生理健康的生命教育,僅被視為一 種方案(program),還沒有被納入正規的教育體制中(Duggan, 1997)。J.Donald Walters (1986)有感於教育與生活脫節,造成許多學生即使接受了十二年或十六年 的教育,僅止於知識的追求,對自我的了解、對人與自然的尊重依舊非常匱乏,

為實踐其生命教育的理想,乃於1968年在美國加州北部內華達山嶺腳下的丘陵地 帶設立了「阿南達村」(Ananda Village),並於1986年出版《生命教育:與孩子 一同迎向人生挑戰》(Education for Life : Preparing Children to Meet the Challenges )

(林鶯譯,1999)。他認為教育並不只是訓練學生能夠謀得職業,或者是追求知 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充分體悟人生的意義。

美國生命教育也是源於澳洲的生命教育方案,主要精神不僅在輔導兒童向毒 品說「不」,也教育青少年關於嗑藥對於身體、心理、精神上所產生的後果。美 國學校從學前至八年級,除了教導學生認識吸毒所產生的影響之外,也讓學生在 流動教室裡(mobile classrooms)裡學習,了解人體生理功能,以妥善愛護自己的身

美國生命教育也是源於澳洲的生命教育方案,主要精神不僅在輔導兒童向毒 品說「不」,也教育青少年關於嗑藥對於身體、心理、精神上所產生的後果。美 國學校從學前至八年級,除了教導學生認識吸毒所產生的影響之外,也讓學生在 流動教室裡(mobile classrooms)裡學習,了解人體生理功能,以妥善愛護自己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