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生命教育的相關研究

由於校園暴力、社會亂象事件頻傳,且遭逢921地震的衝擊,而九年一貫課 程亦規定生命教育的教學內涵與授課時數,有關生命教育的議題在國內逐漸受到 重視。本節針對國內國民小學階段生命教育之研究,列出與本研究範圍相關者,

以供了解國內生命教育課程的發展情形。

壹、國民小學生命教育的相關研究

國內生命教育實施,在台灣省教育廳推展生命教育之前就有相關研究在進 行,但多以死亡教育為主要內涵,尚無「生命教育」為題之論文,直至民國八十 八年之後方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蕭志明,2004)。研究者整理近五年之論文,將 相關文獻分為內容分析與實施情形(實施態度、實施方式)二面向進行探討,提 供本研究從事國語領域教科書之生命教育議題內容分析與高年級教師將生命教 育議題融入國語領域教學之實施情形作為參考,茲敘述如下。

一、內容分析

曾如娟(2007)分析國小高年級綜合活動領域教科書之生命教育教材,主類 目分為:(一)人格統整;(二)社會參與;(三)倫理道德;(四)信仰靈性;(五)

生死關懷。並比較各版本綜合領域教科書中生命教育教材的分布現況與差異,獲 致結論為:(一)教師使用教科書生命教育教材,可做適度的修正與補充;(二)

教科書審查單位應加強督促,提昇教科書之品質;(三)落實國小生命教育;(四)

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進一步探討綜合領域教科書之生命教育內涵。

林宏芳(2007)比較海峽兩岸國小語文教科書之生命教育議題,獲得以下結 論:(一)兩岸語文教科書「生命教育議題」,涵蓋「生命成長」、「生態保育」、「生 命價值」、「克服生命缺陷」、「死亡」等五個類目。臺灣以「生態保育」佔大宗,

「死亡」內容最少。大陸以「死亡」議題居多,但缺乏「生命成長」內容;(二)

兩岸在生命教育的取材方向有所差異;(三)大陸生命教育課文大多分布在中、高 年級,臺灣則低、中、高年級皆涵蓋;(四)兩岸各項類目的份量比例無固定,各 年級份量可再調整。

陳玟靜(2006)分析台灣、日本國小階段推展生命教育之內容,比較台灣與 日本生命教育的起源、生命教育推動的差異、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以及台灣小 學綜合活動領域與日本小學道德科之生命教育內涵的範圍與異同,獲致結論如 下:(一)台灣、日本兩國生命教育的發展皆起因於校園暴力與自傷傷人事件;(二)

兩國皆由各縣市政府教育局主導,交由各校推動各具其特色的生命教育課程;

(三)台灣綜合活動領域與日本道德科總綱的精神與學習領域皆以四大主題軸為 主,並發展出課程內容的能力指標;(四)皆能依主題式單元融入各科進行教學,

具有統整性。

陳雅芬(2004)分析台灣中小學生命教育教材及編輯過程,結論為:(一)

康軒、南一、翰林各版本生命教育教材內涵之需求不同;(二)三版本生命教育 教材多能顧及課程內容之廣度與深度,且注意和教育目標之統整。

二、實施情形

(一)實施態度

蘇峰賢(2007)分析高高屏國小教師在生命教育的教學實施態度,其結論如 下:1.「婚姻狀況」、「研習時數」、「宗教信仰」等變項,影響教師對整體生命教 育態度。2.「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研習時數」、「服務年資」、「宗教信 仰」、「學校地區性」等七個背景變項,會影響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實施態度。

蔡適仰(2007)調查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現況之意見,發現

「服務年資」、「擔任職務」、「研習時數」、「學校規模」等四個背景變項,會影響 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實施態度。

柯克昌(2006)研究高雄市國小教師生命教育理念與需求,認為在生命教育

理念實施方面,「年齡」、「服務年資」、「教育程度」、「擔任職務」、「學校規模」

及「學校地區性」等六個變項,會影響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實施態度。

張鶴騰(2005)調查台東縣國民小學推動生命教育之現況,其結論為:「婚 姻狀況」及「學校規模」二個變項,影響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實施態度。已婚教 師對生命教育的認知知覺程度高於未婚之教師;學校規模在13~24班之國民小學 教師對生命教育的認知知覺程度高於服務於25班以上之教師。

郭懿慧(2005)調查台南縣市國小教師生命教育態度,獲得結論為:「性別」、

「婚姻狀況」、「年齡」、「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服務年資」、「擔任職務」等 七個變項,影響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實施態度。

李岱恩(2004)調查南投縣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得到 結論如下:「年齡」、「服務年資」、「擔任職務」、「研習時數」等四個變項,影響 教師的生命教育教學信念;而「年齡」、「服務年資」、「擔任職務」、「研習時數」、

「宗教信仰」、「學校規模」等六個變項,影響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行為。

侯睿章(2004)探討彰化縣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獲致 以下結論:「服務年資」、「任教類別」、「擔任職務」等三個變項,影響教師實施 生命教育的態度。

蕭志明(2004)調查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生命教育課程之意見,結論 為:女性教師、年齡51~65歲的教師、已婚教師、研究所畢業教師、服務年資21 年以上教師、職務兼任主任以及大型學校的國民小學教師,較為同意實施生命教 育,而且較為願意配合。

從上述研究發現,各縣市教師對生命教育的實施態度受到各種變項影響,其 中除了台東縣(張鶴騰,2005),其餘地區的研究皆認為「服務年資」會影響教 師對生命教育教學實施態度。蘇峰賢(2007)調查高高屏教師、柯克昌(2006)

調查高雄市教師,認為「學校地區性」會影響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實施態度。

另外,侯睿章(2004)、蕭志明(2004)調查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生 命教育課程之意見,在影響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實施態度的變項中,侯睿章(2004)

提出「服務年資」、「擔任職務」、「任教類別」等三個變項;而蕭志明(2004)

提出「服務年資」、「擔任職務」、「性別」、「婚姻狀況」、「年齡」、「教育程度」、「學 校規模」等七個變項,兩項調查研究皆於2004年調查彰化縣教師,但調查結果卻 不甚相同,其影響變項僅有「服務年資」與「擔任職務」兩者一致,其餘六個變 項不同,兩者研究結果的差異性頗大,是值得相關研究者檢視之處。

(二)實施方式

研究者分析相關文獻,將教師針對生命教育實施特定教學方式之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1.閱讀教學

(1)繪本

陳明輝(2008)以研究者實際擔任的四年級科任為例,探討以人與自然繪本 教學對於國小生命教育的研究。其研究結論為:(一)生命教育人與自然情意的 交流互動,繪本是良好的媒介;(二)優良繪本充滿希望與積極的編寫方式,有 助於學生正向觀念的提升;(三)生命教育課程可透過週遭事件的發現,轉換成 行動去實施。

藍文娟(2007)以繪本為教材,設計實驗課程,分析中年級實施生命教育課 程的成效。研究結論為(一)課程的實施對於學生有正向積極的影響;(二)學 生對於「人與自我」、「人與他人」及「人與環境」三個向度上,有正向的學習成 效。(三)教師的價值信念、教學方式、肢體動作,以及班級經營上的奬勵措施,

都會對教學成效有所影響。(四)透過教學實驗,對研究社群的成長,有所助益,

是很有意義的教學。

林宮嫚(2007)以李歐‧李奧尼的繪本進行生命教育,旨在瞭解對啟發國小 三年級學童認識自我、人際和諧、解決問題與尊重生命的影響。得到結論如下:

(一)教師引用讀書治療的概念引導學生探索繪本的內涵,可以幫助學生建構生 命意義的價值;(二)透過繪本進行生命教育課程可以提升學生對繪本的閱讀興 趣;(三)藉由設計、實施以及反思教學歷程,教師獲得專業成長;(四)家長認 同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

詹佩華(2007)應用繪本,設計一套適合國小低年級實施的生命教育課程,

並針對教學歷程進行探討。研究結論為(一)研究者藉由修正與改進,設計出符 合孩子需求的課程,自我成長;(二)透過孩子的反應,研究者自我省思;(三)

在學習成效方面,學生找到自己的特點,建立自信,勇於面對挑戰,了解適時將 愛傳遞給身邊的人,多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問題,進而盡己之力,讓社會充滿溫 情,將關懷之心延伸到世界每個角落。

馬長生(2006)以澎湖縣為例,將生命教育繪本教材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得到結論為:(一)生命教育繪本教材融入教學能提升學生體驗生命價值、認識 自我、情緒管理、關懷他人等層面之學習成效;(二)學生對上課方式及內容表 示喜愛,並從中獲得學習與成長。(三)研究者與協同教師在此研究中獲得了教 學及生活上的啟示、並重新定位教師角色、關注學生行為的實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雲美蓮(2006)應用繪本實施國小二年級生命教育課程,獲致研究結論:(一)

以繪本實施生命教育課程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設計生命教育教學方案 應重質不重量;(三)生命教育應從日常生活做起;(四)生命教育課程可提升學 生自我肯定、主動關心別人、對環境多了一份責任感、對生死有初步的認識;(五)

家長是實施生命教育的最大助力也是最大的阻力。

張婷怡(2006)應用繪本進行生命教育效果之研究,研究結果為受試學生之 生死態度具有立即性與持續性的影響效果,且受試學生對於實驗課程的接受度 高,實驗課程具有教學的效果。

楊郁芳(2006)運用圖畫書為媒介,將生命教育-生死教育建構結合到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