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一節 吸菸現況與分析

菸品所造成的危害重所皆知許多種,不僅僅是癌症,還有導致心 臟病、中風、胎兒異常等(國民健康署,2016),根據美國癌症協會 2015 年的菸草與健康圖鑑「The Tabacco Atlas」中指出,菸草使用是 最常見的可預防性死因,政府必須實施有效政策,以防止菸草使用,

降低其危害性(Eriksen,2015)。而 WHO 亦提出菸害是迄今所面臨 的最大公共衛生威脅之一,每年大約有六千萬人因抽菸及相關疾病死 亡,其中有 500 多萬人緣於直接吸菸者,有 60 多萬人屬於接觸二手 菸的非吸菸者(WHO,2017),由此可見菸害的預防及教育是刻不 容緩,不僅僅是法規上的預防與限制,更重要的是預防抽菸及戒菸教 育的介入。

在全球範圍內,二十世紀因菸草使用而導致死亡人口數約 1 億人,

遠遠超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預估持續 下去,21 世紀菸草相關死亡人數將達 10 億人左右。而男性在全球統 計中,約有 80%的肺癌與女性約有 50%的肺癌死亡均與吸菸有關

(Eriksen,2015)。

在台灣,菸害每年至少造成二萬人死亡,平均每 25 分鐘尌有一 人因菸害死亡 (國民健康署,2016),以吸菸人口數來看,目前估計約 有 300 萬至 350 萬之成人吸菸人口,35 歲以上可歸因於吸菸疾病之 經濟成本,總計約 1,414 億元,包括直接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約 507 億 元(含 300 億元健保醫療支出),以及間接生產力損失約 907 億元;可 歸因於菸害之經濟成本占全國 GDP 之 1.04%(菸害防制資訊網,

12

2016) ,對個人、家庭,甚至社會傷害甚深。

青少年正處於好奇、勇於嘗詴的階段與權威反抗期,因家庭結構 的不完整、父母婚姻改變、親子關係緊張、學業的挫敗與同儕的壓力 等問題如果無法得到解決或協助,容易在此時接觸使用菸品,國內外 研究大部分顯示青少年開始吸菸時期為國中階段開始(洪女玉,2006;

張齡尹、李蘭、張新儀,2008)。雖然影響青少年吸菸的因素是多層 面,從個人層級到家庭、社會及同儕層級皆有影響,例如男性吸菸率 高於女性,而且男性成人吸菸率在社會階級不平等的現象,低教育程 度的成年男性,吸菸率較高。以國民健康署 2014 年調查 18 到 29 歲 成年男性,國中或以下教育程度之男性者,吸菸率高達 35.8%,大專 以上吸菸率僅 11.9%,前者為後者的 3 倍高;而 30 到 49 歲男性,

教育程度國中以下者,吸菸率為 50.0%,亦高達大專以上者的 1.9 倍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5)。由此可見教育程度的高低影響未來成 年吸菸率,目前台灣積極推動十二年國教,提高了教育程度,是否能 有效降低未來吸菸的可能性呢?另外,有研究發現青少年吸菸的行為 也和人格特質有關,如外控、外向、叛逆及低自尊有關;而同儕之間 壓力、學校及機構之行為規範均會影響個人吸菸。因此應將影響個人 吸菸的「同儕鼓勵」轉化成不吸菸的有效資源(國家衛生研究院,2005),

或是能在高中畢業前避免吸菸,大部分成年後也部會吸菸,積極介入 預防教育有其必要性。

雖然臺灣 2015 年高中職學生吸菸率也由原本 2007 年的 14.8%降 至 10.4%,降低了約三分之一,獲得一些控制,也呼應 WHO 針對非 傳染病防治之工作設定 2025 年減少 30%吸菸率之目標(國民健康署,

2016)。但在比較高中職不同年級的吸菸率發現有逐年級上升趨勢,

高中職一年級吸菸率 9.1%、二年級 10.9%、三年級 11.0%。而高中

13

職生吸菸者中,約有七成學生表示過去一年內有戒菸經驗,約有六成 吸菸學生曾表示戒菸意圖(國民健康署,2016),在高中職階段如能 有效協助戒菸,或能增進拒絕吸菸的能力,亦能減少成年吸菸成癮及 菸害危害性。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