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品德教育實施之感想與期許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品德教育實施之感想與期許

品德教育並非新興的概念,而是從有教育以來即為人們所注意的一環,然而 計畫推行一年之後,受訪者藉由這次研究的訪談,仔細地去回憶、省思在自己教 學歷程中與學生的互動及回饋,帶給他們一些的感想與期許。

一、 品德教育實施之感想

(一)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品德教育在近幾年由教育部推行的「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中,再次受到社會 大眾的關注,然而在實際教學現場,其實還是有很多的老師默默的在執行,不會 因為再次受矚目而誇張地去凸顯品德教育,也不會因為尚未成為主流焦點,就不 去重視孩子的品德。說的太多,做的永遠嫌不夠,關於品德的涵養,做了就對了!

我覺得品德教育就是要「你想到什麼就去做」,做了就對了,不怕做的太少,就怕不做。只要有去 做,孩子一定能感受,那孩子感受到了,他一定就會進步。(T108264-266)

我是覺得有在做就好,其他的都是制式的東西,我個人覺得,難道寫了一大堆品德教育就會好嗎?

還是真的要有去做啦,這是我的感覺。(T308259-260)

我覺得這種品德教育的東西喔,它其實真的要從「做」、從「時間」裡頭,慢慢去累積跟培養,所 做有意義的事、有價值的事,心甘情願的去做,都很歡喜。(A112442)

(二)家庭教育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孩子從小最先接觸到的就是家庭教育,品德的好壞,在家裡已經養成一大半 了,因此許多家長將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學校,其實是錯誤又不負責任的想法。

學校老師確實也有責任,但能做的僅是幫忙發現,進而去糾正偏差行為,孩子終 究要回到家庭,因為教師跟每個孩子的相處的時間頂多兩年,而父母與孩子相處 的時間卻是一輩子的,所以多數受訪者一致認為品德養成的關鍵在於家庭。

事實上我覺得品格教育的推廣,不能只是在學校,如果光只有老師在學校講,那回家又不做,這就 等於落空了,就沒用了嘛,所以還是要有家長的支持(T205164-166)

我覺得一個孩子能否成功,我覺得家長能否與老師能密切配合,親師之間的合作真的很重要。如果

雙方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會一起拉這個孩子成長;那如果互相抵觸、互相不合作的,那這孩子就會 很辛苦。(T206196-199)

要讓孩子在品德方面好,應該是家庭教育會是比較重要的,家長要跟老師配合,這樣才能夠調整孩 子的品格,要不然我們在學校的努力其實就會白費了,學校有老師的要求,那如果回家家長沒有要 求,這效果其實是等於零。(T40133-36)

你說要品德,家長是第一陣線阿,老師也是要盯、也是有責任沒有錯,可是家長才是第一陣線。因 為老師只能去發現、去幫忙改進錯誤,老師並不是沒有責任,最重要還是家長,要配合阿,要當老 師的後盾。(T706206-209)

二、 教師對未來品德教育之期許

既然品德教育並非新興的教育產物,早已行之有年,許多受訪者在提及對實 施品德教育的感觸之際,對於未來無論品德教育的政策面或學校行政層面上,提 出了以下的期許。

(一)納入正式課程

這屬政策上大方向的問題,也是許多基層教師的無奈,有名無實的教育議 題,在無法導入正是課程的情況下,很容易被忽視,甚至挪做它用。因此在整個 社會大聲疾呼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之際,這將是教育相關單位不可忽視的問題。

因為現在的教育可以說已經沒有了生活與倫理這一環,沒有所謂的品格教育這一環,我們有一個科 目叫健康與體育,可是好像沒有一個科目叫品德與教育,這類相關的科目。(T20245-47)

然後,我很希望可以恢復生活與倫理課程。因為你把它併在綜合課程裡面,現在家長都很注意競爭 力,老師如果沒有做補救教學,或是加強的教學,家長都會有意見,但是如果把這個課的名目排出 來,就一定要上。(S110348-353)

很希望教育部在規劃課程的時候,能夠注意到這一塊,要不然如果只有我們最底下,在基層的老師 在推動,有時後會感覺的真的很無力。(T210352-354)

(二)改善評鑑方式

在品德教育的實施中,受訪者均表示最大的困難在於時間不足,然而品德的 培養最需要的也是時間,對於教育機關所需評鑑資料的準備也是心力交瘁,因

此,無論在教師或行政方面的受訪者,均建議未來的品德教育評鑑,應該重質不 重量,還給基層教育人員多一點時間。

這部分我們會建議教育當局要不要審慎評估一下,教育評鑑對基層教育的影響,尤其是品德教育,

因為你只是...因為很多的教育評鑑都會流於書面的審核。(A111369-371)

成果應該要統一報,不要一直來啦,很煩耶。品德教育一個月要報四次,那這四次是不是可以濃縮 成一次,都是一樣的東西,為什麼要我報四次。(S107232-234)

我覺得是一種信賴,如果教育當局信賴學校會很落實的去做品德教育,把花在評鑑上面的經費省下 來,做學校建設立即要做的、做學生學習需要的部分,那我想,很多東西不用評鑑會更好。

(A111376-378)

所以我是真的建議,就品德教育這一點,還包括現在在台中市正如火如荼進行的校務評鑑,真的要 想一想,有些適用於高等教育的,適用於學校嗎?而國小基礎教育的特性,可以用這樣的評鑑嗎?

我覺得,一個學校好壞,督學最清楚,何不就善用這個人力,而且督學來學校,他不但給學校很多 的指導,還跟我們分享其他學校的優點,這樣不是大家都能夠共同成長的嘛,我是覺得教育當局應 該好好的去想這個問題。(A111387-390,394-398)

(三) 增加行政效率

行政輔助教學,相信學校行政方面所做的一切事情,均是考量對教師教學與 學生學習上有所助益,然而在活動的實施或計畫內容的宣導上,應該更精簡、具 體,讓所有參與者均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的收穫。

對上面行政的建議,我是覺得要落實啦,不是只有做紙上計畫,你紙上計畫這麼多,可以不用全部 都給我們看,可是至少你要抓重點,實施內容你要具體一點嘛,當我們老師不瞭解的時候,我覺得 這都是紙上作業。(T307238-240)

根據所有受訪者的看法認為,1975 年的「生活與倫理」和1993 年的「道德 與健康」之課程內容,是屬於一種公民教育,比較強調傳統的倫理觀念,重視群 體生活,要跟隨大眾的腳步,而且有明確的課程和教材,指導學生學習應具備的 道德觀念。但目前的九年一貫課程,因為取消了品德教育的單獨設科,缺乏課程 和教材讓老師與學生依循教導、學習的品德教育之內容,雖說品德教育大多屬於 機會教育和隨時隨地的生活教育,但若無其他補充教材和配套措施,那品德教育 實施亦不免落入紙上談兵之名。

第六節 綜合討論

本小節根據上述各節的研究結果分析,分為下列五個部分,包含品德教育實 施之理念與構想、品德教育計畫之實施情形、品德教育發展之影響因素與成效、

品德教育實施計畫推行之困境與因應策略、陽光國小品德教育實施之感想與期許 進行綜合討論。

壹、就理念與構想

教師對於品德教育的理念,主要可源自於個人的實務經驗、生活經驗、專業 背景、教導的年級不同與教學情境的不同而有差異,本研究之受訪者僅有三位年 資在十年以下,其餘皆為教學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而陽光國小教師平均年資也 在十年以上,因此,在品德教育計畫的理念與構想均能達成一定的共識,其理念 歸納而言,大致認為品德養成重於學業表現、要抱持永不放棄的理念,以及品德 乃是無時無刻的身教,而一致的認同感與和諧的氣氛,也促使後續在推展上的順 利及收得良好的成效。此與洪紫原(2005)教師的品德教育效能感與學校氣氛間 具有顯著正相關之研究結果相符合。

貳、就實施內涵

陽光國小最初會實施品德教育計畫,乃是因教育部相關的品德教育推行,於 是陽光國小也因此開啟了該校的品德教育實施計畫。一開始是由生教組長積極參 與各項教育部主辦的研習、工作坊,並從中獲得許多寶貝的經驗與知能,將這些 概念帶入陽光國小之後,便展開該校實施計畫的發展程序,如圖 4-2-1。

整體發展過程,共邀了品德教育委員會與學年會議共同參與討論,當中成員 包括了校長、行政人員、教師與家長,充分展現了教育部(2004)「品德教育促 進方案」中,其實施原則之第二點為多元參與:品德教育之推動,強調設立多元 參與及理性論辯管道,廣闢學者專家、學校/學群之校長、行政團隊、教師、學

機會,且使每個參與者皆成為品德教育之實踐主體,學校、家庭與社會形成多元 教育夥伴關係,並齊力發揮言教、身教與境教之功效。

而在具體作為上,無論是配合台中市政府與辦的活動,或是學校自行辦理的 活動,以及教師教學上(詳見表 4-2-2)均有其不錯之成效。在學校方面的具體 作為與蔡孟錡(2006)指出國小教師認為應該有具體的教育政策配合,學校教職 人員共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以推動品格教育;而在教師的具體作為上,也與 邱慧玲(2000)認為道德行為、知識與觀念的培養,需在日常生活中施以隨機教 育,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相連結;詹家惠(2003)認為除了進行跨越課程的道德 教育,邁向更健全的德育觀,更要注意學校教育場所中各種價值的傳遞及潛在課 程之研究結果相符。

而在具體作為上,無論是配合台中市政府與辦的活動,或是學校自行辦理的 活動,以及教師教學上(詳見表 4-2-2)均有其不錯之成效。在學校方面的具體 作為與蔡孟錡(2006)指出國小教師認為應該有具體的教育政策配合,學校教職 人員共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以推動品格教育;而在教師的具體作為上,也與 邱慧玲(2000)認為道德行為、知識與觀念的培養,需在日常生活中施以隨機教 育,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相連結;詹家惠(2003)認為除了進行跨越課程的道德 教育,邁向更健全的德育觀,更要注意學校教育場所中各種價值的傳遞及潛在課 程之研究結果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