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當前品德教育實施之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當前品德教育實施之探討

天下雜誌(2003)的調查,發現教改十年後中小學品德教育不如十年前,學 生對於作弊行為的評斷,認為是絕對不可犯的錯誤者不到五成,其他有關的調查 發現,國中小教師普遍感受學童的行為冷漠、不服管教、現實、不負責任、不尊 重別人、欠缺口德、舉止失宜等等。

德育為五育之首,更是憲法賦予教育工作之任務,國民教育史上對於德育的 培養從生活倫理至道德與健康,總是不遺餘力,然而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國中小 道德科目不見了,將德育、群育的成績考量納入綜合領域。國內在迎頭與世界學 術思潮共舞的腳步,始終是一大特色,惟就品德教育之再造,則宜更加統整謹慎。

壹、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品德教育

在九年一貫全面實施的今天,品德教育究竟該如何實施?以下從課程綱要的 特色、課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基本能力、六大議題與各學習領域的內涵作分 析,以理解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品德教育意涵(教育部,2001)。

一、課程綱要的特色

九年一貫課程欲使各個層級分工的課程行政措施,取代中央集權式的課程統 治,並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提供學校及教師更多彈性教學的自主空間,此外還要 配合學生的學習需要,設計教材及教學活動並減少對教科書的依賴,以統整學習 領域的合科教學取代分科教學,充分而完整地結合課程、教學與評量。

二、課程基本理念

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強健體 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國民。於 是,其基本內涵在人本情懷方面包括了解自我、尊重與欣賞他人及不同文化等;

在統整能力方面包括理性與感性之調和、知與行之合一,人文與科技之整合等;

在民主素養方面包括自我表達、獨立思考、與人溝通、包容異己、團隊合作、社 會服務、負責守法等;在鄉土與國際意識方面包括鄉土情、愛國心、世界觀等(涵 蓋文化與生態)。在終身學習方面包括主動探究、解決問題、資訊與語言之運用。

三、課程目標

國民教育之教育目的在透過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人性化、生活 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培養身心充分發展之活潑樂 觀、合群互助、探究反思、恢弘前瞻、創造進取、與世界觀的健全國民。為實現 國民教育目的,須引導學生增進自我了解,發展個人潛能;培養欣賞、表現、審 美及創作與表達、溝通和分享的知能;並增進規劃、組織與實踐的知能,以提升 生涯規劃、終身學習能力與運用科技、資訊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尊重他人、關懷 社會、增進團隊合作,並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四、基本能力

為達成上述課程目標,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 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十大基本能力包括(一)了解自我與 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四)表 達、溝通與分享;(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八)運用科技與資訊;(九)主動探索與研究;(十)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九年一貫課程揭櫫十大基本能力為教育目標,可分成三個面向:人與自己(一

~三項);人與社會(四~七項);人與自然(八~十項),而人與自己、社會、

自然的良性互動可說是品德教育相當重要的一環。

五、六大議題

九年一貫課程的六大議題有(一)資訊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具備正確資訊學習 態度,包括創造思考、問題解決、主動學習、溝通合作、終身學習的能力,並且 懷抱科技時代的人文情懷,尊重自己及關懷他人,具有健全社會價值觀與開闊世 界觀的國民;(二)環境教育是概念認知和價值澄清的過程,藉以發展瞭解和讚 賞介於人類、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環境相互關係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瞭解生 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與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 機會與行動;(三)性別平等教育,即是希望透過「教育」的歷程和方法,使「兩 性」都能站在公平的立足點上發展潛能,促進男女在社會上的機會均等,而在兩 性平等互助的原則下,共同建立和諧的多元社會;(四)人權教育的中心思想是 不斷地探索尊重人類尊嚴和人性的行為法則,因此人權教育即是尊重、合作、公 正、正義等觀念的教導,進而促進個人權利與責任、社會責任、全球責任的理解 與實踐;(五)生涯教育應該從幼稚園連貫到成人階段,學校中生涯教育與輔導 應有多元化的思考角度,將生涯發展的概念融入教導及學習活動中,讓學生的視 野從學術世界延伸到工作世界,一併學習有關學術與職業的基本能力;(六)家 政教育欲使學生從飲食、衣著、生活管理與家庭等家政教學活動中,學習基本生 活知能,體驗實際生活,增進生活情趣。

詹家惠(2003)認為品德雖未在九年一貫中獨立設科,卻可融入各領域來落 實品德教育的課題。例如「國語」中仁愛的意義蘊含於受關愛的氛圍與快樂的情 緒之中;「閩南語」教科書則將珍愛親人的情懷落實於輕鬆詼諧的生活經驗。「數 學」以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為情境,培養品德行動的理性。「生活」課程在德 行培養上,鼓勵品德感受性的藝術表達。「健康與體育」偏重規範性、技術性的

良好習慣之養成;「綜合活動」則透過遊戲將德行寓於群性的培養。

綜上所述,九年一貫課程揭櫫十大基本能力為教育目標,可分成三個面向:

人與自己(一~三項);人與社會(四~七項);人與自然(八~十項),而人與 自己、社會、自然的良性互動可說是品德教育相當重要的一環。此外,從課程綱 要特色可發現統整課程中要有效整合各個學習領域,及運用有關品德教育的資 源,由下而上以學校本位配合學生需求,讓各級學校在既有學校特色基礎上,發 展永續之品德教育校園文化。因此,跨世紀的九年一貫新課程應該培養具備人本 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

以開展學生潛能、培養學生適應與改善生活環境的學習歷程。而品德教育在自然 情境中有被教導的無限可能,因此品德教育可採融入的方式,並鼓勵教師視情況 作機會教育,不見得要單獨設科(Pastor, 2002)。此外,適時的在各領域融入六 大議題,強調正確運用資訊的態度、人與自然和平共存的重要、兩性互相尊重、

人權之重視、生涯的規劃與家庭生活的管理,這些議題是適應現代生活所必備的 條件,因此可透過六大議題來落實品德教育。

其實不論是分科或合科,品德教育是否能確實落實,關鍵仍在教師,雖然九 年一貫課程中並沒有將品德教育單獨成一個學習領域,但教師更應掌握九年一貫 課程統整的概念,及領域課程的精髓,重視品德教育是日常生活教育一環的具體 體現,希望學生良好的品德不只是靠課程與教材做知識的灌輸,而是要讓學生在 日常生活各層面能親身實踐。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適時的將品德教融入各 領域,更要把握每一次生活周遭的案例進行機會教育,鼓勵學生做中學,讓學生 在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中實踐良好品德行為,如此也可避免教師為了教學進度而 犧牲品德教育。

貳、學校行政之相關配合活動

蘇芸慧(2005)認為影響教師品德教育課程實施之因素主要有教師因素、師

生互動因素、家長因素以及學校整體環境脈絡等因素的影響。此外,詹家惠(2003)

也認為除了進行跨越課程的品德教育,邁向更健全的德育觀,更要注意學校教育 場境中任何可能的價值傳遞或潛在課程。因此學校在推動品德教育時,除了教師 的教學,學校各處室對於品德教育的推展也應不遺餘力。呂敏華(2005)更詳細 羅列了學校各處室,所負責的工作執掌,並提供教師相關的品德教育之協助。

教務處應負責各學科課程編排、教學實施、學籍管理、成績考查、教學設備、

資訊與網路設備、教具圖書資料供應及教學研究、規劃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校 願景、辦理教師研習,並督導教學環境佈置。因此,在編寫課程計畫時就可鼓勵 教師將品德教育融入各學習領域;在規劃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校願景時,也可 在既有的學校特色基礎上,發展品德教育校園文化;甚至辦理品德教育相關研 習,提昇教師品德教育的專業素養。

學務處執掌品德教育、生活教育、法治教育、兩性平等教育、體育衛生保健、

學生團體活動及生活管理,並與輔導單位配合實施生活輔導等事項,此外,還要 成立品德教育執行小組與生活教育執行小組,讓品德教育能藉由生活實踐得到提 升與內化。

輔導室負責學生資料蒐集與分析、學生智力、性向、人格等測驗之實施,學 生興趣成就與志願之調查、輔導及諮商之進行,並辦理親職教育等事項。輔導室 在學校扮演著較為柔性的角色,其工作內容與品德教育也有很大的關聯,可與學 務處相互配合,目前輔導室已推動「認輔制度」協助適應欠佳之兒童,使其更能 融入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推行性別平等教育,輔導學生發展良好的人際關

輔導室負責學生資料蒐集與分析、學生智力、性向、人格等測驗之實施,學 生興趣成就與志願之調查、輔導及諮商之進行,並辦理親職教育等事項。輔導室 在學校扮演著較為柔性的角色,其工作內容與品德教育也有很大的關聯,可與學 務處相互配合,目前輔導室已推動「認輔制度」協助適應欠佳之兒童,使其更能 融入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推行性別平等教育,輔導學生發展良好的人際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