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品德教育的政策與實施

1996 年底教育部完成「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正式開啟了九年一貫教改 運動。教改順應了社會潮流之勢,但推行中也有不少的爭議,同時也衝擊了品德 教育層面。九年一貫課程特色強調統整概念,而具有品德內涵的「公民與道德」、

「生活與倫理」等科目也在這轉變之間被「融入」了其他領域中(洪若烈、林沂 昇、王詩茜,2009)。期能藉由彈性規劃讓品德教育落實於教學與生活實踐,避 免因單獨設科只偏重於認知方面或淪為紙筆測驗而有所缺失。近年來,因應各種 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重新引起了大家對品德教育的疑問與期待,故教育部也召開 了多次會議,並訂定相關政策來回應民意。瞭解品德教育的相關政策,才能在調 查研究時得知教師對於品德教育的認知,實際實施的因應與所遇困難,及成效為 何。以下對教育部所推動的品德教育促進方案、策略以及新北市政府和其他縣市 政府的實施情形分述如下。

壹、教育部的品德教育實施情形

為了回應社會大眾提出品德教育的問題,教育部於 2003 年 8 月 29 日舉行「全 國教育發展會議」,決定成立「品德教育工作小組」,訂定「品德教育促進方案」

及策略,從學校出發來提升社會的道德素養。

一、制訂品德教育促進方案

為利推動品德教育,教育部於 2004 年的「研商品德教育促進方案(草案)」

會議,邀集教育界及民間團體共商對策,決定將品德教育融入課程及教學中,也 將納入相關評鑑機制,以督促各級學校落實品德教育。又於同年邀請相關學者研 商「品德教育促進方案」草案,並於該年 12 月 16 日正式通過此方案;而後於 2006 年 11 月 3 日公布新修定的「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為持續品德教育的推廣 深耕與發展品德教育,於 2009 再研擬提出了接續的五年計畫。將強調增進校內外 資源的有效整合,使品德教育由學校教育擴展到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第二期的 五年計畫,著重品德教育推動的優質化與永續性。

此方案著重「品德核心價值」建立及其「行為準則」之實踐。所謂「品德核 心價值」係指人們面對自我或他人言行,基於知善、樂善及行善之道德原則,加 以 判斷、感受或行動之內在根源與重要依據,其不僅可彰顯個人道德品質,並可

27

進一步形塑社群道德文化。至於「行為準則」乃指奠基於品德核心價值,加以具 體落實於現代生活的不同情境中各個群體的言行規範。

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之落實,不能形式化,要透過創新品德教育的 6E 教學法 如:思辨討論、經驗感動、 典範學習、從做中學、環境形塑及自我期許來推動。

期能達成凝聚全民共識、引導並協助學校發展品德文化、提升家長與社區對於品 德教育的重視程度、強化社會品德教育功能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必須符合民主 原則,因而此方案之品德教育強調擴大參與成員且經溝通論辯過程達致共識,以 及校園文化整體形塑等特點(品德教育資源網,2009a)。

教育部品德教育的實施原則有創新品質、民主過程、多元教學、全面參與、

統整融合、分享激勵。在此原則的實施下,我們可知品德教育要施行成功宜從多 方面著手,從價值觀念的確立到革新,過程中必須凝聚共識,善用有效的教學方 法,結合各方力量開啟對話空間,成為互助的教育夥伴。最後統合資源,在課程、

教學、環境、政府和民間團體的努力下,共同分享資源,營造最佳的品德教育學 習環境。

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主張品德教育應融入各項課程及教學中,落實評鑑機制,

督促學校落實品德教育,加強師資職前及教師在職進修,結合民間資源共同推動 品德校園。

二、品德教育列為施政主軸

將品德教育列入 102 年度施政方針之一,並於「教育部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 輔導工作 102 年度作業計畫」中詳列具體執行事務,透過落實學務工作來推動品 德教育。再依據「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請各縣(市)及各校結合民間團 體資源積極推動品德教育,依據此方案理念及地方/學校特色與需求,擬具品德 教育方案或計畫,由府內/校內相關單位依權責進行分工,並加強各單位橫向整 合與聯繫。各縣市政府培訓品德教育種子教師與行政團隊,創新品德教育 6E 教學 方法,並研發教材教案及教學成效評量(教育部,2013)。

教育部為鼓勵品德教育推動有成之學校,遴選並表揚品德教育特色學校,藉 以激勵學校親師生全面參與品德校園文化之塑造,並透過分享各校之推動經驗,

以形塑優質之校園品德文化。

28 三、建置「品德教育資源網」

教育部委託國家教育研究院建置「品德教育資源網」,藉以強化學校全體成 員對於當代核心價值之建立與認同、行為準則之確立與實踐,以及人文與道德素 養之提升;期透過此網站統整相關資源,促進全民對於品德教育之重視,齊為優 質社會紮根奠基(品德教育資源網,2009b)。品德教育資源網的內容提供教師關 於品德教育的教材教案、教學活動、各校多元推動的具體做法及範例等資訊。

四、建立「學校品德教育推動策略及評鑑指標」

為了使品德教育在學校的推動時具備成效和品質,教育部於 2007 年 6 月委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辦理「學校品德教育推動策略及評鑑指標研究計畫」,並於 2008 年 1 月完成建構學校十大策略及十大評鑑指標,根據規劃內容,學校可依十個面 向推動品德教育,如:辦學特色、行政領導、教師專業、資源整合、正式課程、

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學生表現、校園氣氛及永續經營(李琪明,2008)。

上述的品德教育實施策略,將品德教育的目標和原則具體化的列出實施方法 及注意要點,幫助我們在進行品德教育時有依循的方向,可納入本研究後續的參 考。從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的細目內容中歸納,可做作為本研究的依據,

藉此了解實施現況與成效。

貳、新北市政府的品德教育實施情形

為配合時代、社會潮流所需,及營造優質的校園文化,教育部為推動品德教 育而制定了「品德教育促進方案」。透過落實方案目標並達成核心價值,盼能擴 大參與成員,達致共識的凝聚,在此方案的推廣下,新北市(當時為臺北縣)在 2007 年至 2009 年推出了「知愛行善-品德教育在北縣促進方案」實施計畫,期能 營造品德教育發展及友善的校園環境(臺北縣品德教育資源網,2009)。其實施 的目標及原則皆參考教育部制定的「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再加以符應地方特色 而訂有實施策略如:研訂品德教育實施計劃、環境營造、人力培訓、推廣深耕、

反省評鑑等。

新北市配合「知愛行善-品德教育在北縣促進方案」實施計畫,落實的情形 歸納有:(一)引進美國公民教育中心研發的品德教育教材。(二)臺北縣品德 教育實施方案。(三)臺北縣公私立國民中小學辦理「知愛行善-品德教育在北

29

縣促進方案」實施計畫。(四)成立品德教育教材編輯小組。(五)臺北縣國民 小學品德教育手冊。(六)錄製品德教育教學影片。(七)辦理品格及道德優良 教學案例設計徵選活動,將優良案例之實踐過程登載網路提供參考。(八)99 年 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分享暨種子團隊培訓活動。(九)99 年學年度試辦發送

「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100 學年度全面實施。(十)推行品德教育衛星學校觀 摩研討會。(十一)新北市 100 年度推行品德教育績優學校-品德教育齊步走分 區觀摩研討會。(十二)辦理「品德小品文」徵文活動。(十三)「好品德 好未 來」品德教育家長親職講座(臺北縣品德教育資源網,2009)。

由教育部制定的「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和新北市因應所推出「知愛行善-品 德教育在北縣」促進方案,可知其品德教育的推動均需學校積極推動,又教育部 推廣「友善校園計畫」,透過學生事務與輔導活動以營造友善校園。友善校園,

是指在學校教育活動上,能夠建立在「關懷、平等、安全、尊重、友善」的基礎 上,塑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免於恐懼的自由,使學生能夠進行快 樂而有效的學習(吳清山、林天佑,2005)。此立基於學校本位管理之觀點,強 調學校教師及學生在進行教與學的歷程上 應為學習共同體,朝向善的目標,任何 教育活動及輔導管教措施均建立在「友善校園」上發展,以建立和諧的校園文化。

此正符合李琪明(2004b)提出的「品德本位之校園文化營造」,將「品德融 入校園文化營造的一種學校本位德育推動模式」。其強調的重點有三:第一為學 校、地區、家長或地方政府努力合作成為夥伴關係,共同創造學校整體校園文化 成為涵蘊品德的場所,期望學生發展出倫理重要價值。第二為品德教育的形成要 藉由民主參與及凝聚共識的方式,讓青少年在校園中培養公民資質、正向參與社 群生活和良好公民德行。第三為除了學校營造正向道德文化外,教師與行政人員 均扮演照顧者、模範和良師益友角色,並透過民主關懷教室氣氛,以及合作、反 省、討論等方式做出道德決定與解決紛爭,以使學生品學卓越且能創造出優質校 園。藉由各種策略來提升與促進校園中道德規範價值的形成,以及對社群的感受 與認同,包含正義、關懷、正向紀律與批判等精神(李琪明,2013)。故品德教 育的有效推動須藉由校園內眾人的支持與實踐,營造具有品德教育核心價值氛圍

此正符合李琪明(2004b)提出的「品德本位之校園文化營造」,將「品德融 入校園文化營造的一種學校本位德育推動模式」。其強調的重點有三:第一為學 校、地區、家長或地方政府努力合作成為夥伴關係,共同創造學校整體校園文化 成為涵蘊品德的場所,期望學生發展出倫理重要價值。第二為品德教育的形成要 藉由民主參與及凝聚共識的方式,讓青少年在校園中培養公民資質、正向參與社 群生活和良好公民德行。第三為除了學校營造正向道德文化外,教師與行政人員 均扮演照顧者、模範和良師益友角色,並透過民主關懷教室氣氛,以及合作、反 省、討論等方式做出道德決定與解決紛爭,以使學生品學卓越且能創造出優質校 園。藉由各種策略來提升與促進校園中道德規範價值的形成,以及對社群的感受 與認同,包含正義、關懷、正向紀律與批判等精神(李琪明,2013)。故品德教 育的有效推動須藉由校園內眾人的支持與實踐,營造具有品德教育核心價值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