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現況與成效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現況與成效之研究"

Copied!
2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高新建 博士. 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 實施現況與成效之研究. 研究生:洪曉慧 撰 中華民國 一○三 年 一 月.

(2)

(3) 謝誌 基於目標理想,我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餘,選擇報考臺灣師範大學在職進修碩士班, 藉以增進自己的教師專業能力,從此展開新一段的學習旅程。在修業期間,受教於師大 優秀的教授們,使得自己能重新對課程與教學激起熱情,融入新的思考與創意,並運用 於平日教學中。此外,和同學彼此互相切磋的學習過程中,也開拓視野,感受了分享的 喜悅。承蒙師長同學的教導及鼓勵,才能堅持地完成碩士學位,忘卻往返三峽、師大路 途的遙遠,和處理白天課務及晚上進修的忙碌。 能完成此本論文首先最要感謝高新建老師,我的指導教授。在指導期間,學養兼備 的新建老師總是以嚴謹的治學態度,並用著幽默隨性的話語,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 在其繁忙的教學研究工作中,總是撥冗且耐心地釐清我的疑問和謬誤,透過討論、分享, 帶領我完成論文。遇此良師,如沐春風。 再者,要感謝兩位口試委員,教育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傅木龍老師,和臺灣師範大 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李琪明老師,兩位口試委員都是品德教育方面的專家,在公 務和教學研究之餘,提供精闢的建言,使我受益良多。另外,感謝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 習與媒材教育學系系主任方志華教授、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姜得勝教授,在問卷編製 時提供專家意見和建議。也感謝同學俊龍和依珊,碩士進修的兩年課程有你們相伴,且 在口試時還撥空協助口試紀錄,有你們真好。同時也要感謝所有協助問卷調查的新北市 國中校長、主任和老師,熱心且認真地提供意見和填寫問卷。 在職進修的我,也要感謝學校的同事們給予溫馨地支持和鼓勵,尤其是周仁尹校長 的勉勵和寶貴建議,以及曾貴珍主任、喬偉、顗如、……的經驗分享和叮嚀提醒,讓我 在遇到困難時能有依靠。 最後,感謝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家人,爸媽的加油,兄妹的鼓勵,有你們的支持使 我有前進的力量。更感謝錫儒在一旁協助、陪伴我,謝謝你伴隨我完成這段學習旅程。 以後,換我們一起走向幸福人生。. 洪曉慧 謹誌 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i.

(4) ii.

(5) 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現況與成效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現況與成效情形。首 先瞭解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現況與實施成效,接著分析不同背景 變項的導師在實施現況與實施成效的差異情形,最後探討實施方式與實施成效之間的 關係,及實施困難與解決方式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新北市 75 所公立國中導師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隨機抽樣 方式來選擇樣本,共計發出 753 份,回收有效樣本為 612 份,可用率達 81.28%。本研 究使用的工具為自編之「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情形問卷」,所得資 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 差相關分析及雪費法事後多重比較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並詳加討論。歸納本研 究之結論如下: 一、新北市國中導師和學校在教學活動、師生互動、實施時間、家長配合方面,善用 多元方式推動「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 二、新北市國中導師在家長配合、評量指標及教材設計方面遭遇困難。如家長未能以 身作則,影響學生對「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核心價值的實踐;缺乏具體的評量指 標,使得導師難以判斷自己的實施成效;教材設計單一造成實施困難。 三、新北市國中導師多數贊同在面對「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困難時,可以採用學 生閱讀理解、教師專業知能和政府學校支持等方面的解決方式。 四、新北市國中導師多數認為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成效良好,惟 在家長部分極少提供回饋,未能有雙向溝通。 五、新北市國中導師及學校在「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方式、實施困難、解決方 式和實施成效上有所差異。 六、新北市國中導師愈是採用多元的「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方式,實施成效會愈 佳。 七、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解決方式有助於解決實施困難。 八、新北市學校行政認為導師對於「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整體支持度及實施成效良 好。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學校行政單位、導 師、家長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現況、實施成效. iii.

(6) A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haracte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Book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s to discove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haracte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Book from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The first step i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haracte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Book. The second step i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among various background teachers. The last step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 in all implementation methods, difficulties, solutions, and effectiveness. Survey questionnaire methodology i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 which takes homeroom teachers in 75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as research subjects. It selects samples by proportionat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In result, there are 753 questionnaires issued and 612 valid questionnaires received. The percentage of valid questionnaires is 81.28%. The tool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about the Characte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Book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This research process the data and make discussion by using some statistics methods lik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Scheffe’s posterior comparisons. In summary, this research propose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Homeroom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and their schools apply multiple methods when promoting the Characte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Book. 2. Homeroom teachers are facing difficulty in parent-cooperation, evaluation-index, and teaching-material-design dimensions. 3. Most homeroom teachers agree the solutions to the implementing difficulties of Characte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Book. 4. Most homeroom teachers consider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Characte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Book are very well but lacking two-way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5. Homeroom teacher and their schools appear difference in many dimensions of implementation methods, difficulties, solutions, and effectiveness of Characte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Book. 6. The more multiple methods of Characte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Book the homeroom teachers in New Taipei City use, the better effectiveness it gets. 7. The solutions found by this research help solving the difficulties of implementing Characte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Book in New Taipei City. 8.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 New Taipei City consider that the degree of support and the score of implement from homeroom teachers are high while pushing Characte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Book.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this research offers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 Bureau of New Taipei City, school operators, homeroom teachers, parents, and subsequent researchers. Keywords: Characte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Book, Character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Book, Implement State, Implement Effectiveness. iv.

(7) 目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 iii 英文摘要 ...................................................................................................................... iv 目次 ................................................................................................................................v 表次 ............................................................................................................................. vii 圖次 ..............................................................................................................................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品德教育的意義、內涵及其理論 ................................................................................. 11 第二節 品德教育的政策與實施 ................................................................................................. 26 第三節 家庭聯絡簿的意義與使用 .............................................................................................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5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5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6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64 第五節 實施程序 ......................................................................................................................... 6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7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81 第一節 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現況與成效分析 ................................. 8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方式、實施困難、解. v.

(8) 決方式與實施成效差異分析 ...................................................................................... 103 第三節 新北市國中學校背景及策略對於「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方式、實施困難、 解決方式與實施成效差異分析 .................................................................................. 128 第四節 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方式、實施困難、解決方式與實施成 效間的相關分析 .......................................................................................................... 147 第五節 新北市國中學務主任對於「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推動方式之整體支持度與成 效分析 .......................................................................................................................... 149 第六節 綜合討論 ....................................................................................................................... 15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7 第一節 結論 ............................................................................................................................... 167 第二節 建議 ............................................................................................................................... 173. 參考文獻 ....................................................................................................................181 附錄 ............................................................................................................................187 附錄一: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內容形式 ................................................. 187 附錄二:「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情形」導師專家效度問卷 ............. 188 附錄三:「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情形問卷」學務主任專家效度問 卷 ................................................................................................................................ 196 附錄四:「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情形問卷」導師專家效度修正意 見彙整表 .................................................................................................................... 197 附錄五:「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情形問卷」學務主任專家效度修 正意見彙整表 ............................................................................................................ 207 附錄六:「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情形」導師預試問卷 ..................... 209 附錄七:「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情形」學務主任預試問卷 ............. 214 附錄八:「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情形」導師正式問卷 ..................... 215 附錄九:「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情形」學務主任正式問卷 ............. 219 附錄十:「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情形」導師正式問卷意見回饋彙 整表 ............................................................................................................................ 220. vi.

(9) 表次 表 2-1 不同國家及學者專家提出之品德教育核心價值統計 ....................................................... 18 表 2-2 國中生的道德發展理論階段 ............................................................................................... 22 表 2-3 各縣市政府推動品德教育實施方式彙整表 ....................................................................... 32 表 2-4 品德教育學校實施現況相關研究彙整表 ........................................................................... 36 表 2-5 品德教育實施方式相關研究彙整表 ................................................................................... 38 表 2-6 品德教育實施困難相關研究彙整表 ................................................................................... 40 表 2-7 品德教育實施成效相關研究彙整表 ................................................................................... 41 表 2-8 臺北縣 98 年度執行友善校園-學生輔導計畫行動方案表 ............................................. 46 表 2-9 新北市十二個品德教育的核心概念表 ............................................................................... 48 表 2-10 新北市品德小品方塊文章主題 ......................................................................................... 49 表 2-11 家庭聯絡簿功能彙整表 ..................................................................................................... 55 表 3-1 101 學年度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學校規模統計表 ............................................................. 62 表 3-2 新北市公立國中預試問卷抽樣份數分配表 ....................................................................... 63 表 3-3 新北市公立國中問卷抽樣份數分配表 ............................................................................... 64 表 3-4 新北市公立國中問卷分層抽樣份數分配表 ....................................................................... 64 表 3-5 參與本研究專家內容效度成員表 ....................................................................................... 70 表 3-6 「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方式項目分析摘要表 ....................................................... 72 表 3-7 「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困難項目分析摘要表 ....................................................... 73 表 3-8 「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解決方式項目分析摘要表 ....................................................... 73 表 3-9 「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成效項目分析摘要表 ....................................................... 74 表 3-10 「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預試與正式問卷題號對照表 ................................................. 75 表 3-11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性別部分人數統計表 ......................................................................... 76 表 3-12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年齡部分人數統計表 ......................................................................... 77 表 3-13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任教年資部分人數統計表 ................................................................. 77 表 3-14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主要任教學習領域部分人數統計表 ................................................. 77 表 3-15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目前擔任導師班年級部分人數統計表 ............................................. 78 表 3-16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是否參加過品德教育相關研習部分人數統計表 ............................. 78 表 4-1 實施方式--教學活動層面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82. vii.

(10) 表 4-2 實施方式--師生互動層面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83 表 4-3 實施方式--教學活動層面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85 表 4-4 實施方式--家長配合層面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86 表 4-5 實施困難--家長配合層面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87 表 4-6 實施困難--教師專業層面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88 表 4-7 實施困難--行政運作與實施時間層面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90 表 4-8 實施困難--教材設計層面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91 表 4-9 解決方式--學生閱讀理解層面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92 表 4-10 解決方式--學生閱讀理解層面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94 表 4-11 解決方式--政府學校支持層面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95 表 4-12 解決方式--品德認知實踐層面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96 表 4-13 解決方式--親師生溝通層面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99 表 4-14 新北市國中導師對「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推動方式分析表 ................................... 100 表 4-15 新北市國中學務主任對「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推動方式分析表 ........................... 101 表 4-16 參與推動「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相關人員次數分配表 ........................................... 102 表 4-17 品德教育可強調的核心價值分析表 ............................................................................... 103 表 4-18 不同性別對實施方式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04 表 4-19 不同年齡對實施方式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05 表 4-20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方式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06 表 4-21 不同任教學習領域對實施方式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08 表 4-22 不同任教年級對實施方式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09 表 4-23 有無研習經驗對實施方式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10 表 4-24 不同性別對實施困難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11 表 4-25 不同年齡對實施困難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12 表 4-26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困難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13 表 4-27 不同任教學習領域對實施困難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15 表 4-28 不同任教年級對實施困難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16 表 4-29 有無研習經驗對實施困難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17 表 4-30 不同性別對解決方式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18 表 4-31 不同年齡對解決方式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19. viii.

(11) 表 4-32 不同服務年資對解決方式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20 表 4-33 不同任教學習領域對解決方式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21 表 4-34 不同任教年級對解決方式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22 表 4-35 有無研習經驗對實施困難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22 表 4-36 不同性別對實施成效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24 表 4-37 不同年齡對實施成效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24 表 4-38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成效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25 表 4-39 不同任教學習領域對實施成效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26 表 4-40 不同任教年級對實施成效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27 表 4-41 有無研習經驗對實施困難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27 表 4-42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方式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29 表 4-43 是否獲選品德績優學校對實施方式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30 表 4-44 學校是否編列專款對實施方式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31 表 4-45 學校是否訂有實施計畫對實施方式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31 表 4-46 學校是否訂有相關事項對實施方式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32 表 4-47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困難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34 表 4-48 是否獲選品德績優學校對實施困難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35 表 4-49 學校是否編列專款對實施困難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36 表 4-50 學校是否訂有實施計畫對實施困難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37 表 4-51 學校是否訂有相關事項對實施困難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38 表 4-52 不同學校規模對解決方式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39 表 4-53 是否獲選品德績優學校對解決方式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40 表 4-54 學校是否編列專款對解決方式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40 表 4-55 學校是否訂有實施計畫對解決方式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41 表 4-56 學校是否訂有相關事項對解決方式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42 表 4-57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成效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143 表 4-58 是否獲選品德績優學校對實施成效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44 表 4-59 學校是否編列專款對實施成效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45 表 4-60 學校是否訂有實施計畫對實施成效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46 表 4-61 學校是否訂有相關事項對實施成效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146. ix.

(12) 表 4-62 實施方式與實施成效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分析表 ....................................................... 148 表 4-63 實施困難與解決方式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分析表 ....................................................... 148 表 4-64 新北市國中導師對於學校推動「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整體支持度分析表 ........... 149 表 4-65 新北市國中導師對於學校推動「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後整體成效分析表 ........... 150 表 4-66 新北市國中導師對於學校行政單位推動相關活動整體支持度分析表 ....................... 151 表 4-67 各項整體支持度及整體成效與實施方式的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表 ........................... 152 表 4-68 各項整體支持度及整體成效與實施困難的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表 ........................... 153 表 4-69 各項整體支持度及整體成效與解決方式的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表 ........................... 154 表 4-70 各項整體支持度及整體成效與實施成效的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表 ........................... 155 表 4-71 不同導師背景變項對實施方式差異分析摘要表 ........................................................... 157 表 4-72 不同學校背景變項對實施方式差異分析摘要表 ........................................................... 157 表 4-73 不同導師背景變項對實施困難差異分析摘要表 ........................................................... 159 表 4-74 不同學校背景變項對實施困難差異分析摘要表 ........................................................... 159 表 4-75 不同導師背景變項對解決方式差異分析摘要表 ........................................................... 161 表 4-76 不同學校背景變項對解決方式差異分析摘要表 ........................................................... 161 表 4-77 不同導師背景變項對實施成效差異分析摘要表 ........................................................... 162 表 4-78 不同學校背景變項對實施成效差異分析摘要表 ........................................................... 163. x.

(13) 圖次 圖 1-1 研究流程圖 ............................................................................................................................. 8 圖 2-1 臺北縣 98 學年度執行友善校園-學務工作計畫架構圖 ................................................. 45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57 圖 3-2 問卷編製流程圖 ................................................................................................................... 65. xi.

(14) xii.

(15) 第一章 緒論 「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往往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年份不詳) 智慧的啟蒙與增長使我們茁壯與進步,學校教育即在開展我們的天賦,聰慧 與否端看人的努力與創造,努力學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良善品德的養成與 實踐。再高的智慧也彌補不了道德缺陷造成的傷害,唯有培養良善的道德觀與行 為才能使其展現真正的智慧,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新聞中道德淪喪事件頻起,正確的社會價值觀有待正視和喚醒。社會的進步 與變遷帶來人類的進步與革新,隨之而來的是價值體系的衝擊與挑戰,人性的良 善價值觀因此也受到牽動。在「新」與「心」的價值衡量中,我們須開始重新建 立新的價值體系,而品德即為我們能喚起及建立的根基之一。 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人格,才能有樂觀、勤奮、上進和開朗的生活態度。教 導學生正確的核心價值及品德,才能創造個人幸福和社會繁榮,提升國家競爭力 (鄭石岩,2004)。所以,塑造學生有積極、樂觀、奮發等正向學習態度與生活 觀念 ,這些皆是優良品德的基本要求,如何培養具有「品德」的學生是當前教育 所應該關注的焦點。學校教育在智慧啓迪的同時,更要讓學生有良好的品德觀念 與行為。 從學校開始落實「品德教育」繼而結合家庭與社會,深耕於每個人的心中, 有此為基礎,便能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在科技文明的進步與心靈淨化中相得益 彰,讓「品德」成為最佳的競爭力。. 壹、研究背景 一、品德教育為現今多國致力推動的重要焦點 天下雜誌指出,1989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面向二十一世紀研討會」, 特別提出:道德、倫理、價值觀的挑戰會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重要挑戰(何 琦瑜、鄭一青等,2004)。由此可知,品德的提升將為許多國家積極投入的重點. 1.

(16) 方向之一。諸如美國多年來推動「新品德教育」,強調當代核心價值,且以多元 創新教學模式予以推廣;英國於近年增訂「價值教育」與「公民道德教育」等課 程,以期培養良善公民為目標;而鄰近的新加坡與日本,始終以正式課程彰顯其 對於學校道德教育之重視;澳大利亞重視學生核心能力與就業力培養,並強調良 好態度與品德的不可或缺,凡此均凸顯品德教育業為世界趨勢(品德教育資源網, 2009a) 。許多國家紛紛致力品德教育推動,藉以彰顯其核心價值並達致教育目標, 可見品德教育價值體系的建立均為當代許多國家努力的目標。. 二、教育部積極推動品德教育,並頒訂「品德教育促進方案」 教育部因應國際與社會之需要亦著手推動品德教育,並與教育改革發揮相輔 相成之效。於 2004 年訂頒「品德教育促進方案」,規劃並策動相關活動,如:請各 縣市及各校透過民主方式,以我國既有共同校訓與德目為基礎,並轉化當代新價 值與思潮,選定其品德核心價值並制訂具體行為準則,進而融入學校正式課程、 非正式課程以及校園文化,以發展具有特色且永續之品德教育校園文化;再於 2006 年將原方案微幅修訂,融入品德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於相關學習領域及彈性學習 節數中實施,並納入學期課程計畫中加以審慎規劃。為持續品德教育的推廣深耕 與發展,經多次研擬後再度提出接續的五年計畫,著重品德教育推動的優質化與 永續性。推動的重要項目如:鼓勵學校運用全方位推動策略與採用多元教學方法, 以提升品德教育實施的深度與廣度。其次,將著重校長與教師的生命成長與品德 教育知能提升,使其進而激勵學生成長與促使品德教育有效推動。再者,品德教 育相關課程與教材的研發、品德教學方法與評量的創新,以及校園品德文化形塑 等(品德教育資源網,2009a)。品德教育的落實除了於學校深耕外,更須與家庭 教育及社會教育相結合,以期能落實於生活中。 2013 年教育部以「培育優質創新人才,提升國際競爭力」為願景,並提出十 大施政重點,其中「振興師道典範,深化品德教育」為重點之一。由此可見,品 德教育推行的重要,除了「品德教育促進方案」陸續修訂完成不同面向的目標外, 亦納入教育部施政重要項目(教育部,2013)。品德教育已從多方面進行,在思 想及行動上皆有作為,有此可知其重要性及急迫性的改革。 品德教育在教育部制定「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後,鼓勵各縣市至各學校積極 投入於促進品德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的建構與實踐。有鑑於此,新北市政府除了. 2.

(17) 訂定「知愛行善-品德教育在北縣促進方案」之外,更成立「品德教育推動小組」, 以落實各項品德教育基礎。藉由多元資源協助推動品德教育,期望引導學生成為 有品德、有教養的學子,形塑友善校園文化。其中包含:建構品德資源網、編印 品德教育手冊、購置品德教育書籍、拍攝品德教育教學影片等;提供教師作為教 學使用或作為補充教材;透過各種潛移默化方式,輔以價值澄清的課程引導,提 升北縣學子品德涵養,激發正向積極的人生觀(劉和然,2009)。. 三、新北市首創「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期望讓品德教育在日常生 活扎根 為了推動品德教育,扎根於生活中,新北市政府更於國中小推出「品德教育 家庭聯絡簿」,盼能透過以「尊重、責任、公德、誠信、感恩、合作、關懷、助 人、正義、反省、自主、孝悌」十二個品德核心價值為主,結合唐詩、三字經、 論語等經典文學,還有時事、品德小故事及學生投稿作品,讓學生、家長和教師 藉由品德小文的閱讀和分享,能促進親師生溝通外,更能藉由潛移默化達成品德 教育之目標。 新北市於 99 學年度先試辦,將「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贈送給國中小一年級 至七年級的學生,由有意願的學校提出申請,全縣約有 8 成、22 萬名學生使用, 下學期全面推廣到九年級學生。100 學年度,新北市全國首創品德教育聯絡簿從一 年級至九年級完整編印,同時在全市國中小學生免費發送超過 36 萬冊。期望學生 每日使用時能達成耳濡目染效果,進而增進閱讀能力、促進師生、家長交流,讓 品德教育在日常生活扎根(林茂榮,2011)。 由各項品德教育計畫的推動,協助學校在既有特色基礎上,永續發展品德校 園文化營造,建立品德教育之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並宣導、推展家庭、社區與 社會之品德教育,整合學校、家長、民間團體等各方力量,強化親、師、生的認 知與實踐力,以提升家長、社會大眾之道德素養與品德教育知能,形塑良好的校 園道德文化,為優質社會扎根奠基。. 貳、研究動機 一、「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至今,有待研究期實施情形 研究者以身為導師在學校生活的觀察中,發現學校在推動品德教育多有著力,. 3.

(18) 但學生對於品德教育的認知與實踐還是有待加強。常在校園中可聽到學生對話中 夾雜著粗俗、不雅的話語,和同學的相處亦存在著自私、冷漠,和親師問候的禮 貌也省略不少,基本的品德觀念和價值觀的確需要再正視及教導。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沒有公民與道德此科,已將之併入社會領域,成為「缺」 德或是「由顯而隱」的課程(李琪明,2009)。如何去教導?用什麼教材去教? 或許可從「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來著手研究。導師能有此作為媒介教材,加上 是每日均需使用,比起品德教育在學校的推行,可能是透過定期的活動或特別推 派人選參加,推動成效可能無法廣及所有學生。與此不同的「品德教育家庭聯絡 簿」,能每日地同時讓學生與家長一起閱讀,讓學校教育也結合家庭教育一起來 培養學生的品德。有鑑於此,再配合教育部和新北市對於品德教育的重視和各項 的措施,研究者欲了解「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現況,觀察各校經由「品 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使用情形,能否在品德教育的推動有所成效,使學生能從 每日的品德小品中,先從品德重要觀念的認知到實踐於生活中。 由品德教育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可知其議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以「品 德教育」為關鍵字做資料庫之搜尋,可知在品德教育相關主題之研究已達 139 筆, 在品德教育的推動上有多種形式,並於實際現況多有研究,而將之融入於家庭聯 絡簿之推動方式尚無人涉獵,故「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現況有待進一步 探討。因此,本研究嘗試從實施方式及實施困難來瞭解「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 的實施現況,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二、「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成效未知,須進一步檢視、修正 與改進 對於品德教育之推動,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皆積極投入相當之人力、資源, 期能在品德教育的推行有所成效。觀察其他縣市的實施情形,多結合各種形式辦 理,如:辦理品德教育研習、品德教案徵件活動、發行品德報、品德作文比賽等。 其中新北市,更是投注了許多心思與經費,編訂了「新北市『品德教育家庭聯絡 簿』」,讓學生透過每日填寫聯絡簿的同時,順便閱讀品德小品文來促進學生的 理解與反省,並讓親師生得以有共讀、討論之空間。此項措施從試辦到全面實施 已逾三年,其成效的評估與研究甚少,透過評估實際成效才能進行修正與改進。 教師在教學與班務的處理甚為繁重,實際的引導或推動有待進一步討論,加上此. 4.

(19) 種品德教育的推動形式為新北市首創。故探究「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使用能 否達成預期成效,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三、「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時,如何解決遭遇的困難 教育實務的現場中,家庭聯絡簿常為促進親師生溝通之管道。如連清森(2000)、 陳美音(2003)、莊梅萍(2007)、汪靖容(2010)、周芳玉(2011)等,皆以 聯絡簿為主題,無論是傳統紙本或是行動、電子和虛擬式的模式,皆肯定聯絡簿 的功能和效用。其能提供教師傳遞訊息並藉由互動中引導學生觀念與行為,家長 亦能參與其中關心學生在校的學習與生活,並提出其困難及解決方式。而以品德 教育融入於聯絡簿的模式,因導師實際引導操作的不同,其實施後所帶來的困難 和教育人員如何加以解決,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故本研究欲以導師為對象,瞭解新北市國中導師使用「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 的實施現況,推動過程中所遭遇困難,與如何去解決問題及成效如何,以做為相 關單位實施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中導師,推動「品德教育家 庭聯絡簿」的實施現況與成效,以及其實施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與解決方式。具 體而言,本研究所欲達成的目的如下: 一、瞭解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現況。 二、分析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成效。 三、探討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方式與實施成效的相關情形。 四、探究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困難與解決方式的相關情形。. 貳、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欲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現況與實施成效方面: (一)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方式為何?. 5.

(20) (二)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困難為何? (三)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解決方式為何? (四)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成效為何?. 二、不同背景的新北市國中導師,對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 簿」實施現況與實施成效的差異情形方面: (一)不同背景的新北市國中導師,對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 施方式的差異情形為何? (二)不同背景的新北市國中導師,對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 施困難的差異情形為何? (三)不同背景的新北市國中導師,對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解 決方式的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的新北市國中導師,對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 施成效的差異情形為何?. 三、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方式與實施成效的相 關情形為何? 四、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困難與解決方式的相 關情形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現況與成效,茲將本研 究之重要名詞界定如下。. 壹、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在培養學生良善品德,屬於教育的基礎根本,品德教育可於教育 的場域引導學生做善的思考、行為,建立個人倫理核心價值,發展良好的品德與 正向行為,使之趨於內化的過程。其中包括認知、情意與行為,亦屬知善、樂善 與行善的全人發展。學生品德的陶冶,不僅在強化個體良善品德面向,增進個人 生活幸福,更期兼顧個體與社會的良善發展,涵養身為現代公民應有的核心價值、. 6.

(21) 行為準則與道德文化素養,使社會更朝良善發展。. 貳、家庭聯絡簿 家庭聯絡簿是指學校為協助家長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及導師想瞭解 學生在家庭生活狀況,為親師雙方互動所設計的簿本。導師透過家庭聯絡簿,傳 達學生在校學習表現,主要內容為回家作業、考試相關資訊、攜帶物品、學生札 記、親師叮嚀等。學生須每天填寫,導師與家長可藉此互動、回饋,以了解及增 進學生在校、在家之學習表現,以達訊息傳遞、親師生溝通之目的,並且幫助學 生學習、成長與進步。. 參、新北市「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 新北市「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是依照七到九年級學生不同學習程度分別編 印,將新北市 12 個品德教育的核心概念「尊重、責任、公德、誠信、感恩、合作、 關懷、助人、正義、反省、自主、孝悌」,以佳句格言、小故事、學生投稿作品 等方式放入聯絡簿,再依照學生程度選錄唐詩、論語、朱子治家格言等經典文學, 以及易懂的品德小故事和品德格言,讓班級導師可以帶領學生依據當週的品德德 目,透過心得分享或寫下感言,檢視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好品德。「品德教育家 庭聯絡簿」除了提供親師生互動使用外,更能讓學生、家長和導師藉由品德小文 的閱讀和分享,能促進親師生溝通外,更能藉由潛移默化達成品德教育之目標。.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節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採調查法,以研究者自編之 「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 實施現況與成效」問卷作為研究工具。. 貳、研究步驟 本研究在對問題背景初步瞭解之後,即進行文獻蒐集,以確立研究範圍。正 式研究實施程序分為文獻蒐集與研究探討、建立研究架構、編製問卷、發放問卷. 7.

(22) 與回收彙整、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等階段,完整研究流程 如圖 1-1: 選定研究主題. 文獻蒐集與研究探討. 建立研究架構. 編製問卷. 發放問卷與回收彙整. 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 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現況與成效,茲將說明 本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一)本研究的研究地區選定新北市(2010 年 12 月 25 日改制前稱臺北縣), 其原因為「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為新北市所獨創之品德教育推行的其 一形式。研究者對其感到好奇,欲瞭解新北市「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 實施現況與成效,故選定做出創舉且亦無人研究相關主題的新北市地 區。 (二)研究者目前任教於新北市,故實際參與新北市「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 8.

(23) 的實施,較能掌握實際情形。.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任教新北市公立國中導師為對象。因為新北市幅員廣大,所以問卷 施測對象採「分層隨機抽樣」,並以學校規模做為抽樣的依據,其分類標準為學 校班級數目,24 班以下者為小型學校,25-59 為中型學校,60 班以上者為大型學 校。.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的調查內容範圍,涵蓋了「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相關內容,包括 實施現況(實施方式、實施困難與解決方式)和實施成效。.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地區 「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為新北市政府所推廣,其研究結果在推論至全國品 德教育之實施現況時有所限制。. 二、研究對象 (一)本研究因研究者己身所任教的教育階段、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僅 以在新北市國中任教的導師為調查對象,故研究結果可能無法推論至同 樣有使用「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新北市國小的相關實施現況與成效。 (二)本研究的對象係指 101 學年度在新北市公立國中(含完全中學、市立國 中小之國中部)的導師,不包括特殊學校及私立國中的導師。 (三)本研究的對象為新北市國中導師,調查其推動「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 的現況與成效,藉由導師在校內的觀察,以了解學生在校的行為表現是 否能體現「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所著重的品德核心價值,而學生在家 的行為表現導師則可能無法觀察到,此亦為研究限制。.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欲探討新北市國中導師對「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現況與成效, 為較能掌握研究主題,將「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現況研究重心聚焦於實施 方式與實施困難兩層面。基於研究者所能掌握的變項數量,其他與實施現況有關. 9.

(24) 之因素,則無法進行探討與分析。.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採調查法,以研究者自編的「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 實施現況與成效」問卷作為研究工具,因此,主要係以實證研究結果探討並分析 研究變項之間的關係,以量化的調查方法進行研究。因問卷調查法僅能針對現象 的呈現與瞭解,並以被調查者心理知覺和意願表達為限,所以無法針對受試者做 更深入的探討與分析,此為本研究方法之限制。 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實施現況和成效之研究,若能兼具質與 量的研究方法,結論將更客觀與周全,但限於研究者的人力、物力及時間等限制, 本研究僅以量化方法的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 10.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國中「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實施現況、成效、所 面臨的困難與解決方式。因此,必須先就品德教育的意義與內涵進一步釐清與界 定,並分析現行相關政策,以瞭解當前品德教育的實施情形,進而探究品德教育 融入家庭聯絡簿的發展。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品德教育的意義、內涵及其 相關理論,第二節為品德教育的政策與實施,第三節為家庭聯絡簿的意義與使用。. 第一節 品德教育的意義、內涵及其理論 本節在瞭解歷年來關於品德教育的意義與內涵,並深入探討品德教育之發展 理論與相關課程設計理念。. 壹、品德教育的意義 一、品德 品德、品格與道德常為大家相互使用,或視為同義詞。 品格(character)一詞的起源出自於古希臘文「charassein」,本意是「雕刻」, 從此字引申出品格的意義是「行為的典型和道德規範」 (Ryan & Bohlin,1999)。 林新發與王秀玲(2003)將品格稱為性格、個性或人格,是個人身心與環境交互 作用所形成的一組比較持久、穩定的內在心理傾向、特徵或特質,包括認知、性 向、氣質、尊嚴、情意、道德、價值觀和態度的總和。傅佩榮(2004)指出品格 一詞,在中文則兼稱人品與性格而言。 道德(moral)的拉丁文是 moralis,為風俗習慣,指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林 火旺,2004)。吳清山、林天佑(2005)亦指出道德是指依個人行為操守的良窳, 如廉潔、守法、孝順等倫理與道德層面的觀念與行為表現。 Lickona(2003)認為品德是一種美德(virtue),這種美德是個人或群體所共 同遵守並認定的價值規範,是人類優良的特質,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良善覺知; 另一方面,亦認為品德教育在於建立「核心價值」(core value),促進個人及群 體向「善」發展,增進人類生活福祉。 從相關文獻中,我們可知有許多關於 character 及 moral 方面的探討,經由翻. 11.

(26) 譯後,而有品格與道德的不同稱呼,而「品德」一詞,則是國內常被使用的語言 (傅木龍,2007)。李琪明(2006)亦指出由教育的面向來看,「品德教育」所 應該關注的是面對複雜的、多元的甚至是價值衝突的環境,這樣的過程中如何去 選擇。我們應該培養的是一種批判思考的能力,還有與人論辯、論述、溝通的一 種能力。本研究依據常用及教育部所頒定「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用詞,於文中 使用「品德」一詞。. 二、品德教育 Lickona(1993)認為品德必須包括道德的認知、情意、行為等三個層面,而 良好的品德是要能知善、愛善及行善,學校必須幫助學生瞭解核心價值、接納與 承擔道德規範、將道德規範於日常生活中實踐。 Vessels 與 Boyd(1996)認為品德教育是指能促進社會、個人責任及良好品格 特質、道德價值的教育。 有此可知品德教育是幫助我們從修身開始,進而發展成與人相處之道,且能 自助、互助,朝向更美好的境地。從個人至社會都能有更完善的關係,透過具體 好的行為實現於生活中。 李琪明(2003)將具有德行取向之道德教育,稱為「品德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以與一般之「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有所區隔,其理由有二: 第一,當代道德教育多半自心理學角度出發,強調價值澄清或道德認知發展,並 以實徵性研究典範為主,與強調核心概念的品德教育有所不同。第二,突顯「品 德」二字的特點,品德是多數德行之累積與習慣之養成,因此,德行也可以說是 品德所蘊含的特質。 品德教育就是教育學生,使之知善、期望善,以及行善、表現良好行為,並 內化成習性的歷程。亦是增進學生良好的個人特質,使之知善、愛善、樂善的教 育(黃德祥,2003)。 品德教育是藉由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促進個人發展倫理責任與關懷情懷的教 育活動。主要在教導學生重要的核心倫理價值,營造如關懷、誠信、責任與尊重 等人我關係,涵蓋生活的各層面(李素貞、蔡金鈴,2004)。在建立品德核心價 值的同時,同時促進品德教育的達成。品德教育之目的在避免學生道德問題的發 生,並以品德教育指引道德、價值的發展,而道德教育、品德教育、價值教育等. 12.

(27) 均在導引人類的行為、使之趨於向善(黃德祥、洪福源,2004)。品德教育就是 教如何做人做事,怎樣和自己相處,怎樣和別人相處,怎樣和環境相處,這是做 人。事情要如何進行,才容易達到目標,這是做事。在學校中施行品德教育主要 在於協助學生了解、欣賞、以及表現出好的行為(李珀,2005)。學習的過程中 除了知識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吳清山、林天佑(2005)指 出,品德教育是用來陶冶學生良好的社會行為與個性,使學生能夠知道並實踐如 何與人相處、如何面對問題的教學與學習活動。 詹允文(2007)從美國品格教育之歷史演進過程中,認為品德教育是培育學 生成為良好公民或品行良好之人所採取的教育模式。某一時期之稱謂,無論是道 德教育(moral education)、倫理教育(ethical education)、品德教育(character and moral education) 、價值教育(values education)及公民精神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 等皆納入品德教育之範疇。 除了思想觀念等認知層面以外,還包括人生價值和意義的建立、實際生活情 境中的智慧判斷和抉擇、生活行為的實踐,以及實踐的意志等方面,都應該周全 地涵蓋,齊頭並進,才能圓滿(陳迺臣,2007)。 綜上所述,可知培養學生良善品德,屬於教育的基礎根本,品德教育可於教 育的場域引導學生做善的思考、行為,建立個人倫理核心價值,發展良好的品德 與正向行為,使之趨於內化的過程。其中包括認知、情意與行為,亦屬知善、樂 善與行善的全人發展。學生品德的陶冶,不僅在強化個體良善品德面向,增進個 人生活幸福,更期兼顧個體與社會的良善發展,涵養身為現代公民應有的核心價 值、行為準則與道德文化素養,使社會更朝良善發展(教育部,2009)。. 貳、品德教育的內涵 品德教育於學校中落實,可教導、啟發學生良好的美德與情操,學習與人的 互動中皆依循著良善的價值,如此,讓社會充滿和諧與關懷。為了達到此一目的, 我們須正確的教導學生品德教育,而要落實須先了解其中的內容及重要的核心價 值。Lickona(1993、2003)認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導他們了解並 建立其自身的「核心價值」(core value)。 今日品德教育之重要性與必要性再度受重視,惟其意涵之解讀紛陳,以下究 其內涵和核心價值分述如下。. 13.

(28) 李琪明(2004a)認為品德教育的重要意涵有四:. 一、品德教育是兼顧知善、樂善、行善等多面向教育歷程與結果,並非僅限於知 易行難。 二、品德教育係引領學生由他律至自律之全人教育,而非僅限於生活常規。 三、品德教育含括個人修養(個人道德)、人際關係(偶性道德)、公民資質(公 共道德)以及過程價值(溝通、論辯等能力)之多面向教育,並非侷限於個 人私德。 四、品德教育乃對有關善之核心價值、原則及其脈絡,不斷反省與批判之教育動 態歷程,絕非單指文化傳統之復興,而在於文化精髓融合現代精神之創新轉 化。(李琪明,2004a,頁 8). 由此可知,品德教育須從認知、情意、行為等方面去實行,透過反省與互動 的回饋,方能於群己關係中有善的行為表現和價值觀念。瞭解品德教育的內容與 核心價值,更能讓人對己身的行為反應於現代生活中能有與時俱進善的表現,於 公民社會中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也能有所進步。除了李琪明提出了品德教育的 重要意涵外,李珀(2005)也曾提出品德教育的內容可分為:. 一、. 對己克制:對自己要約。. 二、. 對人感恩:對別人要恕。. 三、. 對物珍惜:對物質要儉。. 四、. 對事盡力:對事情要有責任。. 五、. 全神貫注聆聽別人意見以示尊重的「專注」。. 六、. 以光明磊落的動機努力做正當行為的「誠懇」。. 七、. 善用所擁有的「慷慨」。. 八、. 對得罪我的人不懷恨、不計仇的「饒恕」。. 九、. 準確說明原委,以賺得未來的信任的「誠實」。. 十、. 以言行讓人知道他曾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受益的「感恩」。. 十一、行正事時展露的高尚品性與純淨心靈的「美德」。 十二、樂意執行上位者的交代,不負期望的「順服」。 十三、有「真愛」而非自私,不求回報滿足他人的基本需求。. 14.

(29) 十四、學習「善勸」:破除他人心理的障礙,為他人指引真理,給予溫暖。 (李珀,2005,頁 67). 透過上述對品德教育的內涵加以介紹後,我們可知了解品德教育的內涵和核 心價值,並且具體去實行,可以讓生活邁向幸福的方向,使個人與社會朝向良善 發展。 Lickona(1991)提出對「品德」有相關聯且影響的三個層面:第一是道德認 知(moral knowing)層面,第二是道德情感(moral feeling)層面,第三是道德行 動(moral behavior)層面。其對品德的全是為對於道德相關事物,我們要能思辨、 統整和具有善的情感,最後實踐它且成為習慣。 從國內外學者的論點中,我們可以了解品德教育的內涵,可分為不同的層面 去探討,從認知上去強化自身的覺醒和思考;情感上可培養人我關係中善的表達; 行為上學習具體的實踐能力,具備三層面的品德內涵後,再從中歸納品德核心價 值,由核心價值出發去貫徹品德教育的內涵要義。 1992 年,「品德至要」(character counts)聯盟在會議中提出了作為現代公民 應培養的基礎品德特質:「品德的六大支柱(six pillars of character):尊重、責任、 公平、信賴、關懷、公民責任」。加拿大-安大略省-約克區在「品德可貴」教育計 畫中亦提出十大目標:尊重、誠實、公平、堅毅、勇氣、責任、為他人著想、主 動、正直、樂觀(何琦瑜、鄭一青等,2004)。 Gibbs 與 Earley(1994)提出十種個人與群體必須共同建立的核心價值,作為 品德教育的基礎,包括有:同情(compassion)、勇敢、彬彬有禮(courtesy)、 公正不阿(fairness)、誠實無欺(honesty)、仁慈善良(kindness)、忠誠(loyalty)、 堅忍不拔(perseverance)、尊重(respect)、負責任(responsibility)。Lickona (2003)則提出了十項基本的美德,可作為品德教育的根本要素。包括:智慧 (wisdom)、剛毅(fortitude)、正義(justice)、大愛(love)、克己(self-control)、 積極態度(positive attitude) 、誠正(integrity) 、勤奮(hard work) 、感恩(gratitude)、 謙恭(humility)。 Berger(1996)曾研究 Locust Valley 小學實施的「價值背包」,其中包含九大 核心倫理價值(9 core ethical values) ,此為該小學實施 K-12 品德教育的重要指標: 一、誠實正直(honesty/integrity):真實無欺並能分辨善惡,選擇做對的事。. 15.

(30) 二、相互尊重(respect):重視自己、他人、環境、財產與法律等的價值。 三、彬彬有禮:因時因地對他人表現適當的言語與行為。 四、自我訓練(self-discipline):表現適當的自我控制與教育,以求不斷進步。 五、悲天憫人(compassion):能同理與瞭解他人的需求與感覺。 六、寬容雅量(tolerance):對於和自己意見、種族、信仰相異的他人抱持正向態 度。 七、熱愛學習(love of learning):對於學習抱持高度的好奇心。 八、重視教育(respect of education):對於學習環境的價值與開發人類潛能的需 求表示高度關切。 九、負責任感(responsibility):盡個人所能提供他人所需,並盡力完成任務。 Ryan(2003)認為智慧使個體能專注思考、正確判斷,並作出合乎道德的行 為;正義是一種外在的,屬於社會道德,以個人專業、合法的義務和承諾對其他 人關心;自制則是內在的,或是個別的德行,它給予人們智慧來控制自我的衝動, 養成道德的自制;勇氣是個體擁有積極追求道德的特質。 1997 年 2 月由美國培基學院(Advanced Training Institute of America)在奧克 拉荷馬市的威爾羅傑小學等八所公立小學推行「品德第一」(The Character First Program)教育計畫,其中列舉了九項「品德特質」為教育重點,如:誠實、莊重、 順服、慷慨、整齊有序、真誠、饒恕、德行(王心怡,1997)。黃德祥與謝龍卿 (2004)綜合上述學者所言,將品德教育的內容分為三方面: 一、自我要求:要時時重視自我訓練,克己正念,修養品性與情操。 二、尊人愛物:尊人者人恆尊之,愛物者必有餘福,與天地一同悲喜,忍讓寬容, 胸懷大度,誠信負責,大愛感恩。 三、不斷學習:學而後知不足,知不足而後勤充實,謙沖自持,虛懷若谷,盡己 之學貢獻社會,追求人類福祉。 鄰近我國的日本亦於學校中實施品德教育,依對象的不同而將品德內容做分 類(王前龍,1997)。如:「人與自己」中包括節度、勤勉、努力、勇氣、正直、 誠實、明朗等;「人與他人」中包括禮儀、親切、信賴、友情、尊敬、感謝等; 「人與自然及崇高事物」中包括自然愛、尊重生命;「人與集團社會」包括公德 心、遵守規則、社會規範、家族愛、勤勞、國際理解與親善、人類愛等。日本小 學道德課的內容,是遵循文部科學省制定的「指導要領」而進行,每週約上一小. 16.

(31) 時,每年必須上滿三十四個小時,內容必須包括「鄉土愛、真愛生命、尊重他人」 等,至於實際內容,各學校可以自由決定(孫曉萍,2007)。 林新發與王秀玲(2003)提出國民中小學學生,應該優先培養的十大品德核 心內涵為尊重、誠信、負責、創意、自律、公平、信賴、勇敢、勤奮、關懷等。 李琪明(2004a)提出好品德包含核心價值之知情意行等層面,核心價值則是指尊 重、責任、信任、公平、勤奮、自制、關懷與勇氣等。教育部於 2004 公布的「品 德教育促進方案」,即為關懷、尊重、責任、信賴、公平、正義、誠實等七大美 德。 綜上所述,我國推行的品德教育內容與核心價值與其他國家之重點方向多有 相同處,新時代的「品德教育」已是全人教育的內涵,包括與自己、與他人、與 社會之多面向關係,今參考黃德祥、謝龍卿(2004)綜合學者說法,將品德教育 的內容分為三方面:自我要求、尊人愛物、不斷學習,將其分成「個人修身」、 「群己關係」、「社會價值」三大類,統計不同國家及學者專家提出之品德教育 核心價值其出現次數並列表如表 2-1,可看出最受推崇之品德核心為負責、誠信、 自制、誠實、正直、勇氣、勤奮、尊重、關懷、愛心、寬容、公平、正義等,可 知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能放諸四海皆行,惟實施方式須依國情民風、地區而調整。 另外由於教育部推行的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是李琪明進行一系列的編訂、研究,其 構想即源自美國近十餘年來推動「新興/當代品德教育」的綜合型模式的經驗而 來,強調的其一推動模式即為使學生具有當代倫理核心價值的個人素養與公民資 質(李琪明,2007)。由此可知核心價值的建立甚為重要。我國的品德教育核心 價值大致偏向取自美國經驗,再由各校於對話溝通與共識的凝聚中,建立適宜之 核心價值,以期能加以發展、融入學校文化中。 瞭解品德教育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後,便可從上述之品德教育內涵著手,透過 其核心價值,我們可知將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落實於教學或生活中,更能提昇學 生優良正向的自我價值與能力。如新北市政府即從核心價值的選定開始,進而推 廣以「尊重、責任、公德、誠信、感恩、合作、關懷、助人、正義、反省、自主、 孝悌」十二個品德核心價值的品德教育,並編定「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藉此 強化親、師、生之認知與實踐力。本研究即在探究新北市之作法,並從中瞭解導 師在使用「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時,觀察學生能否展現這些重要核心價值,是 否還有需加強的項目,此待研究之。. 17.

(32) 表 2-1 不同國家及學者專家提出之品德教育核心價值統計. 群 己 關 係. 社 會 價 值. ○ ○ ○ ○ ○. ○. ○ ○. ○ ○ ○ ○. ○. 美 國 培 基 學 院. Lickona. 個 人 修 身. 負責 誠信 自制 誠實 正直 勇氣 勤奮 積極 堅毅 誠懇 學習 謙恭 樂觀 珍惜 非暴力 開放性 莊重 整齊 德行 親切 創意 尊重 關懷 愛心 寬容 禮節 感恩 順服 慷慨 家族愛 貢獻 真愛 善勸 公平 正義 忠誠 公德 自然愛 國際親善. Berger. 核心價值. 美 國 品 格 教 育 聯 盟. Gribbs & Earley. 美 研究者 國 品 格 法 庭. 加 拿 大. ○ ○ ○. 日 本. ○ ○. ○. ○ ○ ○ ○. ○. 黃 德 祥 、 謝 龍 卿. 李 珀. 李 琪 明. 林 新 發 、 王 秀 玲. 合 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8 8 6 5 4 4 3 3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1 6 6 5 4 4 2 2 1 1 1 1 6 3 2 2 1 1. ○ ○. ○. 教 育 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8.

(33) 參、道德發展理論 學生為學校教育的主體,教師如何運用適合的教學方法做有效的教育價值和 目標傳遞,端賴配合學生的發展。依照其不同年齡階層的成熟度,在生理、心理、 環境的交互影響下,了解學生的需求、發現問題,才能達成有效的學習。故,於 品德教育的引導、發展,也必須先瞭解學生的道德發展歷程,了解後才能在配合 學生道德發展的情形下,進行有效的品德教育。探究學生的道德發展階段有助於 我們在品德教育的規劃與實施。以下就 Piaget、Kohlberg 與 Dewey 的道德發展理 論及 Noddings 的關懷倫理學簡要介紹如下。. 一、Piaget 的道德發展理論 Piaget 對於道德發展的論述,有四個特徵及三個階段(張春興、林清山,1983): (一)道德發展的四個特徵 1. 道德會隨者年齡與智力並行發展。 2. 人類思考方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質與量的變化。 3. 思考方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階段性,每一階段有一定的順序,不受外力 影響而改變。 4. 每一階段的思考表現,係以前面各階段心智發展與統整的結果。 由此可知,Piaget 認為個體的認知成熟的過程促使兒童道德結構產生改變,而 這個改變有一定的階段與順序,其現在所表現的行為係為過去經驗的累積。故應 用於本研究時,亦觀察到新北市「品德教育家庭聯絡簿」的編輯內容亦依照年齡、 教育階段的不同,編有國小版和國中版,依照不同的成熟性給予不同的品德小品 內容做思辨。 (二)道德發展的三個階段 Piaget 認為道德是規則體系構成的,道德的實質或成熟的道德包括兩個方面的 內容:一是兒童對社會規則的理解和認識,一是兒童對人類關係中平等、互惠的 關心,這是公道的基礎。Piaget 也認為學齡前 4 歲的兒童沒有規則概念,道德不存 在他們心中,稱為無律期,隨認知發展的成熟,Piaget 依據兒童是否能了解和應用 規則而提出道德發展的理論: 1. 無律期:出生~4 歲。(1) 此時幼兒的認知處於準備運思期,自我中心強, 對任何規範均似懂非懂,故無法從道德觀點來評價幼兒行為。(2) 物權觀. 19.

(34) 念尚未發展,屬「非道德行為」。 2. 他律期:4 歲~8 歲。(1) 兒童認為規則是萬能的、不變的,無法理解規則 是由人創造的。(2) 兒童總是以極端態度來評定行為的好壞,亦即不是好 的,便是壞的。(3) 行為是根據行為後果的大小來決定,而非取決於主觀 動機,如幫忙洗碗而打破碗和偷吃糖而打破碗的行為是「一樣壞」。 3. 自律期:8 歲~12 歲。(1) 兒童已能意識規則是人們所創造,可加以改變。 (2) 對行為的判斷建立在行為的意圖和行為的後果上,如偷吃糖打破碗和 幫忙洗碗而打破的行為是不一樣的。(3) 提出的懲罰意見與其所犯的錯誤 更加貼切。約 8、9 歲的兒童就不再盲目接受權威,也不再無條件的遵守紀 律,他們開始選擇、判斷規範的適切性及可行性。同時逐漸注意同儕間合 作、互惠的道德觀,也考慮到行為的動機。 Piaget 道德發展的三個階段,論述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於道德認知和行為的判 斷和實踐,應用於國中階段的學生,在實行品德教育時,可讓其了解品德教育的 核心價值和內涵,再由學校的各項品德教育的學習措施讓學生判斷並學習實踐。. 二、Kohlberg 的道德發展理論 Kohlberg 經過 15 年的研究發現,雖然不同國家、種族、文化、社會規範等各 不相同,但兒童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趨勢卻是一致的,他提出了三時期六階段的 認知發展理論(張春興、林清山,1983): (一)道德成規前期(pre-conventional level):學前幼稚園至小學中低年級(9 歲以下) 1. 避罰服從取向:恐懼懲罰,無條件服從權威者,個體認為凡是不被懲罰的 行為都是好的;遭到批評、指責的行為都是壞的。 2. 相對功利取向:行為對錯視行為後果賞罰而定,道德是一種利益交換,希 望得到比付出多,類似買賣的關係,認為得到利益就是好的。 (二)道德成規期(conventional level):小學高年級到青春期(9 到 12 歲) 1. 尋求認可取向:以人際關係和諧導向,順從傳統要求,表現從眾行為。 2. 順從權威取向:以法治觀念判斷是非,信守法律權威,重視社會秩序。 (三)道德成規後期(道德自律期、道德原則期) (post-conventional autonomous; principled level):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時開始(12 歲以上). 20.

(35) 1. 法治觀念取向:表現思考的靈活性,不用單一的規則去評價個體行為,法 律為公益而制定,行為對錯視雙方契約或大眾的共同認可而定。 2. 普遍倫理取向:個人根據他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建立道德判斷、一致 和普遍性的信念,信念的基礎是人性尊嚴、真理、正義和人權。 Kohlberg 除了提出上述道德發展認知階段外,又於 1970 年間提出了「正義社 群」的概念,認為學校的團體道德氣氛有利於個人道德發展,學校中的道德氣氛 是重要的潛在課程,對於兒童的道德教育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三、Noddings 的關懷倫理學 繼 Kohlberg 提出道德發展認知階段即正義社群的概念後,基於女性主義立場 的吉利根(Carol Gilligan)於 1982 年所提出關懷倫理(an ethic of care)。諾丁(Nel Noddings),則是在 1984 年提出女性進路的關懷倫理學(ethics of care)及其在道 德教育上的實踐主張。Noddings 想要從人際間的相遇、接納、承諾、回應等互動 之中,建構一個微觀的、具體處境的、重視人際關係、情意交流取向的倫理學 (Noddings,1984)。 方志華(1999)整理關懷倫理學所提出的道德教育方法,有身教、對話、練 習關懷、肯定四個實踐面向。在 Noddings 的關懷倫理學理論中,要發揮社會正義 的實踐動力,必須擴充人性中關懷的情意力量,使人的關懷情意成為實現社會正 義的人性動力來源。Noddings 從關懷倫理學的立場,提出了教育是關懷者與受關 懷者兩造的關懷關係,在課程中要安排學生去作關懷服務,並學習以關懷的態度 去批判和反省社會現象。 運用關懷理論於品德教育的實踐,可知需要師生一起培養關懷的關係,且此 關係要是雙向溝通的過程,教師在教育的方法要多元,並注意身教的重要性,教 師透過對話、交談讓學生感受到關懷的關係和空間,有助創造品德教育具體行動 的實踐。 國中學生的品德教育實施可就 Piaget 與 Kohlberg 的道德發展理論和 Noddings 的關懷倫理學作一對照整理如表 2-2。 由 Piaget 和 Kohlberg 的道德發展理論,我們可知道德發展是由他律到自律, 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的,且其發展有其序階。道德判斷並不是單純的是非問 題,在面對道德問題情境時,個人會從人、己、利、害及社會規範等多方面綜合. 2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educational needs (SEN) of students that teachers in the mainstream English classroom need to address and the role of e-learning in helping to address these needs;.. O To

educational needs (SEN) of students that teachers in the mainstream English classroom need to address and the role of e-learning in helping to address these needs;.. O To

community, including the students, teachers, support staff (counsellors, social workers);.. parents and board of governors, are involved in confronting the issue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Effective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school affairs may be linked to parent educational programs which is central to high quality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of the children. The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each student at Chiayi City Schools are more than that of Chiayi County Schools because the size of class at most of Chiayi City Schools is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are also different while people used Taipei Smart Card in different situation.. We suggest that the Taipei Smart

Internal stimulus is intention of character and external stimulus is event of story and the action of character is response.. We implement the storyline in our emotion 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