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問題表徵能力與數學解題

由於本研究以 Mayer(1992)解題理論的問題表徵(problem representation)為 主要研究架構,故對於表徵(representation)理論的理解有其必要性。本節將探 討表徵的意義、分類及與數學學習上的啟示,最後說明問題表徵與數學解題的 相關性。

壹、表徵意義

表徵係指個人對訊息的呈現方式。張春興(1989)認為表徵(representation) 是指將外在世界的事物以不同的抽象或符號化的方式來表達的歷程。從認知心 理學的角度來看,是訊息處理的過程中,把訊息譯碼轉換成另一種型式,以便 表達與儲存的歷程。

Lesh、Post 與 Behr (1987) 認為表徵是指心智過程模式化所使用的符號系 統,如圖表、符號與文字,即是將訊息概念化後,進一步依需求所產生外在的 具體化。

游自達(1995)認為表徵(representation)是人類學習的重要媒介,藉由表徵人 們得以理解外界、簡化思考過程、進行運思並與他人溝通。

綜合上列對表徵的意義,表徵是對訊息以另一種符號或形式表達的歷程,

也是個體對訊息的理解、詮譯與呈現的方式,其形式不僅不限於特定的符號,

更有溝通、簡化思考、便於儲存與表達的功能。

貳、表徵的分類

對於表徵的看法,不同的學者均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進而發展出對表 徵不同的分類,本研究整理相關文獻,將表徵從存在的形式、運思的觀點、溝 通的觀點與認知歷程的角度進行探討,茲將其分述如下:

一、表徵存在的形式

Hieberrt 與 Carpenter(1992)認為依表徵存在的形式,可以把表徵區分為外

19

在表徵(external representation)與內在表徵(internal representation)兩類。

Hayes(1981)認為這兩類表徵的類型表示著個體是如何去理解問題的方 式:內在表徵是反映個體如何建構與組織這個問題與其心中的內在關係,也就 是訊息在腦中編碼、修正與儲存;外在表徵則是個體對內在表徵的訊息使用描 繪圖形、寫下文字或符號去創造與產生。

外在表徵使用的意義在於人腦中與之相對的內隱心智模式(Hestenes, 1995),故內外在表徵互為表裡且密切相關,我們可利用外在表徵去理解內心 的心智模式,並對內在表徵予以精鍊,而內在表徵的運作過程,往往也會影響 外在表徵的呈現。

二、運思的觀點

Bruner(1966)認為個人經由知覺將外在環境的事物轉化為內在的心理事件 之過程,即為認知表徵(cognitive representation),運思材料的不同代表了孩童 不同程度的心智成長,可將其分為三類:

(一)動作表徵(enactive representation):指個體接受到刺激所引發的外在行動反 應,這些反應必須藉助實物或具體物的操弄活動來引發個人的運思活動。

故透過行動的手段來掌握概念或事物,為動作表徵對外界事物學習的主要 方式。如果以數數為例,教導孩童數數及數量的概念,必須利用花片或積 木等外界的刺激物,讓孩童由實際操弄而獲得數量的概念。

(二)圖像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孩童能靠心像(image)來掌握概念,因為對 物體的知覺存在於心像中。故當具體物消失時,在腦中仍有心像,可進行 內在的運思活動。

(三)符號表徵(symbolic representation):符號與心像不同,本身是一個隨意的記 號,它與實物之間並無任何類似的地方,也不似心像為外在實物的影像,

它僅是一種心像與具體物之間某種特質的抽象意義。在此階段孩童會利用 符號在掌握概念,並作為運思的材料。

20

Bruner(1966)認為表徵不僅是運思的材料,運思活動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更說明智慧的增長。孩童由具體物的動作表徵到形成心像,並進一步發展成符 號的表徵,讓其運思活動逐漸不依賴外在的刺激。當孩童能熟練符號的運思 時,即表示孩童數學概念能力的增長。

三、溝通的觀點

Lesh et al.(1987) 從溝通的觀點說明了表徵意義,以下茲將表徵的類別做 一說明:

(一)真實的腳本(real scripts):利用真實情境中的物體來說明問題的情境及內容。

(二)可操作的模式(manipulative models):指具體可操作的教具,這些教具能與 許多數學概念相結合,表示數學關係及演算,如:古氏積木、花片、分數板 與玩具紙鈔等。

(三)圖片或圖表(static pictures):以靜態的圖形模式或表格,用它來理解相關的 數學概念,如:長條圖與面積圖等。

(四)口語符號(spoken languages):特定領域或日常生活用的口語符號,如二分 之一、百分之五十。

(五)書寫符號(written symbols):數學算式、符號或特定領域的句子,如:

( )+5=20 等。

Lesh(1987)認為表徵的重點不在於不同表徵類別分類,而在於轉換

(translation),當個體能對同一概念自由的轉換成不同的表徵時,即代表個體能 熟練相關概念(如圖 2-1)。而表徵的功能不是代表個體心智的增長,而是一種對 概念的溝通。

Lesh(1987)的表徵理論除了結合 Bruner(1966)表徵的深度,並添加了廣度 的學習,因此增加了真實腳本與口語符號兩種表徵並且強調各種表徵的轉換。

Lesh(1987)從文化的觀點討論表徵,他認為符號表徵不僅是個人心智活動的材 料,而且是一種文化規約的溝通工具,意味著一些約定成俗的共識(引自陳霈 頡、楊德清,2005,頁 51)。

21

從國小的教材與教學來看,無論是真實的腳本、可操作的模式、圖片圖表、

口語符號及書寫符號這五種的哪一種類別,不同的表徵類別均充斥於課堂中。

當老師把數學概念用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口語說明、配合教具展示及黑板繪製 圖表,並將數學概念用書寫的方式表達出來,除了是一種對數學概念的溝通,

也是對同一數學概念的多元表徵,除了表示教師對這些概念的精熟程度外,更 讓學生從更多不同的外在表徵上去習得數學概念。

圖 2-1 表徵系統的交互作用模式

資料來源:譯自 Lesh, R., Post, T., & Behr, M. (1987). Representations and translations among representation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In C. Janvier (Ed.), Problems of representation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pp. 34). Hillsdale, NJ: Erlbaum.

四、認知歷程的觀點

Kaput(1987)說明數學的表徵系統時,從認知歷程的角度出發,指出「表徵」

即是以表徵的事物來替代被表徵的事物,其關係為互相替代的關係。

(一)認知與知覺的表徵(cognitive and perceptual representation):指個體腦中對 訊息的儲存與轉換,是指個人內在對於訊息的表徵。

(二)解釋性的表徵(explanatory representation):說明個體內在表徵的假設性實 體,是連結自然語言或心像的心理結構模式,為描述數學符號間的關係。

(三)數學的內在表徵(representation within mathematics):不同數學結構間的關 聯,以一種數學結構的表徵代表另一種結構特性的系統。

圖片或圖表

書寫符號

真實的腳本 口語符號

可操作的模式

22

(四)外在符號的表徵(external symbolic representation):用外在抽象的符號、圖 形或文字來表徵數學概念的形式。

綜合上列所述,從表徵理論的不同觀點來說,Hieberrt 與 Carpenter(1992) 為存在的形式的觀點、Bruner(1966)為運思觀點、Lesh(1987)為溝通的觀點,而 Kaput(1987)為認知歷程的觀點。

Hieberrt 與 Carpenter(1992)、Bruner(1966)與 Kaput(1987)的類別,都包括了 個體對表徵從內在歷程到外在形式;而 Lesh(1987)的五種表徵分類均是外在的 形式,其對於表徵的看法是從溝通及文化的角度切入,但理論中所強調的轉換 (translation),則與個案的內在歷程有關,以下茲將不同觀點學者的分類整理如 表 2-2。

若從對學習的意義來說,Hieberrt 與 Carpenter(1992)認為由表徵的可理解 內心的心智模式並對其概念預以精練;Bruner(1966)認為不同運思過程可以搭 配適合的運思材料,而運思由動作表徵到符號表徵的過程,是一智慧的增長;

Lesh(1987)則認為表徵的意義在於溝通,對數學念的掌握在於轉換 (translation);Kaput(1987)認為表徵為認知知覺到符號替代的過程。

表 2-2

不同學者分類表徵觀點之比較

分類者 觀點 分類方式

Hieberrt & Carpenter 形式 內在表徵、外在表徵 Bruner 運思 動作運思、圖像運思、符號運思 Lesh, Post, & Behr 溝通 真實腳本、操作的模式、圖片或圖表

、口語符號、書寫符號 Kaput 認知歷程 認知與知覺的表徵、解釋性的表徵

、數學的內在表徵、外在符號的表徵 資料來源:修改自許淑萍(2002)。國小學生乘除法表徵能力與後設認知相關之 研究(頁 11)(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23

參、表徵與數學學習

綜合上列學者對表徵的看法,在數學的領域中,表徵除了可成為運思的材 料外,更有以下的意義性:

一、使用表徵讓解題過程意義化、合理化與生動化:配合學生認知層次去操作 不同層次的表徵是相輔相成的,利用這個過程來提升兒童的認知發展,進 而讓孩童學習去操作較高層認知的表徵(陳霈頡、楊德清,2005)。

二、增進學生的表徵能力有助於數學的學習:Lesh et al.(1987)認為強化表徵轉 換(translation)能力有助於基本數學觀念的獲得,故此能力是影響數學解題 表現的重要因素,其研究也證明了表徵轉換在數學解題與教學上的地位。

三、對教導數學概念的啟發:學生若能用更多的方法去表徵問題,展現這些表 徵在領域知識的關係上,學生將會有比較好的能力去轉換其他問題解決的 技巧(Ploetzner & Spada, 1998)。Putman、Lampert 與 Peterson(1990)認為「習 得一套強而有力的符號或表徵系統來表徵數學概念,讓學生能以多重表徵 來代表某一概念,或在不同的表徵系統間轉換同一概念」即是能真正的理 解數學概念。

四、與題目的難易程度方面:表徵是知識的媒介,也是內在知識的具體表達。

不同的題目會以不同的表徵形式呈現,不同的表徵方式也會影響到題目的 難易度(洪志峰,2007),

Dufour-Janvier、Bednarz 與 Belanger(1987)的研究指出,表徵本來就是數學 的一部分,是對同一種概念多種不同具體化的成果,好的外在表徵系統不僅可 以減少學習概念或作業的難度,更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指。而 Greeno 與 Hall(1997)的研究指出,表徵的重要性為:(1)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時更加具 體;(3)協助學生理解在不同情境中的數學要素;(2)不同的表徵相互轉換,促 進數學概念與步驟上的進步;(4)為建立理解、溝通訊息與證明推理的工具。

綜合上列所述,表徵是數學學習的一部分,也是數學科學生操弄符號進行 運算、討論溝通與教學傳授教學知識的一個媒介。在學習上的意義來說,不僅

24

可以讓學生理解與協助思考,更可以降低難度、增加學生動機、精鍊數學概念、

增進數學解題的理解與提供學生適性教材的一個參考,因此表徵與數學關係相 當密切。

肆、問題表徵(problem representation)與數學解題

肆、問題表徵(problem representation)與數學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