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多元感官教學策略與學習興趣的相關研究

邱莉婷利用多感官教學,針對注音符號學習困難之四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研 究結果顯示,採用多元感官教學之後,學生之指認拼音能力、認讀拼音能力、聽 寫拼音能力有顯著的立即成效與保留成效,受試者皆認為自己在語文學習是有進 步的(邱莉婷,2012)。

陳麗如運用多元感官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進行寫作教學,得到的結論是:

學生在寫作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組織力、語詞運用之學習成效佳。而且在 寫作態度之情意向度的學習效果也佳(陳麗如,2010)。

廖淑伶運用多感官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進行寫作能力教學後發現,能提昇 學習者的寫作興趣、寫作能力,也能對學生寫作表現具有正面的影響(廖淑伶,

2006)。

謝慧如比較圖卡教學與多感官教學於國小啟智班學童的語彙學習,研究結果 顯示:多感官教學的語彙學習立即效果比較明顯,都同時具有保留效果;多感官 教學的語彙表達保留效果較明顯。多感官教學之語彙聽辨及表達學習效果依序是 中度智能障礙學生、中度智能障礙合併唐氏症學生、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而且學 童在學校或是家庭之口語表達有進步且情緒較趨穩定,而中度智能障礙學生之自 信心有提升(謝慧如,2009)。

劉淑敏應用多元感官教學法於國小學障識字困難學童的識字學習,研究結果 顯示:「整體識字能力」、「國字聽寫能力」、「聽詞選字能力」、「看字讀音能力」、「看 字造詞能力」具有立即成效,並具有保留成效(劉淑敏,2013)。

綜合上述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國內目前運用多元感官策略進行注音符號或 語文學習教學,對象是以國小一般學童或是低成就學童,甚至是資源班學童,在 學習態度部分都產生正向的影響,而且運用在不同語文活動方面、都能提升學習 成就。雖然上述並無針對幼兒及國小一年級學童進行的相關研究,但以資源班學 童來看,研究者認為幼兒的能力並不低於資源班學童的學習能力,據此可以推論 出──多元感官教學也可以適用於幼兒階段。因此,本研究決定採用多元感官教 學策略探究提升幼兒注音符號認讀興趣教學之影響。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方法;第二節為研究參與者與研究場域;第三 節為研究步驟與流程;第四節為教學方案設計;第五節為資料蒐集與分析;第六 節為研究倫理。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的概念發源於 kurt Lewin 的團體動力學,他相信社會科學對於社會 生活的法則會造成影響,而行動研究不僅需要法則的經驗,還需要透過場域的實 驗才能獲得情境中的知識,並讓社會進步。因此,他所主張的行動研究是以有系 統且符合科學的方法為基礎,來完成的一種探究性社會行動(林素卿,2012)。換 言之,就是強調實務工作者結合研究與實際行動,用以解決在實際工作場域中自 身所遭遇的問題。研擬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與途徑,再透過實際行動確實執 行,過程中經由計畫、行動、觀察、反省四個步驟,形成循環再生模式(Lewin,

K,1946)。

以學校情境來說,行動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致力於改善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品 質的社會研究(夏林清,2000)。因其具有高度的實用性,且能針對實際現場問題 提供解決策略,讓研究者在參與過程中能確實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及個別差異,隨 時調整教學活動,找出適切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協助學生學習成效,還可以增 進教師自我成長,增進教學品質。基於以上理由,本研究適合採取行動研究法。

本研究採用 Lewin的螺旋式行動研究模式,是依照「計畫」、「行動」、「觀 察」、「反省」的步驟,不斷循環一直到問題解決為止,如圖 3-1。

圖 圖 圖

圖 3 3 3 3----1111 行動研究螺旋圖。修自「客家山城小學的世界之旅-全球教育課程之合作 行動研究」,顏佩如,2007,台中教育大學學報,21(2),頁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