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多元感官的實施情形與分析

多元感官教學的論點之所以發展,主要源自於腦神經科學、認知、記憶、多元 智能等多種學理。而研究者在個人過往的經驗中,發現每個人的學習風格,確實 是無法經由學習而改變的,因此,選擇此策略的理由,就如同選擇多元智能理論

一樣,是因為學生的個別差異,想要滿足他們的需要,進而幫助他們有效學習。

以下針對活動設計的構思、執行細節與教學資源進行說明,內容詳見表4-12。

表 4-12

主要

主要

出正確的注音符號形狀,成功者可以享用食物的味覺感官活動,能獲得幼兒的青 睞,改善泛化現象的效果也最為明顯。因此,針對這項重大發現,研究者在設計 教學活動時,就以符號特性來考量,產出了兩個活動,分別是學習ㄅㄉㄌ的品嚐 大師,以及學習翹舌音ㄔㄕㄖ的聯想遊戲。主要構想來源是期望幼兒瞭解注音符 號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舉凡我們的食、衣、住、行,甚至是個人,只要是我 們能夠用語言表達的任何人、事、物,都關係到注音符號的應用。當然,也激發 了研究者認真思考幼兒的飲食喜好,而能將排字高手及排糖人這兩個活動擴展到 適用於所有符號的練習。

研究者明確地觀察到──進行味覺感官活動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及 成效。舉實例來說,第一個是「品嚐大師」各組吃完第一種食物,就立刻說出食 物名稱芭樂,並出示ㄅ及ㄌ的符號卡,後來的鐵蛋也是如此。再來是「排糖人」

活動,當教師說出符號,幼兒很認真的用麵條糖排出符號,完成後當教師說出過 關的通關密語,他們就走到前面去取糖吃掉。

一開始說明用麵條糖讓他們排出符號的樣子,表現好的最後可以吃掉它,孩子們指 令聽得很清楚,也很努力嘗試完成。為了要鼓勵他們持續下去,我提供另一種糖,

給每一次過關的小朋友吃,算是一種鼓勵,看得出來很有效果,有些孩子即使很多 次都沒有成功還是願意繼續奮戰,就是因為可以吃到糖(20141113T 札)。

接著是「聯想遊戲」。研究者請幼兒想一想我們臉上的器官,可以連結哪一 個符號,並做記錄。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幼兒非常努力,雖然沒有找出所有答案,

卻可以明確看出他們期待看到並品嚐相關的食物。

把ㄦ、ㄔ、ㄖ三個符號與身體部位進行聯想,看似困難,但是孩子多半能想出答案 尤其是ㄦ耳朵、ㄔ牙齒。雖然沒有如預想的能力佳,但是在吵雜聲中還是出現了應 有的答案。為了幫助孩子了解符號就出現在我們的話語中,我特別進行強調說明。

我覺得孩子雖然無法答對,但是,持續的進行遊戲,對於學習符號及語音一定會有 幫助的,因為能吃跟符號有關的食物孩子是喜歡的(20141211T 札)。

最後的是「排字高手」。一看到小饅頭孩子眼光都聚集在上面,活動開始每個人很 認真,可惜的是拉長時間給他們觀察,還是有些孩子沒有成功。排字過程可以明顯發現,

即使是很會認讀的孩子,在進行排字都不容易成功。幸好四個字中的ㄚ、ㄈ比較簡單,

所以還有獲得正增強。不過他們的喜愛程度,從遊戲中途一直有孩子主動說謝謝,就可 以感受到(20141216T 札)。研究者明確感覺到排字活動的效果後,又在最後一天的釣 魚遊戲中融入排字活動。為了滿足孩子吃的感覺,也讓他們在等待的空檔可以繼續學 習符號,今天特別結合小饅頭排字,這樣的安排相當緊湊,也能有效再次要求他們做形 及音的連結學習。雙重的活動結合在一起孩子,場面上看起來雖然混亂,其實他們能確 實依照自己協調出來的順序,依續出來釣魚,也能按部就班做排字及發音練習。因為小 組成員一起努力,大家都吃到小饅頭,顯得很開心(20141230T 札)。發現孩子們為了想 要吃小饅頭,在排字部分特別認真,結果在排符號形狀的部分竟然完全成功。由 此可證,味覺感官活動對於改善泛化現象,效果真的一級棒。

2.嗅覺感官活動能增進幼兒的學習興趣

此項感官的設計是非常困難的,研究者好不容易構思出一個活動,而且從出 現點子到構思完成花了許多時間,活動後省思發現有許多待修正的項目。不過,

因為是新奇的活動,幼兒在等待參與及猜符號的表現部分,可以看出他們對此活 動的喜愛。等待的時間較久,但是大部分的孩子能耐心等候,看得出他們對這樣的活動 有新鮮感,非常想參與(20141120T 札)。

至於此活動可以修正的部分有:

(1)內容物的數量要足夠,才能凸顯味道讓孩子辨識。

(2)內容物要妥善固定,才不會在移動的過程中打翻 (3)增加內容物圖片,可以幫助幼兒正確寫出答案。

一開始說出內容物,然後請他們連結符號非常好,且比我預想的好很多,完全不需 要解釋。只是後來的記錄孩子可能忘記六種內容物是哪些,所以,聞了味道卻完全 想不起來,如果我加上圖片給予連結的協助,應該會讓更多孩子享受成功的滋味 (20141120T 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