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活動內容、時間需要調整修正

實施了第一個單元,就發現時間的問題需要克服。一來要估算幼兒上廁所、

喝水時間,再加上二十八位學生上課無法避免管理常規及處理突發狀況的問題,

所以,原本預估團討與觀察只需要五分鐘,結果卻發現時間不夠用,後來的每個 活動時間都受影響,需要減少活動項目,並將每個活動時間拉長。可是,研究者 確定目前活動規畫的流程設計是好的。因為要改善泛化問題,如果拿掉後面的活 動,就沒有辦法達到效果,所以,找同伴討論時間拖延的問題。有了同伴的支持,

未來的每個單元都可以將活動完成,不用再因為時間延長而受擔心(20141028T 札)。

T:「因為時間總是超過,後面原本要進行的課程活動都會受影響,我一直思考要不 要減少活動,可是,減少活動就會少了操作練習,學習效果會受影響,想要聽聽你 們的意見。」

J:「這個實驗本來就是為了幫助孩子學習,我看得出他們很投入也很需要,後面的 單元活動延後進行沒有關係。」 (20141028 訪友 J) 2.幼兒座位的重新調整

為了讓研究諍友易於觀察,我固定了幼兒聽故事的座位,卻讓那些需要被注 意的幼兒離我太遠,還有就是容易分心或很會玩的幼兒湊在一起,會讓衍生出管 理的問題,所以,跟研究諍友討論後,確定座位調整並不會造成觀察上的困難。

所以,我決定要需關注的孩子調到第一排,讓他們盡量靠近我;容易分心的幼兒 旁邊安排專心度高的同伴。

T:「為了讓你們方便觀察,我按照座號順列,可是卻會讓需要關注的孩子離我太遠,

甚至是容易分心的孩子坐在一起。想請問你們的看法?」

友 J:「我覺得老師你直接調整沒關係,因為我們是專心在觀察孩子的上課情況,所 以,位置坐在哪裡都沒有影響。」(20141016 訪友 J)。

3.獎勵的規則要重新訂定,以避免挫折忍耐度不足的幼兒放棄好行為。

整個研究總共進行二十個單元,如果依照今天宣布的二十次,那麼只要有一 次沒有獲得獎勵,有可能會讓挫折忍耐度不足的幼兒直接放棄表現好行為,應以 正向鼓勵幼兒參加而不是懲罰為原則。而且合作學習的小組競賽法,應該執行小 組鼓勵的制度,未將小組的獎勵考慮在內。表示這樣的奬勵次數訂的不恰當,因 此,次數要調高為四十次。獎勵制度重新說明,加入小組的成績計算,並將獎勵卡交 給孩子自己保管(20141014T 札)。

4.教室空間擁擠問題無法改變,教師學習幼兒隨遇而安態度

教室空間不足的問題,造成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因應活動內容不斷調整座位及 櫃子。一開始曾經思考過──我應該更換到圖書區上課,因為能就近體能區,轉換動 靜態活動時最恰當(20141016T 札)。可是因為需要用到電腦及單槍,所以還是留在教室中 進行(20141021T 札)。研究者在省思過程中反覆思索空間使用的問題,發現沒有其他

方法可以解決,因此,試著用正面的角度去探討在教室活動的優點,並評估幼兒 的情形,發現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並沒有受到空間問題的影響,再加上自己移動 櫃子、請幼兒排桌椅的默契已經建立,不用再考慮移動空間(20141023T 札)。所以,當研 究者決定要效法幼兒隨遇而安的態度時,教室空間不足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5.固定時間獎勵落實執行小組競賽法的規則

過程中因為活動時間一再延宕,即使確認小組合作是成功的,研究者還是沒 有立刻獎勵小組競賽的表現,後來,將小組獎勵的部分挪到最後才執行,感覺上 並不受到影響,從孩子表情看來,只要研究者能依照規定執行,他們就非常開心,

所以,下一個單元起,獎勵放在最後階段就可以了今天特別針對獎勵卡的保管及補 發貼紙做說明,也能留下時間來鼓勵他們,看得出孩子期待得到貼紙,看到他們的表情,

效果已經達到了(20141021T 札)。

6.依照學生學習狀況調整學習進度

研究者進行到第六單元的引起動機時就發現,幼兒已經沒有辦法記憶前面認 識的所有符號了,看到他們十個字已經無法說出來,我真的感覺需要停下來,先進行 複習(20141030T 札)。所以,原本計畫前八個單元教新的符號,後兩個單元再複習的 學習進度需要修改,第七單元依照原來進度完成後,第八個單元直接進行複習的 活動。

7.教學者需要保持正向思考才有動力堅持下去

研究者在進行完第六個單元後,對於班級人數多,管理常規花太多時間,而且有 些孩子因為活動好玩很容易興奮,出現愛說話的情況已經讓我覺得疲累。我需要緩和一 下給自己喘口氣(20141030T 札)。為了讓自己的情緒不要影響實驗活動,不斷提醒自 我正向思考,是有幫助的。再加上早上處理突發狀況──要幫助家長從沮喪中站 起來,結果自己的言談無形中也振奮了自己,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學習經驗。研究 者需要在實驗過程中保持積極正向的態度,才能讓研究結果不受個人的情況影響 而且一直保持客觀。

今天自己進教室時心裡很平靜,應該是因為自己最近思考的問題—-我愛孩子就一 定要在教學過程中扮黑臉嗎?又加上早上有機會跟 C5 的媽媽聊一聊,希望幫助他 不要沮喪。談到愛孩子的部分時,我熱血彭湃的提到我確信自己比園內所有的老師 愛孩子,說出這樣的話時,反而幫助自己在進入教室時帶著沈穩及包容的心情,因 此,一開始就用溫柔鼓勵的方式邀請他們準備好,而今天他們在聽故事時表現很棒。

發問問題時能踴躍舉手發言(20141104T 札)。

另外,對於空間規劃及時間掌控兩個部分,在進行了九個單元之後,研究者 已經不再覺得有困擾。反倒是幼兒的表現與鼓勵,一再成為研究者教學上待解決 的問題。既然重點是要提昇幼兒的學習興趣,那麼教師究竟應該如何處理上述的 問題,就變得特別重要了。今天先說出沒有辦法被鼓勵的不當行為,然後請符合好行 為的孩子一個一個鼓勵。有許多孩子面露失望的表情,但是,堅持原則還是很重要的 (20141106T 札)。不過,身為研究者我應該多鼓勵少指責(20141106T 札),才能回應自己 想要幫助孩子的初衷。

第一循環的研究順利完成,感覺上鬆了一口氣。最主要的原因是研究者發現 自己已經能夠正向的鼓勵幼兒,而且當教師運用正向的心態面對幼兒的各種狀 況,並給予好行為標準,進而鼓勵出現好行為的幼兒時,其他尚未達到標準的幼 兒,也跟著改變,陸續出現了好行為,產生這樣的結果,真的令人振奮。更重要 的發現是──結構化的教學流程設計,對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產生好的影響。

經過多次的觀察,確定這些孩子已經能夠預測研究者的下一個活動,而開始出現 主動舉手參與的行為,並且在教師邀請之下,能夠表情愉悅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及 想法。發現 C15 看似不專心,其實他有認真在回答問題;C6 今天舉手時大方的回答出答 案(20141030T 札)。C15 今天聽故事很專心,且能靜靜的坐在後面,不弄別人,團討時能 正確說出ㄆ、ㄡ真的很棒;C1 有主動上來指出一樣的地方,有進步,也給了鼓勵(20141104T 札)。

二 二 二

二、 、 、 、第二階段的實施歷程與省思 第二階段的實施歷程與省思 第二階段的實施歷程與省思 第二階段的實施歷程與省思

(一)計畫

第一階段結束,研究者針對自己遭遇的問題,以及待修正的問題,做一次整

討論時間的問題,以進行後續的準備工作。

1.準備教學材料

研究者確認好第二階段的單元順序後,開始著手進行故事的撰寫,接著以故 事內容的設定,來採購各種材料,後續開始準備各項活動的物品,包括設計學習 單、製作足夠二十八位幼兒使用的教具、搜尋有注音符號元素在內的歌曲。

2.決定分組型態

研究者發現第一階段設定的分組方式並不理想,因為認讀注音符號最多的組 長,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勝任組長的任務。觀察十個單元的活動後發現,以每 個活動運用的策略來挑選組長,善用個人的優勢智能來帶領協助他人,比較能夠 達到合作學習的效果。

3.安排教室空間

維持第一階段的運用方式即可。

(二)行動

教學目標、獎勵標準、小組合作學習等部分均與第一階段相同,因此,在第 二段並無特別向幼兒說明,以下直接介紹實際教學。

1.進行實際教學

研究者仍舊依照教學活動計畫,依序進行單元活動。每個單元教學活動方案 依循的流程為「準備活動、引起動機、發展活動、整合活動、延伸活動」。以下針 對第貳階段各單元的教學流程與做法,說明如下:

(1)第十一單元「藝術畫」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幼兒認識一、ㄒ、ㄏ、ㄘ、ㄊ、ㄤ、ㄎ七個注音 符號的形狀與讀音,並增進對七個符號的辨識能力,進而提昇學習興趣。簡要流 程整理如下。

A.準備活動:將本單元的教學活動內容、教育與教學資源準備完成。

B.引起動機:教師展示十六個符號的大字卡,請幼兒念出口訣。

C.發展活動:

a.說故事與團討-教師拿出主角布偶,請幼兒說出他的名字。然後一邊講 述自編故事「一下子認識七個人」,過程中呈現出藝術畫,最後依照故事進度陸續 呈現所有紙偶。後續在團體討論時,引導幼兒說出一、ㄒ、ㄏ、ㄘ、ㄊ、ㄤ、ㄎ 七位主角的名字。

b.觀察與分享-然後引導幼兒觀察一、ㄒ、ㄏ、ㄘ、ㄊ、ㄤ、ㄎ七個符號 的異同,再邀請幾位幼兒站在大字卡前指出異或同的位置並口頭說明。

c.肢體仿畫-

(a)仿畫:教師逐一示範正確的畫法及筆順,請全體站起來後,邀請幼兒 選擇身體部分,再依照教師的指令仿畫符號。

(b)創意:邀請幼兒運用自己的肢體,表現出符號的形狀。

(b)創意:邀請幼兒運用自己的肢體,表現出符號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