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 「愛情神話」與口傳情詩

在文檔中 再寫排灣族口傳詩歌 (頁 71-75)

關於排灣族浪漫的琉璃珠傳說,筆者有這麼一段書寫:「閃耀著璀璨光 芒的琉璃珠、高貴漂亮的琉璃珠,是萬物創造者,送給排灣族最美麗的禮物;

洪荒亙古,大地初始,有乾淨的空氣、有清澈的泉水、有漫天的蜻蜓,漫天飛 舞在山巔,漫天飛舞在深谷。上天將蜻蜓的眼睛化成高貴的琉璃珠,送給愛情 堅貞的排灣族!」(曾有欽,2012)

排灣族有很多關於琉璃珠的傳說與傳唱,琉璃珠是排灣族最珍貴的禮物,

所以它是非常頂級的結婚聘禮,也因為如此,琉璃珠象徵著美麗的愛情,有關 琉璃珠的古老情詩也不少。傳說天上的神化作一隻孔雀來到人間遊玩,沿著溪 邊嬉戲時,看見頭目的女兒正在溪岸邊洗衣,驚為天人而心生愛慕,還想娶她 為妻。但是頭目想當然爾不會答應,孔雀傷心離去,振翅而飛之時,羽翼間竟 散落下了許多炫目的珠子。頭目見到這些珠子非常喜愛,也明白孔雀並非凡 鳥,就答應了這門親事。於是在新婚之夜,孔雀化回人形,帶著公主一起飛向 遙遠的天際。因此,此珠也代表著美麗、定情之意,可送給自己心儀的對象。

這就是kulakulaw=孔雀之珠 。

排灣族的傳統琉璃珠,依其不同的傳說故事與彩文(紋)而有其分別的命 名。Kulakulaw「孔雀之珠」代表堅貞的愛情,彩紋像孔雀的羽毛。一首古老排 灣族情詩malu kulakulaw,撰文如下:

58

「Izua sun ana saualjai amalu kulakulaw Tenglai sun ta aljak na mazazangilan ati qeleng sa makakacu mun a mipereper a pasazua ita quljivangrawngraw i kalevelevan…

manu kemelu a kemasi kalevalevan a venai taza nguanguaq aravace aqata tu sinilisi tai qeleng nguangua a lavace aza qata malu nguangua a kulakulau

= 俊俏多情的孔雀王子,你愛戀凡間額冷公主,你們甜蜜雙飛,飛向一道 彩虹的天邊……

自天空拋下一顆珍貴的琉璃珠,是給公主的聘禮

琉璃珠美麗彩紋,如你華麗的孔雀羽屏!」(曾有欽,2012)

所以排灣族古典情詩有許多篇是珍貴琉璃珠作隱喻的,部落傳統婚禮的結婚 新娘頌,有一段唱:「我為palicec 和malutamulang 的崩裂而泣吟傷感!王 者之珠啊你在哪兒?醒來吧祖靈!我的婚禮如此神聖! 醒來吧祖靈!,我如 palicec和malutamulang般尊貴 …」。

又如起緣於古樓部落的yiluy情謠對唱,男唱:「我對你愛情之深 你可知 道?」 女回唱:「「你的母親預備了多少串的pula 琉璃珠 作為迎娶的聘禮 呢 !」

第三節 原住民口傳詩歌研究文獻

按照許多人類學、民族學的調查研究發現,在許多人眼中原始落後而沒有 文字的民族或部落,其成員一生參與的文學創作、吟唱、扮演、講述的活動,

其實比現代人還要多。葉朝說:諸多藝術史家、文化人類學家的研究證明,詩歌 是最早文學樣式,是最古老的藝術品種之一……如相傳於伏羲氏的網罣歌;如 相傳於皇帝時代的彈歌23,都顯示著詩歌的萌生和文創是緊緊相連的。

23 《彈歌》選自《吳越春秋》。《吳越春秋》記載,春秋時期,越國的國君勾踐向楚國的射箭能 手陳音詢問弓彈的道理,陳音在回答時引用了這首《彈歌》。《吳越春秋》為東漢趙曄所著,成 書較晚。但從《彈歌》的語言和內容加以推測,這首短歌很可能是從原始社會口頭流傳下來而 經後人寫定的。這是一首反映原始社會狩獵生活的 ...

59

一 詩歌韻文

詩來源於上古人類的原始宗教、神話及口傳文學、勞動號子和民歌。古時 很多詩是可以歌唱的,詩常常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因此亦稱為「詩 歌」。

最早有紀載的詩歌是印度的《吠陀》(1700-1200 BC) 。歐洲在古希臘時期 開始有詩歌,著名的詩人有荷馬、薩福和平達等。古羅馬時間著名的詩人有卡 圖魯斯、維爾吉和賀拉斯等。一些長篇的詩歌描述了歷史和神話故事,又稱為 史詩。亞里斯多德的《詩學》開始對詩作出論述,其著作對後來歐洲和中東的 詩歌都有影響。中世紀時基督教的儀式中常常會吟誦聖詩,民間亦常常有遊吟 詩人到處唱誦詩歌。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有著名詩人和劇作家莎士比亞(1564-1616)創作了不少十四行詩,在他的戲劇中也有不少詩歌。之後產生了抒情詩、

田園詩等類型,直到二十世紀中期,現代詩的定義轉為寬鬆,即以語言作的基 本創作。近代更有數字詩興起。現在詩常常發表於專門雜誌(如西方最古老的

《詩》與《牛津詩歌》)、個人作品集、眾作家詩選集、與英美詩歌翻譯選輯 等。

中國詩很多時稱為「詩詞」或「詩詞歌賦」。中國的詩詞有悠久的歷史,

早期的詩詞有《詩經》、《楚辭》和漢《樂府》等。據趙翼統計《左傳》引

《詩經》有二百一十七處。唐宋元是詩詞鼎盛的時代,一般稱作唐詩、宋詞、

元曲,但古體詩和近體詩在唐以前已經出現,在唐宋之後亦有很多人創作詩 詞。詩詞有一定的格律要求,據考證有不少詩詞本來是可以歌唱的,但大多數 音樂已經失傳。明清兩代章回小說和戲曲興起,不少小說和戲曲之中亦含有詩 詞,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中就有很多詩詞方面的描寫。民國時期五四 運動推廣白話文,不少人開始創作現代詩,打破了以往詩詞對格律的要求。

詩的特點除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亦反映社會文化,富於想像,語言 具有節奏韻律,傳統的詩歌亦常常對結構格式有一定要求。詩的特點在於除了

60

可以閱讀,亦宜於吟誦,又或者和其它藝術形式結合表演。詩常透過特定的形 象和技巧,讓字詞除了表面意義之外,蘊含另一層意義,或喚起情感共鳴。

詩是有節奏,傳統的詩被稱作韻文(verse),和散文(prose)不同之處在於有獨 特的結構、節奏和韻律。歐洲語言的字詞本身有重輕音節的區別,因此西方的 詩也特別著重字詞的節奏(rhythm)。從希臘時代開始,不少的詩由輕重格(抑揚 格,iamb)或重輕格(揚抑格,trochee)等的節拍(meter)組成。而在中國,由於中 文的詞語本身可以由兩字或三字等組合而成,例如一句七字句的詩詞常常可以 分作「四、三」或「二、二、三」的詞組。由於這種特性,每個詞組之間唸起 來自然形成短的停頓,形成中國詩詞獨特的節奏感。

無論西方或中國的詩都著重詩的韻律,所以詩的字詞是有聲韻的,常常利 用押韻將句子的結尾關聯起來。漢語本身有平仄聲調的分別,因此不少詩詞對 字句的聲調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稱為格律。詩是有結構的,傳統詩對每一句的 字節的數目,以及句子的數目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利用整齊的句子或不規則 的長短句來達致節奏上的美感,如西方的十四行詩,和中國的近體詩有五言絕 句、七言律詩等格式。

詩的技巧常常會利用字詞、句子和段落的組合來賦予涵義的層次性和關 聯,亦會透過對仗、排比、疊字、疊句等技巧來表現美感。押韻和節奏除了營 造音樂般的效果,亦可以達到聯想和共鳴的功用。在內容上詩歌常常運用隱 喻、譬喻與借喻等等手法來暗示一些文字以外的意義,透過對景物的描寫來加 強想像,甚至可以創造兩個迴然相異的意象互相輝映,如運用歧義、象徵、反 諷等「詩的語言」的文體手法,使詩作遺留多樣、自由的解釋空間。

傳統詩歌對詩的形式非常看重,形式的運用與發展基本是為了體現詩歌的 美感、利於吟誦、和使內容更深刻。但現代詩歌多對格式要求有所放鬆,一般 至少還保留著分行與押韻,或只剩分行。有些分行的「詩歌」,去掉分行後可 能僅僅就是篇散文。完全不顧格式的詩歌,實際上已很難認定為詩歌,當然,

61

這牽扯到詩歌的定義及其定義的發展。

文學包括韻文與無韻文。 韻文乃是有韻的文學,有詩經、楚辭、賦、詩

(含樂府詩、古詩、近體詩、詞、曲)。 韻文的產生早於無韻文,所謂『韻 文』,就是在篇章的文句之中,利用文字的音韻,形成韻腳,使文句讀起來順 口,歌詠起來和諧。這樣的文章不僅音韻和諧,句子也比較整齊。韻文發於古 代歌謠。本論文欲將排灣古典韻文定型化、格律化之文本典藏

二 原住民歌謠研究文獻

最原始藝術詩歌、神話等,不僅養育了人類的精神活動,而且蘊含了人類 全部的文化原型。以下分別以清朝時期、日治時期、國民時期三個不同年代來 回顧原住民歌謠研究之文獻。

在文檔中 再寫排灣族口傳詩歌 (頁 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