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民族誌

在文檔中 再寫排灣族口傳詩歌 (頁 30-34)

民俗誌又稱為人種誌或民族誌,是一種質的研究方法,描述一個團體或一 個種族的互動行為或生活方式,敘述他們如何行動?如何交互作用?意義為 何?如何詮釋?透過這些過程了解成員的價值觀、信念、行為動機、發展和改 變情形。民族誌學者認為這種研究方法最能掌握研究情境的多元性和豐富性。

民族誌(英文:Ethnography)ethnos民族加上graphein書寫],是一種寫作文 本,它運用實地考察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民族誌呈現一個整體論研 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特質未必能被彼 此個別地準確理解。這種寫作風格在形式上與歷史上,均與旅行家書寫與殖民 地官員報告有所關聯。某些學術傳統,特別是建構論與相對論的理論典範,運 用民族誌研究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許多文化人類學家認為,民族誌是文 化人類學的本質。民族誌往往指稱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作為人類學 家或社會學家的記錄資料。文化人類學與社會人類學是圍繞著民族誌研究而發 展的,而且它們的經典文本大多是民族誌10。今日的社會文化人類學家對於實 際進行民族誌研究賦予極高的價值。

民族誌內容主要為書寫相關人的訪問內容、檔案記錄的檢視、與衡量與訪 問內容的可信度。民族誌特色在於研究的族群或文化內容的開放心靈(open

10 例如,布朗尼斯勞·馬凌諾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1922);瑪格麗特·米德的《薩摩亞人的成年》(Coming of Age in Samoa,1928);伊凡普里查

(E. E. Evans-Pritchard)的《努爾人》(The Nuer,1940);或是貝特森(Gregory Bateson)的

《納文》(Naven,1958)

17

mind)。然而,這種特色並不代表其內容不嚴謹。而這些開放的特色散見於被 訪問族群或團體的理論形式、範例研究設計、資料蒐集技巧、分析工具及一個 特定撰寫的形式。所以關於民族誌,偏見是不可避免的偏見!20世紀之前的

「前殖民時期」,以西方世界(含日本)為主的民族誌研究活動及內容多少都 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或偏見。事實上,研究的問題、地區或人群的選擇本身就是 含有偏見的。

民族誌為實際的體認與實行,花費時間可能長達一年半載,甚至數年,數 十年。民族誌不是他者生活方式文獻化而是具有主觀起源的一種呈述。民族誌 化的研究方式或對待主體的方式起源必須為深入的「被注視性」。本研究論文 據柯塔克(Kottak, 2008)的歸納,採用了以下民族誌研究方法:

(一) 觀察與參與觀察:對於日常行為的直接、第一手的觀察,包括參與觀察。

研究者在各種場合觀察個人行為與集體行為。本身的部落就是田野地點,可因 此觀察一整年的循環。

(二) 相處共話、訪談:研究者運用許多正式與非正式的訪問方式進行訪談。包 括有助於維持互信關係的閒話家常、提供當下活動的知識、長時間訪談。訪談 可能是有結構或無結構的。

(三) 重要文化報導人:本文建立研究參與人才資料庫。每一個社群都有某些 人,由於他們的機運、經驗、天份或訓練,而能提供某些生活面向的全部訊息 或有用訊息。也因此成為重要文化報導人。如表203 田野調查受訪者資料庫。

日誌

(四) 長期研究:長期研究是針對某個社區、區域、社會、文化或其他單位的長 時間研究,這往往建立在多次重訪的基礎上。現在的民族誌多半包括二次以上 田野研究的資料。

研究者綜合以上民族誌研究方式,實際參與部落傳統祭儀活動如部落收穫 祭、貴族結婚舞會、狩獵祭,對現今最能展現傳統文化面貌的祭典儀式,進行

18

1040815/2015三地門鄉masalut 聯合收獲祭/屏東縣三地門鄉各部落/

潘勝富 歸曉慧 鍾婦來

19

20

22.

1061028/排灣學學術研討會/樂楷 顏正依 王強國 蕭德光 李馨慈 曾 有欽

23. 1080331/古謠美感/屏東縣賽嘉國小/曾有欽 江文德 曾淑紅

24. 20180527/018活力E起舞動母語歌謠賽曾有欽 江文德 曾淑紅 潘德忠

第四節 研究歷程

在文檔中 再寫排灣族口傳詩歌 (頁 30-34)